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导水结构的独木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94706发布日期:2020-05-20 00:32阅读:805来源:国知局
具有导水结构的独木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独木舟,尤其是一种具有导水结构的独木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独木舟是一种划艇,使用时需要借助桨加以驱动。独木舟的优点在于结构为一体成形,所以制作简单,不易漏水,也不会有散架的问题。如果要加快独木舟的速度,通常要在独木舟的后方外加船外机等推进结构,以作为辅助动力。

一般的独木舟在外形设计上较为简单,并没有设计任何导水的结构,所以独木舟在航行时的阻力会比较大,当使用者以桨滑动的时候相当费力。再者,如果是外加船外机的方式,由于船外机位在独木舟的外侧,所以在驱动水流时无法集中水流,往往需要较高的马力才能达到一定程度的驱动水流的效果,因此整体效率也不足。并且,一般的独木舟是由木头制成,重量较高,单人难以搬运。

故本实用新型希望提出一种崭新的具有导水结构的独木舟,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上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所以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中提出一种具有导水结构的独木舟,应用后半段具有一导水凹槽设计的独木舟,该导水凹槽可以导引水流,降低阻力,所以当将一推进机构(例船外机)加装在该导水凹槽的顶部前端的穿孔,该推进机构用于驱动导水凹槽内的水,使得水经过该导水凹槽,集中后再从该开口向外输出,因此可以产生集中且强大的水流,以推动该独木舟前进,所以只需要较小的功率即可以推进水流,大幅提升推进机构的驱动效率。即使不加装推进机构,由于该导水凹槽能够导引水流,因此在急流当中,就算用人力划船的方式,独木舟也可以轻松顺水流而前进,较为省力。且底板的后半段具有突出部可用于提供使用者乘坐。其多功能的使用方式,能依实际使用需求选择操作方式,使用上更具灵活变化的弹性,用途广泛,且因人制宜,适用于湖泊、河川、急流、海洋等环境。本实用新型的独木舟船身整体采用玻璃纤维(frp,fiber-reinforcedplastic)材质制作,比一般常见的木制的独木舟、聚乙烯(塑胶)独木舟重量还轻,总重可降至25公斤,无须耗费大量的力气,单人就可以轻松搬运,硬度较高且不易变形,玻璃纤维制作的独木舟外观也更加美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中提出一种具有导水结构的独木舟,该独木舟包括:一底板,为一长条扁平结构;一左侧板,为长条状结构,位在该底板上方的左侧;一右侧板,为长条状结构,位在该底板上方的右侧;在该底板上方及该左侧板与该右侧板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其中该底板的底部后段形成一向上内凹的导水凹槽,该导水凹槽的上部形成一穿孔;该导水凹槽的后端形成一开口;且该导水凹槽用于导引水流,降低独木舟前进的阻力。

进一步的,该导水凹槽约略为矩形,该穿孔为方形,且该穿孔位在该导水凹槽的上部前端。

进一步的,该左侧板与该右侧板的前段向内弯曲,且该左侧板与该右侧板的前端互相连接,形成尖端状的形态。

进一步的,该左侧板与该右侧板与该底板形成一体的形态。

进一步的,该左侧板与该右侧板的后段为向内弯曲。

进一步的,还包括一推进机构,安装在该穿孔处,该推进机构用于驱动该导水凹槽内的水,使得水经过该导水凹槽,集中后再从该开口向外输出,因此可以产生集中且强大的水流,以推动该独木舟前进。

进一步的,该底板的上方后段形成一突出部,为一矩形结构,该导水凹槽即位在该突出部下方,该穿孔位在该突出部的顶部,该突出部用于提供使用者乘坐。

进一步的,还包括一架板,跨设于该左侧板与该右侧板之间,该架板用于提供使用者乘坐。

进一步的,该底板、该左侧板和该右侧板的材质为玻璃纤维(frp,fiber-reinforcedplastic)。

进一步的,该底板的前、后段部位约略高于中段部位,整体呈现具有流线型的弧度。

下文的说明可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其优点,阅读时并请参考附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元件组合得到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元件组合示意图的后侧底部视角。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元件组合示意图的左侧视角。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元件组合示意图的底侧视角。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安装推进机构的元件组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兹谨就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成,及所能产生的功效与优点,配合附图,举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考图1至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导水结构的独木舟1,包括下列元件:

一底板10,为一长条扁平结构,该底板10的前、后段部位约略高于中段部位,整体呈现具有流线型的弧度,如图3所示。

一左侧板21,为长条状结构,位在该底板10上方的左侧。

一右侧板22,为长条状结构,位在该底板10上方的右侧。在该底板10上方及该左侧板21与该右侧板22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30,如图1所示。

其中该左侧板21与该右侧板22的前段向内弯曲,且该左侧板21与该右侧板22的前端互相连接,形成尖端状的行态。其中该左侧板21与该右侧板22与该底板10形成一体的形态。该左侧板21与该右侧板22的后段也是向内弯曲。

如图1及图2所示,其中该底板10的底部后段形成一向上内凹的导水凹槽40,该导水凹槽40的上部形成一穿孔50。该导水凹槽40的后端形成一开口60,如图1及图2所示。且该导水凹槽40用于导引水流,降低独木舟前进的阻力。较佳的,该导水凹槽40约略为矩形,该穿孔50为方形,且该穿孔50位在该导水凹槽40的上部前端。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可包括一推进机构70,安装在该穿孔50处,该推进机构70用于驱动该导水凹槽40内的水,使得水经过该导水凹槽40,集中后再从该开口60向外输出,因此可以产生集中且强大的水流,以推动该独木舟前进。该推进机构70可以是一般的马达叶片组,其结构为现有技术所熟知,所以不再赘述其细节。

当没有配置该推进机构70时,或者该推进机构70没有动力时,因为该导水凹槽40可以导引水流,故使用者可以直接用手划的方式,使独木舟前进。

其中该底板10的上方后段形成一突出部80,为一矩形结构,该导水凹槽40即位在该突出部80下方,该穿孔50位在该突出部80的顶部前端。该突出部80用于提供使用者乘坐。

一架板90,跨设于该左侧板21与该右侧板22之间,该架板90用于提供使用者乘坐。

其中该底板10的底面左右两侧分别形成狭长状的凹陷部100,可以用于导引水流,降低独木舟在航行时的阻力,如图4所示。

其中该底板10、该左侧板21和该右侧板22的材质为玻璃纤维(frp,fiber-reinforcedplastic),硬度较高且不易变形。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应用后半段具有一导水凹槽设计的独木舟,该导水凹槽可以导引水流,降低阻力,所以当将一推进机构(例船外机)加装在该导水凹槽的顶部前端的穿孔,该推进机构用于驱动导水凹槽内的水,使得水经过该导水凹槽,集中后再从该开口向外输出,因此可以产生集中且强大的水流,以推动该独木舟前进,所以只需要较小的功率即可以推进水流,大幅提升推进机构的驱动效率。即使不加装推进机构,由于该导水凹槽能够导引水流,因此在急流当中,就算用人力划船的方式,独木舟也可以轻松顺水流而前进,较为省力。且底板的后半段具有突出部可用于提供使用者乘坐。其多功能的使用方式,能依实际使用需求选择操作方式,使用上更具灵活变化的弹性,用途广泛,且因人制宜,适用于湖泊、河川、急流、海洋等环境。本实用新型的独木舟船身整体采用玻璃纤维(frp,fiber-reinforcedplastic)材质制作,比一般常见的木制的独木舟、聚乙烯(塑胶)独木舟重量还轻,总重可降至25公斤,无须耗费大量的力气,单人就可以轻松搬运,硬度较高且不易变形,玻璃纤维制作的独木舟外观也更加美观。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利用上述较佳实施例进行说明,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相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各种变动与修改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