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可驾驶水上施工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83168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可驾驶水上施工平台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施工平台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可驾驶水上施工平台。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水上施工平台均为采用高分子聚乙烯材料吹塑而成的浮筒经过拼装而成的,现场搬运不便,且塑料气味呛鼻,在水上工作时无安全护栏,且无法自行移动,整体工作面在遇浪时波动起伏不定,无法保证工作人员安全性,而且成本高昂,并且当有单个浮筒破损时,整个水上平台将因报废而无法使用,塑料制品再回收粉碎燃烧对大气污染严重,不环保,单球的四面连接件高低不一,连接不准确将高低不平,错误率高。

其次,多数水上施工平台都使用油桶与木板作为制作材料,使用铁丝将油桶与木板上下捆扎连接而成,这种水上平台制作粗糙、搬运不便,现场搬运人工用时长,铁丝浪费严重并无法二次使用,同时没有安全护栏及救生设备,而且无法自主移动,需外力拖拽,在整体工作中具有效率低、反应速度慢的缺点,且浪费严重。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携式可驾驶水上施工平台,本实用新型可驾驶水上施工平台通过连接系统将平台系统、浮体系统及驱动系统相连接,有效解决了水面工作者因场地限制而无法正常工作的难题,为地质工作者及环境调查工作者及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了稳固、安全、耐用的工作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可驾驶水上施工平台,本实用新型可驾驶水上施工平台通过连接系统将平台系统、浮体系统及驱动系统相连接,有效解决了水面工作者因场地限制而无法正常工作的难题,为地质工作者及环境调查工作者及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了稳固、安全、耐用的工作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便携式可驾驶水上施工平台,主要包括:平台系统、驱动系统、浮体系统和连接系统,所述平台系统通过所述连接系统与所述浮体系统相连,所述驱动系统推动水上施工平台的运行;所述平台系统主要包括平台框架、平台安全护栏、平台防跌落围板和平台铺设面板,所述平台安全护栏固定于所述平台框架的外边缘,所述平台防跌落围板固定于所述平台框架的边缘外,并与所述平台安全护栏相连,所述平台铺设面板位于所述平台框架的上部。

本实用新型中施工平台的结构简单,各部件相对较小,运输方便,在任何情况下,只需一到两人对施工平台进行操作便可迅速将人及物品运抵施工现场,有效提高了使用者的效率;使用平台安全护栏能够提高安全防护作用,在工作及施工中能有效保护施工者的人身安全;使用平台防跌落围板,当整体平台运行中或锚固定后能有效防止随行工具的掉落,有效提高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在平台框架上固定平台铺设面板能够有效防止在施工及工作中因地面湿滑或有油渍引起跌倒摔伤。

进一步的,所述平台框架采用重型铝型材组合而成,所述重型铝型材之间使用挤压角铝进行连接。

平台框架采用重型铝型材能够提高抗腐蚀性能,同时保证施工平台的高雅美观。

进一步的,所述平台安全护栏主要包括圆管和护栏支座,所述圆管插入所述护栏支座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平台防跌落围板采用10~20块镂空铝合金花板。

使用镂空铝合金花板能够减轻施工平台的重量,防腐蚀,且拆装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浮体系统主要包括低压气囊和微型空压机,所述微型空压机为所述低压气囊充气或补气。

使用低压气囊,使施工平台完全能够胜任恶劣环境下因气囊受力滚动变形所产生的扭曲挤压,增强了气囊的安全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系统主要包括舷外机、外置油箱和连接管,所述外置油箱通过所述连接管与所述舷外机相连。

本实用新型使用舷外机安装方便,节省空间,重量较轻,有利于提高施工平台移动的航行性能;连接管能够有效保持本实用新型施工平台在运动过程中的燃油供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可驾驶水上施工平台组装简单,运输方便,能够提高现场设备快速灵活搬运的效率;

(2)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可驾驶水上施工平台,有效解决了水上施工平台因漂浮不定而无法定位取样工作的难题;

(3)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可驾驶水上施工平台,有效解决了水上施工平台因无安全护栏及防跌落围板对个人安全保护程度低的难题;

(4)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可驾驶水上施工平台,有效优化了整体部件模块化设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组装繁琐错误率高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可驾驶水上施工平台,使用的材料优良,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施工平台成本高昂、产品报废后污染环境、浪费材料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可驾驶水上施工平台,有效解决了施工平台在水上工作使用时因人多而造成场地无法协调工作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可驾驶水上施工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可驾驶水上施工平台的平台框架组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可驾驶水上施工平台的BP-4080欧标重型铝型材横截面示意图;

图4-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可驾驶水上施工平台的BP-4080欧标重型铝型材断口加强板主视图;

图4-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可驾驶水上施工平台的BP-4080欧标重型铝型材断口加强板左视图;

图5-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可驾驶水上施工平台的T型螺母主视图;

图5-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可驾驶水上施工平台的T型螺母俯视图;

图5-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可驾驶水上施工平台的T型螺母仰视图;

图5-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可驾驶水上施工平台的T型螺母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可驾驶水上施工平台的挤压角铝结构示意图;

图7-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可驾驶水上施工平台的低压气囊横截面示意图;

图7-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可驾驶水上施工平台的低压气囊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可驾驶水上施工平台的低压气囊与平台框架的固定连接件示意图。

图中:1-铝合金圆管,2-护栏支座,3-平台防跌落围板,4-平台框架,5-低压气囊,6-低压气囊自由状态,7-低压气囊工作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一种便携式可驾驶水上施工平台,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平台系统、驱动系统、浮体系统和连接系统,平台系统通过连接系统与浮体系统相连,驱动系统推动水上施工平台的运行;平台系统主要包括平台框架、平台安全护栏、平台防跌落围板和平台铺设面板,平台安全护栏固定于平台框架的外边缘,平台防跌落围板固定于平台框架的边缘外,并与平台安全护栏相连,平台铺设面板位于平台框架的上部;浮体系统主要包括低压气囊和微型空压机,微型空压机为低压气囊充气或补气;驱动系统主要包括舷外机、外置油箱和连接管,外置油箱通过连接管与舷外机相连。

平台框架采用应力及强度较大的框架组合结构,如图2所示,平台框架是由BP-4080欧标重型铝型材通过8080型压铸角铝、圆柱头内六角螺栓和10-M8的T型螺母组装而成,BP-4080欧标重型铝型材的集合惯性为lx:80.0cm4ly:20.35cm4,截面惯性为Zx:19.2cm3Zy:9.60cm3;平台框架的组装步骤为:首先将两节1995mm长的BP-4080欧标重型铝型材相互顶头相交,在形成九十度夹角的地方使用穿好螺栓螺母垫片的8080型压铸角铝将其固定,调节圆柱头内六角螺栓使其螺母进入BP-4080欧标重型铝型材中间卡槽中,使用内六角螺母向顺时针旋转可将螺母从水平状态调节至垂直状态,至此两节1995mm长的BP-4080欧标重型铝型材牢牢被锁死;其次,使用长度为一米、外切角为45°角的BP-4080欧标重型铝型材贴附于刚刚连接完的两条BP-4080欧标重型铝型材的内侧,在附着面的地方使用8080型挤压角铝将刚刚连接完的两条BP-4080欧标重型铝型材分别与外切角45°角的BP-4080欧标重型铝型材连接,形成等腰直角三角形,在使用8080型挤压角铝时将其一边贴紧直角边,一边贴紧外横梁边,调节圆柱头内六角螺栓使其螺母进入BP-4080欧标重型铝型材中间卡槽中,使用内六角螺母向顺时针旋转可将螺母从水平状态调节至垂直状态,达到锁死状态;第三,按照上述组合方法完成平台框架4个直角边,每个直角边长2m;第四,将相应的两条直角边相互对接,使用10槽直线连接件贯穿于BP-4080欧标重型铝型的上下两面的槽位中,紧固直线连接件的锥心螺丝,让其两端牢固;第五,在固定完后使用BP-4080欧标重型铝型材断口加强板对上述组合物的两面进行固定,使其达到未切割时的原始集合惯性和截面惯性,且强度不发生改变。BP-4080欧标重型铝型的横截面见图3,BP-4080欧标重型铝型材断口加强板见图4。平台框架使用组合结构的优点在于各部位组装简单,搬运轻便,解决了组装繁琐且错误率高的问题。T型螺母结构如图5所示,挤压角铝结构如图6所示。

平台安全护栏采用40mm直径铝合金圆管,铝合金圆管的重量轻、强度高、美观并抗腐蚀,可重复使用;平台安全护栏由9根1100mm、12根1880mm、4根1320mm、1根1040mm的铝合金圆管以及21套护栏支座组成,将护栏支座固定于平台框架的外边缘,将9根1100mm的铝合金圆管插入护栏支座中,固定方式是将圆柱头内六角螺栓的螺栓穿过护栏支座的内部丝孔,在另一侧使用10-M8的T型螺母戴上,使用内六角螺母向顺时针旋转可将螺母从水平状态调节至垂直状态,将其固定住,然后将12根1880mm的圆管在三面横向连接,分为上下两层,每层间距50cm,剩下的一面使用4根1320mm、1根1040mm,分两层连接,在正中央部位只连接1根1040mm,下部留出空隙;本实用新型的平台安全护栏高度为110cm,而我国男子平均身高为1656.03mm,换算成人体直立状态下的重心高度是994mm,穿鞋子后的重心高度为994+20=1014mm,因此在国标《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中规定:“防护栏杆的高度不得低于1050mm,因此本实用新型平台安全护栏高度符合GB 50352-2005之规定,且能起到安全防护作用,在工作及施工中能有效的保护人身安全,解决了水上施工平台无安全护栏及防跌落护板对个人安全保护的问题。

平台防跌落围板采用16块镂空铝合金花板,镂空铝合金花板的高度170mm、厚度3mm,镂空铝合金花板的优点是材料重量轻、防腐蚀、拆装方便且可多次使用;将16块板依次排开,使用圆柱头内六角螺栓将铝合金花板依次固定在护栏支座上、平台框架的外侧边缘,镂空铝合金花板高出平台框架的部分为130mm,低于平台框架的部分为40mm,安装平台防跌落围板的作用在于整体平台在运行中及锚固住后能有效防止随行工具的掉落,能有效的提高工作时间及效率。

平台铺设面板采用1.2m*2.4m复合地板,复合地板由四层材料复合组成,由下到上依次是底层、基材层、装饰层和耐磨层,底层:由聚脂材料制成,起防潮作用,能有效防止水花喷溅而引起变形;基层:为高密度板,装饰层:是将印有特定图案(仿真实纹理为主)的特殊纸放入三聚氢氨溶液中浸泡后,经过化学处理,利用三聚氢氨加热反应后化学性质稳定,不再发生化学反应的特性,使这种纸成为一种美观耐用的装饰层,耐磨层:是在强化地板的表层上均匀压制一层三氧化二铝组成的耐磨剂,使其人员来回踩踏及设备托运更为耐磨,有效防止在施工及工作中因地面湿滑或有油渍引起跌倒摔伤。

舷外机采用主要是由发动机和传动、操作、悬挂装置及推进器等组成,舷外机具有结构紧凑、重量轻、拆卸方便、操作简单、噪音小的特点,适用于在内河、湖泊及近海使用;舷外机的燃料为汽油,具有用途广泛、技术成熟、功率范围广等优势,舷外机功率为6马力、启动方式多为手动式,由操作者手持方向手柄掌握方向;四冲程环保及噪音方面则比二冲程更为优越,油耗低,性能也更加持久可靠;舷外机的优点为:安装方便,直接悬挂在艉板上,没有艉轴对中等复杂环节,不用机舱,节省船舱宝贵空间,其本身是一个完整的推进系统,简化了用户和船厂的选购和采购流程,重量较轻,有利于提高船、水上平台移动的航行性能。

外置油箱由高密度聚乙烯为基材,加入高科技防静电添加剂制造,容量:12L量:2.0kg毛重量:2.5kg最大尺寸:365*275*260mm,其优点是防紫外线、抗老化、耐酸、耐腐蚀、抗冲击、在摩擦或撞击过程中不会产生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事故。

连接管主要用于连接外置油箱及舷外机,能有效的保持便携式可驾驶水上施工平台在运动的过程中的燃油供给,解决了设备在水上工作时反应速度慢无法自行移动的问题。

低压气囊长4000mm,宽600mm,如图7-1,其中D为直径、LE为有效长度、L为实际长度;图7-2中D为自由状态高度、H为工作状态有效高度、B为工作状态有效宽度;低压气囊采用最新整体缠绕技术,每层之间斜度交叉缠绕结构,囊头采取比囊体多2层新工艺,整体提升了气囊的使用压力,气密性,安全性;骨架材料采用10厘米长度里有94根棉纶帘布线,内层橡胶采用质地柔软高弹性高粘合性高气密性天然橡胶和三元乙丙等合成橡胶,外层橡胶采用质地坚硬高韧性高耐磨性抗老化的天然橡胶和丁苯及顺丁合成橡胶,胶黏剂采用高强力橡胶专用粘合剂,彻底解决了气囊每层之间脱胶现象,气囊表面光滑圆顺,囊头缠绕清晰,采用先氧化铁质气囊嘴子,再用特殊粘合剂粘合的特殊橡胶粘合剂,能够使囊头和铁质气囊嘴子连接牢固,解决了气囊嘴子容易爆破,气密性不好的现象;由于气囊结构合理,材料优质,配合专用橡胶配方,专用粘合剂,高强度高韧性帘布线,现在的气囊承载能力大大提高已经远超出标准CB/T3495-1996,完全能够胜任恶劣环境下,气囊受力滚动变性扭曲挤压,增强了气囊的安全保障。气囊可在放气后方便运输,充气时作为承载体,实际性解决了搬运不便以及不能重复利用的问题。低压气囊与平台框架之间由固定连接件进行连接,如图8所示,使用固定连接件进行连接有利于低压气囊的固定。

微型空压机采用风豹1524无油静音空压机,功率550W,转速1400R/min,排气量102L/min,气罐容量24L,压力0.7MPA,噪音48DB,其主要功能给气囊进行初次充气及补气。

其中,附图中各尺寸参数的单位均为mm。

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可驾驶水上施工平台,具有组装简单,运输方便,能够提高现场设备快速灵活搬运的效率;有效解决了水上施工平台因漂浮不定而无法定位取样工作的难题;有效解决了水上施工平台因无安全护栏及防跌落围板对个人安全保护程度低的难题;有效优化了整体部件模块化设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组装繁琐错误率高的问题;使用的材料优良,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施工平台成本高昂、产品报废后污染环境、浪费材料的问题;有效解决了施工平台在水上工作使用时因人多而造成场地无法协调工作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