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减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95130发布日期:2021-09-29 00:47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船舶减摇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海洋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船舶减摇装置。


背景技术:

2.船舶在码头停靠或航行时,可能会受到风浪流的影响,而产生横摇、纵摇、升沉等运动,其中横摇运动最为显著,对船舶作业及船员舒适性影响也大。对于液货船,其晃荡大时,亦会加剧液舱的晃荡,影响船舶安全性。因此,通常会在船舶上设置减摇装置来减缓船舶的横摇运动。
3.目前常用的船舶减摇装置为被动式减摇水舱,该水舱为u形,水舱的两端分别位于船舶的船舷上,舱内注入适量的水。利用船本身的横摇运动而引起水舱内水的物理运动来产生稳定力矩。
4.然而,为了达到较好的减摇效果,上述装置中的水舱容量较大,占用了船舶中较大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船舶减摇装置,不需要占用船舶中较大的空间即可达到较好的减摇效果。该技术方案如下:
6.提供了一种船舶减摇装置,该装置包括:船舶主体、两个减摇单元、检测器和控制单元;
7.该减摇单元、该检测器均与该控制单元电性耦接;
8.第一减摇单元包括:第二水舱、第一支撑架、第一水囊和第一水泵,第二减摇单元包括:第一水舱、第二支撑架、第二水囊和第二水泵,该第一水囊和该第二水囊具有弹性;
9.该船舶主体的第一侧壁内具有第一水舱,该船舶主体的第一侧壁的外表面上具有第一支撑架,该支撑架上固定有该第一水囊;
10.该船舶主体的第二侧壁内具有第二水舱,该船舶主体的第二侧壁的外表面上具有第二支撑架,该支撑架上固定有该第二水囊;
11.该第一水囊、该第一水泵和该第二水舱通过输水管依次连接,该第二水囊、该第二水泵和该第一水舱通过输水管依次连接。
12.在一种可能设计中,该船舶主体的第一侧壁具有第一双层侧板,该第一双层侧板内形成用于容置该第一水舱的空间;
13.该船舶主体的第二侧壁具有第二双层侧板,该第二双层侧板内形成用于容置该第二水舱的空间。
14.在一种可能设计中,该第一水囊和该第一水泵之间的输水管穿过该第一水舱;
15.该第二水囊和该第二水泵之间的输水管穿过该第二水舱。
16.在一种可能设计中,该第一水囊和该第二水囊的底部高于水线面。
17.在一种可能设计中,该第一水囊和该第二水囊的长度方向与船舶主体方向一致。
18.在一种可能设计中,该第一减摇单元还包括:第一弹力绳;
19.该第一弹力绳的两端分别连接在该第一支撑架上和该第一侧壁的外表面上,用于固定该第一水囊;
20.该第二减摇单元还包括:第二弹力绳;
21.该第二弹力绳的两端分别连接在该第二支撑架上和该第二侧壁的外表面上,用于固定该第二水囊。
22.在一种可能设计中,该第一减摇单元还包括:第一吊钩,该第一吊钩固定在该第一侧壁的外表面上,与该第一弹力绳连接;
23.该第二减摇单元还包括:第二吊钩,该第二吊钩固定在该第二侧壁的外表面上,与该第二弹力绳连接。
24.在一种可能设计中,该第一水囊连接输水管的开口位于底部;
25.该第二水囊连接输水管的开口位于底部。
26.在一种可能设计中,该第一水舱连接输水管的开口位于底部;
27.该第二水舱连接输水管的开口位于底部。
28.在一种可能设计中,该输水管采用船用聚乙烯管制成。
2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置,通过检测器可以对船舶的横摇状态进行检测,并将横摇状态检测数据发送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基于船舶的横摇状态,对第一减摇单元中的第一水泵和第二减摇单元中的第二水泵进行控制,来起到减摇作用。若船舶向第一侧壁方向倾斜,控制单元可以基于该倾斜方向,控制第一水泵将第一水囊中的水抽吸至第二水舱中,且控制第二水泵将第一水舱中的水抽吸至第二水囊中,从而将船舶的第一侧壁部分的水抽细至第二侧壁部分,利用移动水产生的横摇复原力矩,来抵消波浪扰动力矩,从而减小摇动程度,船舶向第二侧壁方向倾斜的情况与此同理。该装置中的水舱位于侧壁内,且水囊具有弹性,可以收缩,因此,不需要占用船舶中较大的空间即可达到较好的减摇效果。
附图说明
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船舶减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船舶减摇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3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船舶减摇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34.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船舶减摇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5.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船舶减摇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36.附图中的各零件的标号说明如下:
[0037]1‑
船舶主体;
[0038]2‑
检测器;
[0039]3‑
控制单元;
[0040]4‑
第一减摇单元;
[0041]
41

第二水舱;
[0042]
42

第一支撑架;
[0043]
43

第一水囊;
[0044]
44

第一水泵;
[0045]
45

第一弹力绳;
[0046]
46

第一吊钩;
[0047]5‑
第二减摇单元;
[0048]
51

第一水舱;
[0049]
52

第二支撑架;
[0050]
53

第二水囊;
[0051]
54

第二水泵;
[0052]
55

第二弹力绳;
[0053]
56

第二吊钩;
[0054]6‑
输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55]
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56]
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57]
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船舶减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1,提供了一种船舶减摇装置,该装置包括:船舶主体1(图1仅示出了船舶主体1的一部分结构)、两个减摇单元、检测器2和控制单元3;该减摇单元、该检测器2均与该控制单元3电性耦接;第一减摇单元4包括:第二水舱41、第一支撑架42、第一水囊43和第一水泵44,第二减摇单元5包括:第一水舱51、第二支撑架52、第二水囊53和第二水泵54,该第一水囊43和该第二水囊53具有弹性;该船舶主体1的第一侧壁内具有第一水舱51,该船舶主体1的第一侧壁的外表面上具有第一支撑架42,该支撑架上固定有该第一水囊43;该船舶主体1的第二侧壁内具有第二水舱41,该船舶主体1的第二侧壁的外表面上具有第二支撑架52,该支撑架上固定有该第二水囊53;该第一水囊43、该第一水泵44和该第二水舱41通过输水管6依次连接,该第二水囊53、该第二水泵54和该第一水舱51通过输水管6依次连接。
[0058]
下面对该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详述:
[0059]
该装置可以是安装在原有的船舶上面,也可以是随船舶一起成型的,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船舶减摇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请参见图1和图2,该装置中的检测器2能够检测船舶的横摇速度和横摇频率等信息,并将上述信息发送至控制单元3的接收端,控制单元3基于上述信息对第一水泵44和第二水泵54进行控制;第一水泵44和第二水泵54均能双向抽吸,例如,对于第一水泵44,其既能将第一水囊43中的
水抽吸至第二水舱41,也能将第二水舱41中的水抽吸至第一水囊43,第一水泵44可以是双向水泵,也可以是由两个子泵体对称组合而成,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第二水泵54与第一水泵44的结构和功能同理,在此不再赘述。该第一水囊43和第二水囊53具有弹性,其外形可以随其中存储的水量的大小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可以减少整个装置的占用空间。该第一水囊43和第二水囊53可以是由橡胶材料制成。
[0060]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置,通过检测器2可以对船舶的横摇状态进行检测,并将横摇状态检测数据发送至控制单元3,控制单元3基于船舶的横摇状态,对第一减摇单元4中的第一水泵44和第二减摇单元5中的第二水泵54进行控制,来起到减摇作用。若船舶向第一侧壁方向倾斜,控制单元3可以基于该倾斜方向,控制第一水泵44将第一水囊43中的水抽吸至第二水舱41中,且控制第二水泵54将第一水舱51中的水抽吸至第二水囊53中,从而将船舶的第一侧壁部分的水抽细至第二侧壁部分,利用移动水产生的横摇复原力矩,来抵消波浪扰动力矩,从而减小摇动程度,船舶向第二侧壁方向倾斜的情况与此同理。该装置中的水舱位于侧壁内,且水囊具有弹性,可以收缩,因此,不需要占用船舶中较大的空间即可达到较好的减摇效果。
[0061]
下面对该装置各部分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详述:
[0062]
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船舶减摇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3,在一种可能设计中,该船舶主体1的第一侧壁具有第一双层侧板,该第一双层侧板内形成用于容置该第一水舱51的空间;该船舶主体1的第二侧壁具有第二双层侧板,该第二双层侧板内形成用于容置该第二水舱41的空间。
[0063]
基于上述结构,可以节省第一水舱51和第二水舱41的占用空间。
[0064]
在一种可能设计中,该第一水囊43和该第一水泵44之间的输水管6穿过该第一水舱51;该第二水囊53和该第二水泵54之间的输水管6穿过该第二水舱41,从而能够进一步节省空间。
[0065]
请继续参见图2,在一种可能设计中,该第一水囊43和该第二水囊53的底部高于水线面,从而提高第一水囊43和第二水囊53的重心高度,使第一水囊43和第二水囊53的重心高度超过船舶主体1的重心,以使水移动时产生的横摇复原力矩起到稳定的作用。
[0066]
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船舶减摇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在一种可能设计中,该第一水囊43和该第二水囊53的长度方向与船舶主体1方向一致,也即是与船舶的前进方向保持一致,可以减小由于在船舶主体1上设置第一水囊43和第二水囊53造成的阻力,避免对船舶的前进造成影响。
[0067]
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船舶减摇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5,在一种可能设计中,该第一减摇单元4还包括:第一弹力绳45;该第一弹力绳45的两端分别连接在该第一支撑架42上和该第一侧壁的外表面上,用于固定该第一水囊43;该第二减摇单元5还包括:第二弹力绳55;该第二弹力绳55的两端分别连接在该第二支撑架52上和该第二侧壁的外表面上,用于固定该第二水囊53。
[0068]
其中,该第一弹力绳45和第二弹力绳55均可以随对应的水囊的大小改变长度,从而可以对第一水囊43和第二水囊53起到固定作用,以防止第一水囊43和第二水囊53脱落。
[0069]
在一种可能设计中,该第一减摇单元4还包括:第一吊钩46,该第一吊钩46固定在该第一侧壁的外表面上,与该第一弹力绳45连接;该第二减摇单元5还包括:第二吊钩56,该
第二吊钩56固定在该第二侧壁的外表面上,与该第二弹力绳55连接。
[0070]
上述结构使第一弹力绳45和第二弹力绳55与对应的侧壁可拆卸的连接,从而使对应的第一水囊43和第二水囊53也便于拆装,有利于对第一水囊43和第二水囊53进行检修或更换。
[0071]
在一种可能设计中,该第一水囊43连接输水管6的开口位于底部;该第二水囊53连接输水管6的开口位于底部,从而使水在从第一水囊43或第二水囊53流出的过程中能够流尽,使第一水囊43和第二水囊53中的储存的水能被充分利用。
[0072]
在一种可能设计中,该第一水舱51连接输水管6的开口位于底部;该第二水舱41连接输水管6的开口位于底部,从而使水在从第一水舱51或第二水舱41流出的过程中能够流尽,使第一水舱51和第二水舱41中的储存的水能被充分利用。
[0073]
在一种可能设计中,该输水管6采用船用聚乙烯管制成,也即是pe(polyethylene)管,使该输水管6具有较好的低温抗冲击性、良好的耐腐蚀性能,从而可以提高该装置的寿命。
[0074]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可以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技术的可选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075]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置,通过检测器2可以对船舶的横摇状态进行检测,并将横摇状态检测数据发送至控制单元3,控制单元3基于船舶的横摇状态,对第一减摇单元4中的第一水泵44和第二减摇单元5中的第二水泵54进行控制,来起到减摇作用。若船舶向第一侧壁方向倾斜,控制单元3可以基于该倾斜方向,控制第一水泵44将第一水囊43中的水抽吸至第二水舱41中,且控制第二水泵54将第一水舱51中的水抽吸至第二水囊53中,从而将船舶的第一侧壁部分的水抽细至第二侧壁部分,利用移动水产生的横摇复原力矩,来抵消波浪扰动力矩,从而减小摇动程度,船舶向第二侧壁方向倾斜的情况与此同理。该装置中的水舱位于侧壁内,且水囊具有弹性,可以收缩,因此,不需要占用船舶中较大的空间即可达到较好的减摇效果。
[0076]
进一步地,该第一水囊43和该第二水囊53的底部高于水线面,从而提高第一水囊43和第二水囊53的重心高度,使第一水囊43和第二水囊53的重心高度超过船舶主体1的重心,以使水移动时产生的横摇复原力矩起到稳定的作用。
[0077]
上述仅为本技术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