用于液化气货舱的防壁片和液化气货舱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706995发布日期:2019-05-21 20:55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用于液化气货舱的防壁片和液化气货舱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液化气货舱的防壁片(barrier sheet)和利用此的液化气货舱及其制造方法,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包括用于密封隔热板的、液化气货舱所使用的防壁片和隔热板结构的液化气货舱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液化气(Liquefied Gas)是指将气体冷却或压缩成液体的,液化天然气(LNG:Liquefied Natural Gas)或液化石油气(LPG:Liquefied Petroleum Gas)等液化气的消费量在全世界范围内呈剧增的趋势。

作为液化气的一例的液化天然气(LNG)是指将以甲烷(methane)为主成分的天然气冷却到-162℃而将其体积减少到六百分之一的无色透明的超低温液体,一直以来,为了将超低温状态的液化天然气利用为能源,研究能够从生产基地大量运输到需求地收购方的有效运输方案。作为这种努力的一个环节为,开发出能够海上运输大量液化天然气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舶。

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舶需要具备能够保管及储存已液化为超低温状态的液化天然气的货舱(Cargo),但是这种货舱所要求的条件比较苛刻,存在很多困难。

即,液化天然气具有高于大气压的蒸气压,具有大致-162℃左右的沸腾温度,因此为了安全保管并储存这种液化天然气,用于储存的货舱需要由耐超低温的材料如铝钢、不锈钢、35%镍钢等制作,需要设计成能够抵抗其他热应力及热收缩且抵挡热侵入的独特的隔热板结构。这种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舶的货舱可根据其结构来区分为自支承(self-supporting)式和薄膜(membrane)式。

若液化气泄露到隔热板内部,则因温度上升导致的急剧的体积膨胀,可能会导致货舱的破损。因此,为了使液化气与隔热板隔绝而需要具备隔离膜。设计隔离膜应考虑热应力和晃荡冲击。

作为薄膜方式的一例,韩国公开专利公报10-2012-0013233号(2012年2月14日)公开了液化天然气储罐及其制造方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韩国公开专利公报10-2012-0013233号(2012年2月14日)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易于制作且能够节省费用的液化气货舱。

(二)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可提供一种用于液化气货舱的防壁片,其为一种用于液化气货舱的密封隔热板的防壁片,包括:第一皱褶部,向第一方向排列;第二皱褶部,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排列;交叉部,所述第一皱褶部与所述第二皱褶部进行交叉;所述第一皱褶部以从中心线偏向任一方向的方式设置,所述中心线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将所述防壁片分成两部分。

并且,所述第二皱褶部可以以从中心线偏向任一方向的方式设置,所述中心线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将所述防壁片分成两部分。

并且,所述第一皱褶部和所述第二皱褶部可平行于所述防壁片的棱,所述交叉部到任一棱的距离和到相对的另一棱的距离相异。

并且,还可包括贯穿孔,从所述贯穿孔到最近的所述第一皱褶部的距离与到最近的所述第二皱褶部的距离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包括围绕液化气的容纳空间的主防壁和围绕所述主防壁且使液化气与外部隔热的隔热板总成且由平面部和棱角部形成的液化气货舱,设置于所述平面部的隔热板总成可包括:下部隔热板,以多个邻接而设置;辅助防壁,层叠在所述下部隔热板上,密封所述下部隔热板;以及上部隔热板,层叠在所述辅助防壁上,以多个邻接而设置,大于所述下部隔热板的宽度方向的面积,设置于所述平面部而相邻的上部隔热板之间的界限对应所述相邻的下部隔热板之间的界限。

并且,所述上部隔热板的横向宽度可以是所述下部隔热板的横向宽度的整数倍。

并且,所述下部隔热板的横向宽度可与纵向宽度相同。

并且,设置于所述棱角部的隔热板总成可包括下部隔热板和上部隔热板,设置于所述平面部的下部隔热板与设置于所述棱角部的下部隔热板之间插入有用于填充因设置误差而裂开的空间的插入用隔热板,设置于所述棱角部的上部隔热板或设置于相邻的所述平面部的上部隔热板中的任意一个的宽度更长,其更长的程度相当于所述插入用隔热板的宽度。

并且,所述辅助防壁可包括向下部凸出起皱的第一皱褶部和第二皱褶部以及所述第一皱褶部与第二皱褶部交叉的交叉部,所述第一皱褶部和所述第二皱褶部被容纳到所述相邻的下部隔热板的界限之间。

并且,在所述下部隔热板的棱上可形成用于容纳所述皱褶部的斜削角。

并且,所述下部隔热板和所述上部隔热板可分别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邻接而布置;通过连续地连接辅助防壁片而形成所述辅助防壁,所述辅助防壁片包括向下部凸出起皱的第一皱褶部和第二皱褶部以及所述第一皱褶部与所述第二皱褶部交叉的交叉部;相邻的所述下部隔热板的棱之间的界限对应所述第一皱褶部或所述第二皱褶部;所述相邻的四个下部隔热板的棱角相邻的地点对应所述交叉部。

并且,所述第一皱褶部和所述第二皱褶部可被容纳到所述相邻的下部隔热板之间的界限,所述下部隔热板的棱包括斜削角而容纳所述第一皱褶部及第二皱褶部。

并且,还可包括:面板固定单元,通过贯穿所述辅助防壁片而使所述下部隔热板和所述上部隔热板结合;辅助防壁连接部件,设置于所述下部隔热板上,与所述辅助防壁片结合,所述面板固定单元设置于所述下部隔热板的中心部;脱离所述下部隔热板的中心部而设置所述辅助防壁连接部件,从而不干涉所述面板固定单元。

并且,向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布置所述辅助防壁连接部件,向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邻接并以格子状布置所述下部隔热板,具备所述辅助防壁连接部件而对应所述辅助防壁片的棱。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可提供一种液化气货舱的制造方法,该方法是在包括平面部和棱角部的外壁的平面部设置隔热板来制造液化气货舱,在所述平面部以格子状布置下部隔热板而使其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邻接,在所述下部隔热板上设置辅助防壁,在所述辅助防壁上层叠上部隔热板,以格子状布置所述上部隔热板而使其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邻接,所述相邻的上部隔热板之间的界限对应所述相邻的下部隔热板之间的界限。

并且,可连续地连接多个辅助防壁片来设置所述辅助防壁,任一辅助防壁片搭在棱角相互邻接的四个下部隔热板上。

并且,所述上部隔热板可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下部隔热板上,所述上部隔热板的棱对应两个所述下部隔热板的外廓部棱。

并且,在设置所述辅助防壁之前,可在所述下部隔热板上设置辅助防壁连接部件,连续地连接多个辅助防壁片来设置所述辅助防壁,所述辅助防壁片的棱被固定到所述辅助防壁连接部件上,将相邻的所述辅助防壁片的棱重叠固定在被固定到所述辅助防壁连接部件的所述辅助防壁片上。

并且,所述辅助防壁片和所述辅助防壁连接部件可由金属形成,所述辅助防壁片之间的固定及所述辅助防壁片与所述辅助防壁连接部件之间的固定利用焊接方法。

并且,设置所述辅助防壁之前,在所述下部隔热板上设置面板固定单元,所述辅助防壁的设置使所述面板固定单元的凸出部件容纳到所述辅助防壁的贯穿孔,密封所述贯穿孔和所述面板固定单元。

并且,在所述棱角部可设置下部隔热板和上部隔热板,向设置于所述平面部的下部隔热板与设置于所述棱角部的下部隔热板之间因设置误差而裂开的空间插入插入用隔热板,长度大于预先设置的所述上部隔热板的程度相当于所述插入用隔热板的宽度的所述上部隔热板以邻接设置于所述棱角部的上部隔热板的方式设置。

并且,设置于所述平面部的所述下部隔热板的设置可以是邻接布置多个一定大小的下部隔热板,设置于所述平面部的所述上部隔热板的设置是邻接布置多个一定大小的上部隔热板,向设置于所述棱角部的下部隔热板与设置于所述平面部的下部隔热板之间因设置误差而裂开的空间插入插入用隔热板,宽度大于所述一定大小的上部隔热板的程度相当于所述插入用隔热板的宽度的上部隔热板以邻接设置于上部棱角部的上部隔热板的方式设置。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液化气货舱的防壁片和利用此的液化气货舱能够连续地连接单一形状的防壁片,因此易于制作且能够节省费用。

并且,设置辅助防壁时,可通过使焊接量最小化来缩短工期。

并且,能够连续地连接单一形状的下部隔热板和上部隔热板,因此易于制作且能够节省时间和费用。

并且,使用的隔热板具有作业者能够手动设置的大小和重量,因此易于制作且能够节省时间和费用。

并且,通过利用单一形状的上部隔热板进行设置,能够除去现有技术中为了固定被插入在相邻的上部隔热板之间的连接板而采用的粘合固定方式,因此易于制作且能够节省时间和费用。

附图说明

图1是为了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液化气货舱的结构而进行部分组装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液化气货舱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3是示出辅助防壁的结合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示出辅助防壁片的平面图。

图5是图3的放大图。

图6是示出结合一张辅助防壁片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结合四张辅助防壁片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上部隔热板的结合状态的剖面图。

图9是示出主防壁的结合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用于示出上部隔热板与下部隔热板的布置状态的第一方向剖面图。

图11是用于示出上部隔热板与下部隔热板的布置状态的第二方向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下面说明的实施例只是为了向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充分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而提供。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下面说明的实施例,还可具体化为其他形态。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在附图中省略了与说明无关的部分,并且为了便于说明,可能会放大图示构成要素的宽度、长度、厚度等。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构成要素。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液化气货舱可用于储存和/或运输超低温的液化气(Liquefied gas)。液化气是指将气体冷却或压缩成液体的,包括液化天然气(LNG:Liquefied Natural Gas)、液化石油气(LPG:Liquefied Petroleum Gas)、二甲醚(DME:Dimethyl Ether)等。

液化气货舱适用于LNG货运船、LNG再气化货运船(RV:Regasification Vessel)、LPG货运船或乙烯(Ethylene)货运船等运输液化气货物的货运船和浮式储存再气化装置(FSRU:Floating Storage Regasification Unit)、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Floating Production Storage Offloading)或驳船安装发电厂(BMPP:Barge Mounted Power Plant)等储存或生产液化气货物或具备气化设备的海上漂浮装置。并且,液化气货舱除了用于设置在海上的设备之外,还用于设置在陆地而储存或生产液化气的设备。

下面以薄膜型货舱为例来说明液化气货舱。图1是为了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液化气货舱的结构而进行部分组装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液化气货舱的结构的剖面图。

参照图1及图2,液化气货舱包括:主防壁50,围绕能够容纳液化气的空间,与液化气直接接触;隔热板总成,围绕主防壁且使液化气与外部隔热;外壁10,围绕隔热板总成且坚固地支撑隔热板总成。

主防壁50用于密封容纳储存流体的储存空间,因此需要气密性(或水密性)。液化气能够维持沸腾点以下的超低温,因此通常以液体状态进行储存。但是,因温度或压力的变化,可能会导致部分液化气的气化,这时,货舱内部的压力会大大地增加。因这种压力的增加等原因,主防壁50被浸透时,液体或气体状态的液化气会流入隔热板总成。流入的液化气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体积急剧地膨胀,从而会损伤隔热板总成。货舱的受损会导致维修方面支出大量时间和巨额费用,因此将防壁的气密性视为非常重要。

主防壁50可使用因瓦合金(INVAR)、不锈钢(SUS)或铝合金等金属材料,从而在超低温状态下也能维持物理及化学状态。可连接多个主防壁50片(sheet)来形成主防壁50,为了维持气密性,彼此可通过焊接来结合。

作为焊接主防壁50的方法,可使用相关技术领域所使用的多种焊接方法,包括搭接焊或对接焊。并且,为了提高焊接品质的同时减少作业偏差来获得均匀的品质,可利用采用激光焊或等离子焊等方法的自动焊接装置。以上的搭接焊、对接焊、激光焊或等离子焊等是相关技术领域所公知的技术,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主防壁50因与超低温的储存流体直接接触而暴露在急剧的收缩及膨胀中。主防壁50会因反复的热收缩和热膨胀而积劳受损,或发生热收缩时焊接部位遭到破损而损害气密性。因这种问题,主防壁50需具有较低的面内刚度(In-plane stiffness),因而包括皱褶部51(corrugation)。皱褶部(51)的形状可应对热应力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减少焊接部位的热应力。

主防壁50包括向不同方向布置的第一皱褶部51-1、第二皱褶部51-2以及两个皱褶部51交叉的交叉部52。作用于主防壁50的面内方向的热应力可被两个方向的皱褶部51消除。即,作用于第一皱褶部51-1的长度方向的热应力可被第二皱褶部51-2的伸缩性消除,作用于第二皱褶部51-2的长度方向的热应力被第一皱褶部51-1的伸缩性消除。

虽然附图中示出垂直布置的两个方向的皱褶部51-1、51-2,但根据所需,可包括三个方向以上的皱褶部。举例来说,可布置成三个方向的皱褶部相互成60度角。

隔热板总成包括设置于平面部的隔热板总成和设置于棱角(corner)部的隔热板总成(assembly)。棱角部连接以不同角度布置的平面部,并包括两个不同方向的隔热板连接而成的棱(edge)部和三个不同方向的隔热板连接而成的顶点部。下面以设置于平面部的隔热板总成为基础进行说明。

隔热板20、30一般可利用如聚氨脂泡沫(PUF,Polyurethane Form)或强化聚氨脂泡沫(R-PUF,Reinforced PUF)等隔热性能优异的轻质材料,能够使储存流体与外部隔热而维持超低温状态。出于提高隔热性能及易于维修等目的,隔热板总成通常由包括上部隔热板30和下部隔热板20的双重隔热结构构成。

作为外壁10,可使用内壳板(inner hull),支撑储存流体的荷重。可将下部隔热板20固定到外壁10。

下部隔热板20的底面可与下部第一加固板21结合,从而能够坚固地固定到外壁10,并可通过包括双头螺栓12等的多种固定部件结合到外壁10。作为下部第一加固板21,可使用胶合板(plywood)等,可用环氧树脂胶(epoxy glue)等粘合剂将其粘贴到下部隔热板20的底面。

隔热板总成可包括介于上部隔热板30与下部隔热板20之间的辅助防壁40。当主防壁50被浸透时,辅助防壁40可保护下部隔热板20,从而大大节省维修所需的时间和费用。

作为辅助防壁40,可与主防壁50相同地利用因瓦合金(INVAR)、不锈钢(SUS)或铝合金等金属材料,或可利用刚性三重板(rigid triplex)和柔韧三重板(supple triplex)。

根据辅助防壁40与下部隔热板20的不同结合方法,使用粘合式制作方法和焊接式制作方法。虽然附图中未示出,但粘合式制作方法是在下部隔热板20上用环氧树脂胶等粘合剂粘贴刚性三重板,用柔韧三重板连接相邻的刚性三重板之间并收尾,由此能够实现密封状态。此时,也可用粘合剂将柔韧三重板粘合到刚性三重板上。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液化气货舱使用通过焊接结合相邻的辅助防壁40的焊接式制作方法。附图示出的焊接式制作方法是辅助防壁40不与下部隔热板20粘合而机械地与其结合,上部隔热板30也不与辅助防壁40粘合而机械地与下部隔热板20结合。

下面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液化气货舱及其制作方法。下面的说明将参考图1至图9。图3是示出辅助防壁的结合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示出辅助防壁片的平面图,图5是图3的放大图,图6和图7是示出结合辅助防壁片的状态的立体图,图8是示出上部隔热板的结合状态的剖面图,图9是示出主防壁的结合状态的立体图。

首先,说明下部隔热板20的设置过程。

下部隔热板20能够以粘合在底面的下部第一加固板21为媒介结合到外壁10。外壁10上可焊接有用于结合下部隔热板20的双头螺栓12。并且,下部隔热板20与下部第一加固板21上形成有供双头螺栓12贯穿的贯穿孔20a、21a。此时,形成于下部第一加固板21的贯穿孔21a的直径可小于形成于下部隔热板20的贯穿孔20a的直径。

双头螺栓12被插入到形成于下部隔热板20的棱角部的贯穿孔20a而与螺母结合,螺母与双头螺栓12结合而约束下部第一加固板21。从结果上看,粘贴有下部第一加固板21的下部隔热板20与外壁10结合。此时,为了维持隔热性能,贯穿孔20a可插入有泡沫塞(foam plug)20b。

并且,下部第一加固板21与外壁10之间可夹入具有粘合力的胶粘剂11(mastic)和/或用于调整阶梯差的防振水平垫13等。尤其,胶粘剂11同时具有粘合力和弹性,能够结合外壁10与下部隔热板20的同时,减缓相互间传递的冲击。

可相邻地布置多个下部隔热板20,举例来说,可布置成格子状。布置成格子状是指除了向第一方向(x轴方向)邻接布置多个下部隔热板20之外,也向第二方向(y轴方向)邻接布置。

相邻的下部隔热板20之间可插入有下部接头(joint)23。下部接头23可以是能够填充下部隔热板20之间的间隙的隔热材,可使用玻璃棉(glass wool)等。在设置下部隔热板20后插入下部接头23或以粘贴到下部隔热板20的侧部的状态设置下部接头。

其次,说明在下部隔热板20上设置辅助防壁40的过程。

为了设置辅助防壁40,可在下部隔热板20的上部层叠下部第二加固板22。下部第二加固板22可使用胶合板(plywood)等,可用环氧树脂胶(epoxy glue)等粘合剂将其粘贴到下部隔热板20。

下部隔热板20的上部可设置有辅助防壁连接部件24。尤其,若设置有下部第二加固板22,辅助防壁连接部件24可结合到下部第二加固板22的上表面。辅助防壁连接部件24可以是SUS等金属材质,可焊接结合到辅助防壁40,还可通过铆钉24a等机械地结合到下部第二加固板22。辅助防壁连接部件24被容纳到形成于下部第二加固板22的槽22a而不会向下部第二加固板22的上表面凸出。

并且,辅助防壁连接部件24可设置成条(strip)状,可向不同的方向排列而形成交叉部。举例来说,可设置成相互正交的两个方向的条状。辅助防壁连接部件24可设置成平行于相对的下部隔热板20的棱。并且,辅助防壁连接部件24可以是一个条状物或连续连接的多个条状物。

下部隔热板20的上部可设置有用于固定上部隔热板30的面板固定单元25。尤其,若设置有下部第二加固板22,面板固定单元25可结合到下部第二加固板22的上表面。面板固定单元25可包括结合部25a,可通过铆钉25c等机械地结合到下部第二加固板22;凸出部件25b,与结合部25a连接而凸出,与上部隔热板30结合。面板固定单元25可被收容到形成于下部第二加固板22的槽22b而不会向下部第二加固板22的上表面凸出。

从上方俯视时,下部隔热板20可以是正方形形状,优选具有作业者能够进行手工作业的重量和大小。若下部隔热板20较大且重,需要利用机械设备进行操作,这会增加制作工艺所需的费用和时间。并且,对于下部隔热板20,通常以其底面粘贴有胶粘剂11的状态进行作业,因此若使用机械设备,则可能会降低效率。

举例来说,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下部隔热板20使用约1000mm*1000mm大小的强化聚氨脂泡沫(R-PUF),重量可以是20kg左右。因此,两名作业者可利用真空钳子(vacuum gripper)等进行手工作业。

辅助防壁连接部件24与相邻的辅助防壁连接部件24连接(包括不直接连接而通过虚拟的延长线连接的情况),形成一个闭合的图形。图1示出邻接布置八个下部隔热板20,通过下部隔热板20具备的辅助防壁连接部件24形成长方形形状的闭合图形。

构成辅助防壁40的一个辅助防壁40片(sheet)的形状可对应通过辅助防壁连接部件24形成的闭合图形的形状。辅助防壁40片的棱可分别以与辅助防壁连接部件24重叠地的方式布置并固定。举例来说,可通过点焊(tack welding)方式将辅助防壁40片固定到辅助防壁连接部件24。

此时,辅助防壁40片上形成有供面板固定单元25的凸出部件25b贯穿的贯穿孔40a。完成辅助防壁40的设置后,为了确保辅助防壁40的气密性,通过焊接上述的贯穿孔40a和面板固定单元25来完成作业。

固定一个辅助防壁40片后,可在相邻的一侧面固定另一辅助防壁40片。此时,与预先设置的辅助防壁40片相邻的辅助防壁40片的四个棱中的一个以上的棱被布置成与预先设置的辅助防壁40片重叠,其他棱可被布置并固定在辅助防壁连接部件24上。举例来说,辅助防壁40片与辅助防壁40片的固定及辅助防壁40片与辅助防壁连接部件24的固定可利用点焊(tack welding)方式。

通过连续执行上述的设置过程,将辅助防壁40片全部固定到下部隔热板20上。但是,当前只是在相邻的辅助防壁40片之间进行点焊的状态,为了维持气密性,需要进行常规焊接(regular welding)。

可通过搭接焊或对接焊,对相邻的辅助防壁40片的两个棱进行常规焊接来确保气密性。此时,可使用的焊接方法可以是相关技术领域中使用的多种焊接方法。并且,为了提高焊接品质的同时减少作业偏差,获得均匀的品质,可利用采用激光焊或等离子焊等的自动焊接装置。以上的搭接焊、对接焊、激光焊或等离子焊等是相关技术领域中的公知技术,因此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另外,焊接相邻的辅助防壁40片时,辅助防壁连接部件24位于焊接线(或焊缝)的下部,从而防止辅助防壁40片因焊接热而变形。尤其,若采用等离子焊,能够防止可能会因高热而产生的辅助防壁40片的变形。此时,在辅助防壁40片之间进行搭接焊或对接焊的过程中,焊接热会传递到辅助防壁连接部件24,可能会导致下部的辅助防壁连接部件24和位于其上部的辅助防壁40片被相互焊接。

因上部隔热板30位于辅助防壁40与储存流体之间,虽然辅助防壁40不会像主防壁50一样产生较大的热变形,但无法避免一定程度的热变形。实际上,采用粘贴结合辅助防壁与下部隔热板的粘合式制作方法时,辅助防壁的收缩及膨胀导致其与下部隔热板的粘合面受到压力,从而出现过粘合品质不佳的问题。

为了具有较低的面内刚度(In-plane stiffness),辅助防壁40可包括皱褶部41(corrugation)。皱褶部41的形状可应对热应力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减少焊接部位的热应力。

辅助防壁40包括向不同的方向布置的第一皱褶部41-1及第二皱褶部41-2、两个皱褶部41交叉的交叉部42。作用于辅助防壁40的面内方向的热应力可被两个方向的皱褶部41消除。即,作用于第一皱褶部41-1的长度方向的热应力可被第二皱褶部41-2的伸缩性消除,作用于第二皱褶部41-2的长度方向的热应力被第一皱褶部41-1的伸缩性消除。

附图中图示了垂直布置的两个方向的皱褶部41,但根据所需,可包括三个方向以上的皱褶部。举例来说,可布置成三个方向的皱褶部相互成60度角。

辅助防壁40上设置的的皱褶部41可向下部隔热板20向下凸出,可位于相邻的两个下部隔热板20的界限。此时,下部隔热板20上部的棱上可形成斜削角(chamfer)来容纳皱褶部41,从而能够避免皱褶部41的干涉。

辅助防壁40片可搭在多个下部隔热板20上。搭在下部隔热板20的含义包括全部覆盖的情况和部分覆盖的情况。举例来说,附图中示出一个辅助防壁40片搭在八个下部隔热板20上。

另外,辅助防壁40片的棱从下部隔热板20的中心线脱离。这是为了防止其与位于下部隔热板20的中心部的面板固定单元25重叠,因为需要焊接辅助防壁40片的棱和辅助防壁连接部件24和/或相邻的辅助防壁40片的棱。如前所述,可通过在辅助防壁40片上形成供凸出部件25b贯穿的贯穿孔40a来防止辅助防壁40片与面板固定单元25的干涉,这已经在上面说明过。

辅助防壁40片的一个边长L可略大于辅助防壁40片覆盖的下部隔热板20的个数n减一的个数n-1乘以下部隔热板20的一边的长度D的值。辅助防壁40片的正确的边长L可根据相邻的下部隔热板20之间隔开的距离和辅助防壁40片被搭接焊时重叠的间隔来确定。附图中假设下部隔热板20的一边的长度为a时,辅助防壁40的长边的长度略大于3a,短边的长度略大于a。

辅助防壁40片上设置有被容纳到下部隔热板20之间的界限的皱褶部41。皱褶部41可通过冲压工艺等形成。附图中示出辅助防壁40的长边形成有三个皱褶部,短边形成有一个皱褶部。

下面,参照图4更详细地说明辅助防壁40片。另外,下面说明的辅助防壁40片的主要特征可直接适用于主防壁50片。

辅助防壁40片包括向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一皱褶部41-1和向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二皱褶部41-2、第一皱褶部41-1和第二皱褶部41-2交叉的交叉部42。

图4示出的辅助防壁40片包括向第一方向布置的三个第一皱褶部(41-1:41-1a、41-1b、41-1c)和向第二方向布置的一个第二皱褶部41-2。

另外,若比较向第一方向延长而将辅助防壁40片沿着第二方向分成两部分的虚拟的第一方向中心线P和第一皱褶部41-1,第一皱褶部41-1以从第一方向中心线P偏向任一方向的方式设置;若比较向第二方向延长而将辅助防壁40片沿着第一方向分成两部分的虚拟的第二方向中心线Q和第二皱褶部41-2,第二皱褶部41-2以从第二方向中心线Q偏向任一方向的方式设置。

第二皱褶部41-2可以以平行于第二方向中心线Q的同时偏向任一方向的方式配置。因此,从第二皱褶部41-2的中心到上下棱的距离相异。

第一皱褶部41-1可以以平行于第一方向中心线P的同时偏向任一方向的方式配置。因此,从第一皱褶部41-1的中心到左右棱的距离相异。另外,三个第一皱褶部41-1a、41-1b、41-1c之间的距离d1相互可以是固定的。此时,从位于左侧的第一皱褶部41-1a的中心到左侧棱的距离d2和从位于右侧的第一皱褶部41-1c的中心到右侧棱的距离d3可相异。

并且,从位于左侧的第一皱褶部41-1a的中心到左侧棱的距离d2和从位于右侧的第一皱褶部41-1c的中心到右侧棱的距离d3之和可与相邻的第一皱褶部41-1a、41-1b、41-1c的中心之间的距离d1相同。此时,考虑到连接相邻的辅助防壁40片时以一定间隔重叠地连接,应减去重叠的间隔来计算位于左侧的第一皱褶部41-1a的中心到左侧棱的距离d2。图4示出在左侧棱附近的使辅助防壁40片能够重叠的折曲(参照图3)的折曲部,可知测量位于左侧的第一皱褶部41-1a的中心到左侧棱的距离d2时已减去重叠间隔。

另外,从第一皱褶部41-1、第二皱褶部41-2或交叉部42到辅助防壁40片的任一棱的距离和到相对的其他棱的距离可相异。

辅助防壁40片的第一皱褶部41-1和第二皱褶部41-2被容纳到相邻的下部隔热板20的界限。此时,辅助防壁40片的第一皱褶部41-1和第二皱褶部41-2偏向一个方向布置是为了连续地布置搭在多个下部隔热板20布置且相邻的相同形状的辅助防壁40片来设置辅助防壁40。

并且,因面板固定单元25位于下部隔热板20的中心部,辅助防壁40片避开与面板固定单元25的干涉而以偏向下部隔热板20的一个方向的方式布置。如前所述,辅助防壁40片的棱位于辅助防壁连接部件24上。

从面板固定单元25的凸出部件25b贯穿的贯穿孔40a到最近的第一皱褶部41-1与第二皱褶部41-2的距离可相同。因为面板固定单元25位于下部隔热板20的中心部。

综上所述,辅助防壁40片上形成皱褶部41来应对辅助防壁40片覆盖的下部隔热板20之间的界限,交叉部42以辅助防壁片的一边的中心为基准偏向一个方向而布置。据此,凸出部件25b贯穿的贯穿孔40a也以辅助防壁片的一边的中心为基准偏向相反方向而布置。

以上观察的特征中,面板固定单元25位于下部隔热板20的中心的特征、辅助防壁连接部件24平行于下部隔热板20的棱的同时脱离中心而从面板固定单元25隔离的特征、辅助防壁40的形状对应连接多个下部隔热板20形成的辅助防壁连接部件24的闭合图形的特征、辅助防壁40具备被相邻的下部隔热板20的界限容纳的皱褶部41且四个下部隔热板20相遇的部分具备第一皱褶部41-1和第二皱褶部41-2交叉的交叉部42的特征以及辅助防壁40上具备供面板固定单元25的凸出部件25b贯穿的贯穿孔40a的特征就是能够易于制作且缩短制作时间的特征。

因上述的特征,能够将层叠有下部第一加固板21及下部第二加固板22并设置有辅助防壁连接部件24及面板固定单元25的多个下部隔热板20设置在外壁10,将多个辅助防壁40片固定到辅助防壁连接部件24,可通过互相焊接辅助防壁40片的方法进行设置,从而制作工艺变得很容易且简单。此时,辅助防壁40片可使用相同形状的多个片的特征也可提高制作的便利性。

辅助防壁40片与辅助防壁40片的常规焊接可利用自动焊接装置。尤其,辅助防壁40的皱褶部的焊接也可利用自动焊接装置。此时,为了焊接厚度薄的辅助防壁40片与辅助防壁40片,在作业者通过手工作业进行焊接或利用自动焊接装置时,需要使两个辅助防壁40片贴紧的装配(Fit-Up)作业。尤其,利用自动焊接装置时装配作业比较重要。

可通过固定设置于下部隔热板20上的装配夹具(Fit-Up Zig,未示出)进行装配作业。装配夹具可结合到面板固定单元25上凸出的凸出部件25b或通过吸附式固定到辅助防壁40片上。

作业者可通过利用装配夹具来按压上面覆盖的辅助防壁40或抬起被压在下面的辅助防壁40片的动作来使两个辅助防壁40片贴紧。此时,为了抬起被压在下面的辅助防壁40片,可利用吸附方式和粘合方式等。

通常,装配辅助防壁40片之后进行点焊来相互固定两个辅助防壁40片。相互固定的辅助防壁40片容易用自动焊接装置来焊接。尤其,为了提高自动焊接装置的焊接品质,包括曲线部的皱褶部需要精致的装配作业。

自动焊接装置沿着固定于下部隔热板20的轨道移动来进行焊接。因此,为了利用自动焊接装置,需要进行在焊接线周围固定并设置轨道的作业。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制造液化气货舱的方法中,可通过用于固定下部隔热板20和上部隔热板30的面板固定单元25来固定并设置轨道。如前所述,可在面板固定单元25上设置有为固定上部隔热板30而凸出的凸出部件25b。自动焊接装置的轨道可结合到面板固定单元25的凸出部件25b而固定,也可结合到在面板固定单元25上另设置的其他形状的结合部件(未示出)。

参照图1,下部隔热板20的中心部设置有面板固定单元25,面板固定单元25的侧部可设置有辅助防壁连接部件24。另外,与附图不同地,辅助防壁连接部件24和面板固定单元25也可不隔离而接触。

其次,对利用自动焊接装置来焊接辅助防壁40片的方法进行说明。

如前所述,将辅助防壁40片点焊焊接到辅助防壁连接部件24,对相邻的辅助防壁40片进行点焊来固定。然后,沿着两个辅助防壁40片重叠或相接的线(焊接线)进行常规焊接,即可完成辅助防壁的设置。可在焊接线附近设置轨道以使自动焊接装置能够沿着焊接线移动。此时,若轨道和焊接线平行,能够提高焊接品质并缩短作业时间。

轨道可被固定到向一个方向排列的多个面板固定单元25上且以平行于焊接线的方式设置。此时,面板固定单元25与辅助防壁连接部件24以相邻的方式设置,从而设置于轨道的自动焊接装置沿着焊接线执行焊接的作业变得容易。完成自动焊接后,轨道从面板固定单元25分离(detach)。

如前所述,辅助防壁40片上形成供面板固定单元25的凸出部件25b贯穿的贯穿孔40a。为了确保辅助防壁40的气密性,需要焊接形成于辅助防壁40片的孔的边缘和面板固定单元25,可沿着贯穿孔40a的形状实施电弧焊接。

完成辅助防壁40的焊接后,需进行用于确认气密性的测试过程。测试过程可使用向辅助防壁40与下部隔热板20之间注入测试气体来确认测试气体是否向外部泄露的方法。若测试结果为在外部检测到测试气体,则判断该部分的焊接状态不良,重新进行焊接。另外,若测试结果为确保气密性,则进行设置上部隔热板30的下一过程。

其次,说明设置上部隔热板30的过程。

可相互邻接布置多个上部隔热板30,举例来说,可布置成格子状。布置成格子状是指向第一方向邻接布置上部隔热板30之外,还向第二方向邻接布置。

可向相邻的上部隔热板30之间插入上部接头33。上部接头33可以是能够填充上部隔热板30之间的间隙的隔热材,可使用玻璃棉(glass wool)等。在设置上部隔热板30后插入上部接头33或以粘贴到上部隔热板30的侧部的状态设置上部接头。

若无视下部隔热板20之间的间隔(一般非常窄),上部隔热板30可以具有约等于下部隔热板20的整数倍大小的形状。这时,上部隔热板30的棱与下部隔热板20之间的界限相对应。因此,能够以与下部隔热板20的设置过程相似的方式设置上部隔热板30,从而能够提高制作的便利性。

若上部隔热板30的棱与下部隔热板20的界限不对应而以与下部隔热板20岔开的方式布置,则将上部隔热板30固定到下部隔热板20后,需要向上部隔热板30之间的间隙插入连接板(未示出),此时,通过粘合来固定连接板,制作产生不便。

可将上部第一加固板31结合到上部隔热板30的底面,从而使所述上部隔热板坚固地固定到下部隔热板20。上部第一加固板31可使用胶合板(plywood)等,可用环氧树脂胶(epoxy glue)等粘合剂粘贴到上部隔热板30的底面。

上部隔热板30和上部第一加固板31上形成有供凸出部件25b贯穿的贯穿孔30a、31a。此时,形成于上部第一加固板31的贯穿孔31a的直径可小于形成于上部隔热板30的贯穿孔30a的直径。

并且,形成于上部第一加固板31的贯穿孔31a的直径可具有对应凸出部件25b的直径的大小。这是为了防止上部第一加固板31相对于凸出部件25b移动。

将凸出部件25b插入到形成于上部隔热板30中心部的一对贯穿孔30a而使其与螺母结合,螺母通过与凸出部件25b结合而约束上部第一加固板31。结果上看,粘贴有上部第一加固板31的上部隔热板30结合到下部隔热板20。此时,为了维持隔热性能,贯穿孔30a可插入有泡沫塞30b。

上部隔热板30可具有对应邻接布置两个下部隔热板20的面积的大小及形状。举例来说,如附图从上面俯视时,若设置有正方形(1X1)的下部隔热板20,上部隔热板30可以是一边长度为另一边长度的两部的长方形(1 X 2)。当然,隔热板20、30的具体形状和长度比例可根据情况而不同。

上部隔热板30和一个下部隔热板20可通过位于下部隔热板20中心的一个面板固定单元25结合。这时,一个上部隔热板30可与两个面板固定单元25结合。上部隔热板30上设置有两个固定点,从而防止上部隔热板的旋转。

若不同于附图所示出,上部隔热板30的形状及大小对应下部隔热板20,则上部隔热板30与下部隔热板20通过位于下部隔热板20中心部的一个面板固定单元25固定。但这时,上部隔热板30可在下部隔热板20上旋转。

若上部隔热板30可旋转,会造成制作工艺上的不便。尤其,当在侧面或顶棚设置上部隔热板30时,无意导致上部隔热板30的旋转,因此为调整它们的位置耗费努力和时间。并且,上部隔热板30的旋转会导致相邻的上部隔热板30之间产生应力,因此可能降低货舱的耐久性。并且,应力会集中到固定在上部隔热板30的主防壁50上,可能导致焊接部位等的破损。

以上举例说明两个以上的下部隔热板20结合到一个上部隔热板30来防止上部隔热板30的旋转,但与此不同地,还可包括一个上部隔热板30和一个下部隔热板20结合且设置有多个面板固定单元25的情况。

为了设置主防壁50,可在上部隔热板30的上部层叠上部第二加固板32。上部第二加固板32可使用胶合板(plywood)等,可用环氧树脂胶(epoxy glue)等粘合剂将其粘贴到上部隔热板30。

上部隔热板30的上部可设置有主防壁连接部件34。尤其,若具备上部第二加固板32,主防壁连接部件34可结合到上部第二加固板32的上表面。主防壁连接部件34可以是SUS等金属材质,可焊接结合到主防壁50,还可通过铆钉34a等机械地结合到上部第二加固板32。主防壁连接部件34被容纳到形成于上部第二加固板32的槽32a而不会向上部第二加固板32的上表面凸出。

并且,主防壁连接部件34可设置成条(strip)状,向不同的方向排列而形成交叉部。举例来说,可设置成相互正交的两个方向的条状。主防壁连接部件34可设置成平行于相对的上部隔热板30的棱。并且,主防壁连接部件34可以是一个条状物或连续连接的多个条状物。

上部隔热板30的上部可设置有用于设置主防壁50的防壁设置部件35。尤其,若设置有主防壁连接部件34,防壁设置部件35可设置在主防壁连接部件34的上部。

如前所述,为了利用自动焊接装置焊接辅助防壁40片,需要设置轨道,且将轨道设置在面板固定单元25。与此类似地,为了利用自动焊接装置焊接主防壁50片,需要用于设置轨道的防壁设置部件35。

防壁设置部件35可以是相互正交的两个方向的主防壁连接部件34相交的交叉部上设置的双头螺栓。防壁设置部件35可焊接结合到主防壁连接部件34上。设置有防壁设置部件35的两个方向的主防壁连接部件34相交的交叉部可以是周围四张主防壁50片相交的4片交叉部。若主防壁50片的棱角部被削边(chamfered edge),焊接设置防壁设置部件35周围的四张主防壁50片的同时不受防壁设置部件35的干涉。此时,主防壁50片的棱角部焊接结合到主防壁连接部件34来维持气密性。

防壁设置部件35用于设置主防壁50,完成主防壁50的设置后即可去除。因作业者移动时会成为障碍物。

其次,说明设置主防壁50的过程。

主防壁连接部件34与相邻的主防壁连接部件34连接(包括不直接连接而通过虚拟的延长线连接的情况),形成一个闭合图形。图1示出邻接布置四个上部隔热板30,通过设置在上部隔热板30的主防壁连接部件34形成长方形形状的闭合图形。

构成主防壁50的一个主防壁50片(sheet)的形状可对应通过主防壁连接部件34形成的闭合图形的形状,主防壁50片的四个棱可在主防壁连接部件34上分别以重叠的方式布置并固定。举例来说,主防壁50片可通过点焊(tack welding)方式固定到主防壁连接部件34。

固定一个主防壁50片后,可在相邻的一侧面固定另一主防壁50片。此时,布置成与预先设置的主防壁50片相邻的主防壁50片的四个棱中的一个棱与预先设置的主防壁50片重叠,其他三个棱可被布置并固定在主防壁连接部件34上。举例来说,主防壁50片与主防壁50片的固定及主防壁50片与主防壁连接部件34的固定可使用点焊(tack welding)方式。

通过连续执行上述的设置过程,将主防壁50片全部固定到上部隔热板30上。但是,当前只是在相邻的主防壁50片之间进行点焊的状态,为了维持气密性,需要进行常规焊接。

可通过搭接焊或对接焊,对相邻的主防壁50片的两个棱进行常规焊接来确保气密性。此时,可使用的焊接方法可以是辅助防壁的焊接所使用的方法,当然可使用自动焊接装置。

另外,焊接相邻的主防壁50片时,主防壁连接部件34位于焊接线(或焊缝)的下部,从而防止主防壁50片因焊接热而变形。尤其,若采用等离子焊,能够防止可能会因高热而产生的主防壁50片的变形。此时,在对主防壁50片之间进行搭接焊或对接焊的过程中,焊接热会传递到主防壁连接部件34,可能会导致下部的主防壁连接部件34和位于其上部的主防壁50片被相互焊接。

主防壁50片与主防壁50片的常规焊接可利用自动焊接装置。尤其,主防壁50的皱褶部的焊接也可利用自动焊接装置。此时,为了焊接厚度薄的主防壁50片与主防壁50片,在作业者通过手工作业进行焊接或利用自动焊接装置时,需要使两个主防壁50片贴紧的装配(Fit-Up)作业。尤其,利用自动焊接装置时装配作业比较重要。

装配作业可采用与设置辅助防壁40的过程相同的方法,因此省略详细说明。装配夹具(未图示)可结合到设置于主防壁连接部件34的防壁设置部件35或通过吸附式固定到主防壁50片上。

自动焊接装置沿着固定于上部隔热板30的轨道移动来进行焊接。因此,为了利用自动焊接装置,需要在焊接线周围固定并设置轨道的作业。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液化气货舱制造方法中,利用设置于主防壁连接部件34的防壁设置部件35(举例来说,双头螺栓)来固定并设置轨道。

其次对利用自动焊接装置来焊接主防壁50片的方法进行说明。

如前所述,将主防壁50片点焊焊接到主防壁连接部件34,对相邻的主防壁50片进行点焊来固定。然后,沿着两个主防壁50片重叠或相接的线(焊接线)进行常规焊接,即可完成主防壁的设置。可在焊接线附近设置轨道以使自动焊接装置能够沿着焊接线移动。此时,若轨道和焊接线平行,能够提高焊接品质并缩短作业时间。

轨道被固定到向一个方向排列的多个防壁设置部件35上且以平行于焊接线的方式设置,从而设置于轨道的自动焊接装置沿着焊接线执行焊接的作业变得容易。完成自动焊接后,轨道从防壁设置部件35分离(detach)。

完成主防壁50的焊接后,需进行用于确认气密性的测试过程。测试过程可使用向主防壁50与上部隔热板30之间注入测试气体来确认测试气体是否向外部泄露的方法。若测试结果为在外部检测到测试气体,则判断该部分的焊接状态不良,重新进行焊接。

下面参考图10和图11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货舱的制造方法。图10是用于示出上部隔热板30与下部隔热板20的布置状态的第一方向剖面图,图11是用于示出上部隔热板30与下部隔热板20的布置状态的第二方向剖面图。

设置隔热板总成的外壁10包括平面部P和棱角部C。下面说明设置在平面部P的隔热板总成。

可将下部隔热板20固定到预先设置于外壁10上的双头螺栓12。可将下部隔热板20设置成其底部通过粘合来结合有下部第一加固板21且其上部通过粘合来结合有下部第二加固板22的状态。下部隔热板20大致具有四角柱形状,四个棱上可形成有用于双头螺栓12结合的贯穿孔20a。

可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邻接地连续设置下部隔热板20。并且,可将下部隔热板20布置为格子状以防止相互交错。因此相邻的下部隔热板20的界限可连续连接。

下部隔热板20的宽度方向剖面形状可以是正方形。即,横向宽度与纵向宽度可相同。因此,作业者可与下部隔热板20的方向无关地设置下部隔热板20。并且,可预先将下部隔热板20制作成单一形状及大小。通过使用规格化的下部隔热板20来提高制作的便利性。

下部第一加固板21的底部可以是粘贴有胶粘剂11的状态,下部第二加固板22的上部可以是设置有辅助防壁连接部件24和面板固定单元25的状态。因此,仅通过将预先制作的下部隔热板20布置到外壁10并与双头螺栓12结合的过程就可完成下部隔热板20的设置过程,从而简化制作工艺。

设置于棱角部C的下部隔热板20被制作成对应棱角部的形状。设置于棱角部C的下部隔热板20和与此邻接布置的设置于平面部P的下部隔热板20之间会因设置误差而产生间隙空间G。可将插入用隔热板26插入到所述间隙空间G。插入用隔热板26可无需额外的加固板,可通过压装来插入并固定或通过粘贴来固定。

完成下部隔热板20的设置后,可在下部隔热板20上设置辅助防壁40。可连续地连接多个辅助防壁40片来形成辅助防壁40。

一个辅助防壁40片可覆盖多个下部隔热板20。优选地,所述一个辅助防壁40片可设置成覆盖顶点在一个交叉点上相邻的四个下部隔热板20。并且,辅助防壁40片的一边的长度可长于下部隔热板20的横向或纵向长度。

举例来说,如图3,可将一个辅助防壁40片设置成向第一方向搭在两个下部隔热板20,向第二方向搭在四个下部隔热板20。此时,辅助防壁40片的第一方向上的边的长度可略长于下部隔热板20的宽度方向上的边的长度,第二方向上的边的长度可略长于下部隔热板20的宽度方向上的边的长度乘以三倍。辅助防壁40片的边的长度略长是因为结合相邻的辅助防壁40片时使用搭接焊且为了相邻的下部隔热板20的设置便利性而需具有略微的间隙空间。

可将辅助防壁40片制作成单一形状及大小,设置成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连续地连接。但是为了连接到设置于棱角部C的辅助防壁40,可利用制作成另外的大小的辅助防壁40片。

下部隔热板20的中心部可设置有面板固定单元25。为了简化制作工艺,一个下部隔热板20仅可设置有一个面板固定单元25,并且面板固定单元25可位于下部隔热板20的中心部,以防止与上部隔热板30结合时外力造成的应力的不均衡。

另外,辅助防壁40片上形成有供面板固定单元25的凸出部件25b贯穿的贯穿孔40a,设置辅助防壁40片后,为了维持辅助防壁40的气密性,沿着贯穿孔40a焊接到面板固定单元25。

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布置辅助防壁连接部件24以对应辅助防壁40片的棱。为了避免与面板固定单元25的干涉,辅助防壁连接部件24可以以从下部隔热板20的中心线(包括横向中心线和纵向中心线)偏向任一方向的方式布置。

上部隔热板30可固定结合到面板固定单元25。可将上部隔热板30设置成其底部通过粘合来结合有上部第一加固板31且其上部通过粘合来结合有上部第二加固板32的状态。上部隔热板30大致具有四角柱形状,中心线上可形成用于与面板固定单元25结合的贯穿孔30a。

可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邻接地连续设置上部隔热板30。并且,将上部隔热板30布置为格子状以防止相互交错。因此,相邻的上部隔热板30的界限可连续地连接。

上部隔热板30的宽度可以是下部隔热板20的宽度的整数倍。即,上部隔热板30的横向宽度和纵向宽度可以从下部隔热板20的横向宽度或纵向宽度的整数倍中选择。

举例来说,图1示出上部隔热板30的宽度方向剖面形状为长方形,与连续布置两个下部隔热板20时的宽度方向剖面形状相同。即,下部隔热板20的横向宽度与纵向宽度之比为1:1,上部隔热板30的横向宽度与纵向宽度之比为1:2。但是考虑到相邻的下部隔热板20之间的间隙,上部隔热板30的宽度方向长度可更长。

并且,上部隔热板30可具有预先制作的单一形状及大小。通过使用规格化的上部隔热板30来提高制作的便利性。

相邻的上部隔热板30之间的界限可对应相邻的下部隔热板20之间的界限。举例来说,图1中示出上部隔热板30的棱对应相邻的两个下部隔热板20的外廓部的棱。在此,外廓部的棱是指除两个下部隔热板20之间的界限之外的棱。

如前所述,可在一个下部隔热板20上设置一个面板固定单元25。因此,与两个下部隔热板20结合的上部隔热板30与两个面板固定单元结合。并且,下部隔热板20的中心部可设置有面板固定单元25,因此上部隔热板30的贯穿孔30a位于中心线上。

上部第二加固板32的上部可以是设置有主防壁连接部件34和防壁设置部件35的状态。因此仅通过将预先制作的上部隔热板30布置到下部隔热板20上并与面板固定单元25结合的过程就可完成上部隔热板30的设置过程,从而能够简化制作工艺。

设置于棱角部C的上部隔热板30被制作成对应棱角部C的形状。若设置于棱角部C的上部隔热板30和与此邻接布置的设置于平面部P的上部隔热板30适用规格化的上部隔热板30,会因两个上部隔热板30之间的设置误差而产生间隙空间G。如前所述,可将插入用隔热板26插入设置于棱角部C的下部隔热板20和与此邻接布置的设置于平面部P的下部隔热板20之间。此时,为了插入用隔热板26的制作,预先计算间隙空间G的宽度。

设置于棱角部C的上部隔热板30和与此邻接布置的设置于平面部P的上部隔热板30可利用长度大于规格化的上部隔热板30的宽度方向长度的程度相当于插入用隔热板26的宽度方向长度的上部隔热板30。与下部隔热板20的设置相同,因不使用额外的插入用隔热板26,能够维持直接受到晃荡荷重的上部隔热板30的刚性和耐久性。

完成上部隔热板30的设置后,可在上部隔热板30上设置主防壁50。可连续地连接多个主防壁50片来形成主防壁50。

一个主防壁50片可覆盖多个上部隔热板30。优选地,可设置成覆盖顶点在一个交叉点上相邻的四个上部隔热板30。并且,主防壁50片的一边的长度可长于上部隔热板30的横向或纵向长度。

举例来说,如图1所示,将一个主防壁50片设置成向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分别搭在两个上部隔热板30。此时,主防壁50片的第一方向边的长度可略长于上部隔热板30的第一方向的宽度方向上的边的长度,第二方向上的边的长度可略长于上部隔热板30的宽度方向上的边的长度。主防壁50片的边的长度略长是因为结合相邻的主防壁50片时使用搭接焊且为了相邻的上部隔热板30的设置便利性而需具有略微的间隙空间。

可将主防壁50片制作成单一形状及大小,设置成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连续地连接。但是为了连接到设置于棱角部C的主防壁50,可利用制作成另外的大小的主防壁50片。

可沿着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布置主防壁连接部件34以对应主防壁50片的棱。为了避免与贯穿孔30a的干涉,主防壁连接部件34可以以从上部隔热板30的第二方向中心线(附图中连接第一方向棱的中点而向第二方向延长的虚拟的线)偏向任一方向的方式布置。但是,第一方向中心线上未设置有贯穿孔30a,因此以向第一方向布置的主防壁连接部件34与第一方向中心线相一致的方式设置是不存在问题。

参照附图所示出的一个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这只是例示性的,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到可由此实施多种变形及等同的其他实施例。因此,本发明真正的范围应根据权利要求书确定。

附图说明标记

10:外壁 11:胶粘剂

12:双头螺栓 13:防振水平垫

20:下部隔热板 20a:贯穿孔

20b:泡沫塞 21:下部第一加固板

21a:贯穿孔 22:下部第二加固板

22a、22b:槽 23:下部接头

24:辅助防壁连接部件 24a:铆钉

25:面板固定单元 25a:结合部

25b:凸出部件 25c:铆钉

30:上部隔热板 30a:贯穿孔

30b:泡沫塞 31:上部第一加固板

31a:贯穿孔 32:上部第二加固板

32a:槽 33:上部接头

34:主防壁连接部件 34a:铆钉

35:防壁设置部件 40:辅助防壁

40a:贯穿孔 41:皱褶部

42:交叉部 50:主防壁

51:皱褶部 52:交叉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