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式敞口舱浸水式水上漂浮物打捞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77914发布日期:2019-03-22 20:40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箱式敞口舱浸水式水上漂浮物打捞船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船舶制造领域,尤其涉及箱式敞口舱浸水式水上漂浮物打捞船。



背景技术:

河道和湖泊的水面由于落叶、杂物或水草的集聚,影响水上交通,造成水环境污染,同时也不美观,所以需要定期对漂浮物进行打捞处理,现有的打捞船因为是前行运动推动水体,通过水体动推动漂浮物,进而打捞船追赶打捞漂浮物,使用的是液压驱动,要5至6个油马达同时工作,采用输送带将漂浮物送至船舱完成打捞作业,效率低,效费比高。

此类型打捞船在浅滩、遇到杂物或大型草漂浮物时,容易损坏机构,不能较好的打捞作业;其机口有限,作业面窄,作业机口只有约1.5-1.8m宽,由于作业时船体必须前行,船体较宽约4m,其余的就往船底埋,不容易打捞;一般靠输送带上拉,摩擦力比较小,岸边的水草拉不到,打捞区域小,影响打捞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箱式敞口舱浸水式水上漂浮物打捞船,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可以做到打捞区域大、打捞效率高,对浅滩处的漂浮物有良好的打捞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箱式敞口舱浸水式水上漂浮物打捞船,包括船体,所述船体包括船底板、后箱体和一对侧箱体,所述后箱体和一对侧箱体固定在船底板上形成舱体,所述后箱体上设有发电机组、电动机、推进器和液压泵站,一对所述侧箱体上端均设有固定轨道,所述固定轨道前端铰接有活动轨道,一对所述活动轨道的前端设有连接彼此的固定杆,一对所述侧箱体上端设有扒杆支架,所述扒杆支架的顶端设有第一滚轮,中部设有第一蜗杆卷扬机,所述第一蜗杆卷扬机上的第一钢丝绳绕过第一滚轮后与所述固定杆相连,一对所述活动轨道的上端设有固定支架,其相对内侧设有连接彼此的水平方框,相对外侧铰均接有直角框,所述固定支架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伸缩油缸,所述第一伸缩油缸与直角框上远离活动轨道一端相铰接,所述水平方框可滑移的安装在一对活动轨道上,该水平方框靠近后箱体一侧下端设有多个耙杆,其远离后箱体一端设有第二滚轮,所述后箱体上设有第二蜗杆卷扬机,所述第二蜗杆卷扬机通过第二钢丝绳与水平方框上设有耙杆的一端相连,且通过第三钢丝绳环绕于第二滚轮上,带动水平方框在一对活动轨道和一对固定轨道之间往复运动,一对所述侧箱体的前端侧壁上设有第二伸缩油缸,前端底部铰接有连接彼此的铲板,所述第二伸缩油缸与铲板相连,该铲板的前端设有多个爪齿。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铲板具有中空结构,内部设有多个第一加强筋。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爪齿的个数为二至十个。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固定支架的长度大于一对所述活动轨道之间的距离。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水平方框的四个连接点处各设有一个滑轮,所述水平方框通过滑轮在所述活动轨道和固定轨道上滑动。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多个所述耙杆通过轴套整体铰接于水平方框上,位于轴套两端的耙杆下端通过第四钢丝绳与水平方框上设有第二滚轮的一端相连。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耙杆的个数为三至十个。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一对所述活动轨道和一对所述固定轨道上均设有多个第二加强筋。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一对所述侧箱体上靠近后箱体处各设有一个泄流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一对可张开闭合的直角框,打捞作业时,直角框由水平状态转变为竖直状态,可以将周边的漂浮物归拢到活动轨道下端,直角框的设置提高了打捞作业面积,打捞宽度可以扩大到5-10m宽;

2.耙杆既可以用于打捞和卸离漂浮物,同时可以借助其固定于浅滩,将船体拉向浅滩,提高了打捞作业面积,打捞完成后借助其将打捞船推离浅滩;

3.船头下面设置铲板,铲具有中空结构,既增加强度,又起浮箱作用,向船舱内拉漂浮物时,铲板放下,防止漂浮物往船底下面埋,卸离漂浮物时放下起轨道板作用,同时向下的爪齿埋在土里起锚的作用,便于卸载作业,船行驶时铲板收起,起迎浪板的作用;

4.本打捞船与漂浮物是相对运动,利用耙杆拉草往舱内移动,同时船体也前移,所以不要多机组配合,动力需求是常规打捞船的1/3-1/4,相较节能,同时采用耐用的卷场机、电动机等物件,相较全液压组成的打捞船,尽量减少精密部件和细小连接件的使用,制造成本为1/2-1/3,运行成本约为1/3,维修成本为1/8-1/10,省成本、耐用且维修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中,1.船体;2.船底板;3.后箱体;4.侧箱体;5.发电机组;6.电动机;7.推进器;8.固定轨道;9.活动轨道;10.固定杆;11.扒杆支架;12.第一滚轮;13.第一蜗杆卷扬机;14.第一钢丝绳;15.固定支架;16.水平方框;17.直角框;18.耙杆;19.第一伸缩油缸;20.第二蜗杆卷扬机;21.第二钢丝绳;22.第二伸缩油缸;23.铲板;24.爪齿;25.第三钢丝绳;26.第二加强筋;27.泄流孔;28.液压泵站;29.第二滚轮;30.第四钢丝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至图2所示,箱式敞口舱浸水式水上漂浮物打捞船,包括船体1,船体1包括船底板2、后箱体3和一对侧箱体4,后箱体3和一对侧箱体4固定在船底板2上形成舱体,用作储料仓,前舱口与河水连接,后箱体3上设有发电机组5、电动机6、推进器7和液压泵站28,一对侧箱体4上端均设有固定轨道8,固定轨道8前端铰接有活动轨道9,一对活动轨道9的前端设有连接彼此的固定杆10,一对侧箱体4上端设有扒杆支架11,扒杆支架11的顶端设有第一滚轮12,中部设有第一蜗杆卷扬机13,第一蜗杆卷扬机13上的第一钢丝绳14绕过第一滚轮12后与固定杆10相连,第一蜗杆卷扬机13通过第一钢丝绳14带动一对活动轨道9绕固定轨道8前端上下升降,打捞或卸离漂浮物时,活动轨道9在第一蜗杆卷扬机13的作用下与固定轨道8处于同一水平面内,以便水平方框16可以沿轨道向舱体方向或远离舱体方向运动;一对活动轨道9的上端设有固定支架15,其相对内侧设有连接彼此的水平方框16,相对外侧铰均接有直角框17,水平方框16的四个连接点处各设有一个滑轮,水平方框16可以借助滑轮的滚动作用较为轻易在活动轨道9和固定轨道8上滑动,固定支架15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伸缩油缸19,第一伸缩油缸19与直角框17上远离活动轨道9一端相铰接,水平方框16可滑移的安装在一对活动轨道9上,该水平方框16靠近后箱体3一侧下端设有三个耙杆18,其远离后箱体3一端设有第二滚轮29,三个耙杆18通过轴套整体铰接于水平方框16上,且位于轴套两端的耙杆18下端通过第四钢丝绳30与水平方框16上设有第二滚轮29的一端相连,防止在拖漂浮物时向后翻,后箱体3上设有第二蜗杆卷扬机20,第二蜗杆卷扬机20通过第二钢丝绳21与水平方框16上设有耙杆18的一端相连,且通过第三钢丝绳25环绕于第二滚轮29上,带动水平方框16在一对活动轨道9和一对固定轨道8之间往复运动,打捞漂浮物时,水平方框16携带耙杆18由第二蜗杆卷扬机20通过第二钢丝绳21、第三钢丝绳25和第二滚轮29的共同作用前移到船外活动轨道9的前端,两边直角框17在第一伸缩油缸19作用下由水平状态旋转为竖直箱体状态,将周围的漂浮物归拢到活动轨道9下方,可以扩大打捞范围,水平方框16在第二蜗杆卷扬机20的作用下依次在活动轨道9和固定轨道8上滑动,其下端的耙杆18将漂浮物拖动到舱体内;如需将漂浮物卸离舱体,则水平方框16在第二蜗杆卷扬机20作用下依次经过固定轨道8和活动轨道9,将舱体内的打涝漂浮物在耙杆18的作用下拖离舱体,同时两直角框17在第一伸缩油缸19的作用下呈现竖直箱式状态,减少漂浮物上岸的阻力和遗落;在向舱内拖草时,耙杆18移动至水平方框16一端,然后钢缆连接往内舱拖草;同理在出草时,耙杆18移动到另一头由钢缆连接向外出草,耙杆18还具有固定作用,其固定在岸边某一位置,船体通过轨道的滑动作用,借力在浅水区靠岸,在搁浅时,耙杆18反过来能把船体推离浅滩。

一对侧箱体4的前端侧壁上设有第二伸缩油缸22,前端底部铰接有连接彼此的铲板23,第二伸缩油缸22与铲板23相连,该铲板具有中空结构,其内部设有多个第一加强筋,铲板前端设有三个爪齿24,铲板具有浮力作用,防止打涝漂浮物时船头吃水过深,卸离打捞漂浮物时,向下的爪齿24埋在土里固定船体,具有锚的作用,耙杆18拉着漂浮物沿着铲板23方向向上走,还具有轨道板作用,同时在船行驶时,第二伸缩油缸22带动铲板23向舱体方向旋转,具有迎浪板作用。

固定支架15的长度大于一对活动轨道9之间的距离。

一对活动轨道9和一对固定轨道8上均设有多个第二加强筋26。

一对侧箱体4上靠近后箱体3处各设有一个泄流孔27,可以将打涝漂浮物时带入舱体的水分排出。

在后箱体3上设置液压泵站28、发电机组5和推进器7,推进器7电机带动,四个伸缩油缸由泵站控制,两套卷场机组的电机、泵站的电机、推进器7的电动机6由发电机组5提供电力,本打捞船与漂浮物是相对运动,所以不要多机组配合,动力需求是常规打捞船的1/3-1/4,相较节能,只需要一个电机即可实现本打捞船的正常运行。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