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51068发布日期:2019-08-27 22:19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过驳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船舶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过驳装置。



背景技术:

过驳作业指在船舶与船舶之间或船舶与码头之间进行货物换装的作业,可在锚地、浮筒或码头进行。在水-水换装的港口组织过驳作业可减少作业环节,降低运输费用,加快运送速度。在锚地、浮筒进行过驳作业还可有效缓解港口码头拥挤,提高港口通过能力。一般是大船停靠码头、浮筒、装卸平台,或大船在锚地用驳船或其他小船装卸货物,通常用于港口作业。

由于过驳装置需要连接码头和船舶,或连接在船舶之间,常规过驳装置对连接精度的要求较高,费时费力,因此降低了过驳作业的效率,且由于船舶漂浮在水面上,船舶若在过驳过程中发生较大程度的摆动,还会对过驳装置的结构产生冲击甚至造成损坏。另外,常规过驳装置难以满足大质量物体的过驳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驳装置,无需船舶精确驳岸定位,过驳作业的效率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过驳装置,包括第一连接部、主体支架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主体支架设置在码头边缘的地坑中,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在船舶上,所述地坑呈长方体形,所述地坑靠近水面的一侧开口,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在所述地坑远离所述水面的一侧,所述主体支架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铰接,所述主体支架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凸出于所述地坑的开口侧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搭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体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均包括面板、腹板和底板,所述面板与所述底板平行设置,所述腹板与所述面板、所述底板均垂直连接,所述腹板上设置有若干连接板,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由所述连接板连接为一体。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架及所述第二支架的面板上设置有相互平行的运输轨道,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均设置有与所述运输轨道连接的过渡轨道。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支撑轴,所述第一支撑轴的轴线与所述地坑的侧壁垂直,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搭接板,所述第一搭接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支撑轴的表面匹配的弧形缺口,所述第一搭接板与所述第一支撑轴的轴线垂直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撑轴的两端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支撑轴的轴线重合,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第一支撑轴的轴线垂直设置,所述第一限位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主体支架和所述第一连接部由穿过所述通孔并旋入所述第一螺纹孔内的第一限位螺栓连接形成铰接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二支撑轴,所述第一支架及所述第二支架靠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搭接板,所述第二搭接板与所述第二支撑轴的表面搭接,所述第二搭接板靠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圆钢。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架及所述第二支架靠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与所述第二支撑轴两端的端面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限位板上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内设置有第二限位螺栓,所述第二限位螺栓与所述第二支撑轴两端的端面抵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顶升垫板,所述顶升垫板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侧,所述顶升垫板下方的所述地坑的底面上设置有顶升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为封闭的箱体结构,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内部设置有若干加强板,所述底板上开设有若干塞焊孔,所述底板与所述加强板通过所述塞焊孔焊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体支架上设置有吊码,所述吊码与所述主体支架焊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无需船舶精确驳岸定位,过驳作业的效率高;

2、主体支架和第二连接部可发生小幅度的相对位移,对整体结构起到保护作用,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过驳装置侧视图;

图2为图1实施例的过驳装置的主体支架升起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主体支架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主体支架的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连接部的侧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连接部的侧视图;

图7为图4实施例的主体支架的a-a向剖视图;

图8为图4实施例的主体支架的b-b向剖视图;

图9为图4实施例的d处的放大图;

图10为图4实施例的主体支架的c-c向剖视图。

图1-10中:

1、第一连接部;11、第一支撑轴;111、第一螺纹孔;

2、主体支架;21、面板;22、腹板;221、吊码;23、底板;24、连接板;241、顶升垫板;242、顶升加强板;25、第一搭接板;26、第一限位板;261、第一限位螺栓;262、第一限位码板;27、第二搭接板;271、限位圆钢;28、第二限位板;281、第二限位螺栓;282、第二限位码板;283、第二螺纹孔;

3、第二连接部;31、第二支撑轴;

4、码头;5、船舶;6、顶升装置;100、运输轨道;200、过渡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过驳装置包括第一连接部1、主体支架2和第二连接部3,第一连接部1和主体支架2设置在码头4边缘的地坑中,第二连接部3设置在船舶5上,地坑呈长方体形,地坑靠近水面的一侧开口,第一连接部1固定在地坑远离水面的一侧,主体支架2一端与第一连接部1铰接,主体支架2远离第一连接部1的一端凸出于地坑的开口侧并与第二连接部3搭接。

主体支架2一端铰接一端搭接的连接方式使本实施例的过驳装置在具有连接稳定性的同时,无需船舶5精确驳岸定位,大大节省了连接操作的时间,提高了过驳作业的效率。此外,由于船舶5漂浮在水面上,若主体支架2与第二连接部3刚性连接,当船舶5发生较大幅度的摆动时,会使过驳装置的结构受到冲击甚至造成损坏,而本实施例的过驳装置采用搭接的连接方式,使得主体支架2与第二连接部3之间可发生一定程度的相对位移,对整体结构起到保护作用,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如图3至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支架2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均包括面板21、腹板22和底板23,面板21与底板23平行设置,腹板22与面板21、底板23均垂直连接,腹板22上设置有若干连接板24,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由连接板24连接为一体。

进一步的,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的面板21上设置有相互平行的运输轨道100,第一连接部1和第二连接部3上均设置有与运输轨道100连接的过渡轨道200。

将主体支架2分为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并由连接板24连接为一体,减少了不必要的结构重量,节约了制造材料和生产成本。在面板21上设置运输轨道100,可采用移船小车等设备实现对大质量物体的平稳过驳作业。

如图4、图5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上设置有第一支撑轴11,第一支撑轴11的轴线与地坑的侧壁垂直,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靠近第一连接部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搭接板25,第一搭接板25上开设有与第一支撑轴11的表面匹配的弧形缺口,第一搭接板25与第一支撑轴11的轴线垂直设置。

进一步的,第一支撑轴11的两端开设有第一螺纹孔111,第一螺纹孔111的中心线与第一支撑轴11的轴线重合,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靠近第一连接部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板26,第一限位板26连接在第一限位码板262上,第一限位码板262与腹板22连接,第一限位板26与第一支撑轴11的轴线垂直设置,第一限位板26上开设有通孔,主体支架2和第一连接部1由穿过该通孔并旋入第一螺纹孔111内的第一限位螺栓261连接形成铰接结构。

由于主体支架2需要承载较大的重量,仅靠第一限位螺栓261,无法满足强度要求,因此通过设置第一搭接板25,增大了主体支架2和第一连接部1的接触面积,使压力得到分散,不至于使局部压强过大而产生结构损坏,第一搭接板25的数量可根据实际作业需要选择。第一螺纹孔111的中心线与第一支撑轴11的轴线重合,使主体支架2在绕第一支撑轴11的轴线转动时,第一搭接板25的弧形缺口始终与第一支撑轴11的表面紧密接触,以提供平稳的支撑力。

如图4、图6、图8和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3上设置有第二支撑轴31,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靠近第二连接部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搭接板27,第二搭接板27与第二支撑轴31的表面搭接,第二搭接板27靠近第二连接部3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圆钢271。

第二搭接板27与第二支撑轴31的表面搭接,使连接结构为可活动结构,限位圆钢271可防止第二搭接板27与第二支撑轴31发生脱离。

进一步的,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靠近第二连接部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板28,第二限位板28连接在第二限位码板282上,第二限位码板282与腹板22连接,第二限位板28与第二支撑轴31两端的端面平行且间隔设置,第二限位板28上开设有第二螺纹孔283,第二螺纹孔283内设置有第二限位螺栓281,第二限位螺栓281与第二支撑轴31两端的端面抵接。由于船舶5在过驳作业中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晃动,限位圆钢271仅能防止第二搭接板27与第二支撑轴31不发生纵向脱离,而通过设置第二限位板28并使第二限位螺栓281与第二支撑轴31两端的端面抵接,可防止第二搭接板27与第二支撑轴31发生横向的相对运动,在保证主体支架2和第二连接部3维持可活动连接的同时提供了连接的稳定性。同时,由于采用了螺栓抵接的方式,第二限位螺栓281可快速调节与第二支撑轴31的端面之间的距离,节省了连接操作的时间。

如图1、图2、图4和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板24上设置有顶升垫板241,顶升垫板241与连接板24垂直连接,顶升加强板242与顶升垫板241及连接板24均垂直连接,顶升垫板241设置在靠近第二连接部3的一侧,顶升垫板241下方的地坑的底面上设置有顶升装置6,顶升装置6使主体支架2可绕铰接轴转动,从而方便将主体支架2搭接到第二连接部3上或将主体支架2与第二连接部3分离。顶升装置6可选用液压顶或电力驱动的顶升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为封闭的箱体结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内部设置有若干加强板,底板23上开设有若干塞焊孔,底板23与加强板通过塞焊孔焊接。将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设置为封闭的箱体结构,并使用塞焊孔焊接,可以保证主体支架2内部不锈蚀,延长使用寿命。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支架2上设置有吊码221,吊码221与主体支架2焊接。通过设置吊码221,使主体支架2方便吊装,节省主体支架2与第一连接部1及第二连接部3的装卸时间,提高过驳作业效率。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案,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优选的”、“可选的”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实施例仅用来说明本发明的详细方案,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方案,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详细方案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产品各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