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丝缆绳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75813发布日期:2019-02-15 21:10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钢丝缆绳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丝缆绳夹具,特别是用于趸船的钢丝缆绳夹具。



背景技术:

江河中的趸船多为无动力装置的矩形平底非自航钢制船舶,通过锚链、钢丝缆绳等系泊设施固定在岸边的缆桩上,作为“浮码头”以供船停靠和人员上下。为了确保趸船的安全,根据水位变化,需要及时对其进行排移;但受河流自然航道条件影响,水位变化较大,特别是汛期水位陡涨、陡落,趸船排移较为频繁。当前,主要是通过绞放锚链和钢丝缆绳达到排移趸船的目的。作为一种保险设备,制链装置在绞放对口钢丝缆绳时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主要采用的是止锁链;涨水,要内绞对口钢丝缆绳时,必须人工用止锁链把钢丝缆绳打好拉住后,才能将其下缆桩上绞盘进行施绞。退水,要放松对口钢丝缆绳时,必须先人工用止锁链把钢丝缆绳打好拉住后,才能逐渐将其放松。由于钢丝缆绳不易受控制,绞放时采用止锁链的方式,对作业人员的力量和敏捷性要求较高,对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钢丝缆绳夹,它具有操作简便、劳动强度小的优点,能有效提高作业的安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钢丝缆绳夹具,包括上外罩壳和下外罩壳,上外罩壳和下外罩壳的一侧铰接,其特征在于上外罩壳和下外罩壳相邻的一端均设有U形槽,上外罩壳的U形槽内固联有上夹具体,下外罩壳的U形槽内固联有下夹具体,上夹具体和下夹具体相邻一端均设有半圆形的夹槽;在上外罩壳的另一侧固联有挂钩,在下外罩壳的另一侧固设支座,支座上设有芯轴,一手柄的前端套于芯轴上,芯轴后方的手柄通过连杆与一挂圈的后部相联,挂圈的前部与挂钩对应。

使用时,通过前推手柄,挂圈与挂钩脱开,上外罩壳和下外罩壳可打开,上夹具体和下夹具体张开,将钢丝缆绳放入上夹具体和下夹具体的夹槽内,再后推手柄,挂圈套于挂钩上,上夹具体和下夹具体闭合,扣紧钢丝缆绳,实现对于钢丝缆绳的制动;后续进行钢丝缆绳的绞放,通过手柄松开上夹具体和下夹具体即可,具有操作简便、劳动强度小的优点,能有效提高作业的安全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槽内均设有纹路;可防止钢丝缆绳滑动,并避免损伤钢丝;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外罩壳和下外罩壳均设有方孔,一方轴穿过两方孔,在上外罩壳和下外罩壳上均通过螺钉固联有压板,压板的一端均卡于方轴上各自的卡槽中,在方轴上固联有U形扣;与缆桩相连的钢丝绳穿过U形扣,方轴使得上外罩壳和下外罩壳刚性连接,二者受力均匀,且避免二者自动脱开,与挂圈与挂钩共同起到双保险的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夹具体和下夹具体与夹槽相反的一端均设有通孔;可有效减轻总体重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简便、劳动强度小的优点,能有效提高作业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该钢丝缆绳夹具,包括上外罩壳1和下外罩壳2,上外罩壳1和下外罩壳2的一侧通过铰座和铰轴3铰接,上外罩壳1和下外罩壳2相邻的一端均设有U形槽,上外罩壳1的U形槽内焊接固联有上夹具体4,下外罩壳2的U形槽内焊接固联有下夹具体5,上夹具体4和下夹具体5相邻一端均设有半圆形的夹槽6,夹槽6内均设有与钢丝缆绳相契合的纹路,上夹具体4和下夹具体5与夹槽6相反的一端均设有通孔7或8;在上外罩壳1的另一侧固联有挂钩9,在下外罩壳2的另一侧固设支座10,支座上10设有芯轴11,一手柄12的前端套于芯轴11上,芯轴11后方的手柄12通过连杆13与一挂圈14的后部相联,挂圈14的前部与挂钩9对应;上外罩壳1和下外罩壳2均设有方孔,一方轴15穿过两方孔,在上外罩壳1和下外罩壳2上均通过螺钉16固联有压板17,压板17的一端均卡于方轴15上各自的卡槽中,在方轴15上焊接固联有U形扣18;

使用时,与缆桩相连的钢丝绳穿过U形扣18,以固定整个那个装置;通过前推手柄12,挂圈14与挂钩9脱开,再拆卸螺钉16及压板17,取出方轴15,上外罩壳1和下外罩壳2打开,上夹具体4和下夹具体5张开,将与趸船联接的钢丝缆绳放入上夹具体4和下夹具体5的夹槽6内,再后推手柄12,挂圈14套于挂钩9上,上夹具体1和下夹具体2闭合,扣紧钢丝缆绳,实现对于钢丝缆绳的制动,再装上方轴15、螺钉16及压板17;后续进行钢丝缆绳的绞放,通过手柄12松开上夹具体1和下夹具体2即可,具有操作简便、劳动强度小的优点,能有效提高作业的安全性;

方轴15使得上外罩壳1和下外罩壳2刚性连接,二者受力均匀,避免铰轴损坏,且避免上外罩壳1和下外罩壳2自动脱开,与挂圈14与挂钩9共同起到双保险的作用,方轴15还可避免与装置的相对转动,利于操作手柄12等部件;通孔7或8可有效减轻总体重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