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海洋石油开发生产的钢混结构采储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13535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重力式海油平台,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海洋石油开发生产的钢混结构采储平台。



背景技术:

混凝土结构平台是海洋油气开发的主要模式之一,在国外被广泛地用于油气开发、生产及储存。我国也早在70年代初就开展了相关的研究,但仍处于理论研究和概念设计阶段,迄今为止还未建成一座真正的混凝土平台。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由于国内关于混凝土平台方面的研究还未深入展开,在设计与施工规范、规程等方面距离混凝土平台实际应用时的详细设计阶段还有一定的距离。二是受限于国内的港口条件、航道水深,很难找到适合建造的场地。三是在早些年的条件下,混凝土结构建造技术相对较低,混凝土平台建造工程量大,投资成本高。四是平台结构重量大,吃水深,海上安装时地基处理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海洋石油开发生产的钢混结构采储平台,该平台重量较轻,能够降低地基处理难度和海上工程量。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海洋石油开发生产的钢混结构采储平台,包括上部钢结构甲板,在所述上部钢结构甲板的下方设有与其固接的中部钢结构工艺舱,在所述中部钢结构工艺舱的下方设有与其固接的下部钢筋混凝土沉箱,在所述下部钢筋混凝土沉箱的下方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底部钢结构裙脚,在所述下部钢筋混凝土沉箱内布置有压载舱及原油舱。

所述上部钢结构甲板上分为两层,分别设生活区、动力区、油气处理区、井口区及钻修区。

所述中部钢结构工艺舱分为三层,布置有淡水舱、污油水舱、柴油舱、生产水处理系统设备、注水系统设备和货油系统设备。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采用在中部设设置钢结构工艺舱的结构,与混凝土结构平台相比有效降低了平台重量和吃水深度,通过在底部增加钢结构裙脚,增加了平台的抗冲刷、抗滑移和抗倾覆能力,增加了平台在水中的浮力,降低了地基处理难度和海上工程量,降低了对建造场地和航道水深的要求,同时降低了投资成本及后期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部钢结构甲板,2、中部钢结构工艺舱,3、原油舱,4、压载舱,5、底部钢结构裙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一种用于海洋石油开发生产的钢混结构采储平台,该平台主要由上部钢结构甲板1、中部钢结构工艺舱2、下部钢筋混凝土沉箱及底部钢结构裙脚5四部分组成,在所述上部钢结构甲板1的下方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中部钢结构工艺舱2,在所述中部钢结构工艺舱2的下方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下部钢筋混凝土沉箱,在所述下部钢筋混凝土沉箱的下方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底部钢结构裙脚5。

上部钢结构甲板1与常规钢结构平台类似,分为两层,分别设生活区、动力区、油气处理区、井口区及钻修区,每甲板尺寸为70m x 60m。上层甲板布置有钻修机模块、钻修机动力及控制模块、压缩机、化学药剂橇、主电站、中控室、生活楼及直升机甲板等。下层甲板布置井口区、工艺处理区、变压器区、配电间、电潜泵控制区和实验室等。

中部钢结构工艺舱2分三层,每层尺寸为40m x 30m x 6m,一层工艺舱主要布置有注水系统设备、柴油舱和海水过滤设备等,二层工艺舱主要布置有生产水处理系统设备、生产水罐和淡水舱等,三层工艺舱主要布置有污油水舱、货油系统设备、海水提升设备和消防泵等。

下部钢筋混凝土沉箱3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上部设施提供支撑,在下部钢筋混凝土沉箱3的内部布置有压载舱4和原油舱3,压载舱4的舱容为46000m3,尺寸为70m×60m×15m;原油舱3的舱容为12000m3,尺寸为40m×30m×10m。

底部钢结构裙脚5,在码头建造时作为一个施工平台,拖航时充气提供临时辅助浮力,就位后作为平台的基础,起到抗冲刷、抗倾覆和抗滑移的作用,裙脚尺寸为80m×70m×5m,内设56个隔舱。

上述平台拖航总重量在4万吨左右,在裙脚充气的情况下,拖航吃水深度在11米左右。

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