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舵连接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17717阅读:2285来源:国知局
船舵连接机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船舵连接机构。



背景技术:

船舵是船只驾驶时用来掌握前进方向的装置,多为圆轮状位于船尾。

例如,公告号为CN101434294的专利文献就公开了这么一种船舵,包括一舵叶,该舵叶具有一头缘板和一尾缘板,其中舵叶具有两个上下相叠的舵叶部分,其头缘板部分和/或尾缘板部分如此相互位错,使得其中一个头缘板部分和/或尾缘板部分向左舷或右舷位错,而另一头缘板部分和/或尾缘板部分向右舷或左舷位错,并且所述其中一个头缘板部分和/或尾缘板部分具有一左舷侧的偏移表面,该偏移表面凸出于所述另一头缘板部分和/或所述另一尾缘板部分,并且所述另一头缘板部分和/或所述另一尾缘板部分具有一右舷侧的偏移表面,该偏移表面凸出于所述头缘板部分和/或所述尾缘板部分;其特征在于,在每一偏移表面的区域内设置一覆盖各偏移表面的流动体,该流动体的外部尺寸与各偏移表面的外部尺寸适配地构成。

上述专利公开的船舵,以及现有技术中的船舵,其舵叶和舵杆之间都是固定连接的。实际上,在船只改变前进方向的瞬间,船舵的旋转方向是突变的。例如,船只当前是向左前行的,而下一刻掌舵手要控制船只向右前行。在这一刻,舵叶是要受到流体硬性冲击的。因此,在一些暗礁遍布的海域,也影响着船舵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船舵连接机构,使舵叶可以相对舵杆略微转动,在船只改变前进方向的瞬间,使舵叶受到流体软性冲击,延长其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船舵连接机构,用于连接舵叶和舵杆,包括连接部、固定销、以及安装底座;

所述连接部呈长形,并且一体连接舵叶的头缘板,所述连接部具有多个沿其宽度方向凸出的固定部,相邻的两个固定部之间具有凹槽;多个所述固定部分别设有一个沿着所述连接部的长度方向的通孔,多个所述通孔同轴;

所述固定销穿入多个通孔,所述安装底座具有一个过孔,并且通过所述过孔和所述固定销活动连接,所述安装底座还和舵杆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部可绕着所述固定销相对于安装底座转动。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固定部向外凸出的表面为平面,所述平面和所述安装底座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间隙用于提供所述固定部转动的空间;

所述安装底座具有和所述平面配合的抵触面,所述抵触面用于限制所述固定部转动的幅度。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固定销的销头半径大于所述固定销的销体半径,并且大于所述通孔的半径,所述固定销的销体端部穿过多个所述通孔,并且和舵叶的头缘板之间存在间隙。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安装底座包括水平片体和竖直片体,所述水平片体和所述竖直片体一体连接,并且彼此之间相互垂直,所述水平片体上设有多个用于连接舵杆的安装孔,所述竖直片体上设有所述过孔。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固定部设有两个。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安装底座设有两个,并且两个所述安装底座分别位于所述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船舵连接机构,其连接部可绕着固定销相对于安装底座转动,从而带动舵叶固定销相对于舵杆略微转动,在船只改变前进方向的瞬间,使舵叶受到流体软性冲击,延长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船舵连接机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装底座的三视图;

图3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3的爆炸视图。

图中:1、连接部;11、固定部;12、凹槽;2、固定销;21、销头;22、第一段体;23、第二段体;3、安装底座;31、水平片体;32、竖直片体;33、过孔;34、安装孔;4、舵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船舵连接机构,用于连接舵叶4和舵杆,其包括连接部1、固定销2、以及安装底座3。图中,连接部1呈长形,并且一体连接舵叶4的头缘板,连接部1具有多个沿其宽度方向凸出的固定部11,相邻的两个固定部11之间具有凹槽12;多个固定部11分别设有一个沿着连接部1的长度方向的通孔(图中未示出),多个通孔同轴。

参照图2,安装底座3包括水平片体31和竖直片体32,水平片体31和竖直片体32一体连接,并且彼此之间相互垂直,水平片体31上设有多个用于连接舵杆的安装孔34,竖直片体32上设有过孔33。

结合图1和图2,固定销2穿入多个通孔,安装底座3具有一个过孔33,并且通过过孔33和固定销2活动连接,安装底座3还和舵杆固定连接;连接部1可绕着固定销2相对于安装底座3转动。

通过采取上述的技术方案,该船舵连接机构,其连接部1可绕着固定销2相对于安装底座3转动,从而带动舵叶4固定销2相对于舵杆略微转动,在船只改变前进方向的瞬间,使舵叶4受到流体软性冲击,延长其使用寿命。

在一个实施例中,固定部11向外凸出的表面为平面,平面和安装底座3之间存在间隙,间隙用于提供固定部11转动的空间;安装底座3具有和平面配合的抵触面,抵触面用于限制固定部11转动的幅度。

通过采取上述的技术方案,在解决了舵叶4受到流体软性冲击的基础上,通过安装底座3的抵触面,即水平片体31的表面来限制固定部11转动的幅度。可以使舵叶4保持原有的动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固定销2的销头半径大于固定销2的销体半径,并且大于通孔的半径,固定销2的销体端部穿过多个通孔,并且和舵叶4的头缘板之间存在间隙。

通过采取上述的技术方案,使固定部11保留了沿着固定销2的长度方向活动的空间,从而使舵叶4保留了沿着固定销2的长度方向活动的空间,在另一方向,可以使舵叶4受到流体软性冲击。当然,为了限制舵叶4在这一方向上活动过大,参照图4,提供了一种固定销2。图中,固定销从上到下依次包括销头21、第一段体22和第二段体23,并且第一段体22和第二段体23的形状大致相同,它们上半部分的半径小于下半部分,在第一段体22上半部分的端部具有外螺纹,和销头21内部的内螺纹连接,相应的,在第二段体23上半部分的端部也具有外螺纹,和第一段体22下半部分内部的内螺纹连接。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安装底座3的过孔33半径大于第一段体22、第二段体23上半部分的半径,并且小于第一段体22、第二段体23下半部分的半径。使用时,第一段体22和第二段体23的上半部分穿入固定部11的通孔和安装底座3的过孔33,而第一段体22和第二段体23的上、下半部分的连接处限制安装底座3在固定销2长度方向活动的空间。这里,第一段体22和第二段体23的上半部分的长度大于通孔、过孔的长度之和。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特别指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