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V泵式轴流推进器及其多功能遥控救生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78042发布日期:2019-03-22 20:40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ROV泵式轴流推进器及其多功能遥控救生圈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救生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rov泵式轴流推进器及其多功能遥控救生圈。



背景技术:

救生圈是常用的水上救生设备之一,通常由泡沫塑料或其他比重较小的轻型材料制成。目前的救生圈尚存在以下问题:

1、在救援过程中,救生圈需要人工抛洒,如果现场环境复杂不利于救援,则极为影响救援工作,甚至无法顺利实施救援。另一方面,现有救生圈一般都较为厚重,而重量较轻的又容易受风力或空气阻力影响,导致救生圈抛洒的准确性极难控制。落水者即使抓得住救生圈,也会因为没有动力而无法快速转移到安全地带,必将极大地耽误救援工作。

2、落水者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一直浸泡在水中,而水的温度较低,长时间浸泡很容易带走人体的大量热量,有时会因为体温降低和热量的持续流失而发生意外。

3、现有的救生圈缺乏必要的照明设备,若救援现场处于夜晚或光线不足的环境时,会延误救援人员发现落水者的时间,从而失去最佳救援时机。

4、现有的救生圈没有通信系统,落水人员落水后,精神会紧张,即使看到救生圈,也不会正确使用,从而影响救援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救生圈缺乏动力功能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rov泵式轴流推进器,包括推进器壳体、驱动电机、螺旋桨、第一翻板、第二翻板以及翻板驱动机构,所述推进器壳体前端设有第一出水口,后端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所述驱动电机和螺旋桨设置在第一出水口处,并且二者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翻板设置在第一进水口处,所述第二翻板设置在第二进水口处,所述翻板驱动机构设置在推进器壳体外壁并与第一翻板和第二翻板传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翻板驱动机构包括舵机、第一传动轴以及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一翻板的一侧通过第一传动轴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进水口处,所述第二翻板的一侧通过第二传动轴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进水口处,所述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通过齿轮传动组件与舵机传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的两侧壁上各设有一凸起的限位块以及一凸起的导流块,所述导流块朝向进水方向的一侧设有一楔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翻板和第二翻板的边缘均包覆有密封橡胶层,并通过所述密封橡胶层分别与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的内壁过盈配合。

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了包含所述rov泵式轴流推进器的多功能遥控救生圈,该多功能遥控救生圈还包括救生圈本体、动力舱、主控单元以及遥控器,所述动力舱设置在救生圈本体尾部两端,所述rov泵式轴流推进器设置在动力舱内,所述动力舱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第三进水口以及第四进水口,后端设有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与第三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进水口与第四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与第二出水口连通,所述主控单元设置在救生圈本体内,所述遥控器通过无线信号与主控单元连接。

为解决现有救生圈缺乏保温功能的问题,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了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救生圈本体的内壁,并通过电信号与主控单元连接。

为解决现有救生圈缺乏照明功能的问题,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了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设置在救生圈本体前端,并通过电信号与主控单元连接。

为解决现有救生圈缺乏通讯功能的问题,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了通讯装置,所述通讯装置设置在救生圈本体后端并通过电信号与主控单元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救生圈本体内设有陀螺仪,所述陀螺仪通过电信号与主控单元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救生圈本体两侧各设有一救援绳,所述救援绳两端通过把手固定在救生圈本体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rov泵式轴流推进器以及遥控器进行远程操控,能够使救生圈快速精准地移动到落水者身边,而无需落水者耗费体力去找救生圈,大大提高了救援效率;

2、救生圈本体设有加热装置,能够落水者的体温保持正常水平,从而保证落水者的人身安全;

3、救生圈本体前端设有照明装置,能够照亮水面,便于落水者观察前方的状况,及时发现危险情况;

4、救生圈本体后端设有通讯装置,便于落水者与救援人员进行实时沟通,使救援人员及时掌握落水者的情况,同时安抚落水者的情绪,提高救援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动力舱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电路原理图。

附图标记:

1-推进器壳体;11-第一进水口;12-第二进水口;13-第一出水口;14-限位块;15-导流块;16-过滤网;2-驱动电机;3-螺旋桨;4-第一翻板;5-第二翻板;6-翻板驱动机构;61-第一传动轴;62-第二传动轴;63-舵机;64-驱动齿轮;65-第一传动齿轮;66-第二传动齿轮;7-密封橡胶层;

10-救生圈本体;20-动力舱;21-第三进水口;22-第四进水口;23-第二出水口;30-主控单元;40-遥控器;50-电源;60-加热装置;70-照明装置;80-通讯装置;90-陀螺仪;100-救援绳;110-把手;120-红外传感器;130-摄像头;140-防水充电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rov泵式轴流推进器,包括推进器壳体1、驱动电机2、螺旋桨3、第一翻板4、第二翻板5以及翻板驱动机构6。

推进器壳体1前端设有第一出水口13,后端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进水口11和第二进水口12,驱动电机2和螺旋桨3设置在第一出水口13处,并且二者传动连接。

驱动电机2带动螺旋桨3高速旋转,将水流从第一进水口11或第二进水口12吸入,并从第一出水口13泵出,从而产生推力。

第一翻板4设置在第一进水口11处,第二翻板5设置在第二进水口12处,翻板驱动机构6设置在推进器壳体1外壁并与第一翻板4和第二翻板5传动连接。

翻板驱动机构6包括舵机63、第一传动轴61以及第二传动轴62,第一翻板4的一侧通过第一传动轴61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进水口11处,第二翻板5的一侧通过第二传动轴62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进水口12处,第一传动轴61和第二传动轴62通过齿轮传动组件与舵机63传动连接。

齿轮传动组件包括驱动齿轮64、第一传动齿轮65以及第二传动齿轮66,驱动齿轮64与舵机63的主轴连接,第一传动齿轮65设置在第一传动轴61的端部,第二传动齿轮66设置在第二传动轴62的端部。

舵机63通过齿轮传动组件同时带动第一传动轴61和第二传动轴62转动,从而实现第一翻板4和第二翻板5的开合;第一翻板4和第二翻板5的初始位置相反,若第一翻板4处于关闭(开启)第一进水口11的状态,则第二翻板5处于开启(关闭)第二进水口12的状态,以保证第一进水口11和第二进水口12其中一个始终处于开启状态,另一个始终处于关闭状态。

第一进水口11和第二进水口12的两侧壁上各设有一凸起的限位块14以及一凸起的导流块15,导流块15朝向进水方向的一侧设有一楔面。

第一翻板4和第二翻板5的边缘均包覆有密封橡胶层7,并通过密封橡胶层7分别与第一进水口11和第二进水口12的内壁过盈配合,以保证第一进水口11和第二进水口12的密封性,防止其关闭时漏水。

第一翻板4或第二翻板5开启时,其位置低于导流块15,从而保证水流进入推进器壳体1内;第一翻板4或第二翻板5关闭时,其边缘与限位块14紧密接触,防止进水。

第一进水口11和第二进水口12的外侧均设有一过滤网16。

实施例二:

如图4-6所示,本实施例的多功能遥控救生圈,包括救生圈本体10、动力舱20、主控单元30、遥控器40以及电源50。

动力舱20设置在救生圈本体10尾部两端,rov泵式轴流推进器设置在动力舱20内;动力舱20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第三进水口21以及第四进水口22,后端设有第二出水口23,第一进水口11与第三进水口21连通,第二进水口12与第四进水口22连通,第一出水口13与第二出水口23连通。

主控单元30和电源50均设置在救生圈本体10内,遥控器40通过无线信号与主控单元30连接。

为提高救援效率,本实施例的多功能救生圈还设有加热装置60、照明装置70、通讯装置80等设备。其中:

加热装置60设置在救生圈本体10的内壁,并通过电信号与主控单元30连接。加热装置60能够落水者的体温保持正常水平,从而保证落水者的人身安全。本实施例的加热装置60采用电热丝,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现有技术,例如ptc加热片、加热管等等。

照明装置70设置在救生圈本体10前端,并通过电信号与主控单元30连接。照明装置70能够照亮水面,便于落水者观察前方的状况,及时发现危险情况。本实施例的照明装置70采用led防水灯,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现有技术。

通讯装置80设置在救生圈本体10后端,并通过电信号与主控单元30连接。通讯装置80便于落水者与救援人员进行实时沟通,使救援人员及时掌握落水者的情况,同时安抚落水者的情绪,提高救援效率以及落水者的生还机率。

救生圈本体10内还设有陀螺仪90,陀螺仪90通过电信号与主控单元30连接,用于检测救生圈的正反姿态,无论救生圈的哪个面朝下,始终能够保持朝下的进水口处于打开状态。

由于救生圈本体10的上下两个端面都设有进水口(第三进水口21和第四进水口22),因此无论救生圈的哪个面入水,都能为救生圈提供动力,不必考虑入水姿态,也不怕发生侧翻。

救生圈本体10两侧各设有一救援绳100,救援绳100两端通过把手110固定在救生圈本体10上,以方便落水者抓握,保证安全返航。

该多功能遥控救生圈通过rov泵式轴流推进器的推动以及遥控器40进行远程操控,能够使救生圈快速精准地移动到落水者身边,而无需落水者耗费体力去找救生圈,大大提高了救援效率。

此外,该多功能遥控救生圈还设有红外传感器120、摄像头130以及防水充电口140,红外传感器120设置在救生圈本体10前端,并通过电信号与主控单元30连接。红外传感器120能够实时检测水面的热感信号,并将信号传回给救援人员,便于救援人员即使发现落水者。

摄像头130设置在救生圈本体10前端,并通过电信号与主控单元30连接。摄像头130能够进行实时视频回传,在环境不便于观察的情况下协助救援人员发现落水者。

防水充电口140设置在救生圈本体10的后端,防水充电口140通过电信号与主控单元30连接。防水充电口140用于给电源50充电,以便及时补充电量。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多功能遥控救生圈的功能和动作均由主控单元30进行控制,其电路原理如图7所示。主控单元30分别与电源50和驱动电机2连接,电源50与驱动电机2连接,电源50为主控单元30和驱动电机2提供基本的能源和动力保障;加热装置60、照明装置70、通讯装置80、陀螺仪90、红外传感器120、摄像头130以及防水充电口140分别通过电信号与主控单元30连接;主控单元30可采用带有无线通讯功能的芯片,以便于与遥控器40进行无线通讯。

上述电路的连接方式和工作原理均为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本领域技术人员具备实现上述技术手段的能力,因此专利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