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上滑行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08001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上滑行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上滑行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水上或浅滩运动、且可用于水上救援的水上滑行设备。



背景技术:

在一般人的认知中,当有溺水者时,都有想救援的慈悲心态。可是当真正发生有溺水者出现在眼前时,通常多数人会考虑是否有绳索、救生圈、长棒等物体;或是否有多人可同时施救,或万一遭遇同时陷溺的危险该如何承担等问题。

现有的一些水上滑行设备,作为救援设备而言,比如充气式救生船等一些充气设备,在遇到意外时容易漏气,不仅对救援造成困难,对救援者本身也构成一定危险,并且需要预先进行充气,使用以及携带均不方便。

因此我们需要寻找一种结构小巧,且实用性较强的水上滑行设备,其作为救援设备时,安全、可靠性高、便于携带、多功能化,作为运动器材时,也需要安全、轻便、容易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上滑行设备,其为可折叠式结构,使用时,各部分为展开状态,收纳或者携带时,可折叠为旅行箱结构,可靠性高且便于携带。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水上滑行设备,包括依次连接的前头、前身、后身以及尾部,所述前身和后身为活动连接,所述前身支撑使用者的胸腔,所述后身支撑使用者的腹部,所述前头包括把手,所述把手控制所述水上滑行设备的前进方向;所述后身与所述尾部为活动连接,所述尾部包括设于两侧的踏板,踩踏所述踏板为所述设备提供推进力。

优选的是,所述水上滑行设备未使用时,所述前身和后身折叠为旅行箱结构,使用时两者展开为并排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水上滑行设备还包括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活动设于所述前身和后身之间,调节所述前身和后身为折叠或者展开状态,且后身相对于前身能发生小角度转动。

优选的是,所述水上滑行设备还包括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活动设于所述后身和尾部之间,调节所述后身和尾部之间的相对位置,且所述尾部相对于所述后身能发生小角度转动。

优选的是,所述前头包括前边鳍以及前头鳍,所述前头鳍设于所述前头下方以控制前头的左右方向,所述前边鳍设于所述前头左右两侧以控制所述前头的上下潜伏高度。

优选的是,所述把手包括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可调节所述把手的高低。

优选的是,所述前身包括前边鳍,所述前边鳍成对设于所述前身的两侧,以控制所述前身的上下潜伏高度。

优选的是,所述前身为中空结构,还包括胸垫以及与所述胸垫配接的救生装置所述胸垫设于所述前身中央,用于使用者胸部趴伏。

进一步地,所述救生装置包括救生圈、救生索及救生索钩,所述救生装置套设在所述胸垫外且嵌设于所述前身内,所述救生索钩设于所述前身上,所述救生圈通过所述救生索及救生索钩与所述前身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后身为中空结构,包括腹垫,用于使用者腹部趴伏或坐骑。

优选的是,所述后身还包括平衡杆,所述平衡杆成对设于所述后身两侧。

优选的是,所述水上滑行设备还包括攀附把手环,所述攀附把手环设于所述前身及后身的边缘。

进一步地,所述水上滑行设备还包括前连结勾链以及后连结勾链,所述前连结勾链设于前身,所述后连接勾链设于后身。

优选的是,所述水上滑行设备还包括水下推进器,所述水下推进器设于所述前身下方。

优选的是,所述前身和后身由塑胶材料或者铝合金材料制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上滑行设备,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所述水上滑行设备包括依次连接的前头、前身、后身以及尾部,前身与后身为活动连接,未使用时两者折叠为旅行箱结构,使用时两者展开为并排连接,因此该水上滑行设备为可折叠式结构,其结构简单小巧,便于携带;

2.后身相对于前身能发生小角度转动,尾部相对于后身能发生小角度转动,相邻部分之间可发生小角度转动,使用时较为灵活;

3.前头包括把手,把手控制水上滑行设备的前进方向,调向较为简便、灵活;

4.使用者为趴姿时,后身与尾部平行设置,使用者为坐姿时,后身与所述尾部为垂直设置,使用该滑行设备时,使用者的姿势可多样化,以适应不同的使用环境;

5.通过设置前边鳍、前头鳍及前鳍等,来控制整个设备的方向,使得整个设备驾驶平稳,安全性较高;

6.通过设置救生圈、救生索、攀附把手环等,实现多功能的救援方式;

7.通过设置前连结勾链以及后连结勾链,且前连结勾链或后连结勾链通过与另一水上滑行设备的攀附手环固定,实现多个水上滑行设备的一体联结,增加施救力度或游玩乐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水上滑行设备展开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水上滑行设备展开状态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水上滑行设备折叠状态下的立体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水上滑行设备部分展开状态下的俯视图;

其中,100:水上滑行设备、10:前头、20:前身、30:后身、40:尾部、41:踏板、50:第一连接杆、60:第二连接杆、11:把手、111:伸缩杆、12:前边鳍、13:前头鳍、21:前鳍、22:胸垫、23:救生圈、24:救生索、25:救生索钩、31:腹垫、32:平衡杆、70:攀附把手环、80:前连结勾链、81:后连结勾链、90:水下推进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如图1至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水上滑行设备100,水上滑行设备100可用于水上或浅滩运动、且可用于水上救援的水上滑行设备。

参照图1和图2所示,总体而言,该水上滑行设备100包括依次连接的前头10、前身20、后身30以及尾部40。其中,前身20和后身30为活动连接,前身20支撑使用者的胸腔,后身30支撑使用者的腹部。前头10包括把手11,把手11控制水上滑行设备100的前进方向。同样的,后身30与尾部40也为活动连接,并且尾部40包括设于两侧的踏板41,使用者踩踏踏板41为设备提供推进力。

具体结构中,该水上滑行设备参照鱼儿的身体结构,在多处设置类似鱼鳍的结构,用以控制设备的方向,并且保持平衡。

前头10形状与鱼头形状类似,符合流体动力学原理,以便在水中更好地前行。前头10还包括控制前头10方向的前边鳍12以及前头鳍13。其中前边鳍12成对设于前头两侧,以控制前头10的上下潜伏高度。前头鳍13设于前头10下方,以控制前头10的左右方向。并且,把手11包括伸缩杆111,通过伸缩杆111,把手11可进行高度调节,以配合使用者不同的姿势。通过把手11、前边鳍12以及前头鳍13的配合设置,前头10能很好地控制方向。

前身20包括前鳍21、胸垫22、救生圈23、救生索24及救生索钩25。其中,前鳍21成对设于前身21的两侧,以控制前身21的左右方向,并保持平衡。胸垫22设于前身20中央,用于使用者胸部趴伏。救生圈23套设在胸垫22外且嵌设于前身20内,使用时,可将救生圈23套设在胸垫22外且嵌设于前身20内,使用时,可将救生圈23抛出使被救援者抱挂。救生索24与救生圈23连接,用于拉回被救援者并且进一步延长救援距离。救生索钩25固定设于前身20后端,用于救生索24的固定,故救生圈23通过救生索24及救生索钩25与前身20连接。

后身30包括腹垫31,用于使用者腹部趴伏或坐骑。因此,当水面环境较差,如风浪较大时,使用者可采用趴伏姿势,其胸部趴在胸垫22上,且腹部趴伏在腹垫31上,如此,重心较低,能较大限度地保持平衡,确保使用者的自身安全。而当水面环境较好时,使用者可采用坐姿,如此,视野较好。

该水上滑行设备100还包括可伸缩的第一连接杆50和可伸缩的第二连接杆60。

继续参照图1至图3,其中,第一连接杆50一端与前身20活动连接,另一端与后身30活动连接,该第一连接杆50可采用现有技术中拉杆箱的折叠式和伸缩式的构造,以实现该水上滑行设备100的折叠式结构;即在未使用时,如图3所示,前身20和后身30可折叠为旅行箱结构;打开该旅行箱结构时,又如图4所示,前身20和后身30可展开为并排连接,并可见其内容物;再将内容物展开,如图1或2所示,即可根据使用环境进行相应操作。此外,通过第一连接杆50的设置,后身30相对于前身20能进行长度的伸缩以适合使用者的身高,且相互之间可发生小角度转动以模拟鱼儿的游动,符合动力学原理。

同样的,第二连接杆60一端与后身30活动连接,另一端与尾部40活动连接。通过该第二连接杆60,该水上滑行设备100可调节后身30和尾部40之间的相对位置,具体表现为两种方式:一种是,尾部40相对于后身30能发生小角度转动。还有一种是,当使用者的姿势发生改变时,尾部40和后身30之间的角度也发生变化:当使用者为趴伏式,尾部40和后身30相对平行,双脚可踩踏踏板41前行;当使用者为坐式,尾部40和后身30垂直,此时踏板41转至后身30的下前方使用者双脚仍然能踩踏踏板41前行。因此,第二连接杆60优选圆弧形的铰链结构。

该水上滑行设备100还包括平衡杆32,平衡杆32成对设于后身30两侧边缘。可以收回或者打开。该水上滑行设备100作为运动设备时,平衡杆32打开,目的为了更好的保持平衡。该水上滑行设备100作为救援设备时,平衡杆收回,目的为减少阻力,快速前进,达到救援目的。

本实施例中,前身20和后身30均为中空结构,为该水上滑行设备100提供浮力。并且,前身20和后身30宜采用质轻且不易变形的材料制成,通常采用塑胶材料或者铝合金材料。

当然,该水上滑行设备100还包括攀附把手环70,供被救援者攀附使用。并且,攀附把手环70的数量应该尽量多,可于前身20及后身30的边缘对称设置多对。该水上滑行设备100还包括前连结勾链80以及后连结勾链81,其中前连结勾链80设于前身20,后连接勾链81设于后身30。前连结勾链80或后连结勾链81用于相邻水上滑行设备100之间的固定连接。具体连接方式为:前连结勾链80或后连结勾链81通过可与相邻水上滑行设备100的攀附手环70固定连接即可。如此,可实现两个或多个水上滑行设备100之间的一体联接,以增加游玩乐趣或者加大施救力度。

该水上滑行设备100还可设置动力装置,该动力装置宜采用水下推进器90,并且从平衡性以及作用力等方向考虑,水下推进器90最佳设于前身20下方。

该水上滑行设备100还可以设置轮子或者背带等部件,用以携带时拖拉或者背负,如此,进一步提高其便携性。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