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型帐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5259发布日期:2019-08-21 00:06阅读:1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船型帐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旅行休闲用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船型帐篷。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帐篷大多都为撑在地上遮蔽风雨、日光并供临时居住的棚子,多用帆布做成,连同支撑用的东西,可随时拆下转移。

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可停留在水中供用户居住的帐篷,包括船体1和舱体2,船体1与舱体2均采用木头制成,船体1内部中空设置,使其可悬浮与水上,舱体2包括固定于船体1上的支撑架21、固定于支撑架21四周的侧板22以及支撑架21顶部的屋顶23,使其形成供人居住的房间,房间内设置有家具;人们可享受在水上逗留居住的乐趣。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水上晒太阳,是人们难得的一种享受,而上述舱体2的屋顶23采用密封式结构,导致用户仅能在舱体2外,才能够享受晒太阳,而水上一般会有起风,用户处于室外过久时,容易致使用户着凉,无疑会大大降低用户的游玩心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船型帐篷,具有用户可在舱体内享受阳光,大大降低用户着凉几率的同时,增强用户体验感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船型帐篷,包括船体和舱体,所述舱体包括支撑架、设置于支撑架四周的侧板和设置于支撑架上端的屋顶,所述屋顶横截面呈V型设置,且所述屋顶开设有若干开口,所述开口内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通过转轴相对开口翻转连接,所述转轴位于挡板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至其一侧之间,挡板一侧距转轴较短一部分为短板,另一部分为长板;所述屋顶位于短板一侧的上方设置有与短板上侧抵接的抵接板;还包括驱动挡板翻转的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船体与舱体构成可悬浮于水中的居住式帐篷,可供游客体验水上居住环境;进而通过在屋顶设置开口以及可翻转的挡板,使其可翻转挡板,打开开口,阳光可直接照耀至舱体内,使其用户处于船舱内休息时,也可体验晒太阳的乐趣,有助于增强用户体验感;进而通过将转轴与挡板偏心设置,使其驱动件解除对挡板翻转作用时,挡板可在自重作用下,自动翻转至短板与抵接板抵接,使其挡板闭合开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件包括安装于短板下侧的拉绳一,所述拉绳一自由垂落用于供用户拉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拉绳一的上端处于短板下侧,使其需要翻转挡板时,仅需通过拉绳一朝下拉动,即可驱动挡板翻转,打开开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屋顶上固定有与挡板抵接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与转轴偏心设置;所述挡板闭合开口时,长板与限位杆抵接时;所述挡板翻转过程中,短板与限位杆抵接,限制挡板翻转角度小于9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杆与长板下方抵接,使其挡板闭合开口时,抵接板与限位杆分别与挡板两侧的上下抵接,保持挡板闭合开口时的稳定性;进而在限位杆限制挡板翻转角度仅能小于90°,使其挡板翻转过程中,长板与屋顶之间夹角小于90°,便于其在自重下,自动复位翻转闭合开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包括开设于挡板且一端与挡板外壁连通的滑槽、滑动连接于滑槽内的限位块、开设于屋顶上且在挡板翻转过程中与滑槽连通的插槽、设置于限位块与滑槽之间且驱使限位块部分留于滑槽内部分处于滑槽外的压缩弹簧以及驱使限位块完全藏入滑槽内的拉绳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压缩弹簧对限位块的弹性作用,使其保持限位块同时插接于滑槽与插槽内,限制挡板无法继续翻转,使其挡板稳定的处于闭合开口状态;进而通过拉绳二拉动限位块脱离插槽,便于解除限位块对挡板的限位作用,可驱使挡板相对屋顶翻转,打开其开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件沿挡板宽度方向对称设置有两组,两拉绳二同时与拉绳一上端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件设置成两组,便于增强挡板与屋顶的之间的稳定连接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块处于滑槽外一侧且朝屋顶上的一端倒设成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块上端为斜面,使其拉绳一解除对挡板的拉动作用后,挡板在偏心作用下,自动翻转,使其短板一侧朝上翻转,且在翻转过程中,限位块与屋顶斜面传动,驱使限位块完全藏入滑槽后,挡板继续翻转,直至滑槽与插槽连通,限位块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弹出卡入插槽内,实现对挡板的限位左右,使其挡板稳定的处于闭合开口状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舱体内隔板隔绝成卧室以及客厅,客厅的侧板以及隔板上分别设置有推拉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舱体内设置卧室,便于用户居住;客厅便于用于休闲娱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通过屋顶设置的开口以及可相对开口翻转启闭开口的挡板,可根据用户需求,打开开口,将太阳管直射于舱体内,使其用户可在室内,享受晒太阳的乐趣,有助于增强用户体验感。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挡板与开口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限位件与挡板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中,1、船体;2、舱体;21、支撑架;22、侧板;23、屋顶;3、开口;4、挡板;5、抵接板;6、拉绳一;7、限位件;71、滑槽;72、滑动槽;73、压缩弹簧;74、限位块;75、拉绳二;76、拉板;8、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2和3,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船型帐篷,包括船体1和舱体2,船体1内部中空;舱体2包括支撑架21、侧板22和屋顶23,支撑架21固定于船体1上端,侧板22设置有四块分别固定于支撑架21四个侧壁,屋顶23固定于支撑架21上端,且屋顶23截面呈开口3朝向的V型设置;舱体2内还通过隔板(图中未示出)隔绝呈客厅与卧室,隔板与其一侧板22上分别设置有推拉门(图中未示出);本实施例中,卧室内放置有床、衣柜等家具;客厅内放置有桌、凳等家具;用户可选择在客厅内休闲娱乐,或是卧室休息。

上述客厅与卧室的屋顶23分别开设有若干开口3,开口3分别通过挡板4闭合;挡板4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开口3内,挡板4沿屋顶23倾斜方向翻转;转轴位于挡板4长度方向距边缘的三分之一处,使其挡板4形成短板与长板,其中,短板一侧朝向屋顶23的顶端一侧;同时屋顶23的外壁处于短板上侧固定有一抵接板5;当挡板4在长板的自重作用下,以转轴做转动工作时,驱使短板上端与抵接板5抵接,从而使其挡板4闭合开口3;本实施例中,挡板4与抵接板5抵接的边角以及另一侧朝下的边角均倒设呈圆弧角,使其挡板4可相对开口3翻转;本实施例中,挡板4还通过一驱动件驱动相对开口3翻转。

上述驱动件设置为拉绳一6,拉绳一6的上端固定于短板朝舱体2内的一侧上,下端垂落于舱体2内,使其用于可驱动拉绳一6朝下位移,驱使挡板4翻转;本实施例中;屋顶23内壁还固定有限位杆8,限位杆8与转轴偏心设置且与挡板4下侧抵接;当挡板4闭合开口3时,长板的下侧与限位杆8抵接;当翻转挡板4时,挡板4在翻转过程中,短板的下侧与限位杆8抵接,且短板下侧与限位杆8抵接时,挡板4处于翻转85°状态。

参照图3和4,上述挡板4沿其宽度方向对称设置有两组限位件7,限位件7包括滑槽71、限位块74、插槽、压缩弹簧73以及拉绳二75,滑槽71开设于短板上且一端与短板外壁连通,限位块74滑动连接于滑槽71内,压缩弹簧73处于限位块74与滑槽71之间、驱使限位块74部分处于滑槽71内部分处于滑槽71外,限位块74处于弹簧的一侧上还固定有一拉板76,拉板76延伸至短板之外,且短板上开设有一与滑槽71连通并供拉板76随限位块74前后位移的滑动槽72,拉绳二75的一端固定于拉板76上;本实施例中,两拉绳二75相对拉板76的一端与拉绳一6固定。驱动挡板4翻转时,拉绳一6拉动拉绳二75带动限位块74脱离插槽后,拉动挡板4翻转。

本实施例中,拉绳一6驱动挡板4翻转至所需位置时,拉绳一6的下端绕卷捆绑在舱内壁的钩子(图中未示出)上,实现对挡板4的锁定。

本实施例中,限位块74处于滑槽71外一侧且朝向屋顶23一端设置成斜面,挡板4翻转闭合开口3时,限位块74与屋顶23斜面传动,自动伸缩插接于插槽内,实现挡板4的闭合;本实施例中,当挡板4自重作用力不足以翻转闭合开口3时,通过人工驱动杆子对短板进行顶推,借用外界作用力,驱使挡板4完全闭合开口3。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用户处于舱体2内时,可通过驱动拉绳一6朝下拉,带动两拉绳二75驱动限位块74远离插槽,解除限位块74对挡板4的限位作用,进而继续给与挡板4施加翻转作用力,驱使挡板4翻转;当挡板4翻转至所需角度时,将拉绳一6的一端固定于舱体2内的钩子上;当需将挡板4闭合时,解除对拉绳一6的限位工作,使其挡板4在长板一侧的重力作用下,驱使挡板4回转,使其挡板4闭合开口3。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