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舱结构及船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42111发布日期:2020-07-10 17:27阅读:1093来源:国知局
船舱结构及船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舱结构及船艇。



背景技术:

地球表面有70%以上的面积被水覆盖,人类通过船舶实现在水路航行。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船舶在海上的活动需求日趋频繁,船舶的数量也与日俱增。而船舶在面对各种航行环境中,船体容易遭受侧浪和强风而摇晃,使得船体内部的人员和物资失去平衡。而在狂风巨浪等的高海况下,船体的剧烈摇晃使得船内的作业被迫暂停,也使得船内的人员和物资在失衡状态容易相互碰撞而造成二次伤害,并且船体在波涛汹涌的水面上难以恢复平衡状态,甚至出现翻船事故,严重危害船上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舱结构,其结构精简,平衡性好。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艇,其平衡性好,安全性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船舱结构,包括连接轴,以及通过所述连接轴同轴连接的外船体和内船体,所述连接轴与所述内船体固定连接,所述外船体表面密封且至少设置有两个涉水面,所述内船体与所述外船体之间设置有船体平衡机构,所述船体平衡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内船体相对所述外船体转动,以使所述内船体保持平衡。

作为船舱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船体平衡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内船体和所述外船体之间且固设在所述内船体上的环形导轨,以及设置在所述环形导轨上的内部平衡机构,在所述船舱结构静止在水平水面时所述内船体的底部与所述内船体的铅垂中心线相交的位置为原始位置,所述内船体底部与所述内船体的中心线相交的位置为第一中心底部位置,所述内部平衡机构用于相对所述环形导轨移动,以使所述内船体的重心位置跟随所述内部平衡机构的移动而偏移,并驱使所述第一中心底部位置向原始位置靠近。

作为船舱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部平衡机构包括驱动块,设置在所述驱动块内部的驱动电机,以及设置于所述内船体上的第一陀螺仪,所述第一陀螺仪与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所述第一陀螺仪用于检测所述第一中心底部位置与所述原始位置的第一偏离量,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驱动块在所述环形导轨上移动。

作为船舱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船体平衡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内船体和所述外船体之间的外部平衡机构,所述外部平衡机构分别连接所述内船体和所述外船体,所述外部平衡机构用于驱使所述内船体相对所述外船体转动,以使所述第一中心底部位置向所述原始位置靠近。

作为船舱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部平衡机构包括连轴器,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和第二陀螺仪,所述连轴器的一端连接所述内船体,另一端连接所述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输出轴,所述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外壳连接所述外船体,所述第二陀螺仪设置于所述外船体上且与所述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电连接,所述外船体的底部与所述外船体的中心线相交的位置为第二中心底部位置,所述第二陀螺仪用于检测所述第二中心底部位置与所述原始位置的第二偏离量。

作为船舱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部平衡机构包括相互啮合的动力齿轮和齿轮环,设置于所述内船体上的驱动机构和第二陀螺仪,所述动力齿轮固设于所述内船体内,所述齿轮环固设于所述外船体内,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动力齿轮在所述齿轮环上转动,所述外船体的底部与所述外船体的中心线相交的位置为第二中心底部位置,所述第二陀螺仪用于检测所述第二中心底部位置与所述原始位置的第二偏离量。

作为船舱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船体的内部设置有地板平衡机构,所述地板平衡机构包括若干平行设置的地板块,每个所述地板块的中部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用于驱动所述地板块相对所述内船体转动,且所述转动轴垂直于所述连接轴,以使所述地板块保持水平状态。

作为船舱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地板平衡机构还包括与每个所述转动轴通过斜齿轮结构或蜗轮蜗杆结构连接的平衡调节杆,与所述平衡调节杆连接的调节电机,以及设置于所述地板块上的第三陀螺仪,所述第三陀螺仪用于检测所述地板块的地板面相对水平面的第三偏离量,所述平衡调节杆用于驱动每个所述地板块同时相对所述转动轴转动。

作为船舱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船体的内部设置有座椅平衡机构,所述座椅平衡机构包括座椅本体,设置于所述座椅本体下方的座椅脚,与所述座椅脚连接的平衡调节轴,以及设置于所述座椅本体上的第四陀螺仪,所述第四陀螺仪用于检测所述座椅本体的平面相对铅锤线的第四偏离量,所述平衡调节轴用于驱动所述座椅脚转动,以使所述座椅本体平衡。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船艇,包括外舱,及所述船舱结构,所述船舱结构的连接轴固设于所述外舱上。

作为船艇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船舱结构的外船体上设置有船舷结构,所述船舷结构设置在所述外船体的两个涉水面之间,所述船舷结构包括与所述外船体表面固定连接的多个转动调节模块,以及与所述转动调节模块转动连接且数量对应的转动调节轴,在所述外船体上同一侧的多个所述转动调节轴与一个船舷杆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调节模块用于驱动所述转动调节轴转动,以使所述船舷杆在所述外船体上转动而打开或收回所述船舷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设置连接轴以及同轴连接的内船体和外船体,其中,连接轴与内船体固定连接,外船体的表面是密封且至少设置有两个涉水面,外船体在遭受狂风巨浪时,即使翻船也有两个密封的涉水面支撑船体,从而保障了内船体不会进水,内船体中的人员和物资不会被抛出船外。并且内船体和外船体之间还设置有船体平衡机构,在内船体摇晃时,通过船体平衡机构能够驱动内船体相对外船体转动,以抵消内船体因摇晃而偏离的偏转量,从而使得内船体保持平衡。本发明实施例的船舱结构能够减少船体在汹涌水面上的摇晃,避免人员和物资因摇晃产生的二次伤害,还能够迅速恢复平衡状态,能够保护船上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船舱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船舱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船舱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船体平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船体平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船体平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地板平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地板平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的座椅平衡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座椅平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座椅平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座椅平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座椅平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船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船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船舷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船舷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船舱结构;11、连接轴;111、原始位置;112、空腔;12、内船体;121、第一中心底部位置;13、外船体;131、涉水面;132、第二中心底部位置;14、船体平衡机构;141、环形导轨;142、内部平衡机构;1421、驱动电机;1422、驱动块;14221、配重块;14222、驱动齿轮;1423、第一陀螺仪;143、外部平衡机构;1431、连轴器;1432、行星齿轮减速机构;1433、第二陀螺仪;1434、动力齿轮;1435、齿轮环;1436、驱动机构;15、地板平衡机构;151、地板块;152、转动轴;153、平衡调节杆;154、调节电机;155、第三陀螺仪;16、座椅平衡机构;161、座椅本体;1611、固定轴;1612、座椅电机;1613、座椅蜗杆;1614、座椅蜗轮;1615、座椅套;162、座椅脚;1621、弧形椅脚;1622、三角椅脚;163、平衡调节轴;164、第四陀螺仪;165、转动电机;166、卡轮;17、滑轮;18、船舷结构;181、转动调节模块;1811、船舷电机;1812、船舷调节蜗杆;1813、船舷调节蜗轮;182、转动调节轴;183、船舷杆;2、外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参考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船舱结构1,包括连接轴11,以及通过连接轴11同轴连接的外船体13和内船体12,连接轴11与内船体12固定连接,外船体13表面密封且至少设置有两个涉水面131,内船体12与外船体13之间设置有船体平衡机构14,船体平衡机构14用于驱动内船体12相对外船体13转动,以使内船体12保持平衡。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连接轴11以及同轴连接的内船体12和外船体13,其中,连接轴11与内船体12固定连接,外船体13的表面是密封且至少设置有两个涉水面131,外船体13在遭受狂风巨浪时,即使外船体13翻转也有两个密封的涉水面131支撑船体,从而保障了内船体12不会进水,内船体12中的人员和物资不会被抛出船外,即使外船体13翻转180°,也有两个涉水面131中的其中一个涉水面131作为外船体13的船底来继续航行,避免翻船。并且内船体12和外船体13之间还设置有船体平衡机构14,在内船体12摇晃时,通过船体平衡机构14能够驱动内船体12相对外船体13转动,以抵消内船体12因摇晃而偏离的偏转量,从而使得内船体12保持平衡。本发明实施例的船舱结构1能够减少船体在汹涌水面上的摇晃,避免人员和物资因摇晃产生的二次伤害,还能够迅速恢复平衡状态,能够保护船上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内船体12的不平衡可以是多个原因导致的,例如是内船体12内部的重量分配不均导致,使得内船体12相对水平的外船体13偏转。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2,船体平衡机构14包括设置在内船体12和外船体13之间且固设在内船体12上的环形导轨141,以及设置在环形导轨141上的内部平衡机构142,在船舱结构1静止在水平水面时内船体12的底部与内船体12的铅垂中心线相交的位置为原始位置111,内船体12底部与内船体12的中心线相交的位置为第一中心底部位置121,内部平衡机构142用于相对环形导轨141移动,以使内船体12的重心位置跟随内部平衡机构142的移动而偏移,并驱使第一中心底部位置121向原始位置111靠近。本实施例通过在内船体12和外船体13之间设置环形导轨141,令内部平衡机构142在环形导轨141上移动,通过内部平衡机构142的移动来改变内船体12的重心位置,使得内船体12能够重新回到平衡位置,从而迅速改变内船体12相对外船体13的偏转角度,达到快速减少内船体12的摇晃角度的目的。当第一中心底部位置121与原始位置111靠近时,可以认为,内船体12已相对原始位置111达到平衡状态。

本实施例的环形导轨141可设置在垂直于内船体12中心线的任意一个截面上,优选地,环形导轨141可以设置于内船体12与连接轴11的连接处,以达到进一步扩大内船体12的内部空间的目的。特别地,除了环形导轨141以外,内船体12与连接轴11的连接处还可以设置有环形的水箱、油箱和空气箱等,一方面能够满足船舱结构1的使用需求,另一方面也能进一步缩小船舱结构1的内部体积。

进一步地,参考图3和图4,内部平衡机构142的组成可以包括驱动块1422,设置在驱动块1422内部的驱动电机1421,以及设置于内船体12上的第一陀螺仪1423,第一陀螺仪1423与驱动电机1421电连接,第一陀螺仪1423用于检测内船体12的第一中心底部位置121与原始位置111的第一偏离量。本实施例通过第一陀螺仪1423来检测第一中心底部位置121与原始位置111的第一偏离量,使得驱动电机1421根据第一偏离量的大小来驱动驱动块1422相对环形导轨141移动,通过改变驱动块1422在环形导轨141上的位置,从而能够改变内船体12的重心位置,以达到平衡状态。

优选地,参考图4,驱动块1422可以包括配重块14221,固设在配重块14221内的驱动齿轮14222,驱动齿轮14222与驱动电机1421的输出轴连接,环形导轨141上设置有与驱动齿轮14222配合连接的轮齿,使得配重块14221可以精确地沿着环形导轨141移动。

优选地,参考图1,连接轴11的轴向中心设置有空腔112,空腔112连通内船体12的内部,以供内船体12的人员和物资进出,另一方面,也减少在内船体12上开设舱门等通道结构,精简结构设计的同时,也提高了内船体12的密封性,更提高了内船体12的活动空间。

船体摇晃的原因是多样的,如,内船体12内的人员走动,以及物资堆放不均,使得内船体12的重心偏离结构中心。为了提示船内人员,优选地,第一陀螺仪1423还可以与显示器或报警器或指示灯电连接,通过显示器来显示第一偏离量,甚至是重心偏重的量,或者通过报警器或指示灯来提示平衡状态与否,提醒内船体12内的人员重新规划物资或人员的位置。若物资或人员的位置不变,则通过内部平衡机构142来改变内船体12的重心位置,从而改变内船体12相对外船体13的偏转角度来达到平衡状态,本实施例的显示器或报警器与内部平衡机构142的协同工作不再赘述。

除了内船体12内部的重心偏移导致的不平衡以外,外船体13遭受风浪而摇晃也会影响内船体12的平衡状态。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1和图2,船体平衡机构14还包括设置在内船体12和外船体13之间的外部平衡机构143,外部平衡机构143分别连接内船体12和外船体13,外部平衡机构143用于驱使内船体12相对外船体13转动,以使内船体12的第一中心底部位置121向原始位置111靠近。在外船体13遭受侧浪击打或强风吹拂而左右摇晃时,能够通过外部平衡机构143来控制内船体12相对外船体13偏转。比如,在外船体13往顺时针方向摇摆时,由于内船体12与外船体13与连接轴11同轴连接,内船体12也随之往顺时针方向摇摆,此时外部平衡机构143控制内船体12相对外船体13往相反方向转动,以抵消外船体13带来的转动惯量,减弱内船体12的摇晃,使得第一中心底部位置121靠近原始位置111,达到原始平衡状态。

进一步地,参考图2和图5,外部平衡机构143的实现结构是多样的,比如是,外部平衡机构143可以包括连轴器1431,行星齿轮减速机构1432和第二陀螺仪1433,连轴器1431的一端连接内船体12,另一端连接行星齿轮减速机构1432的输出轴,行星齿轮减速机构1432的外壳连接外船体13,第二陀螺仪1433设置于外船体13上且与行星齿轮减速机构1432电连接,外船体13的底部与外船体13的中心线相交的位置为第二中心底部位置132,第二陀螺仪1433用于检测第二中心底部位置132与原始位置111第二偏离量。本实施例通过行星齿轮减速机构1432来实现与内船体12和外船体13的连接,能够减少外部平衡机构143的体积,实现外船体13的内部空间最优化。

优选地,本实施例的外部平衡机构143设置在外船体13和内船体12上远离连接轴11的另一端,也就是靠近船舱结构1的航行前进方向的一端,使得外部平衡机构143与连接轴11分别设置在内船体12的两端,达到重量分布均衡的效果。

特别地,本实施例的外部平衡机构143还可以包括与第二陀螺仪1433电连接的显示器,显示器用于显示内船体12和外船体13发生相互旋转所形成夹角的度数,从而给处于船舱结构1中的操作者提供偏转角度信息。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6,外部平衡机构143的实现结构还可以包括相互啮合的动力齿轮1434和齿轮环1435,设置于内船体12上的驱动机构1436和第二陀螺仪1433,动力齿轮1434固设在内船体12上,齿轮环1435固设在外船体13上,驱动机构1436用于驱动动力齿轮1434在齿轮环1435上转动,从而带动内船体12相对外船体13偏转,外船体13的底部与外船体13的中心线相交的位置为第二中心底部位置132,第二陀螺仪1433用于检测第二中心底部位置132与原始位置111第二偏离量。本实施例通过在内船体12内设置动力齿轮1434,能够减少内船体12和外船体13之间的体积,进一步增大船舱结构1的空间利用率。

优选地,驱动机构1436可以是电机与减速机串联,通过减速机将电机的高转速低转矩的输出动能转换成低转速高转矩的输出动能,能通过低成本小体积的电机驱动动力齿轮1434在齿轮环1435上转动。

船舶在航行过程中,遇到的浪和风的方向是多样的,为了在船舶遭受平行于连接轴11轴向方向的风浪时也能减少摇晃,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2、图3、图7和图8,内船体12的内部设置有地板平衡机构15,地板平衡机构15包括若干平行设置的地板块151,每个地板块151的中部设置有转动轴152,转动轴152用于驱动地板块151相对内船体12转动,且转动轴152垂直于连接轴11,在船舶遭受平行于连接轴11轴向方向的风浪而摇晃时,如图8所示,地板块151通过转动轴152以内船体12倾斜的相反方向转动,以使地板块151保持水平状态。

进一步地,继续参考图7和图8,地板平衡机构15还可以包括与每个转动轴152通过斜齿轮结构或蜗轮蜗杆结构连接的平衡调节杆153,与平衡调节杆153连接的调节电机154,以及设置于地板块151上的第三陀螺仪155,第三陀螺仪155用于检测地板块151的地板面相对水平面的第三偏离量,平衡调节杆153用于驱动每个地板块151同时相对转动轴152转动。通过平衡调节杆153和调节电机154,能够在只有一个调节电机154的输出动力时也可以同时带动每个地板块151,使得每个地板块151都保持水平状态。

优选地,继续参考图7和图8,地板块151的上表面是平面,下端垂直于转动轴152的轴向方向的截面是渐开线齿轮的齿廓形状,每个地板块151相互接触的曲面是渐开线曲面,使得每个地板块151在相对转动轴152转动时,每个地板块151可以通过下端的渐开线曲面始终保持接触,以减少每个地板块151之间的缝隙,提高了地板平衡机构15的安全性。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参考图3和图8,地板块151的渐开线曲面上设置有凹凸槽,每个地板块151的凹凸槽可相互嵌合滑动,在减少每个地板块151之间的缝隙的同时,也对每个地板块151相对转动轴152的转动提供支撑和限位,避免地板块151在转动时移位。

为了进一步提高船舶中乘客的乘坐舒适感,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2、图9和图12,内船体12的内部设置有座椅平衡机构16,座椅平衡机构16包括座椅本体161,设置于座椅本体161下方的座椅脚162,与座椅脚162连接的平衡调节轴163,以及设置于座椅本体161上的第四陀螺仪164。第四陀螺仪164用于检测座椅本体161的平面相对铅垂线的第四偏离量,平衡调节轴163用于驱动座椅脚162转动,以使座椅本体161平衡。在船体发生摇晃倾斜时,座椅平衡机构16能够不用等到船体平衡,就能调节座椅本体161的平衡,从而提高在船舶中乘客的乘坐舒适度。

进一步地,座椅脚162可以为弧形椅脚1621或三角椅脚1622中的任一种,在一个例子中,若座椅脚162为弧形椅脚1621时,参考图11,平衡调节轴163与弧形椅脚1621转动连接,平衡调节轴163能够驱动弧形椅脚1621相对弧形椅脚1621自身弧线的圆心转动;在另一个例子中,若座椅脚162为三角椅脚1622时,参考图12,平衡调节轴163与三角椅脚1622固定连接,平衡调节轴163能够驱动三角椅脚1622相对平衡调节轴163的轴心转动。本实施例弧形椅脚1621和三角椅脚1622皆可达到调节座椅本体161的平衡的效果。

优选地,参考图10,平衡调节轴163可以由转动电机165驱动,第四陀螺仪164与转动电机165电连接。另外,在座椅脚162为弧形椅脚1621时,弧形椅脚1621的外轮廓可以设置有卡轮166,通过卡轮166支撑弧形椅脚1621,同时也通过卡轮166对弧形椅脚1621进行限位,提升座椅平衡机构16在平衡调节过程中的平稳性。

进一步地,参考图10、图11、图12和图13,座椅平衡机构16可以包括设置在座椅本体161内部的固定轴1611,固定轴1611与座椅脚162(座椅脚162可以为弧形椅脚1621或三角椅脚1622)固定连接,在座椅本体161的扶手处内部还固定设置有座椅电机1612,座椅电机161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座椅蜗杆1613,固定轴1611靠近座椅蜗杆1613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座椅蜗轮1614,座椅蜗杆1613与座椅蜗轮1614啮合连接,另外,座椅本体161上还固定设置有座椅套1615,座椅套1615可以套设在固定轴1611外侧而转动。参考图13,由于座椅蜗轮1614、固定轴1611和座椅脚162(座椅脚162可以为弧形椅脚1621或三角椅脚1622)固定连接,在座椅电机1612驱动座椅蜗杆1613转动时,能够在相对固定的座椅蜗轮1614上驱使座椅套1615相对固定轴1611的轴心转动,从而使得座椅本体161能够相对固定轴1611的轴心转动,起到调节座椅本体161的坐垫平面度的效果,同样能够调节座椅本体161的平衡。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参考图1,内船体12和外船体13之间可以设置有滑轮17,一方面,外船体13可以通过滑轮17对内船体12提供支撑,另一方面,外船体13在发生偏转时,由于内船体12与外船体13之间通过滑轮17能够实现顺滑的相对转动,在惯性作用下,内船体12的偏转角度小于外船体13的偏转角度,起到减少内船体12摇晃程度的效果。

优选地,参考图1,外船体13的形状轮廓为流线型,以减少船舱结构1在航行时来自水流的阻力。本发明实施例的陀螺仪是用高速回转体的动量矩敏感壳体相对惯性空间绕正交于自转轴的一个或二个轴的角运动检测装置,能够精确地确定运动物体的方位,根据需要,陀螺仪能提供准确的方位、水平、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信号。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陀螺仪1423、第二陀螺仪1433、第三陀螺仪155和第四陀螺仪164中的任意一种陀螺仪均能实现上述功能,将陀螺仪与驱动装置电连接,能够通过陀螺仪检测到的方位、水平、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数据,由驱动装置来调节平衡船舱结构1的平衡状态。

特别地,当驱动装置为电机时,电机能够根据陀螺仪检测到的数据而实行通断电、正反通电、输出大小电流和电压的调节,从而实现电机的不同转向、不同扭矩的输出,比如,电机的转速大小与陀螺仪检测到的角速度的大小成正比,电机的转动方向和陀螺仪检测到的方向成反比,从而保持第一中心底部位置121靠近原始位置111。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机,如驱动电机1421、调节电机154和转动电机165中的任一种电机均能实现上述功能。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船艇,参考图14和图15,本实施例的船艇包括外舱2,及上述实施例的船舱结构1,船舱结构1的连接轴11固设于外舱2上,外舱2可以包括动力舱和驾驶舱,其中,动力舱用于提供航行动力,驾驶舱用于控制船艇的航行方向。本实施例中的船舱结构1可以与上述实施例的船舱结构1拥有同样的结构及达到同样的效果,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优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15,连接轴11的轴向中心可以设置有空腔112,通过连接轴11的空腔112,能够将外舱2和内船体12连通,提升内船体12的活动空间。

优选地,参考图14,外船体13尾部端面是圆形,外舱2与连接轴11连接的端面为半圆形,能够保证外舱2和外船体13之间发生偏转时,外船体13的表面与外舱2的表面的过渡是流线型的,船艇在航行时能够减少来自水体的阻力。

优选的,参考图14和图16,船舱结构1的外船体13上设置有船舷结构18,船舷结构18设置在外船体13的两个涉水面131之间,船舷结构18包括与外船体13表面固定连接的多个转动调节模块181,以及与转动调节模块181转动连接且数量对应的转动调节轴182,在外船体13上同一侧的多个转动调节轴182与一个船舷杆183转动连接,转动调节模块181用于驱动转动调节轴182转动,以使船舷杆183在外船体13上转动而打开或收回船舷结构18。在每个转动调节轴182的长度相等,且每个转动调节轴182与外船体13的连接处所连成的直线平行于外船体13的长度方向时,船舷杆183能够以平行于外船体13长度方向在外船体13上转动,从而使得船舷结构18能够背对水面打开,或者收回至转动调节轴182与外船体13的连接处。在外船体13遭受巨大的侧浪而沿连接轴11转动,更换另一个涉水面131时,原朝向水面的船舷结构18能够转动而靠近至远离水面的另一个涉水面131,或者收回在靠近转动调节轴182与外船体13的连接处。

优选地,参考图16和图17,转动调节模块181包括设置在外船体13上的船舷电机1811,与船舷电机181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的船舷调节蜗杆1812,以及与船舷调节蜗杆1812啮合连接的船舷调节蜗轮1813,船舷调节蜗轮1813与转动调节轴182同心且固定连接,能够通过船舷电机1811去驱动转动调节轴182的转动,从而驱动船舷杆183的转动。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