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生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75899发布日期:2019-02-15 21:11阅读:723来源:国知局
救生衣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激流救援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救生衣。



背景技术:

激流救援又称白水救援。激流指湍急的水流,激流因其环境的动态化给救援人员造成许多危险,一个小失误或错误判断都可能演变成灾难。在过去的几年里,三分之一的溺亡者是准救援人员,他们中的许多人不仅是缺乏专业的训练,而且缺乏专业的激流救援装备。

相关技术中的救生衣通常采用浮力材料制成,配有救援哨,具有漂浮功能和引救援功能,功能单一,无法满足复杂、多变的激流救援情况;一种多功能救生衣还在表面采用反光材料制作,搜救时醒目而便于辨认;另外一种多功能救生衣还设有腰带,便于调节松紧,但单一的调节腰带难以使救生衣完全合身,而且一旦腰带被水草等物挂住不能快速脱身,给求生者造成人身威胁。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救生衣,以解决至少以上问题之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救生衣,包括救生衣主体、固定装置和调整装置;所述救生衣主体,包括救生背心和与所述救生背心相连接的口哨;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装置和第二固定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固定装置用于使所述救生背心固定在用户身上;所述第二固定装置用于使其他物品卡接在所述救生背心上;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连续调节装置和分档调节装置;所述调整装置用于调节所述用户穿戴所述救生背心的松紧程度。

进一步的,如前述的救生衣,所述连续调节装置,包括在所述救生背心的后领口和下摆的弹力松紧带。

进一步的,如前述的救生衣,所述分档调节装置,包括所述用户穿上所述救生衣时围绕身体一周的扣带和所述救生背心侧面腋下的扣带。

进一步的,如前述的救生衣,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包括前襟拉链和腰带。

进一步的,如前述的救生衣,所述腰带,还包括脱卸装置,所述脱卸装置包括压扣和连接于所述压扣的拉球。

进一步的,如前述的救生衣,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包括卡扣和粘扣。

进一步的,如前述的救生衣,还包括储物装置,所述储物装置包括前储物装置和后储物装置,其中,所述前储物装置设置在所述救生背心的前幅;所述后储物装置通过所述第二固定装置连接在所述救生背心后背上。

进一步的,如前述的救生衣,还包括反光装置,所述反光装置设置在所述救生背心的肩部外表面;所述反光装置还设置在所述前储物装置和后储物装置的外表面。

进一步的,如前述的救生衣,还包括排水装置,所述排水装置包括所述救生背心下摆内表面的网状结构和所述后储物装置底部的网状结构。

进一步的,如前述的救生衣,还包括牵引装置,所述牵引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救生背心后背中部的不锈钢圆环和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救生背心的肩部的活饵装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多级调节的方式,通过对救生衣的松紧程度进行连续调节和分档调节,达到了有效调节救生衣松紧程度的目的,从而实现提高水上救援的效果,进而解决了由于不能充分调整松紧、不合身从而导致的水上救援效果差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救生衣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救生衣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救生衣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救生衣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如图1至图4所示,本申请涉及一种救生衣,该救生衣包括救生衣主体、固定装置和调整装置;

所述救生衣主体,包括救生背心1和与所述救生背心1相连接的口哨2;优选地,救生背心1采用450D涤纶格子牛津布面料,夹里为210D牛津布料;内置浮力材料为整块PVC闭孔泡绵。具体地,口哨2通过花色橡筋绳与救援背心1相连接,用于危险及紧急情况吹响以呼叫救援。

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装置和第二固定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固定装置用于使所述救生背心固定在用户身上;所述第二固定装置用于使其他物品卡接在所述救生背心上;

进一步地,如前述的救生衣,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包括前襟拉链6和腰带7。优选地,前襟拉链6选用YKK拉链,采用拉链前开式穿戴设计;腰带7为尼龙材料,宽5.0厘米。

更进一步地,如前述的救生衣,如图1所示,所述腰带7,还包括脱卸装置,所述脱卸装置包括压扣8和连接于所述压扣的拉球9。具体地,腰带7与物体捆绑时如遇到危险,可拉动腰带7的3.8厘米宽压扣8上的橙色塑料拉球9,让腰带7脱落,快速脱离危险;救生背心1在腰部与腰带相对于的位置还设有穿腰带用的袢带。

进一步地,如前述的救生衣,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包括卡扣10和粘扣11。优选地,救生背心1胸前设计有多功能卡扣10,选用多耐福方块底座并配有魔术贴辅件11与底座配合使用,可以挂各种工具、刀具、对讲机等;救生背心1前幅还设计有D型环19,也可以用于悬挂救援物品。

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连续调节装置和分档调节装置;所述调整装置用于调节所述用户穿戴所述救生背心1的松紧程度;

进一步地,如前述的救生衣,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连续调节装置,包括在所述救生背心1的后领口和下摆的弹力松紧带3。优选地,所述救生背心1的后领口处还设有提手22,便于手提救生衣。

进一步地,如前述的救生衣,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分档调节装置,包括所述用户穿上所述救生衣时围绕身体一周的扣带4和所述救生背心1侧面腋下的扣带5。优选地,救生背心1胸前设计三条3.8厘米宽的由可调ITW插扣插接的抗UV高强丙纶带,包括前门襟固定织带21和横带4用于调节穿戴松紧让救生衣更贴身安全;左右两侧腋下带可帮助穿戴收紧,让救生衣更贴身;腰带7下方的丙纶带4可用于连接救援腰包,两侧还设计有3.8厘米宽的压扣8,并配橙色塑料拉球9,可快速脱卸而脱离危险;下摆的丙纶带4设有3.8厘米宽ITW插扣和2个四档可调ITW扣,可更好的调整到舒适的穿戴方式;救生背心1前幅的两个下摆还分别设有由宽度2.5厘米宽的插扣连接的跨带20。

进一步地,如前述的救生衣,如图1至图3所示,还包括储物装置,所述储物装置包括前储物装置12和后储物装置13,其中,所述前储物装置12设置在所述救生背心1的前幅;所述后储物装置13通过所述第二固定装置连接在所述救生背心1后背上。优选地,救生背心1的左肩部和前幅的下部两侧各设有荧光黄面料口袋12,用于放置各种救援用品;后储物装置13通过配有2.0厘米ITW插扣的织带21可拆卸式连接到救生背心1后背部,通过调节插口和织带21可将后储物装置13固定并防止晃动,可方便储放随身物品;后储物装置13的外表面设有魔术贴11,可用于粘贴定制的队标等。

更进一步地,如前述的救生衣,如图1至图3所示,还包括反光装置14,所述反光装置14设置在所述救生背心1的肩部外表面;所述反光装置14还设置在所述前储物装置12和后储物装置13的外表面。优选地,反光装置14选用SOLAS反光海事膜,在夜间或光线不足的地方救援时,可以提高救援作业者的可视性和安全性,提高救援机率。

更进一步地,如前述的救生衣,如图4所示,还包括排水装置,所述排水装置包括所述救生背心1下摆内表面的网状结构15和所述后储物装置13底部的网状结构16。具体地,网状结构可使救生衣快速排掉积水,同时起到透气散热的作用。

进一步地,如前述的救生衣,如图1至图3所示,还包括牵引装置,所述牵引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救生背心1后背中部的不锈钢圆环17和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救生背心1的肩部的活饵装置18。优选地,不锈钢圆环17的直径为5厘米。

优选地,救生衣的重量设计为2.5千克,尺码分为S/M/L,适合胸围在70~145厘米范围内,最大浮力不低于150牛顿。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申请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通过多种调节带相配合将救生衣固定在使用者身上,调节穿戴松紧让救生衣更贴身安全;腰带的快速脱卸装置可使在与物体捆绑遇到危险时,快速脱离危险;救生衣表面的反光材料使搜救时醒目而便于辨认,提高救援几率;丰富的救援功能和全面的安全保障可使本申请提供的救生衣能够满足复杂、多变的激流救援情况。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