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船艇设备上的脚踏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76430发布日期:2020-07-07 14:05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船艇设备上的脚踏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艇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船艇设备上的踏脚组件。



背景技术:

尾舵是船艇上起到转向功能的机构,目前,尾舵的转向功能通常是动过手动摇杆摆动实现的,其对于体积较小的、需要双手持桨的船只(例如皮划艇)而言就显得操作极为不便,为此,考虑采用设置脚踏组件的方式实现对尾舵的转向动作进行控制,但同时存在一个问题,基于使用者并非固定的,每个人的身高腿长不同势必造成操作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旨在能够根据自身腿长将踏脚板调节至适当位置以适合于不同身高腿长的使用者的应用于船艇设备上的脚踏组件,用以克服上述技术缺陷。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应用于船艇设备上的脚踏组件,包括:

基座;

调节螺杆;可转动的水平安装于基座上;

滑动座,可前后滑动的安装于基座上,且调节螺杆穿过滑动座并与滑动座齿合连接,用以通过转动调节螺杆而带动滑动座沿着基座前后滑动;

踏脚板,可转动的安装于滑动座上;

弹性构件,两端分别连接踏脚板及滑动座,用以促使踏脚板复位。

较佳的,调节螺杆的一端连接有调节手柄,用以带动调节螺杆转动。

较佳的,调节螺杆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轴承座可转动的安装于基座上,调节手柄的一端与调节螺杆一端通过一个转动连接头相铰接。

较佳的,踏脚板上具有至少一个用以连接转向牵引线的绕线柱。

较佳的,绕线柱的数量为对称布置于踏脚板一侧的两个,转向牵引线从基座的一端伸入、依次绕过两个绕线柱并连接于基座的另一端。

较佳的,滑动座的一侧形成有滑槽结构,基座上具有与滑槽结构相配的滑轨结构。

较佳的,滑动座面向踏脚板的一侧具有连接柱,踏脚板面向滑动座的一侧开设有与连接柱位置相对且形状相配的转动槽。

较佳的,弹性构件为拉簧。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应用于船艇设备上的脚踏组件包括基座、调节螺杆、滑动座、踏脚板、弹性构件,能够通过转动调节螺杆带动滑动座前后滑动而对踏脚板进行位置的调节,使得使用者能够根据自身腿长将踏脚板调节至适当位置,适合于不同身高腿长的使用者,从而使用更为舒适,且踏脚板可相对于滑动座转动,弹性构件能够在使用者松开踏脚板后促使踏脚板复位,结构精巧,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船艇设备上的脚踏组件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船艇设备上的脚踏组件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船艇设备上的脚踏组件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脚踏组件应用于尾舵控制系统上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脚踏组件应用于皮划艇上的立体图;

图6为图4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船艇设备上的脚踏组件对应连接的尾舵组件主体部分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阐述。

参阅图1至图7中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船艇设备上的脚踏组件1包括:

基座11;

调节螺杆12;可转动的水平安装于基座11上;

滑动座14,可前后滑动的安装于基座11上,且调节螺杆12穿过滑动座14并与滑动座14齿合连接,用以通过转动调节螺杆12而带动滑动座14沿着基座11前后滑动;

踏脚板13,可转动的安装于滑动座14上;

弹性构件17,两端分别连接踏脚板13及滑动座14,用以促使踏脚板13复位。

具体如图4至图7中所示,具体应用在船艇设备上时,脚踏组件1为镜像对称设置的两个,并固装在船体内侧壁上,且船体的尾部具有尾舵52及用以带动尾舵52左右转向的摆动机构53,且上述的两个脚踏组件1的踏脚板13分别连接有一条转向牵引线7,两条转向牵引线7同时连接于摆动机构53的两端,使得使用者在踩踏踏脚板13后能够通过转向牵引线7传动至摆动机构53,由摆动机构53的转向动作带动尾舵52执行左右转动的动作。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应用于船艇设备上的脚踏组件1包括基座11、调节螺杆12、滑动座14、踏脚板13、弹性构件17,能够通过转动调节螺杆12带动滑动座14前后滑动而对踏脚板13进行位置的调节,使得使用者能够根据自身腿长将踏脚板13调节至适当位置,适合于不同身高腿长的使用者,从而使用更为舒适,且踏脚板13可相对于滑动座14转动,弹性构件17能够在使用者松开踏脚板13后促使踏脚板13复位,结构精巧,使用方便。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具体如图1至图3中所示,调节螺杆12的一端连接有调节手柄16,用以带动调节螺杆12转动。进一步的,调节螺杆12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轴承座可转动的安装于基座11上,调节手柄16的一端与调节螺杆12一端通过一个转动连接头18相铰接,使得便于收纳和借力。具体的,转动连接头18整体呈耳座结构,通过销钉实现铰接效果。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式,踏脚板13上具有至少一个用以连接转向牵引线7的绕线柱15。进一步的,绕线柱15的数量为对称布置于踏脚板13一侧的两个,转向牵引线7从基座11的一端伸入、依次绕过两个绕线柱15并连接于基座11的另一端,使得力的传递更为稳定可靠。进一步的,滑动座14的一侧形成有滑槽结构,基座11上具有与滑槽结构相配的滑轨结构,两者相装配后,能够实现滑动座14沿着基座11的长度方向前后滑动的目的。进一步的,滑动座14面向踏脚板13的一侧具有连接柱,踏脚板13面向滑动座14的一侧开设有与连接柱位置相对且形状相配的转动槽(图中未示出),使得配合后能够实现踏脚板13相对于滑动座14转动的目的,同时不会跑偏。具体的,还可以在转动槽内设置轴承。进一步的,上述的弹性构件17为拉簧,但也可以是例如卷簧、弹簧、弹性塑胶柱、弹性扣等多种相关部件,并不局限于此。手控组件2和传动组件4之间还设置有用以起到传递传动牵引线8的中转组件3。

此外,结合图4至图7中所示,在本实施例应用的皮划艇中,皮划艇包括船体9、设置在船体9内侧壁上的一个手控组件2和两个上述的脚踏组件1、设置于船体9内的传动组件4、设置于船体9尾部的尾舵组件5,其中,尾舵组件5包括尾舵52、用以带动尾舵52在水平方向上左右转动的摆动机构53、用以带动尾舵52纵向翻转至收纳于船艇底部的牵引机构56、用以带动摆动机构53及尾舵52复位至初始位置的导向轮箱51;脚踏组件1通过转向牵引线7传动连接摆动机构53,用于驱动摆动机构53动作;传动组件4包括绕设有传动牵引线8的第一传动轮43、绕设有翻转牵引线6的第二传动轮44,且第二传动轮44由第一传动轮43带动,翻转牵引线6传动连接牵引机构56并用以带动牵引机构56动作,传动牵引线8传动连接导向轮箱51并用以带动导向轮箱51内的导向轮组动作;传动牵引线8还穿入手控组件2内,并由手控组件2带动传动牵引线8动作。从而能够通过脚踏组件1控制尾舵52的左右摆动,通过手控组件2、传动组件4以及尾舵组件5实现尾舵52的伸出展开动作、水平复位动作以及纵向复位动作,有效实现将尾舵收放自如的安装在船艇底面上的目的,有效避免尾舵回收过程中冲撞船艇底部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