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架式紧急撤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53932发布日期:2019-07-24 10:00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担架式紧急撤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船舶防险与救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担架式紧急撤离装置。



背景技术:

气胀式救生筏是船舶上配备的重要救生设备,是船员在海上危急情况下实施自救的主要工具。船舶失事以后,船员快速登乘救生筏是其实施自救的第一步。目前,船舶救生装备中普遍配备登乘软梯,船员可由登乘软梯依次降至水面,之后进入救生筏,若情况紧急,船员人数较多,则需要船员直接跳入水中,然后游至救生筏进行登筏。

采用登乘软梯进行登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速度慢,特别是紧急情况同时船员人数较多的情况;二是伤员使用困难,使用登乘软梯需要一定的体力,对于伤员等体力不支者使用登乘软梯存在一定的困难;三是登乘过程中船员普遍湿身,特别是船员直接跳入水中,更是对船员体力、体温的保持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对于大型船舶,特别是民用客船,已经有撤离系统出现,但装置体积和重量均比较大。目前,对于船员的干式登乘,仍然缺乏简单适用的登乘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为救生筏特别是船舶失事等紧急情况的快速撤离提供一种担架式紧急撤离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担架式紧急撤离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一端设有角度调整杆,与角度调整杆所在底座相对位置设有前端支撑杆,前端支撑杆上设有前端支撑环,所述角度调整杆上设有轴向穿孔;固定杆一端连接在角度调整杆的轴向穿孔内,固定杆另一端与前端支撑环连接;靠近前端支撑环的固定杆的一端连接中间杆单元,中间杆单元连接在末端杆的一端;在中间杆单元及末端杆上设置滑动环,网布通过滑动环连接在中间杆单元及末端杆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角度调整杆设有弧度,调整杆上设置若干轴向穿孔,若干轴向穿孔沿角度调整杆周向均匀分布;

所述的角度调整杆为2个,分别对称固定连接在底座一端,所述2个角度调整杆顶端之间还设有横杆,便于稳固角度调整杆。

进一步的,所述的固定杆与角度调整杆连接的一端设置成凹槽结构,凹槽结构设有第一穿孔,所述第一穿孔的直径与角度调整杆上轴向穿孔的直径相等;角度调整杆嵌入于固定杆的凹槽内通过第一穿孔与轴向穿孔连接在一起;所述固定杆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空心圆杆。

进一步的,所述的前端支撑杆与前端支撑环的连接方式采用铰接,前端支撑环与固定杆之间为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杆单元一端插设于固定杆的开口端内;所述的中间杆单元至少包括1个中间杆;所述固定杆、中间杆及末端杆的末端均设有固定环;在固定杆及中间杆的固定环上均设有卡槽。

进一步的,所述的中间杆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空心圆杆;所述的末端杆为实心圆杆;所述的中间杆单元为多个中间杆时,在后的中间杆插入于其在前的中间杆内,末端杆插入于最后一个中间杆内;这种伸缩式设计在存放时,可节省空间。

进一步的,中间杆单元为多个中间杆时,各节中间杆均可在其前端中间杆中自由滑动,各节中间杆在其前端中间杆中自由滑动的最大距离通过固定在固定环上的网布确定。

进一步的,所述网布两侧等距离均匀分布若干个第二穿孔,所述第二穿孔分别与滑动环和固定环相连,可控制各节杆伸出的长度,并对网布起固定支撑作用;滑动环与固定环在网布上交替设置;

所述的网布为具有一定摩擦系数的软质布料,可通过船员衣服与网布之间的摩擦力控制船员的下滑速度。

进一步的,所述的固定杆与底座之间的角度可调节,调节方式是通过固定杆上的第一穿孔与角度调整杆上的轴向穿孔进行任意匹配;

控制网布伸展成一担架式滑梯,进而控制整个撤离装置的释放成形。

本发明提供的担架式紧急撤离装置,根据安装位置离水面的高度,以及安装空间的限制,可调整每节杆的长度以及中间杆的数量。

本发明提供的担架式紧急撤离装置,底座固定在船舶甲板上,中间杆单元和末端杆均收紧至固定杆中,网布亦收至相应位置处,固定杆带穿孔的一端固定至角度调整杆的最下端一个轴向穿孔上;紧急情况下,需要使用时,可将固定杆带穿孔的一端抬升一定角度,并通过轴向穿孔固定在角度调整杆上,中间杆单元和末端杆会由于重力的作用从固定杆中滑出,使网布伸展成一担架式滑梯,船员可由此滑梯下滑至水面。该撤离装置占用空间小,释放简单,能够提供紧急情况下船员的快速撤离。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主要优点:

其一、可实现紧急情况下船员(包括伤员)的快速撤离:撤离时,船员可由滑梯滑至水面,不需要浪费船员体力。

其二、占用空间体积小,安装使用方便:本装置采用了伸缩杆式结构,存放时,各节杆可收缩在一起,释放时可由重力释放。

其三、结构简单,适用性强,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杆的长度以及中间杆的数量,亦可调整固定杆与底座的角度。

其四、应用广泛,本发明对船舶类型和吨位不做任何限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解决了紧急情况下船员特别是伤员快速撤离的问题,且撤离过程中不需耗费船员的体力,比传统的登乘软梯更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角度调整杆、前端支撑杆和前端支撑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固定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网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存放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未完全释放成形的状态示意图。

图中:1.底座;2.角度调整杆;3.横杆;4.前端支撑杆;5.前端支承环;6.固定杆;7.第一中间杆;8.第二中间杆;9.第三中间杆;10.末端杆;11.滑动环;12.固定环;13.网布;14.轴向穿孔;15.第一穿孔;16.卡槽;17.网布存放位置;18.第二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内容,但本发明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担架式紧急撤离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一端设有角度调整杆2,与角度调整杆2所在底座相对位置设有前端支撑杆4,前端支撑杆4上设有前端支撑环5,所述角度调整杆2上设有轴向穿孔14;固定杆6一端连接在角度调整杆的轴向穿孔14内,固定杆6另一端与前端支撑环5连接;靠近前端支撑环的固定杆6的一端连接中间杆单元,中间杆单元连接在末端杆10的一端;在中间杆单元及末端杆10上设置滑动环11,网布13通过滑动环11连接在中间杆单元及末端杆10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角度调整杆2设有弧度,角度调整杆2上设置若干轴向穿孔14,若干轴向穿孔14沿角度调整杆2周向均匀分布;

所述的角度调整杆2为2个,分别对称固定连接在底座1一端,所述2个角度调整杆2顶端之间还设有横杆3,便于稳固角度调整杆。

进一步的,所述的固定杆6与角度调整杆2连接的一端设置成凹槽结构,凹槽结构设有第一穿孔15,所述第一穿孔15的直径与角度调整杆2上轴向穿孔14的直径相等;角度调整杆2嵌入于固定杆6的凹槽内通过第一穿孔15与轴向穿孔14连接在一起;所述固定杆6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空心圆杆。

进一步的,所述的前端支撑杆4与前端支撑环5的连接方式采用铰接,前端支撑环5与固定杆6之间为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杆单元一端插设于固定杆6的开口端内;所述的中间杆单元包括3个中间杆;所述固定杆6、第一中间杆7、第二中间杆8、第三中间杆9及末端杆10的末端均设有固定环12;在固定杆6及三个中间杆的固定环12上均设有卡槽16。

进一步的,所述的中间杆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空心圆杆;所述的末端杆为实心圆杆;所述的中间杆单元为3个中间杆时,末端杆10可插入第三中间杆9中,第三中间杆9可插入第二中间杆8中,第二中间杆8可插入第一中间杆7中,第一中间杆7亦可插入固定杆6中;这种伸缩式设计在存放时,可节省空间。

进一步的,上述3个中间杆,各节中间杆均可在其前端中间杆中自由滑动,各节中间杆在其前端中间杆中自由滑动的最大距离通过固定在固定环12上的网布13确定。

进一步的,所述网布13两侧等距离均匀分布若干个第二穿孔18,所述第二穿孔18分别与滑动环11和固定环12相连,可控制各节杆伸出的长度,并对网布13起固定支撑作用;滑动环11与固定环12在网布13上交替设置;

底座1固定在船舶甲板上,第一中间杆7、第二中间杆8、第三中间杆9和末端杆10均收紧至固定杆6中,网布13亦收至位置17处,固定杆6带穿孔15的一端固定至角度调整杆2的最下端一个轴向穿孔上。紧急情况下,需要使用时,可将固定杆6带穿孔15的一端抬升一定角度,并通过轴向穿孔14固定在角度调整杆2上,如图6所示,第一中间杆7、第二中间杆8、第三中间杆9和末端杆10会由于重力的作用从固定杆6中滑出,使网布13伸展成一担架式滑梯,船员可由此滑梯下滑至水面。该撤离装置占用空间小,释放简单,能够提供紧急情况下船员的快速撤离。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增加中间杆的数量,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相同。

以上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角度调整杆2的高度以及其上轴向穿孔14的数量,固定杆6、中间杆以及末端杆10的长度,中间杆的数量,两个固定杆之间的横向距离,网布13的宽度等参数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