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船舶艉部作业的模块化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88362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及海洋工程建造领域,特别涉及到艉部作业(轴、舵系作业等)中使用一种模块化平台的方法。



背景技术:

船舶与海洋工程建造中,艉部作业(轴、舵系作业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其作业质量的好坏、进度的快慢可以决定船舶与海洋工程整体建造质量的好坏和进度的快慢。

有时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因为艉部作业(轴、舵系作业等)没有完全完成,导致船舶与海洋工程在船坞内的建造时间延长,延误了正常的起浮、出坞计划;因为艉部作业(轴、舵系作业等)进度慢,导致第一次起浮后需要第二次进船坞进行补充安装等。以上的种种情况,将直接导致船坞周期、码头周期的增加,难以提高年产量(吨位),增加了船舶与海洋工程的建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的用在船舶与海洋工程中艉部作业(轴、舵系作业等)专用平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辅助装置要求结构简单,要能够较好地适应不同的船型(艉部线型)对艉部作业平台的实际需要,并且具有“模块化”搭建的突出优点,使安装、使用、拆装变得更为容易,并且要求搭建时间较快,能明显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负荷,再者要求本身的维护、保养、管理也较为容易。

为了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船舶艉部作业的模块化平台,其特征在于,该模块化平台由单元模块、变位模块和辅助平台三种类型组成,

所述的单元模块为由六根槽钢焊接成的长方体结构,在长方体结构每个侧面均设置有交叉焊接的槽钢,在每个单元模块内均设有平板、阶梯和栏杆,所述的平板设置在长方体结构的上表面,所述阶梯倾斜地设置在下表面和上表面之间,所述的栏杆设置在上表面边缘四根槽钢的内侧,在所述阶梯上还设有扶手;

所述的变位模块为由六根槽钢焊接成的长方体结构,在长方体结构的每个侧面均设置有交叉焊接的槽钢;

所述的辅助平台为由六根槽钢焊接成的长方体结构,在长方体结构的上部设有操作平面,在操作平面的四周设有栏杆;

多个所述的单元模块堆叠在一起均分为两组,最上面的单元模块处于船舶艉部上侧的船体下面,两组单元模块左右对称地设置在艉轴中间线的两侧,多个变位模块堆叠在一起均分为两组,对应的变位模块紧贴相应的单元模块且靠近船舶艉部,且最上面的变位模块处在艉轴管的端部位置下面,所述的辅助平台设置在最上面的变位模块上,辅助平台靠近所述的船舶艉部的艉轴管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用于船舶艉部作业的模块化平台中,在堆叠的两组单元模块中,处于最下部的单元模块底部设有可以锁定的万向轮。

在本实用新型用于船舶艉部作业的模块化平台中,在堆叠的两组变位模块中,处于最下部的变位模块底部设有可以锁定的万向轮。

一种基于上述模块化平台在船舶与海洋工程中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根据船舶与海洋工程对艉部作业的实际需求,根据“单元模块”和“变位模块”的标准尺寸及大小,初步计算出所需单元模块和和变位模块的数量,并预先设计出单元模块和变位模块的合理放置方案;

第二步、按照预先合理的方案,将单元模块和变位模块合理布置在船舶与海洋工程的船艉区域,使单元模块和变位模块紧靠在一起进行堆叠,以形成艉部作业平台,堆叠时单元模块左右对称地布置在船体中间线的两侧形成两组单元模块,堆叠时变位模块左右对称地布置在船体中间线的两侧形成两组变位模块,搭建出的艉部作业平台满足艉部作业对长度、宽度及高度的三维立体空间的基本需求;

第三步、在第二步艉部作业平台满足艉部作业对长度、宽度和高度三维立体空间的基本需求时,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合适数量的辅助平台,使最终形成的模块化作业平台完全满足艉部作业对长度、宽度的高度三维立体空间的实际需求。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用于船舶艉部作业的模块化平台与现有技术相比,实践中总结出了如下技术优点:

本实用新型能够较好地适应不同的船型(艉部线型)对艉部作业平台的实际需要,具有“模块化”搭建的突出优点,使安装、使用、拆装变得更为容易,该辅助装置搭建时间较快,能明显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负荷,而且其本身的维护、保养、管理也较为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船舶艉部作业的模块化平台在船舶与海洋工程建造中的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我们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以求更清楚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但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船舶艉部作业的模块化平台在船舶与海洋工程建造中的应用示意图。如图所示,用于船舶艉部作业的模块化平台由单元模块1、变位模块2和辅助平台3三种类型组成的可变外形的平台。

所述的单元模块1为由六根槽钢焊接成的长方体结构,在长方体结构每个侧面均设置有交叉焊接的槽钢,在每个单元模块内均设有平板、阶梯和栏杆,所述的平板设置在长方体结构的上表面,所述阶梯倾斜地设置在下表面和上表面之间,所述的栏杆设置在上表面边缘四根槽钢的内侧,在所述阶梯上还设有扶手。

所述的变位模块2为由六根槽钢焊接成的长方体结构,在长方体结构的每个侧面均设置有交叉焊接的槽钢。

所述的辅助平台3为由六根槽钢焊接成的长方体结构,在长方体结构的上部设有操作平面,在操作平面的四周设有栏杆。

多个所述的单元模块堆叠在一起均分为两组,最上面的单元模块处于船舶艉部上侧的船体下面,两组单元模块左右对称地设置在艉轴中间线的两侧,多个变位模块堆叠在一起均分为两组,对应的变位模块紧贴相应的单元模块且靠近船舶艉部,且最上面的变位模块处在艉轴管的端部位置下面,所述的辅助平台设置在最上面的变位模块上,辅助平台靠近所述的船舶艉部的艉轴管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用于船舶艉部作业的模块化平台中,在堆叠的两组单元模块中,处于最下部的单元模块底部设有可以锁定的万向轮。在堆叠的两组变位模块中,处于最下部的变位模块底部设有可以锁定的万向轮。

上述模块化平台在船舶与海洋工程中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根据船舶与海洋工程对艉部作业的实际需求,根据“单元模块”和“变位模块”的标准尺寸及大小,初步计算出所需单元模块和和变位模块的数量,并预先设计出单元模块和变位模块的合理放置方案;

第二步、按照预先合理的方案,将单元模块和变位模块合理布置在船舶与海洋工程的船艉区域,使单元模块和变位模块紧靠在一起进行堆叠,以形成艉部作业平台,堆叠时单元模块左右对称地布置在船体中间线的两侧形成两组单元模块,堆叠时变位模块左右对称地布置在船体中间线的两侧形成两组变位模块,搭建出的艉部作业平台满足艉部作业对长度、宽度及高度的三维立体空间的基本需求;

第三步、在第二步艉部作业平台满足艉部作业对长度、宽度和高度三维立体空间的基本需求时,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合适数量的辅助平台,使最终形成的模块化作业平台完全满足艉部作业对长度、宽度的高度三维立体空间的实际需求。

本实用新型提供对不同规格艉部作业平台的“单元模块化”处理,将最基本的部件元素统一为标准的模块,这样以来,整体工装的制作过程得以简化,减少了制作材料的不必要浪费;“单元模块”、“变位模块”的组合使得工装的使用、拆装变得更为容易,工装的维护、保养、管理也较为容易;根据现场安装的需要,确定 “变位模块”的工作位置(工位),必要时可以加上几个“辅助平台、阶梯、栏杆、扶手等”,这样就避免了设计、制作多个不同规格艉部作业平台的弊端;“模块化”的理念极大地较少了设计、制作、安装、维护、保养、管理的成本。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