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干式舱底水收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55228发布日期:2019-04-30 18:34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一种船舶干式舱底水收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舱底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舶干式舱底水收集系统。



背景技术:

舱底水是指机舱或货舱舱底积水,专门用于排除舱底积水的管路系统称为舱底水系统。舱底水系统主要由舱底水泵、舱底水管路、油水分离器及有关阀件组成。舱底水系统的作用是根据船舶营运的需要,及时将机舱和货舱积水进行油水分离处理后排至舷外,达到清除船舶舱底积累的污水油的目的。

一般而言,正常运行的船舶,机舱舱底积水量为1~10m3/d;当船舶破损时,舱底水系统还可用于应急排出积水。而舱底水必须得到及时的排除,否则舱底水会影响船舶的稳定性,使船体的结构锈蚀和使机器处所处于潮湿环境,严重时会危及船舶的安全。排放的方法是在各舱的舱底设置污水井,使舱底水随着船舶摇晃流至污水井内聚集,在污水井处装上吸入过滤器,并与吸入管路相通,当水位达到一定高度时值班人员开启舱底水泵,把舱底水输送到油水分离器处理,然后把污油排放到污油舱,把水从排舷外管排放出去。

科考船舶不同于普通商船,一般商船除了将舱底水系统用于抽取机器处所的舱底水外,更重要的是用于抽取货舱内的积水。相对来说,商船的机器处所较少,设备分布较为集中,因此机器处所的舱底水也相对集中,便于管理。而科考船受船型及搭载可靠设备的影响,机器处所多,设备分布相对不集中,因此收集舱底水的污水井较多。这样就直接导致舱底水管路较长,舱底水泵工作时达不到真空度或吸空的可能性增加,使得舱底水泵无法正常工作。

更为重要的是,当船舶在外力作用下遭到损伤,船舶将会进水,如果船舶某舱室破损严重,那么该舱室的进水速度大于排水速度,此时需关闭进出该破损舱室的水密门。如果破损的地方正好位于泵浦所在的机器处所,污水泵及该舱内的所有机械设备将停止工作,这将导致该舱内的污水无法排出。即使破损位置已被堵住,舱外的水无法进入舱内,但由于污水泵无法工作而使得进水舱的水无法被排出。而该舱内连通的相关阀门也无法关闭,这样会影响到别的泵浦的工作,严重情况下会因为阀门未关闭而导致管路之间相通而产生串水,使船上险情不断。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干式舱底水收集系统,其能将污水井内的污水及时排至舱底水舱内且能有效防止泵启动时出现吸空的情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船舶干式舱底水收集系统,包括多个机器处所舱、多个货舱、主机舱、推进机舱和舱底水舱,所述机器处所舱和货舱内均设置有多个污水井,多个污水井之间通过连接管路连通,各个污水井与所述连接管路的连接处设置有止回阀,所述主机舱内设置有主机舱日用舱底水泵和主机舱舱底泵;所述主机舱日用舱底水泵的一端通过管路与各个污水井连通,另一端通过管路与所述舱底水舱连通;所述主机舱舱底泵的一端通过管路与各个污水井连通,另一端通过管路与所述舱底水舱连通;所述推进机舱内设置有推进机舱日用舱底水泵和推进机舱舱底泵;所述推进机舱日用舱底水泵的一端通过管路与各个污水井连通,另一端通过管路与所述舱底水舱连通;所述推进机舱舱底泵的一端通过管路与各个污水井连通,另一端通过管路与所述舱底水舱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船舶舱底水收集系统还包括艏侧推舱,所述艏侧推舱内设置有艏部喷射泵,所述艏部喷射泵的一端通过管路与各个污水井连通,另一端通过管路与所述舱底水舱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船舶舱底水收集系统还包括主控制系统,所述主机舱日用舱底水泵和主机舱舱底泵分别与所述主控制系统连接,所述推进机舱日用舱底水泵和推进机舱舱底泵分别与所述主控制系统连接,所述艏部喷射泵与所述主控制系统连接。

进一步地,各个污水井与连接管路的连接处还设置有第一遥控蝶阀,所述主机舱日用舱底水泵的进水口处和出水口处均设置有第二遥控蝶阀,所述主机舱舱底泵的进水口处和出水口处均设置有第三遥控蝶阀;所述推进机舱日用舱底水泵的进水口处和出水口处均设置有第四遥控蝶阀,所述推进机舱舱底泵的进水口处和出水口处均设置有第五遥控蝶阀;所述艏部喷射泵的进水口处和出水口处均设置有第六遥控蝶阀;所述第一遥控蝶阀、第二遥控蝶阀、第三遥控蝶阀、第四遥控蝶阀、第五遥控蝶阀和第六遥控蝶阀分别与所述主控制系统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污水井内设置有液位开关、高位起泵开关和低位停泵开关,所述高位起泵开关和低位起泵开关分别与所述主控制系统连接,所述液位开关上设置有液位开关浮子;当污水井内液位升高时,污水井内的液体带动液位开关浮子向上上升,直至触动高位起泵开关,高位起泵开关会将信号传输到主控制系统,主控制系统将会开启相应的泵对相应的污水井进行抽水;当污水井内液位下降时,污水井内的液体带动液位开关浮子向下下降,直至触动低位停泵开关,低位停泵开关会将信号传输到主控制系统,主控制系统将会关闭相应的泵。

进一步地,所述船舶舱底水收集系统还包括油水分离器,所述油水分离器的一端与所述舱底水舱连接,另一端与船舶的舷外连接。

进一步地,船舶的尾部设置有舵机舱、液压泵站和空压机舱,所述舵机舱、液压泵站和空压机舱位于所述推进机舱的顶部,所述舵机舱、液压泵站和空压机舱内均设置有尾部污水井,多个尾部污水井与所述推进机舱之间通过尾部管路连接,所述尾部管路上设置有截止阀;利用机舱上下两层的高度差及通过在尾部管路上设置有截止阀,可以将尾部污水井的污水泄放至推进机舱内,这样不但可以大量减少管路及弯头的使用率,而且可以降低水泵吸空的可能性。

进一步地,船舶上设置有高水位报警装置,所述高水位报警装置与所述主控制系统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污水井与所述连接管路之间连接有泥箱,所述泥箱内设置有过滤网。

进一步地,所述主机舱日用舱底水泵为单螺杆泵,所述主机舱舱底泵为自吸离心泵;所述推进机舱日用舱底水泵为单螺杆泵,所述推进机舱舱底泵为自吸离心泵。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系统通过设置有主机舱日用舱底水泵、主机舱舱底泵、推进机舱日用舱底水泵和推进机舱舱底泵,主机舱日用舱底水泵、主机舱舱底泵、推进机舱日用舱底水泵和推进机舱舱底泵分别通过管路与任一污水井连接,故这四种泵都可抽吸任一污水井内的污水,非常方便,通过在连接管路上设置有止回阀,这样能保证连接管路中有一定的存水,防止下次启动泵时出现吸空的情况。此外,在需要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另外一个舱的泵来吸取受损舱室的污水,能更好的地保障船上人员的安全,而当遇到紧急情况使主机舱日用舱底水泵和推进机舱日用舱底水泵无法满足使用时,可将带自吸装置的主机舱舱底泵和推进机舱舱底泵投入使用,将大大提高抽水速度,增加排险保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尾部污水井、尾部管路和推进机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1-污水井、12-连接管路、121-止回阀、122-第一遥控蝶阀、21-主机舱日用舱底水泵、22-主机舱舱底泵、211-第二遥控蝶阀、221-第三遥控蝶阀、3-推进机舱、31-推进机舱日用舱底水泵、32-推进机舱舱底泵、311-第四遥控蝶阀、321-第五遥控蝶阀、4-舱底水舱、51-艏部喷射泵、511-第六遥控蝶阀、6-油水分离器、7-尾部污水井、8-尾部管路、81-截止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2所示,一种船舶干式舱底水收集系统,包括多个机器处所舱、多个货舱、主机舱、推进机舱3、舱底水舱4、艏侧推舱和主控制系统,所述机器处所舱和货舱内均设置有多个污水井11,多个污水井11之间通过连接管路12连通,各个污水井11与所述连接管路12的连接处设置有止回阀121。通过在连接管路12上设置有止回阀121,这样能保证连接管路12中有一定的存水,防止下次启动泵时出现吸空的情况。

具体地,所述主机舱内设置有主机舱日用舱底水泵21和主机舱舱底泵22;所述主机舱日用舱底水泵21的一端通过管路与各个污水井11连通,另一端通过管路与所述舱底水舱4连通;所述主机舱舱底泵22的一端通过管路与各个污水井11连通,另一端通过管路与所述舱底水舱4连通;所述主机舱日用舱底水泵21和主机舱舱底泵22分别与所述主控制系统连接。

具体地,所述推进机舱3内设置有推进机舱日用舱底水泵31和推进机舱舱底泵32;所述推进机舱日用舱底水泵31的一端通过管路与各个污水井11连通,另一端通过管路与所述舱底水舱4连通;所述推进机舱舱底泵32的一端通过管路与各个污水井11连通,另一端通过管路与所述舱底水舱4连通;所述推进机舱日用舱底水泵31和推进机舱舱底泵32分别与所述主控制系统连接。

具体地,所述主机舱日用舱底水泵21为单螺杆泵,所述主机舱舱底泵22为自吸离心泵;所述推进机舱日用舱底水泵31为单螺杆泵,所述推进机舱舱底泵32为自吸离心泵。优选地,主机舱日用舱底水泵21、主机舱舱底泵22、推进机舱日用舱底水泵31和推进机舱舱底泵32分别通过管路与任一污水井11连接,故这四种泵都可抽吸任一污水井11内的污水,非常方便,此外,在需要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另外一个舱的泵来吸取受损舱室的污水,能更好的地保障船上人员的安全,而当遇到紧急情况使主机舱日用舱底水泵21和推进机舱日用舱底水泵31无法满足使用时,可将带自吸装置的主机舱舱底泵22和推进机舱舱底泵32投入使用,将大大提高抽水速度,增加排险保证。

具体地,所述船舶舱底水收集系统还包括艏侧推舱,所述艏侧推舱内设置有艏部喷射泵51,所述艏部喷射泵51的一端通过管路与各个污水井11连通,另一端通过管路与所述舱底水舱4连通,所述艏部喷射泵51与所述主控制系统连接。

具体地,所述船舶舱底水收集系统还包括油水分离器6,所述油水分离器6的一端与所述舱底水舱4连接,另一端与船舶的舷外连接,优选地,舱底水舱4内设置有舱底水舱液位开关,当舱底水舱液位开关检测到舱内的液位过高时,将信号传输给主控制系统,主控制系统会启动油水分离器6的自带泵,从而使油水分离器6投入工作,分离后的油分浓度低于15PPM的水将被排出舷外,不符合要求的水将返回到舱底水舱4内继续进行处理。

具体地,船舶的尾部设置有舵机舱、液压泵站和空压机舱,所述舵机舱、液压泵站和空压机舱位于所述推进机舱3的顶部,所述舵机舱、液压泵站和空压机舱内均设置有尾部污水井7,多个尾部污水井7与所述推进机舱3之间通过尾部管路8连接,所述尾部管路8上设置有截止阀81;所述截止阀81为自闭式截止阀,利用机舱上下两层的高度差及通过在尾部管路8上设置有自闭式截止阀81,可以将尾部污水井7的污水泄放至推进机舱3内,这样不但可以大量减少管路及弯头的使用率,而且可以降低水泵吸空的可能性。

具体地,各个污水井11与连接管路12的连接处还设置有第一遥控蝶阀122,所述主机舱日用舱底水泵21的进水口处和出水口处均设置有第二遥控蝶阀211,所述主机舱舱底泵22的进水口处和出水口处均设置有第三遥控蝶阀221;所述推进机舱日用舱底水泵31的进水口处和出水口处均设置有第四遥控蝶阀311,所述推进机舱舱底泵32的进水口处和出水口处均设置有第五遥控蝶阀321;所述艏部喷射泵51的进水口处和出水口处均设置有第六遥控蝶阀511;所述第一遥控蝶阀122、第二遥控蝶阀211、第三遥控蝶阀221、第四遥控蝶阀311、第五遥控蝶阀321和第六遥控蝶阀511分别与所述主控制系统连接,每一个污水井11的第一遥控蝶阀122在工作完毕后都将置于关闭状态,因此,无论发生何种险情,通过第一遥控蝶阀122、第二遥控蝶阀211、第三遥控蝶阀221、第四遥控蝶阀311、第五遥控蝶阀321和第六遥控蝶阀511的转换便可以实现舱与舱之间的管路隔离。

具体地,所述污水井11内设置有液位开关、高位起泵开关和低位停泵开关,所述高位起泵开关和低位起泵开关分别与所述主控制系统连接,所述液位开关上设置有液位开关浮子;当污水井11内液位升高时,污水井11内的液体带动液位开关浮子向上上升,直至触动高位起泵开关,高位起泵开关会将信号传输到主控制系统,主控制系统将会开启相应的泵对相应的污水井11进行抽水;当污水井11的液位下降时,污水井11内的液体带动液位开关浮子向下下降,直至触动低位停泵开关,低位停泵开关会将信号传输到主控制系统,主控制系统将会关闭相应的泵。

具体地,船舶上设置有高水位报警装置,所述高水位报警装置与所述主控制系统连接,所述高水位报警装置为声光报警装置,设置有高水位报警装置,能更好地提示船上的工作人员处理污水。

具体地,所述污水井11与所述连接管路12之间连接有泥箱,所述泥箱内设置有过滤网,过滤网能有效地过滤掉污水井11内的脏物或者垃圾,防止脏物或垃圾堵塞管路。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放置在污水井11内的液位开关能检测污水井11液位,当某一污水井11内的液位上升会带动液位开关浮子随之上升,直至液位开关浮子触动高位起泵开关,高位起泵开关会将信号传输给主控制系统,主控制系统会自动打开该处污水井11的第一遥控蝶阀122,启动水泵将污水井11内的舱底水抽至舱底水舱4;当液位开关浮子降低至低位时触发低位停泵开关,低位停泵开关会将信号传输给主控制系统,主控制系统控制水泵使其停止工作;当舱底水舱4的舱底水舱液位开关检测到舱内的液位过高时,将信号传输给主控制系统,主控制系统会启动油水分离器6的自带泵,从而使油水分离器6投入工作;分离后的油分浓度低于15PPM的水将被排出舷外,不符合要求的水将回到舱底水舱4内继续进行处理。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