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救生皮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12184发布日期:2020-06-23 21:22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救生皮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救生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救生皮带。



背景技术:

目前,溺水救生装置已被广泛使用,例如救生手环,救生皮带等;现有的救生装置的浮力都是有限的,相对于体重较高的人群,并不能有效起到救生作用,从而使得救生装置形同虚设。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智能救生皮带,该智能救生皮带可靠性高,极大提高溺水生存几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智能救生皮带,其中,包括卡扣头和皮带,所述皮带附有输气管、第一气囊组以及第二气囊组,所述第一气囊组以及所述第二气囊组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输气管的两侧,所述皮带的两侧均设置有气囊膜,所述气囊膜分别与所述第一气囊组以及所述第二气囊组相对应;所述气囊膜用于在受到所述第一气囊组或所述第二气囊组充气时撑破或打开;所述卡扣头内部设置有高压气瓶、自动开关阀、手动开关阀以及智能救生装置,所述高压气瓶通过自动开关阀与输气管连接;所述高压气瓶通过手动开关阀与输气管连接,所述自动开关阀与所述智能救生装置电连接。

上述智能救生皮带,通过卡扣头和皮带组成,适用人群广,携带方便,操作简单。皮带附有第一气囊组和第二气囊组,可使得高压气瓶往输气管充气时,第一气囊组和第二气囊组撑破气囊膜从皮带的两侧同时打开,大大提高皮带的浮力,从而可承受更大的重量,能大大提高生存几率,而且卡扣头内有智能救生装置可检测身体情况,进而使得该智能救生皮带提高了应对不同溺水情况的自救能力,极大提高了溺水的生存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皮带内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两侧均设置有与第一气囊组以及第二气囊组相对应的通槽,所述气囊膜覆盖设置于所述通槽上;所述气囊膜内还设置有求生颜料容纳腔体,所述求生颜料容纳腔体内设置有颜料,所述颜料遇水即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纳槽内还设置有气囊保护套,所述输气管、第一气囊组以及第二气囊组放置于所述保护套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纳槽内还设置有输气管槽、左侧气囊槽以及右侧气囊槽,所述输气管槽、所述左侧气囊槽以及所述右侧气囊槽相连通,所述输气管、第一气囊组以及第二气囊组依次放置于所述输气管槽、所述左侧气囊槽以及所述右侧气囊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智能救生装置包括控制器、监测传感器、小型高音警报喇叭、gps装置、电源装置、震动马达装置、防水天线装置,所述监测传感器、所述小型高音警报喇叭、所述gps装置、所述电源装置、所述防水天线装置、所述震动马达装置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设置有无线通信模块、蓝牙模块、音频播放模块、充电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扣头内部设置有防水膜,所述自动开关阀、监测传感器、gps装置、电源装置、控制器设置在防水膜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小型高音报警喇叭为防水喇叭,所述卡扣头的侧面设置有与小高音报警喇叭、天线装置相对应的开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扣头还包括保护盖,该保护盖枢设于该卡扣头上且覆盖于所述手动开关阀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扣头一端与皮带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上设置有固定扣,所述皮带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固定扣相对应的固定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自动节流阀以及吸氧管,所述吸氧管通过所述自动节流阀连接至所述高压气瓶;所述自动节流阀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本实施例的智能救生皮带,通过在皮带两侧设置第一气囊组以及第二气囊组,可在溺水中手动或者通过智能救生装置检测到身体情况自动打开高压气瓶对其进行充气,第一气囊组以及第二气囊组充气后从皮带两侧弹出,形成环形“抱”住了身体,第一气囊组以及第二气囊组充气后在水中可承受更大的重量,能大大提高生存几率,更可靠;而且内置的智能救生装置不但可以监测人的身体状况,还可以定位、音频播放,可以加快救助,且不限于溺水,也适用于户外、野外、车船过江海、越江过海者不时之需的生存自救,从而使得该智能救生皮带提高了应对不同情况的自救能力,极大提高了自助救生的生存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智能救生皮带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卡扣头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皮带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卡扣头,110、高压气瓶,120、自动开关阀,130、手动开关阀,140、智能救生装置,141、控制器,142、监测传感器,143、小型高音警报喇叭,144、gps装置,145、电源装置,146、震动马达装置,147、防水天线装置,150、保护盖,160、固定扣,200、皮带,210、输气管,220、第一气囊组,230、第二气囊组,240、气囊膜,241、容纳腔体,250、容纳槽,260、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所示,为智能救生皮带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包括卡扣头100和皮带200,所述皮带200附有输气管210、第一气囊组220以及第二气囊组230,所述第一气囊组220以及所述第二气囊组230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输气管210的两侧,所述皮带200的两侧均设置有气囊膜240,所述气囊膜240分别与所述第一气囊组220以及所述第二气囊组230相对应;所述气囊膜240用于在受到所述第一气囊组220或所述第二气囊组230充气时撑破或打开,气囊膜240可防水起到保护皮带200内部的作用;参见图2所示,所述卡扣头100内部设置有高压气瓶110、自动开关阀120、手动开关阀130以及智能救生装置140,其中所述智能救生装置包括控制器141、监测传感器142、小型高音警报喇叭143、gps装置144、电源装置145、震动马达装置146、防水天线装置147,所述监测传感器142、所述小型高音警报喇叭143、所述gps装置144、所述电源装置145、所述防水天线装置147、所述震动马达装置146与所述控制器141电连接,所述控制器141设置有无线通信模块、蓝牙模块、音频播放模块、充电模块,而且还包括自动节流阀以及吸氧管,所述吸氧管通过所述自动节流阀连接至所述高压气瓶110;所述自动节流阀与所述控制器141电连接,通过在高压气瓶110分隔有有气瓶和氧气瓶,落水之后吸氧管自动打开可以提供溺水者吸氧;使得该智能救生皮带200能更方便,不仅适用于溺水救生,还可适用于户外、野外、车船过江海、越江过海者不时之需,从而使用面更广,更智能;所述高压气瓶110通过自动开关阀120与输气管210连接;所述高压气瓶110通过手动开关阀130与输气管210连接,所述自动开关阀120与所述智能救生装置140电连接。小朋友一溺水可能就手忙脚乱了,为了方便家长在岸上能及时对落水儿童溺水的救助,可在智能救生装置安装遥控感应装置,遥控感应装置与控制器电连接,岸上的家长通过遥控开启气囊,能及时对落水儿童实行施救。

上述智能救生皮带,通过卡扣头100和皮带200组成,适用人群广,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在皮带200内设置有第一气囊组220和第二气囊组230,可使得高压气瓶110往输气管210充气时,第一气囊组220和第二气囊组230撑破气囊膜240从皮带200的两侧同时打开,大大提高皮带200的浮力,从而可承受更大的重量,能大大提高生存几率,而且卡扣头100内有智能救生装置140可检测身体情况,进而使得该智能救生皮带200提高了应对不同溺水情况的自救能力,极大提高了溺水的生存率。

参见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皮带200内设置有容纳槽250,所述容纳槽250的两侧均设置有与第一气囊组220以及第二气囊组230相对应的通槽,所述气囊膜240覆盖设置于所述通槽上;所述气囊膜240内还设置有求生颜料容纳腔体241,所述求生颜料容纳腔体241内设置有颜料,所述颜料遇水即溶。容纳槽250可方便将输气管210、第一气囊组220和第二气囊组230的放置,容纳槽250的通槽可方便第一气囊组220和第二气囊组230有序弹出,提高可靠性;而且在气囊膜240的求生颜料容纳腔体241内设置有颜料,通过颜料可方便在溺水过程中,人们能快速发现溺水位置,方便跟踪救援,进一步提高了溺水的生存率。当然,为了使得皮带可以附有更多层气囊,皮带200的厚度可在现有普通皮带的厚度上增加到1.5倍或者2倍,容纳槽250的体积占比不小于百分之七十五,通过这样设置使得容纳槽250的体积更大,可以附有更多的气囊,同时皮带200的刚度也足够;而且为了使得皮带可以在使用后还能循环再用,可在容纳槽250上方开设卡口,在卡口设置暗扣,卡口与暗扣活动连接,打开暗扣后可以到达容纳槽250,对输气管210、第一气囊组220以及第二气囊组230进行更换,使得该智能救生皮带不是一次性产品,可以拆卸更换。

其中,所述容纳槽250内还设置有气囊保护套,所述输气管210、第一气囊组220以及第二气囊组230放置于所述保护套内。通过气囊保护套可在皮带200受压时起到保护输气管210、第一气囊组220以及第二气囊组230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容纳槽250内还设置有输气管槽、左侧气囊槽以及右侧气囊槽,所述输气管槽、所述左侧气囊槽以及所述右侧气囊槽相连通,所述输气管210、第一气囊组220以及第二气囊组230依次放置于所述输气管槽、所述左侧气囊槽以及所述右侧气囊槽,通过该设置可以更好的控制气体流向第一气囊组220以及第二气囊组230,便于第一气囊组220以及第二气囊组230的打开。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扣头100内部设置有防水膜,所述自动开关阀120、监测传感器142、gps装置144、电源装置145、控制器141设置在防水膜内,通过防水膜可以更好的保护自动开关阀120、监测传感器142、gps装置144、电源装置145、控制器141,提高了防水性能吗,进而提高智能装置的可靠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小型高音报警喇叭为防水喇叭,所述卡扣头100的侧面设置有与小高音报警喇叭、天线装置相对应的开口,使得小型高音报警喇叭在水中也能正常发出警鸣,从而使得岸上的人及时发现进行救助,大大提高溺水的生存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扣头100还包括保护盖150,该保护盖150枢设于该卡扣头100上且覆盖于所述手动开关阀130上,通过该保护盖150可防止误触打开高压气瓶11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扣头100一端与皮带200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上设置有固定扣160,所述皮带200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固定扣160相对应的固定孔260,可使得卡扣头100和皮带200方便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智能救生皮带,通过在皮带200两侧设置第一气囊组220以及第二气囊组230,可在溺水中手动或者通过智能救生装置140检测到身体情况自动打开高压气瓶110对其进行充气,第一气囊组220以及第二气囊组230充气后从皮带200两侧弹出,“抱”住了身体向上,第一气囊组220以及第二气囊组230充气后再水中可承受更大的重量,能大大提高生存几率,而且内置的智能救生装置不但可以监测人的身体状况,还可以定位、音频播放,可以加快施救,且不限于溺水,也适用于户外、野外、车船过江海、越江过海者不时之需的生存自救,从而使得该智能救生皮带提高了应对不同情况的自救能力,极大提高了自助救生的生存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