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乘式救生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30676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乘式救生球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救生器具,尤其是涉及一种内乘式救生球。



背景技术:

现有救生球一般只能做水上或高空单一用途。其中水上救生球通常只能作为水上泡沫浮子使用,不能直接保护人受外界因素伤害。高空救生球内通常设有安全气囊,生产成本高,利用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内乘式救生球。此球能够将被救护人员置于球内,免于直接受伤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乘式救生球,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出入通道的球体以及盖设在出入通道处的盖体,所述球体由多个同心设置的球形壳体组成,多个所述壳体的球径从外到内依次减小,每相邻两个壳体之间均形成一个储气空间,各储气空间内均设置有多个支撑壁,各支撑壁上均开设有连通孔,位于最内部的壳体内设有与出入通道相连通的内乘空间,所述内乘空间内设置有与各储气空间相连通且用于向各储气空间内充入氦气的充气泵,所述壳体的数量为2个以上。

上述的一种内乘式救生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数量为3个,3个所述壳体从外到内依次为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形成第一储气空间,所述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之间形成第二储气空间,所述第一储气空间内设置有多个第一支撑壁,所述第二储气空间内设置有多个第二支撑壁,所述第一支撑壁上开设有第一连通孔,所述第二支撑壁上开设有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上均贴设有用于单向进气、逆向回止的膜片,所述第一储气空间和充气泵通过第一充气管路连通,所述第二储气空间和充气泵通过第二充气管路连通。

上述的一种内乘式救生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球体的外壁上设置有与盖体连接的连接绳。

上述的一种内乘式救生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下部设置有拉紧环。

上述的一种内乘式救生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球体和盖体上均开设有插销孔,所述插销孔与插销件相适配。

上述的一种内乘式救生球,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壳体均由透明软质材料制成。

上述的一种内乘式救生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球体上开设有通气通道,所述通气通道内设置有通气组件,所述通气组件包括一端铰接在球体上、另一端开合式设置的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与弹簧一端连接,所述弹簧另一端固定在球体上,所述活动板与通气杆连接,所述通气杆位于内乘空间内,所述通气通道内固定安装有卡块,所述卡块和弹簧位于活动板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实现方便,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

2、本实用新型平时可折叠放入袋或箱内。遇到紧急情况时,取出本实用新型,开动充气泵,充入He气形成球形,然后人员进入球体内,盖上盖体,即可将被救护人员置于球内,免于直接受到伤害。

3、本实用新型内乘式救生球的盖体可设计为上下两端均可打开的空心结构,其内放置降落伞,高空坠落时,将盖体上端打开,然后打开降落伞,从而使救生球实现缓慢降落。在内乘空间可内放置水、食物、求救发光器等应急物品。因此,本实用新型内乘式救生球既可作为水上救生工具实现水上漂浮,又能作为高空坠落的救生工具,在高空坠落时减缓降落速度,坠地时减缓冲击力,从而保护内乘人员免受伤害。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壳体; 2—第二壳体; 3—第三壳体;

4—第一储气空间; 4-1—第一支撑壁; 5—第二储气空间;

5-1—第二支撑壁; 6—盖体; 7-1—第一连通孔;

7-2—第二连通孔; 8—充气泵; 9—拉紧环;

10—连接绳; 11-1—第一充气管路; 11-1—第一充气管路;

12—插销件; 13—活动板; 14—通气杆;

15—弹簧; 16—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乘式救生球,包括设有出入通道的球体以及盖设在出入通道处的盖体6,所述球体由多个同心设置的球形壳体组成,多个所述壳体的球径从外到内依次减小,每相邻两个壳体之间均形成一个储气空间,各储气空间内均设置有多个支撑壁,各支撑壁上均开设有连通孔,位于最内部的壳体内设有与出入通道相连通的内乘空间,所述内乘空间内设置有与各储气空间相连通且用于向各储气空间内充入氦气的充气泵8,所述壳体的数量为2个以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数量为3个(如图1所示),3个所述壳体从外到内依次为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和第三壳体3,所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形成第一储气空间4,所述第二壳体2和第三壳体3之间形成第二储气空间5,所述第一储气空间4内设置有多个第一支撑壁4-1,所述第二储气空间5内设置有多个第二支撑壁5-1,所述第一支撑壁4-1上开设有第一连通孔7-1,所述第二支撑壁5-1上开设有第二连通孔7-2,所述第一连通孔7-1和第二连通孔7-2上均贴设有用于单向进气、逆向回止的膜片,所述第一储气空间4和充气泵8通过第一充气管路11-1连通,所述第二储气空间5和充气泵8通过第二充气管路11-2连通。

具体实施过程中,先剪取直径大于第一连通孔7-1和第二连通孔7-2的膜片,然后将膜片的上部固定贴设在第一连通孔7-1和第二连通孔7-2上远离充气口的一侧,膜片的下部不进行固定贴设。充气时,膜片受充气气流作用呈打开状态,从而实现充气;充气完毕后,膜片受储气空间内部气压的挤压作用呈关闭状态,从而阻止放气;最终实现单向进气、逆向回止的作用。

如图1所示,所述球体的外壁上设置有与盖体6连接的连接绳10。

连接绳10的设置能够使乘坐在救生球内的人员自行盖设盖体6,无需其他人员帮助即可实现自救。

如图1所示,所述盖体6的下部设置有拉紧环9。

拉紧环9的设置能够使乘坐在救生球内的人员将盖体6拉紧使其与球体配合完毕,无需其他人员帮助即可实现自救。

如图2所示,所述球体和盖体6上均开设有插销孔,所述插销孔与插销件12相适配。

插销孔和插销件12的设置能够使乘坐在救生球内的人员将盖体6与球体配合完毕,无需其他人员帮助即可实现自救。

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壳体均由现有的透明软质材料制成。

透明软质材料的选用不仅能够使其他人员及时发现乘坐在救生球内的人员,从而第一时间实现救援,而且能够保证救生球舒适、安全、不易破损。

如图3所示,所述球体上开设有通气通道,所述通气通道内设置有通气组件,所述通气组件包括一端铰接在球体上、另一端开合式设置的活动板13,所述活动板13与弹簧15一端连接,所述弹簧15另一端固定在球体上,所述活动板13与通气杆14连接,所述通气杆14位于内乘空间内,所述通气通道内固定安装有卡块16,所述卡块16和弹簧15位于活动板13的两侧。

具体实施过程中,在不作通气操作时,弹簧15处于自然弹力状态,使活动板13处于闭合状态,进行通气操作时,通过拉动通气杆14,使弹簧15处于压缩状态,使活动板13处于开启状态,从而实现通气的目的。

通气通道及通气组件的设置能够使人员不需打开盖体6即可实现通气,免受缺氧之苦,实现方便。

结合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是:平时可折叠放入袋或箱内。遇到紧急情况时,取出本实用新型,开动充气泵8,向各个储气空间内充入He气体,使本实用新型救生球形成一充气的球形,然后人员进入球体内的内乘空间中,盖上盖体6,即可将被救护人员置于球内,免于直接受到伤害。

具体实施过程中,可将盖体6设计为上下两端均可打开的空心结构,其内放置降落伞,高空坠落时,将盖体6上端打开,然后打开降落伞,从而使救生球实现缓慢降落。在内乘空间可内放置水、食物、求救发光器等应急物品。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