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便于人员进入的淡水舱的鱿钓渔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23997发布日期:2020-03-31 16:30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便于人员进入的淡水舱的鱿钓渔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鱿钓渔船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便于人员进入的淡水舱的鱿钓渔船。



背景技术:

鱿鱼属于海洋头足类动物。据世界权威渔业专家分析,全球海洋中头足类资源的总储量为5000万吨至1亿吨,而目前全球每年的捕捞量约360万吨,其中70%左右是鱿鱼。鱿鱼为一年生鱼类,捕捞量过低是一种浪费,捕捞量过大也可能导致海洋生物食物链的断裂,需要适度适量。

所谓“鱿鱼钓”,就是利用鱿鱼的趋光性,将附有塑料发光体的鱼钩放进海里,鱿鱼缠住鱼钩无法脱身。深海钓鱿鱼,用灯光而不用鱼饵,颇有“姜太公钓鱼”的意味。

目前的鱿钓渔船上设有淡水舱,该淡水舱的入口设于船体内,进入时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便于人员进入的淡水舱的鱿钓渔船,主要解决现在的鱿钓渔船的淡水舱的入口设于船体内,进入时比较麻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便于人员进入的淡水舱的鱿钓渔船,包括船体,所述船体包括甲板和淡水舱,所述甲板上设有用于进入所述淡水舱的人孔机构,所述人孔机构包括与所述甲板连接的支座,所述支座内设有用于进出所述淡水舱的人孔,所述支座上设有可开合的人孔盖。

还包括与所述甲板连接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有气缸,所述气缸包括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上设有铰接的连杆,所述支座上设有耳座,所述耳座上设有转轴,所述连杆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转轴上,所述转轴上连接有所述人孔盖并在转动时带动所述人孔盖转动。

所述连杆一端设有套孔,所述转轴一端伸入所述套孔内,还包括紧固螺钉,所述紧固螺钉用于将所述转轴与所述连杆连接于一起。

还包括与所述转轴连接的拉杆,所述人孔盖上设有螺纹杆,所述拉杆上设有与所述螺纹杆螺纹连接的连接孔。

所述人孔的直径为50cm~80cm。

所述人孔内壁设有楼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便于人员进入的淡水舱的鱿钓渔船,其人孔设于甲板上,便于进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一种具有便于人员进入的淡水舱的鱿钓渔船,包括船体1,所述船体包括甲板3和淡水舱2,所述甲板上设有用于进入所述淡水舱的人孔机构4,所述人孔机构包括与所述甲板连接的支座41,所述支座内设有用于进出所述淡水舱的人孔42,所述支座上设有可开合的人孔盖4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便于人员进入的淡水舱的鱿钓渔船,其人孔设于甲板上,便于进出。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所示,还包括与所述甲板连接的安装座5,所述安装座上设有气缸51,所述气缸包括驱动杆52,所述驱动杆上设有铰接的连杆55,所述支座上设有耳座53,所述耳座上设有转轴54,所述连杆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转轴上,所述转轴上连接有所述人孔盖并在转动时带动所述人孔盖转动。进一步的,通过气缸收缩,拉动拉杆转动,拉杆的带动转轴转动,转轴沿自身轴线转动,并由转轴带动连接于转轴周向壁上的人孔盖转动,通过气缸带动,比较省力。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所示,所述连杆一端设有套孔551,所述转轴一端伸入所述套孔内,还包括紧固螺钉552,所述紧固螺钉用于将所述转轴与所述连杆连接于一起。转轴一端伸入套孔后,紧固螺钉穿过连杆与转轴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所示,还包括与所述转轴连接的拉杆61,所述人孔盖上设有螺纹杆431,所述拉杆上设有与所述螺纹杆螺纹连接的连接孔611。该连杆可以与转轴一体设置,人孔盖上的设有与连接孔连接的螺纹杆,便于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所示,所述人孔的直径为50cm~80cm。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所示,所述人孔内壁设有楼梯9。便于人们爬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实施例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改进,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