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污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31055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清污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装备,特别是用于对水中漂浮污物及水底淤泥等污物处理的一种清污船。



背景技术:

我国水域广泛,类型多样,其中以水体平稳、流速较慢、流动性差的湖泊、河流、水库、池塘、水产养殖场等水域众多,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所致,特别是城市公园等内湖、河流等水域水体污染严重,水域污染包括:

一方面是水面污染:水面常被废弃的漂浮垃圾杂物、水生植物、油污吸附的污物、动物尸体、悬浮微粒等污染物污染,将人们赖以改善局部环境的水域成为蚊虫滋生、异味散发、环境破坏的污染源。所以水域中水体的综合污染处理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境地。目前清理专用设备及处理技术的缺失,出现不清或清理不彻底,现有技术是采用人工清理或垃圾打捞船进行垃圾打捞,现有技术只能打捞清理体积较大的漂浮污染物,且成本高,效率低。

另一方面水底年久形成的淤泥污染,淤泥中含有的寄生虫、病菌、病毒、贝壳类、生物残骸、植物茎叶、树叶枝根、粪便、腥臭成分、盐分、生活垃圾、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等污染物。现有技术的清淤方法由于清淤及其淤泥的处理技术缺失,采用吸污船抽吸水底淤泥,造成淤泥中的污染物扩散,腐泥漂浮,使清水变浑浊或采用机械挖泥清淤且成本高,效率低。

水面悬浮物污染与水底淤泥污染,形成黑臭水体。水域水体污染问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环境、污染着水资源,影响水资源利用,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水域水体污染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水面悬浮物污染物与水底淤泥污染物清除成本高,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一种清污船,可分别或同时进行水面悬浮物污染物与水底淤泥污染物的清除,达到水体的综合治理,消灭黑臭水体。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清污船,包括:可行走的船体部分和污物收集系统。

A.所述的污物收集系统包括:悬浮污物收集部分、悬浮污物输送部分和悬浮污物料仓部分,所述悬浮污物收集部分包括:收集板,控制缸,所述的收集板为船体头部下端船帮,收集板与船体构成活动连接,所述的控制缸一端与收集板铰链连接,一端与船体铰链连接,构成收集板在控制缸控制下呈绕船体转动张开的使用状态或两收集板闭合与船体外形一致的非使用状态结构。

B.所述的悬浮污物输送部分包括:悬浮垃圾污物输送机构和悬浮颗粒污物输送机构,所述的悬浮垃圾污物输送机构为输送带式上料机,所述的上料机设置在两收集板之间,上料机一端高于船体甲板,上料机另一端低于船体吃水线,所述的上料机的输送带上均布带有一组悬浮颗粒污物过孔,所述的悬浮颗粒污物输送机构包括:一级送料辊和二级送料辊,一级送料辊和二级送料辊分别滚动支撑在船体上,一级送料辊和二级送料辊分别设置在上料机的后侧,一级送料辊和二级送料辊下端为输送板。

C. 所述的悬浮污物料仓部分包括:悬浮垃圾污物料仓、悬浮颗粒污物收集仓和悬浮颗粒污物料仓,悬浮垃圾污物料仓、悬浮颗粒污物收集仓和悬浮颗粒污物料仓由隔板在船体分割构成,所述的悬浮垃圾污物料仓上悬浮垃圾入口与上料机上端对应,所述的悬浮颗粒污物收集仓上端悬浮颗粒入口与二级送料辊对应,所述的悬浮颗粒污物收集仓经污物管与用于悬浮颗粒脱水使用的污物脱水装置的进料管连通,污物脱水装置的污物出料口与悬浮颗粒污物料仓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处理效率高、成本低廉、可分别或同时进行水面悬浮物污染物与水底淤泥污染物的清除,高效实现水体的综合治理。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 A向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附图3 B向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附图5C向示意图。

附图7为污物脱水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8为附图7俯视图。

附图9为附图7 D向示意图。

附图10为附图7 E向示意图。

附图中,1-1收集板、1-2控制缸、2船体、3-1上料机、3-1.1输送带、4-1一级送料辊、4-2二级送料辊、4-3输送板、5悬浮垃圾污物料仓、5-1悬浮垃圾入口、5-2悬浮垃圾粉碎机、6悬浮颗粒污物收集仓、6-1污物管、7悬浮颗粒污物料仓、8污物脱水装置、81-1滤水筒、81-2螺旋叶片轴、81-3压力进料管、81-4滤水网孔板、81-5污物出料口、81-6滤水网刮板、81-6.1弹性刷毛、82动力部分、83-1压力滤水辊、83-2环形料槽板、83-2.1一级出料口、83-3滤水辊安装梁、83-4刮料板、83-5刮料板安装梁、83-6压力滤水网孔板、83-7排水腔、83-8压力滤水环形料槽、83-9排水口、84-1二级压力滤水辊、84-2二级环形料槽板、84-4二级刮料板、84-6二级压力滤水网孔板、84-8二级压力滤水环形料槽、84-2.1二级出料口、9水底淤泥清理收集装置、9-1淤泥抽吸管、10淤泥污物料仓。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附图1和2,本发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为清除水面漂浮的垃圾污物和漂浮颗粒污物使用。

一种清污船,包括:可行走的船体部分和污物收集系统。

A.所述的污物收集系统包括:悬浮污物收集部分、悬浮污物输送部分和悬浮污物料仓部分,所述悬浮污物收集部分包括:收集板1-1,控制缸1-2,所述的收集板1-1为船体2头部下端船帮,收集板1-1与船体2构成活动连接,所述的控制缸1-2一端与收集板1-1铰链连接,一端与船体2铰链连接,收集板1-1上设有过水网孔,构成收集板1-1在控制缸1-2控制下呈绕船体2转动张开的使用状态或两收集板1-1闭合与船体2外形一致的非使用状态结构。

B.所述的悬浮污物输送部分包括:悬浮垃圾污物输送机构和悬浮颗粒污物输送机构,所述的悬浮垃圾污物输送机构为输送带式上料机3-1,所述的上料机3-1设置在两收集板1-1之间,上料机3-1一端高于船体2甲板,上料机3-1另一端低于船体2吃水线,所述的上料机3-1的输送带3-1.1上均布带有一组悬浮颗粒污物过孔,所述的悬浮颗粒污物输送机构包括:一级送料辊4-1和二级送料辊4-2,一级送料辊4-1和二级送料辊4-2分别滚动支撑在船体2上,一级送料辊4-1和二级送料辊4-2分别设置在上料机3-1的后侧,一级送料辊4-1和二级送料辊4-2下端为输送板4-3。

C. 所述的悬浮污物料仓部分包括:悬浮垃圾污物料仓5、悬浮颗粒污物收集仓6和悬浮颗粒污物料仓7,悬浮垃圾污物料仓5、悬浮颗粒污物收集仓6和悬浮颗粒污物料仓7由隔板在船体2分割构成,所述的悬浮垃圾污物料仓5上悬浮垃圾入口5-1与上料机3-1上端对应,所述的悬浮颗粒污物收集仓6上端悬浮颗粒入口与二级送料辊4-2对应,所述的悬浮颗粒污物收集仓6经污物管6-1与用于悬浮颗粒脱水使用的污物脱水装置8的进料管连通,污物脱水装置8的污物出料口与悬浮颗粒污物料仓7连通。

本实用新型不使用时,控制缸1-2将收集板1-1收起,收集板1-1与船体2的船帮呈一体流线型,以减少清污船前进阻力。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控制缸1-2将收集板1-1打开(如附图2所示),收集板1-1呈喇叭口形状,扩大水面污物收集面积,随着清污船的前进,水面漂浮的垃圾和悬浮颗粒进入两个收集板1-1之间并进入上料机3-1的输送带3-1.1,输送带3-1.1将水面漂浮的垃圾输送至船体2上,上料机3-1上端将水面漂浮的垃圾经悬浮垃圾入口5-1送入悬浮垃圾污物料仓5。

水面漂浮的颗粒污物经通过输送带3-1.1上一组悬浮颗粒污物过孔进入输送板4-3,在一级送料辊4-1和二级送料辊4-2作用下,被送入悬浮颗粒污物收集仓6,悬浮颗粒污物收集仓6内的悬浮颗粒污物在淤泥泵作用下,由污物管6-1送入污物脱水装置8的进料管连通,经污物脱水装置8脱水后,由污物脱水装置8的污物出料口送入悬浮颗粒污物料仓7连通。

本实施例中,为减少水面漂浮的垃圾的体积,增加悬浮垃圾污物料仓5存储量,所述的悬浮污物料仓部分中悬浮垃圾污物料仓5的悬浮垃圾入口5-1处设置悬浮垃圾粉碎机5-2。

参看附图3和4,本发明实施例2。本实施例为清除水面漂浮的垃圾污物和漂浮颗粒污物和水底淤泥使用。本实施中,使用的水底淤泥清理收集装置9是采用中国专利号为:201320348605.0,专利名称为:一种船用水底淤泥清理收集设备公开的结构。

所述的船体2的尾部还牵引有水底淤泥清理收集装置9、船体2上还设置有用于水底淤泥脱水使用的污物脱水装置8,船体2上还设置有淤泥污物料仓10,水底淤泥清理收集装置9的淤泥抽吸管9-1与用于水底淤泥脱水使用的污物脱水装置8的进料管连通,用于水底淤泥脱水使用的污物脱水装置8的污物出料口与淤泥污物料仓10连通。

使用时,随着清污船的前进,清污船牵引水底淤泥清理收集装置9沿水底移动,水底淤泥清理收集装置9将水底淤泥搅拌成泥浆,由在淤泥泵作用下,送入污物脱水装置8,经污物脱水装置8脱水后,由污物脱水装置8的污物出料口送入淤泥污物料仓10。

参看附图5和6,本发明实施例3。本实施例为清除水底淤泥使用。

所述的污物收集系统包括:水底淤泥污物收集部分和水底淤泥污物料仓部分,所述的水底淤泥污物收集部分包括:水底淤泥清理收集装置9和淤泥污物料仓10,水底淤泥清理收集装置9的淤泥抽吸管9-1与用于水底淤泥脱水使用的污物脱水装置8的进料管连通,用于水底淤泥脱水使用的污物脱水装置8的污物出料口与淤泥污物料仓10连通,淤泥污物料仓10设置在船体2上。

使用过程及工作原理与实施例3清除水底淤泥部分相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3中使用的污物脱水装置8可以是不同结构的通用污物脱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3中使用的污物脱水装置8最佳实施例结构为:所述的污物脱水装置8包括:滤水部分、压力滤水部分、上料部分和动力部分。

所述的滤水部分包括:底端封闭的滤水筒81-1、螺旋叶片轴81-2、压力进料管81-3和滤水网孔板81-4,所述的压力进料管81-3与滤水筒81-1底部连通,螺旋叶片轴81-2与滤水筒81-1构成可转动的同轴线支撑安装,螺旋叶片轴81-2顶端与动力部分82构成传动连接,所述的滤水网孔板81-4设置在滤水筒81-1上中部,所述的滤水筒81-1的顶端筒壁上设置有污物出料口81-5,污物出料口81-5的底边高于滤水网孔板81-4上边。

所述的压力滤水部分包括:一组压力滤水辊83-1、一组环形料槽板83-2、滤水辊安装梁83-3、刮料板83-4、刮料板安装梁83-5、压力滤水网孔板83-6和排水腔83-7,所述的环形料槽板83-2为大于滤水筒81-1直径的环形料槽板,污物出料口81-5的轴线方向尺寸与环形料槽板83-2的轴线方向尺寸对应,所述的压力滤水网孔板83-6固定设置在环形料槽板83-2的底部,所述的环形料槽板83-2、压力滤水网孔板83-6和滤水筒81-1外圆壁构成压力滤水环形料槽83-8,环形料槽板83-2上设置有一级出料口83-2.1,所述的压力滤水辊83-1设置在压力滤水环形料槽83-8内,压力滤水辊83-1与滤水辊安装梁83-3连接,滤水辊安装梁83-3在环形料槽83-8顶端与螺旋叶片轴81-2固定连接,所述的刮料板83-4设置在压力滤水环形料槽83-8内,刮料板83-4与刮料板安装梁83-5连接,刮料板83-4与压力滤水网孔板83-6对应端设置有弹性刷毛81-6.1,刮料板安装梁83-5在环形料槽83-8顶端与螺旋叶片轴81-2固定连接,所述的排水腔83-7由与压力滤水网孔板83-6尺寸对应的底端封闭环形套构成,排水腔83-7底部设置排水口83-9。

在滤水筒81-1上滤水网孔板81-4对应位置设置有滤水网刮板81-6,滤水网刮板81-6经刮板连杆81-7与螺旋叶片轴81-2固定连接,滤水网刮板81-6的尺寸与滤水网孔板81-4对应,滤水网刮板81-6与滤水网孔板81-4接触端设置有弹性刷毛81-6.1。

所述的压力滤水部分还包括二级压力滤水部分,二级压力滤水部分包括:二级压力滤水辊84-1、二级环形料槽板84-2、二级刮料板84-4、二级压力滤水网孔板84-6,所述的二级环形料槽板84-2为大于环形料槽板83-2直径的环形料槽板,二级环形料槽板84-2与二级压力滤水网孔板84-6、环形料槽板83-2构成二级压力滤水环形料槽84-8,二级压力滤水网孔板84-6底部与压力滤水环形料槽83-8连通,二级压力滤水辊84-1与滤水辊安装梁83-3连接,二级刮料板84-4与刮料板安装梁83-5连接,二级环形料槽板84-2上设有二级出料口84-2.1。

使用时,含有固体物质的污物经压力进料管81-3高压泵入滤水筒81-1内,螺旋叶片轴81-2由动力部分82带动螺旋叶片轴81-2旋转,污物在带动螺旋叶片轴81-2上螺旋叶片作用下向上滤水筒81-1上部移动,在向上移动过程中,经过滤水网孔板81-4时,部分污水经滤水网孔板81-4进入排水腔83-7经排水口83-9排除实现初级滤水。经过初级滤水后继续在螺旋叶片轴81-2上叶片作用向滤水筒81-1上部移动并经过污泥出料口81-5溢出进入压力滤水部分。

污物溢出进入压力滤水部分中的压力滤水环形料槽83-8内后,一组压力滤水辊83-1随着螺旋叶片轴81-2的转动,实施对污物再次进行重复碾压滤水,滤出的污水经压力滤水网孔板83-6进入排水腔83-7经排水口83-9排出。

随着滤水辊83-1实施对污物再次进行重复碾压,含水率低的固体物质(滤泥等),在刮料板83-4作用下进行收集并经一级出料口83-2.1推动出料,刮料板83-4上的弹性刷毛81-6.1对压力滤水网孔板83-6实施防止堵塞清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