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浮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55425发布日期:2019-09-12 09:58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力浮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漂浮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动力浮板。



背景技术:

游泳、冲浪等水上运动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但学习游泳、学习冲浪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局限,传统的游泳、水边戏水等用的辅助设备仅能依靠救生圈、救生衣、充气船等,但这些设备仅能依靠人力去驱动,若无人驱动时则停止,使得此时的玩乐兴趣大大降低。再者,若涉水人员于无人区或深水区不会游泳或因慌张等情绪驱动不了上述辅助设备时,则会增加涉水人员的恐惧感,严重时可能会发生安全事故。

另外,传统的救生员水上救生时需要游泳接近遇险者,速度较慢,若溺水人员距离较远,使得救生员到达溺水人员处就耗费了较多的体力,在救生时若溺水人员因恐惧等因素餐缠绕在救生员身上,则可能会造成救生员因被束缚而发生溺水事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浮板,从而克服现有漂浮设备只能依靠人力驱动的缺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力浮板,该动力浮板的正面为半椭圆形的平面,半椭圆形的所述平面的周缘设有扶手,所述动力浮板的底部的后侧设有泵推动力系统。

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动力浮板为两块,两块所述动力浮板之间设置为拼接结构。

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扶手为一体成型于所述平面的周缘的抓杆,所述抓杆与所述平面的周缘之间部分位置呈间隙设置。

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动力浮板的底部的前端的截面为似V型结构。

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泵推动力系统包括推进泵、控制主板及电源,两个所述推进泵并排设于所述动力浮板的底部的后侧,所述控制主板及电源内嵌于所述动力浮板内,所述推进泵、控制主板及电源依次连接。

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设于所述动力浮板上的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与所述控制主板连接。

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面板设置有方向控制装置、加速按键、减速按键、启动按键、关闭按键及防水显示屏。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的动力浮板,设置成类似半截冲浪板状,尾部设有泵推力系统,学游泳者或水边戏水者可趴于浮板上,泵推力系统打开后,可获得助推力使其在水面上行驶,不仅增加了玩乐兴趣,同时使其在溺水逃生、溺水救援上能够发挥更好的辅助作用。

2.引入控制模块,增加浮板的操控性,使其使用起来更方便、灵活。

3.当将两块动力浮板拼接后,可变为冲浪板,在浮板与冲浪板之间转换,增加玩乐兴趣,且可省去购买冲浪板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智能动力浮板的正面图。

图2本发明智能动力浮板的底面图。

图3本发明智能动力浮板的立体图。

图4a为本发明两块浮板组合成冲浪板的正面图。

图4b为本发明两块浮板组合成冲浪板的侧面图。

其中,1-面板舱盖,2-浮板主体,3、5-扶手,4-V型结构,6-推进泵,7-导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1-图3所示,该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动力浮板,该动力浮板1a的正面为半椭圆形的呈平面的浮板主体2,其上设有面板舱盖1,半椭圆形的平面的周缘设有扶手3、5,扶手3、5为一体成型于平面的周缘的抓持部,抓持部为抓杆,抓杆连接于平面的周缘且两者之间部分部位间隙设置,使得使用者可抓于抓杆上,动力浮板1a的底部的前端的截面为似V型结构4,利于破水。

该实施例中,如图4a-图4b所示,作为动力浮板1a的一种优选功能,将两块动力浮板1a之间设置为拼接结构,当使用者想冲浪时,可通过拼接结构将两块动力浮板拼接起来成一整块冲浪板,即可进行冲浪运动,拼接结构为现有的扣接,卡接均可。

进一步的,动力浮板1a的底部的后侧设有泵推动力系统6a,泵推动力系统6a包括推进泵6、控制主板、控制面板及电源,两个推进泵6并排设于动力浮板1a的底部的后侧,两个推进泵6外侧设有导流板7,控制主板及电源内嵌于动力浮板内,控制面板设于动力浮板上,推进泵、控制主板及电源依次连接。控制面板与控制主板连接,控制主板由现有的控制器及设置于控制器周围的配套元件组成,如51单片机主板等,控制面板设置有方向控制装置、加速按键、减速按键、启动按键、关闭按键及防水显示屏,方向控制装置可为控制按键、摇杆等中的一种。使用时,启动按键、关闭按键用于开启或关闭推进泵,方向控制装置用于控制行驶方向,加速按键、减速按键用于加速和减速,差异化控制两台推进泵6动作,可实现前进、后退、转向、原地转向等动作。

借此,本实用新型中的动力浮板,设置成类似半截冲浪板状,尾部设有泵推力系统,学游泳者或水边戏水者可趴于浮板上,泵推力系统打开后,可获得助推力使其在水面上行驶,不仅增加了玩乐兴趣,同时使其在溺水逃生、溺水救援上能够发挥更好的辅助作用。

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