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波束防护导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5541发布日期:2018-12-07 22:18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波束防护导流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流机构,特别涉及一种多波束防护导流机构。



背景技术:

海洋综合调查船通常安装多波束系统对水深、海底地形、地貌等进行测绘。多波束系统是利用声学技术进行勘测的精密设备。为了降低环境噪音和船体气泡的影响,多波束一般被固定安装在船底多波束导流罩内。在满足多波束安装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导流罩设计同时兼顾降低船舶阻力。但是现有的多波束导流罩结构较大,不仅会浪费多波束系统的安装空间,同时在航行过程中导流罩会对航行产生阻力。

专利CN201621004557.3公开了一种多波束导流罩,应用于海洋综合调查船,其特征在于,包括船体和多波束导流罩,所述多波束导流罩安装于所述船体的底部距艏垂线约1/3两柱间长区域内,且所述多波束导流罩凸出船体,所述多波束导流罩内设有多波束发射阵换能器安装腔以及多波束接收阵换能器安装腔;本实用新型的多波束导流罩整体采用流线形设计以减小航行阻力,同时多波束导流罩凸出船底基线以下400mm~550mm,可有效的避开或减小船底气泡层对多波束系统的干扰,又不会过多而导致增大码头吃水的要求。

专利CN201420457297.X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科考船的多波束导流罩,所述多波束导流罩位于所述科考船的船体底部,并且,所述科考船在安装所述多波束导流罩处的船体线型与船体底部之间具有小于或等于10度的舭部斜升角;所述多波束导流罩与所述科考船的船首线型为一体化结构。

现有的导流罩结构简单,安装不便,在水下环境中易损坏,影响多波束换能器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多波束防护导流机构,兼具防护和导流的作用,便于安装,提高了使用寿命。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多波束防护导流机构,包括机构壳体和设置在机构壳体中的多波束换能器;

机构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的下方设有底部开口的第一凹槽,下壳体的上方设有顶部开口的第二凹槽,第一凹槽于第二凹槽相对贴合形成容纳腔,多波束换能器设置在容纳腔中,第二凹槽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第三凹槽,第三凹槽用于放置固定在多波束换能器上的垫板,多个螺栓将上壳体和下壳体加以锁紧固定;

上壳体上设有固定板,固定板的侧壁倾斜设置;

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过盈配合设有一圈密封圈,密封圈包括上密封圈和下密封圈,上密封圈的截面为上大下小的等腰梯形结构,下密封圈为上小下大的等腰梯形结构,上密封圈的高度小于下密封圈的高度,上密封圈和下密封圈的连接处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支撑垫圈,支撑垫圈的截面为半圆形结构。

进一步的,用于固定上壳体和下壳体中的螺栓中,其中两个螺栓穿过垫板加以锁紧固定。

进一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自前向后均依次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壳体段、第二壳体段、第三壳体段、第四壳体段和第五壳体段,第一壳体段的宽度自前向后逐渐增大,第二壳体段的宽度自前向后逐渐增大,第三壳体段的宽度自前向后逐渐增大,第四壳体段的宽度自前向后逐渐减小,第五壳体段的宽度自前向后逐渐减小,多波束换能器设置在、第二壳体段、第三壳体段、第四壳体段中。

进一步的,机构壳体的厚度自第一壳体段向第三壳体段的厚度逐渐增加,机构壳体中第五壳体段的厚度自前向后逐渐减小,机构壳体中第四壳体段的厚度不变。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预制上壳体和下壳体,将多波束换能器放置与第二凹槽中、同时使垫板放置于第三凹槽中,将上壳体压设在上壳体上,通过螺栓加以固定即可组装成型,密封圈是预先固定在下壳体上的,压合过程中,上密封圈同步压入固定在上壳体中;组装成型后,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固定板固定在船体上,用于探测科考,固定板可以通过焊接、粘接或者紧固件连接的方式与船体加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兼具防护和导流的作用,便于安装,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水下环境,在密封圈的作用下,提高了密封性,提高了使用寿命,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剖视图。

图3为图2中B部分放大图。

图4为图1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晰明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任何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进行等价替换和常规推理得出的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附图标记

机构壳体1、多波束换能器2、上壳体3、下壳体4、容纳腔5、垫板6、螺栓7、固定板8、密封圈9、上密封圈10、下密封圈11、支撑垫圈12、第一壳体段13、第二壳体段14、第三壳体段15、第四壳体段16、第五壳体段17。

如图所示多波束防护导流机构,包括机构壳体1和设置在机构壳体中的多波束换能器2;

机构壳体包括上壳体3和下壳体4,上壳体的下方设有底部开口的第一凹槽,下壳体的上方设有顶部开口的第二凹槽,第一凹槽于第二凹槽相对贴合形成容纳腔5,多波束换能器设置在容纳腔中,第二凹槽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第三凹槽,第三凹槽用于放置固定在多波束换能器上的垫板6,多个螺栓7将上壳体和下壳体加以锁紧固定;

上壳体上设有固定板8,固定板的侧壁倾斜设置;

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过盈配合设有一圈密封圈9,密封圈包括上密封圈10和下密封圈11,上密封圈的截面为上大下小的等腰梯形结构,下密封圈为上小下大的等腰梯形结构,上密封圈的高度小于下密封圈的高度,上密封圈和下密封圈的连接处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支撑垫圈12,支撑垫圈的截面为半圆形结构。

进一步的,用于固定上壳体和下壳体中的螺栓中,其中两个螺栓穿过垫板加以锁紧固定。

进一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自前向后均依次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壳体段13、第二壳体段14、第三壳体段15、第四壳体段16和第五壳体段17,第一壳体段的宽度自前向后逐渐增大,第二壳体段的宽度自前向后逐渐增大,第三壳体段的宽度自前向后逐渐增大,第四壳体段的宽度自前向后逐渐减小,第五壳体段的宽度自前向后逐渐减小,多波束换能器设置在、第二壳体段、第三壳体段、第四壳体段中;

第二壳体段、第三壳体段和第四壳体段的长度相等,第二壳体段的长度大于第五壳体段的长度,第五壳体段的长度大于第一壳体段的长度。

进一步的,机构壳体的厚度自第一壳体段向第三壳体段的厚度逐渐增加,机构壳体中第五壳体段的厚度自前向后逐渐减小,机构壳体中第四壳体段的厚度不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