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360°吸水的推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45867发布日期:2018-07-17 21:21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救生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水上救生设备的一种可360°吸水的推进装置。



背景技术:

推进器是将任何形式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通过旋转叶片或喷气(水)来产生推力。可以用来驱动交通工具前进,或是作为其他装置如发电机的动力来源。推进器在船舶、航空等领域应用的较为广泛,主要是用来推动船舶、船艇前进的,推进器的种类繁多,包括螺旋桨推进器、电动船用推进器、航空推进器和喷水推进器等等,每一种都有它特殊的用途及特点。

现如今,船舶利用不同种类的推进器实现航行,且船舶上都配备有救生圈,以便及时救助落水者。落水者能够利用救生圈的浮力漂浮在水面上,避免溺水。但现有的救生圈都需要人工或机械抛洒至落水者身边进行救生,如果遇到意外溺水事故,只有落水者离救援的人很近的时候才能保证将救生圈抛至落水者身边,否则很难将救生圈准确地扔到落水者所处的位置;另一方面,即使将救援船开至距离落水者较近的地方抛洒救生圈,也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如果现场环境不利于救援船的航行和救生圈的准确抛洒,则极为影响救援工作;且当落水者数量较多时,需要将救援船依次开到落水者身边,逐个进行救援,不仅救援进程缓慢,严重影响落水者的生命安全,且需动用大量的救援船和人力。

如果救生圈能够像船舶那样航行,自动到达落水者身边,就可以极大的提高救援效率,保障落水者的生命安全,并且能够避免主动下水救援的人的无谓牺牲。综上所述,亟需一种能够用于救生圈的推进装置,使得救生圈具备航行能力,且能够适应不同的天气状况在水面上持续航行,到达落水者身边,及时救助落水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可360°吸水的推进装置,本发明的可360°吸水的推进装置能够实现360°旋转并吸水,且不受环境影响而持续工作,吸水量大、吸水速率快,动力足,有效提高了所述推进装置的推进效率,所述推进装置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好,结实耐用,延长了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360°吸水的推进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沿其轴线方向的一端的侧表面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沿所述壳体周向连续分布,所述壳体沿其轴线方向的另一端设有出水口;所述壳体内设有转轴及与所述转轴连接的推进器,所述转轴位于所述壳体内的轴线上,所述推进器能够绕所述转轴360°旋转,所述推进器的吸水口朝向所述进水口,所述推进器的的喷水口朝向所述出水口。

具体地,所述推进器包括吸水管、设于所述吸水管内的螺旋桨和驱动所述螺旋桨旋转的驱动电机;所述吸水管的侧壁与所述转轴的侧壁连接,所述吸水管一端为所述吸水口,所述吸水管的另一端为所述喷水口;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螺旋桨连接,所述螺旋桨朝向所述吸水口方向。

优选地,所述吸水管与所述转轴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吸水管与所述转轴焊接连接。

优选地,所述吸水管侧壁固定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能够套设于所述转轴上,使得所述吸水管能够以所述转轴为中心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吸水管的吸水端向与所述转轴相反的方向弧形弯折,使得所述吸水口能够贴合于所述进水口。

采用上述结构,所述推进器能够绕所述转轴360°旋转,所述壳体表面设有沿所述壳体周向连续分布的进水口,所述推进器的吸水口能够贴合于所述进水口,则不论所述推进装置所处的环境如何颠簸翻转,所述推进器都能够依靠自身重力绕转轴旋转使吸水口转至水面以下吸水,所述吸水口始终贴合于所述进水口持续吸水,吸水量大,吸水速率快,所述喷水口通过喷水产生推力以提供前进动力,所述推进装置的工作效率高、动力足。

将所述推进装置与救生圈组合使用,为救生圈提供动力,所述推进装置不受救生圈翻转程度、天气及风浪的影响,能够持续吸水、喷水并提供动力,所述推进装置的工作效率高、稳定性好,使得所述救生圈能够适应不同的天气状况进行施救,救援效率高,动力性能和稳定性好,保障落水者的生命安全。且所述推进装置可360°吸水,将救生圈抛入水中时无需顾虑救生圈的落水状态,提高了救生圈的操作便利性。且所述推进装置也能够与其他水上救生装置组合使用,而不局限于救生圈,所述壳体可以是属于所述救生装置的一部分,将所述转轴和所述推进器装配在所述救生装置内,同样能够使其具备航行能力。

优选地,所述吸水口为长方形,所述吸水口的长度大小大于所述吸水管其他位置处的直径大小,所述吸水口的长度大小小于或等于所述进水口的宽度大小。

优选地,所述吸水管为变截面管,所述吸水管包括依次连接的吸水端、中间管和喷水端;所述吸水端向与所述转轴相反的方向弧形弯折,使得所述吸水口贴合于所述进水口;所述中间管包括第一连接管、直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直管的直径大于所述吸水端的直径和所述喷水端的直径;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形状和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形状均为圆台形,所述第一连接管直径小的一端与所述吸水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直径大的一端与所述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直径大的一端与所述直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直径小的一端与所述喷水端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所述吸水管为变截面管,通过截面直径的改变,加快了水在所述吸水管内的流速,圆台形的所述第一连接管能够有效减少水从所述吸水端流至所述直管时的阻力,圆台形的所述第二连接管能够有效减少水从所述直管流至所述喷水端时的阻力,当水从所述喷水口喷出时能够产生更大的推力,使得所述推进装置的动力性能进一步提升。

具体地,所述中间管内设有螺旋桨和驱动所述螺旋桨旋转的驱动电机。

优选地,所述吸水端、中间管和喷水端为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壳体沿其轴线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支撑转轴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设于所述壳体进水口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撑结构设于所述出水口处,所述转轴通过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二支撑结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轴线上,且所述转轴能够旋转。

具体地,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管,所述第一支撑管的轴线与所述壳体的轴线重合,所述第一支撑管由所述壳体一端向所述壳体内部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包括一端封闭的第二支撑管,所述第二支撑管的轴线与所述壳体的轴线重合,由所述第二支撑管的封闭端向所述出水口内壁方向延伸出多个板面与水流方向平行的支撑板,多个所述支撑板的一端沿所述出水口周向间隔分布并与所述出水口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管由所述出水口向所述容置舱内部方向延伸;

所述转轴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支撑管,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一支撑管内,所述转轴能够在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的支撑下绕自身轴线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靠近进水口一端的外侧设有容置舱,所述容置舱内设有用于给所述推进器提供电力的电源和控制所述推进器的控制装置,所述第一支撑管穿过所述壳体进水口的一端与所述容置舱连通,所述第一支撑管与所述容置舱的连通处设有滑环箱,所述滑环箱与所述转轴连接,所述转轴内设有容纳所述推进器的连接线的空腔,所述连接线从所述推进器与所述转轴的连接处进入所述转轴内并与所述滑环箱连接,所述连接线通过所述滑环箱分别与所述电源和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管能够对所述第一支撑管与所述容置舱的连通处进行轴密封,防止水进入所述容置舱内损坏所述电源和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滑环箱用于保证所述推进器360°任意旋转时的电力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共同支撑所述转轴旋转,所述转轴旋转时的稳定性更好,提高了推进装置的工作稳定性,且两个支撑结构与单个支撑结构相比,有效减小了单个支撑结构的压力,提高了所述推进装置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使得所述推进装置结实耐用,延长了所述推进装置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所述壳体为一端封闭的空心圆柱形结构,所述壳体进水口位置处的直径大于所述壳体出水口位置处的直径,且所述壳体的直径的大小从所述进水口位置至所述出水口位置依次递减。则所述进水口所在的位置是所述壳体的最大直径处,增大了所述吸水口与所述进水口的重叠面积,从而增大了进水量。

优选地,所述进水口为径向栅网结构,所述栅网结构对水流的阻力较小,并能有效防止异物进入吸水管,避免所述螺旋桨和驱动电机的损坏。

本发明提供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推进装置,包括壳体和设于所述壳体内的转轴及推进器,所述推进器能够绕壳体轴线上的转轴360°旋转,壳体表面设有与所述推进器吸水口相对应的周向连续进水口,则不论救生圈在水面上如何颠簸翻转,所述推进器都能够依靠自身重力绕转轴旋转使所述吸水口转至水面以下吸水,且滑环箱保证所述推进器360°任意旋转时的电力连接,使得所述推进装置能够不受环境影响而持续工作,有效提高了所述推进装置的推进效率和实用性。

2.本发明的推进装置,推进器以转轴为中心旋转,所述转轴由两个支撑结构共同支撑,提高了推进器的工作稳定性,且两个支撑结构与单个支撑结构相比,有效减小了单个支撑结构的压力,提高了所述推进装置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使得所述推进装置结实耐用;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管,所述第一支撑管不仅起到了支撑作用,同时还对第一支撑管与容置舱连通处进行轴密封,防止水进入所述容置舱内损坏电源和控制装置,延长了所述救生圈的使用寿命。

3.本发明的推进装置,能够与水上救生装置组合使用,与救生圈组合使用时,所述推进装置为救生圈提供动力,且使得所述救生圈能够适应不同的天气状况及时进行施救,动力性能和稳定性好,救援效率高,保障落水者的生命安全,且所述推进装置可360°吸水,将救生圈抛入水中时无需顾虑救生圈的落水状态,提高了救生圈的操作便利性。

4.本发明的推进装置,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和安装,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可360°吸水的推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可360°吸水的推进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可360°吸水的推进装置中吸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第一支撑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第二支撑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的第一支撑结构、第二支撑结构和转轴的装配示意图;

图8是具有两个可360°吸水的推进装置的救生圈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附图标记对应为:1-壳体,2-进水口,3-出水口,4-转轴,5-吸水管,51-吸水口,52-吸水端,53-第一连接管,54-直管,55-第二连接管,56-喷水端,57-喷水口,6-螺旋桨,7-驱动电机,8-第一支撑管,9-第二支撑管,10-支撑板,11-救生圈,12-滑环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可360°吸水的推进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沿其轴线方向的一端的侧表面设有进水口2,所述进水口2沿所述壳体1周向连续分布,所述壳体1沿其轴线方向的另一端设有出水口3;所述壳体1内设有转轴4及与所述转轴4连接的推进器,所述转轴4位于所述壳体1内的轴线上,所述推进器能够绕所述转轴4进行360°旋转,所述推进器的吸水口51朝向所述进水口2,所述推进器的的喷水口57朝向所述出水口3。较佳的,所述进水口2为径向栅网结构,所述栅网结构对水流的阻力较小,并能有效防止异物从所述进水口2进入,并由所述吸水口51吸入所述推进器内,有效避免所述推进器损坏。

所述壳体1为一端封闭的空心圆柱形结构,所述壳体1进水口2位置处的直径大于所述壳体1出水口3位置处的直径,且所述壳体1的直径的大小从所述进水口2位置至所述出水口3位置依次递减。则所述进水口2所在的位置是所述壳体1的最大直径处,增大了所述吸水口51与所述进水口2的重叠面积,从而增大了进水量。

如图3所示,所述推进器包括吸水管5、设于所述吸水管5内的螺旋桨6和驱动所述螺旋桨6旋转的驱动电机7;所述吸水管5的侧壁与所述转轴4的侧壁连接,所述吸水管5一端为吸水端52,所述吸水端52设有所述吸水口51,所述吸水端52向与所述转轴4相反的方向弧形弯折,使得所述吸水口51能够贴合于所述进水口2,所述吸水管5的另一端为喷水端56,所述喷水端56设有所述喷水口57;所述驱动电机7的输出轴与所述螺旋桨6连接,所述螺旋桨6朝向所述吸水口51方向。本发明中,所述吸水管5与所述转轴4一体成型,增加了所述推进器旋转结构的稳定性。当然,所述吸水管5与所述转轴4也可以焊接连接,其有益效果不再赘述。

采用上述结构,所述推进器能够绕所述转轴4旋转,旋转范围为360°,所述壳体1表面设有沿所述壳体1周向连续分布的进水口2,所述推进器的吸水口51能够贴合于所述进水口2,则不论所述推进装置所处的环境如何颠簸翻转,所述推进器都能够依靠自身重力绕转轴4旋转使吸水口51转至水面以下吸水,所述吸水口51始终贴合于所述进水口2持续吸水,吸水量大,吸水速率快,所述喷水口57通过喷水产生推力以提供前进动力,所述推进装置的工作效率高、动力足。

如图4所示,所述吸水管5为变截面管,所述吸水管5包括依次连接的吸水端52、中间管和喷水端56;所述吸水端52向与所述转轴4相反的方向弧形弯折,使得所述吸水口51贴合于所述进水口2,所述中间管内设有螺旋桨6和驱动所述螺旋桨6旋转的驱动电机7;所述中间管包括第一连接管53、直管54和第二连接管55,所述直管54的直径大于所述吸水端52的直径和所述喷水端56的直径;所述第一连接管53的形状和所述第二连接管55的形状均为圆台形,所述第一连接管53直径小的一端与所述吸水端5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53直径大的一端与所述直管5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55直径大的一端与所述直管5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55直径小的一端与所述喷水端56连接。所述吸水口51为长方形,所述吸水口51的长度大小大于所述吸水管5其他位置处的直径大小,所述吸水口51的长度大小小于或等于所述进水口2的宽度大小。较佳地,所述吸水端52、中间管和喷水端56为一体成型。

采用上述结构,所述吸水管5为变截面管,通过截面直径的改变,加快了水在所述吸水管5内的流速,圆台形的所述第一连接管53能够有效减少水从所述吸水端52流至所述直管54时的阻力,圆台形的所述第二连接管55能够有效减少水从所述直管54流至所述喷水端56时的阻力,当水从所述喷水口57喷出时能够产生更大的推力,使得所述推进装置的动力性能进一步提升。

如图2、图5、图6和图7所示,所述壳体1沿其轴线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支撑转轴4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设于所述壳体1进水口2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撑结构设于所述出水口3处,所述转轴4为空心结构,所述转轴4通过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二支撑结构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的轴线上,且所述转轴4能够旋转。

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管8,所述第一支撑管8的轴线与所述壳体1的轴线重合,所述第一支撑管8由所述壳体1一端向所述壳体1内部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包括一端封闭的第二支撑管9,所述第二支撑管9的轴线与所述壳体1的轴线重合,由所述第二支撑管9的封闭端向所述出水口3内壁方向延伸出多个板面与水流方向平行的支撑板10,多个所述支撑板10的一端沿所述出水口3周向间隔分布并与所述出水口3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管9由所述出水口3向所述容置舱内部方向延伸;

所述转轴4为空心结构,所述转轴4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支撑管9,所述转轴4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一支撑管8内,所述转轴4能够在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的支撑下绕自身轴线旋转,所述推进器侧壁与所述转轴4侧壁连接,则所述推进器能够以所述转轴4为中心360°旋转。

所述壳体1进水口2的一端设有容置舱13,所述容置舱13内设有用于给所述推进器提供电力的电源和控制所述推进器的控制装置,所述第一支撑管8穿过所述壳体1进水口2的一端与所述容置舱13连通,所述第一支撑管8与所述容置舱13的连通处设有滑环箱12,所述滑环箱12与所述转轴4连接,所述推进器的连接线从所述推进器与所述转轴4的连接处进入所述转轴4内并与所述滑环箱12连接,所述连接线通过所述滑环箱12分别与所述电源和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管8能够对所述第一支撑管8与所述容置舱13的连通处进行轴密封,防止水进入所述容置舱13内损坏所述电源和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滑环箱12用于保证所述推进器360°任意旋转时的电力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共同支撑所述转轴4旋转,所述转轴4旋转时的稳定性更好,提高了推进装置的工作稳定性,且两个支撑结构与单个支撑结构相比,有效减小了单个支撑结构的压力,提高了所述推进装置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使得所述推进装置结实耐用,延长了所述推进装置的使用寿命。

如图8所示,将所述推进装置与救生圈11组合使用,为救生圈11提供动力。所述救生圈11为u形,包含两个所述推进装置,两个所述推进装置对称设置于所述救生圈11的u形两侧,通过调节两个推进装置的螺旋桨的转速来控制所述救生圈11的航行方向,提高救生圈的平衡性、航行能力和行进速度。所述推进装置不受救生圈11翻转程度、天气及风浪的影响,能够持续吸水、喷水并提供动力,所述推进装置的工作效率高、稳定性好,使得所述救生圈11能够适应不同的天气状况进行施救,救援效率高,动力性能和稳定性好,保障落水者的生命安全。且所述推进装置可360°吸水,将救生圈11抛入水中时无需顾虑救生圈11的落水状态,提高了救生圈11的操作便利性。图8中仅为所述推进装置与救生圈的一种装配实例,也可以给救生圈配备一个所述推进装置或者更多数量的所述推进装置,救生圈的形状不局限于u型,其他形状的救生圈同样能够与所述推进装置配合使用,通过遥控装置控制配备有所述推进装置的救生圈11,能够不受风浪影响,航行至落水者身边以使落水者抓住救生圈11获救。

且所述推进装置也能够与其他水上救生装置组合使用,而不局限于救生圈,所述壳体1可以是属于所述救生装置的一部分,将所述转轴4和所述推进器装配在所述救生装置内,同样能够使其具备航行能力;所述容置舱13的形状和位置不做限制,所述容置舱也可以设置于所述救生装置内,与所述推进器电连接。水上游乐设施或者其他水上设备也能够配备本发明的所述推进装置,同样能够达到如上述救生圈11所能达到的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一种可360°吸水的推进装置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管9的直径与所述第一支撑管8的直径相等,所述转轴4一端伸入所述第二支撑管9内,所述转轴4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一支撑管8内,所述转轴4能够在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和所述第二支撑结构的支撑下绕自身轴线旋转,所述推进器能够以所述转轴4为中心360°旋转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的一种可360°吸水的推进装置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所述吸水管5侧壁固定设有连接件(未图示),所述连接件能够套设于所述转轴4上,所述转轴4为固定不可旋转结构,当所述救生圈11发生颠簸或翻转时,所述吸水管5能够依靠自身重力而绕所述转轴4旋转,且旋转范围也为360°。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几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