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多功能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19977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多功能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救生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功能救生装置。



背景技术:

呼吸气瓶是常见的救生装置,呼吸气瓶广泛应用于消防、化工、船舶、石油、冶炼、仓库、试验室、矿山等部门,供消防员或抢险救护人员在浓烟、毒气、蒸汽或缺氧等各种环境下安全有效地进行灭火,抢险救灾和救护工作,而救生现场常随着多种情况的发生,尤其在水中,情况复杂,呼吸气瓶仅提供氧气的输送,明显不能满足人们的救生需求。

此外,现有便携式呼吸气瓶,特别是美国公司生产的Spare air,由于不具有救生气囊,因此该产品的功能单一,适用范围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全性高、使用范围更广的新型多功能救生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多功能救生装置,包括气瓶壳体及瓶头阀,所述瓶头阀安装在气瓶壳体上端,用于密闭气瓶壳体,瓶头阀内安装有呼吸开关阀,所述呼吸开关阀用于控制气瓶壳体内的气体输出,所述新型多功能救生装置还包括救生气囊及紧固装置,所述救生气囊和紧固装置均安装在气瓶壳体外侧面上,紧固装置与救生气囊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具有提供呼吸所需气体和气囊救生的功能,能够为使用者提供多方面的保护,气囊救生能帮助使用者在紧急情况下漂浮至水面或者能够提供其他紧急帮助。

2.在使用者呼出的气体进入排气阀内时,呼出的气体能够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单向排气阀排出,在无气体排出时,单向排气阀的堵头能够堵住排气通路下端,解决了现有的瓶头阀内只有单层用于密封的排气膜片,密封效果欠佳,在有毒的环境下,瓶头阀内容易混入外界有毒气体的问题,密封性能更好。

3.呼吸开关阀采用以铰链连接的三连杆机构作为触发机关,与现有开关阀相比较结构更稳定,安全性更高。

4.紧固装置与救生气囊配合使用,救生气囊启动后,气囊从气囊壳体冲出,并通过连接绳带动绑带向气瓶壳体内收紧,即可绑住抓在气瓶壳体上的手,防止气瓶壳体脱落。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瓶头阀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充气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三连杆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的单向排气阀结构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的救生气囊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的充气阀的安装示意图;

其中:1-气瓶壳体;2-瓶头阀;2-1-排气通路;2-2-排气膜片;2-3-气体通路;2-4-腔体;2-5-咬嘴;2-6-压力膜片;2-7-阀体;2-8-安全通路;2-9-安全阀;2-10-充气通路;2-11-总通路;2-12-压力指示装置;2-13-充气阀;2-14-盖板;3-救生气囊;3-1-气囊外壳;3-2-气囊;3-3-充气机构;3-31-充气瓶;3-32-瓶盖;3-33-充气针;3-34-开启装置;4-紧固装置;4-1-绑带;5-呼吸开关阀;5-1-三连杆机构;5-11-长连杆;5-12-中间连杆;5-13-短连杆;5-14-转轴一;5-15-转轴二;5-2-开关阀底座;5-21-高压气室;5-3-活塞杆;5-4-限位杆;6-单向排气阀;6-1-支架;6-2-排气轴;6-3-堵头;6-4-弹簧二;6-5-弹簧座。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新型多功能救生装置,包括气瓶壳体1及瓶头阀2,所述瓶头阀2安装在气瓶壳体1上端,用于密闭气瓶壳体1,瓶头阀2内安装有呼吸开关阀5,所述呼吸开关阀5用于控制气瓶壳体1内的气体输出,所述新型多功能救生装置还包括救生气囊3及紧固装置4,所述救生气囊3和紧固装置4均安装在气瓶壳体1外侧面上,紧固装置4与救生气囊3连接。

所述救生气囊3包括气囊外壳3-1、气囊3-2及充气机构3-3,所述气囊外壳3-1为带有可打开上盖的外壳,气囊外壳3-1与气瓶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气囊3-2设置在气囊外壳3-1内并与气囊外壳3-1通过紧固连接件连接,紧固连接件优选为线绳,所述充气机构3-3与气囊3-2连通,并用于给气囊3-2充气。

如图3所示,所述充气机构3-3包括充气瓶3-31、瓶盖3-32、充气针3-33及开启装置3-34,所述瓶盖3-32与充气瓶3-31密闭连接,瓶盖3-32开设有充气腔3-35,所述充气腔3-35与气囊3-2连通,所述瓶盖3-32内安装有充气针3-33的针柄,所述充气针3-33的针头与充气瓶3-31瓶口处设有的密封膜片对应设置,所述开启装置3-34安装在气囊外壳3-1外侧,开启装置3-34与充气针3-33联动。

所述充气针3-33的针头处设有空腔,充气针3-33的针头上开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通孔。

所述呼吸开关阀5包括三连杆机构5-1、开关阀底座5-2、活塞杆5-3及限位杆5-4,所述开关阀底座5-2设置在瓶头阀2的气体通道2-3内,所述开关阀底座5-2中部开设有高压气室5-21,所述高压气室5-21用于连通瓶头阀2的腔体2-4,所述活塞杆5-3密闭且上下移动设置在高压气室5-21内,限位杆5-4设置在活塞杆5-3与瓶头阀2之间,所述限位杆5-4外侧套装有弹簧一,限位杆5-4用于活塞杆5-3的限位,弹簧一用于活塞杆5-3的归位,所述三连杆机构5-1安装在开关阀底座5-2上且与活塞杆5-3上端接触。

如图4所示,所述三连杆机构5-1包括长连杆5-11、中间连杆5-12、短连杆5-13、两个转轴一5-14及两个转轴二5-15,所述中间连杆5-12竖直设置,中间连杆5-12上下两端分别通过转轴一5-14与长连杆5-11和短连杆5-13铰接,所述短连杆5-13与活塞杆5-3接触,所述长连杆5-11和短连杆5-13分别通过转轴二5-14与开关阀底座5-2转动连接。

所述紧固装置4包括绑带4-1,所述绑带4-1下端与气瓶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气囊外壳3-1下端和气瓶壳体1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绑带4-1中部与所述间隙滑动连接,绑带4-1上端与所述气囊3-2连接。

如图5所示,所述新型多功能救生装置单向排气阀6,所述单向排气阀6安装在瓶头阀2设有的排气通路2-1内,且单向排气阀6设置在瓶头阀2底部设有的排气膜片2-2上端,单向排气阀6和排气膜片2-2组合用于呼出气体的单向排出。

所述单向排气阀6包括支架6-1、排气轴6-2、堵头6-3、弹簧二6-4及弹簧座6-5,所述支架6-1上表面中部开设有排气通腔,所述排气轴6-2与支架6-1排气通腔滑动连接,排气轴6-2下端与堵头6-3固定连接,所述堵头6-3与排气通路2-1下端匹配设置,弹簧座6-5底面与排气轴6-2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二6-4套装在排气轴6-2上端且位于支架6-1与弹簧座6-5之间。

如图7所示,所述瓶头阀2包括排气通路2-1、排气膜片2-2、气体通路2-3、腔体2-4、咬嘴2-5、压力膜片2-6、阀体2-7、安全通路2-8、安全阀2-9、充气通路2-10、总通路2-11、压力指示装置2-12、充气阀2-13及盖板2-14;所述阀体2-7内设有腔体2-4,阀体2-7内设有连通气瓶壳体1与出气通路2-1、气体通路2-3、安全通路2-8及充气通路2-10的总通路2-11,所述呼吸开关阀5安装在气体通路2-3内,所述单向排气阀6安装在排气通路2-1内,所述安全阀2-9安装在安全通路2-8内用于防止整套系统的压力过高,所述充气阀2-13安装在充气通路2-10内,所述压力膜片2-6设置在腔体2-4内且位于呼吸开关阀5上端,所述盖板2-14盖装在阀体2-7上,盖板2-14开设有多个通气孔防止压力膜片2-6受到外力损伤,所述排气膜片2-2设置在排气通路2-1末端用于二次密封以及防止异物进入排气通路2-1内,所述阀体2-7外侧面上安装有压力指示装置2-12,所述咬嘴2-5安装在阀体2-7外侧面上且与腔体2-4连通。

工作过程

呼吸气瓶的使用,使用者通过瓶头阀2的咬嘴2-5吸气,吸气时,将瓶头阀2的腔体2-4内的空气吸出,使腔体2-4内的压强减小,瓶头阀2内的压力膜片2-6向下并挤压到呼气开关阀5的三连杆机构5-1的长连杆5-11,长连杆5-11通过中间连杆5-12带动短连杆5-13向下转动,短连杆5-13向下压动活塞杆5-3,并打开高压气室5-21,使气瓶壳体1内的气体进入到腔体2-4内,随之吸入体内;使用者呼气时,呼气开关阀5通过弹簧一回到初始状态,封闭高压气室5-21,气体推动单向排气阀6和排气膜片2-2一端向下移动,并从排气通路2-1排出,单向排气阀6随后在弹簧二6-4的作用下回到初始状态,封闭排气通路2-1,使用者即完成一次呼吸。

如图6所示,气囊充气机构3和紧固装置4的使用,开启装置3-34压动充气针3-33的针头刺入充气瓶3-31内,充气瓶3-31内的气体随之通过瓶盖3-32的充气腔进入气囊3-2内,气囊3-2从气囊外壳3-1冲出,并通过连接绳带动绑带4-1向气瓶壳体1内收紧,即可绑住抓在气瓶壳体1上的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