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救援演练艇及其演练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131471发布日期:2022-03-05 01:18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救援演练艇及其演练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船舶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救援演练艇及其演练方法。


背景技术:

2.舰艇的援潜救生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之一。援潜救生除了装备性能好的要求外,完成援潜救生任务还需要足够的援潜救生训练,拥有援潜救生装备不等于拥有援潜救生能力,还需要高强度的训练与能力积累。
3.目前,潜水员训练大多集中在水下作业,舷外堵漏等训练,实艇由于任务重,不能随时调度用于潜水员训练,因此采用实艇训练机会较少,不能满足潜水员高强度训练及实艇经验的需求。水下环境多变,潜水员以实艇进行训练,可锻炼潜水员水下心理素质,提高适应水下环境和应对突发问题的能力。采用实艇训练具有以下困难:实艇任务重,档期安排困难;采用退役实艇,需进行改装,脱密等,费用较高,不切实际。
4.申请内容
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救援演练艇及其演练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即如何解决潜水员训练费用高,难以排期的技术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救援演练艇,所述演练艇与母船配合进行救援演练,包括:模拟潜艇,所述模拟潜艇用于模拟失事舰艇进行救援演练;压载系统,所述压载系统设置于所述模拟潜艇,所述压载系统用于控制所述模拟潜艇的上浮和下潜。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载系统包括:水舱组件,所述水舱组件设置于所述模拟潜艇,通过控制所述水舱组件的进水量,进而控制模拟潜艇的上浮和下沉;通海组件,所述通海组件用于控制海水进入所述水舱组件;吹除组件,所述母船通过所述吹除组件将高压气体充入所述压载组件;透气组件,所述透气组件设置于所述水舱组件。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舱组件包括:第一压载水舱,所述第一压载水舱设置于所述模拟潜艇艏部;第二压载水舱,所述第二压载水舱设置于所述模拟潜艇舯部;第三压载水舱,所述第三压载水舱设置于所述模拟潜艇艉部。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吹除组件包括:快插接头,所述快插接头设有3个;充气管路,3个所述快插接头的一端与母船上的高压气源连接,3个所述快插接头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充气管路与所述第一压载水舱、第二压载水舱和第三压载水舱连接;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设置于所述充气管路内。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供气阀,所述供气阀设置于所述充气管路内。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海组件包括通海阀,所述通海阀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压载水舱、第二压载水舱和第三压载水舱。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气组件包括透气阀,所述透气阀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压载水舱、第二压载水舱和第三压载水舱。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模拟潜艇上设有指挥部,3个所述快插接头设置于所述指挥
部内。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载水舱、第二压载水舱和第三压载水舱均设有2个,2个所述第一压载水舱、第二压载水舱和第三压载水舱分布设置于所述模拟潜艇两侧。
16.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救援演练艇的演练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7.演练前:将母船内的高压气体管路通过指挥部分别与各个快插接头连接,关闭模拟潜艇耐压体上的耐压人孔盖,关闭所有透气阀,开启所有供气阀和通海阀,使高压气体将第一压载水舱、第二压载水舱和第三压载水舱内的海水排出,调整模拟模潜艇的吃水深度为4.8米,关闭所有通海阀,开启所有通气阀;
18.演练时:关闭所有供气阀和透气阀,母船将模拟潜艇运送至演练区域,同时开启第一压载水舱和第三压载水舱上的透气阀和通海阀,第一压载水舱和第三压载水舱内进水,模拟潜艇下潜至6800mm水线处;
19.开启第二压载水舱上的透气阀和通海阀,第二压载水舱内进水,模拟潜艇下潜至海底,水下人员进行水下训练;
20.演练后:水下人员关闭所有透气阀,水下人员撤离,打开第二压载水舱上的供气阀,高压气体吹除第二压载水舱内的水,使模拟潜艇上升至6800mm水线处,回收模拟潜艇至母船附近系泊;
21.打开所有供气阀,使得高压气体吹除第一压载水舱、第二压载水舱和第三压载水舱内的水,使得模拟潜艇上升至4800水线处,关闭各第一压载水舱、第二压载水舱和第三压载水舱的供气阀和通海阀,开启透气阀;断开母船上的供气管,使用拖船将模拟潜艇缓缓拖至母船系泊,拖拽过程中,使用电缆绞车同步回收电缆;对模拟潜艇进行回收;
22.回收完毕后,将模拟潜艇与母船缆绳绑拖好后,母船及气源支持船起锚回航。
23.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24.本技术中的一种救援演练艇,通过对潜艇进行改装模拟舰艇进行水下救援演练,为潜水作业、援潜救生、沉船探摸、潜艇打捞等提供真实的模拟对象。
25.本技术中的一种救援演练艇,通过在所述模拟潜艇上设置压载系统,模拟潜水舰艇进行水上潜援救生训练,使用成本低,训练效果好。
26.本技术中的一种救援演练艇,通过设置压载系统,其上浮下潜应当简单方便,易于潜水员操作与撤离。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后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8.图1为根据实施例的一种救援演练艇的侧视示意图;
29.图2为根据实施例的一种救援演练艇的俯视示意图;
30.图3为根据实施例的一种救援演练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模拟潜艇;2、第一压载水舱;3、第二压载水舱;4、第三压载水舱;5、快接插头;6、供气阀;7、通海阀;8、透气阀;9、指挥部。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后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后”、“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4.术语“第一”、“中”、“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中”、“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通”、“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6.请参阅图1和图2。
37.图1和图2是本技术一种救援演练艇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演练艇与母船配合进行救援演练,包括:模拟潜艇1,所述模拟潜艇1用于模拟失事舰艇进行救援演练;压载系统,所述压载系统设置于所述模拟潜艇1,所述压载系统用于控制所述模拟潜艇1的上浮和下潜。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以03x系列潜艇用作模拟潜艇1,模拟舰艇进行水下救援演练,为潜水作业、援潜救生、沉船探摸、潜艇打捞等提供真实的模拟对象。模拟潜艇1上配置了救援演练时需要使用的模拟发射管,救生平台、快速上浮脱险装置、模拟救生浮标、救生吊艇杆等设备,多个训练系统集成到该模拟潜艇1中,实现一艇多用。
3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载系统包括:水舱组件,所述水舱组件设置于所述模拟潜艇1,通过控制所述水舱组件的进水量,进而控制模拟潜艇1的上浮和下沉;通海组件,所述通海组件用于控制海水进入所述水舱组件;吹除组件,所述母船通过所述吹除组件将高压气体充入所述压载组件;透气组件,所述透气组件设置于所述水舱组件。
3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舱组件包括:第一压载水舱2,所述第一压载水舱2设置于所述模拟潜艇1艏部;第二压载水舱3,所述第二压载水舱3设置于所述模拟潜艇1舯部;第三压载水舱4,所述第三压载水舱4设置于所述模拟潜艇1艉部。
40.在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第一压载水舱2、第二压载水舱3和第三压载水舱4均设有2个,2个所述第一压载水舱2、第二压载水舱3和第三压载水舱4分布设置于所述模拟潜艇1两侧。
41.请参阅图3;
4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吹除组件包括:
43.快插接头,所述快插接头设有3个;
44.充气管路,3个所述快插接头的一端与母船上的高压气源连接,3个所述快插接头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充气管路与所述第一压载水舱2、第二压载水舱3和第三压载水舱4连接;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中,每个快插接头的一端通过软管与母船连接,每个快插接头的另一端通过两根充气管分别控制两个第一压载水舱2、第二压载水舱3和第三压载水舱4。
45.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设置于所述充气管路内。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供气阀6,所述供气阀6设置于所述充气管路内。通过供气阀6控制高压气体进入各个压载水舱。
4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海组件包括通海阀7,所述通海阀7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压载水舱2、第二压载水舱3和第三压载水舱4,所述通海阀7用于将海水引入各个压载水舱。
4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透气组件包括透气阀8,所述透气阀8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压载水舱2、第二压载水舱3和第三压载水舱4。
4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模拟潜艇1上设有指挥部9,3个所述快插接头设置于所述指挥部9内,通过指挥部9与母船对接。
49.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救援演练艇的演练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0.演练前:将母船内的高压气体管路通过指挥部9分别与各个快插接头连接,关闭模拟潜艇1耐压体上的耐压人孔盖,关闭所有透气阀8,开启所有供气阀6和通海阀7,使高压气体将第一压载水舱2、第二压载水舱3和第三压载水舱4内的海水排出,调整模拟模潜艇的吃水深度为4.8米,关闭所有通海阀7,开启所有通气阀;
51.演练时:关闭所有供气阀6和透气阀8,母船将模拟潜艇1运送至演练区域,同时开启第一压载水舱2和第三压载水舱4上的透气阀8和通海阀7,第一压载水舱2和第三压载水舱4内进水,模拟潜艇1下潜至6800mm水线处;
52.开启第二压载水舱3上的透气阀8和通海阀7,第二压载水舱3内进水,模拟潜艇1下潜至海底,水下人员进行水下训练;
53.演练后:水下人员关闭所有透气阀8,水下人员撤离,打开第二压载水舱3上的供气阀6,高压气体吹除第二压载水舱3内的水,使模拟潜艇1上升至6800mm水线处,回收模拟潜艇1至母船附近系泊;
54.打开所有供气阀6,使得高压气体吹除第一压载水舱2、第二压载水舱3和第三压载水舱4内的水,使得模拟潜艇1上升至4800水线处,关闭各第一压载水舱2、第二压载水舱3和第三压载水舱4的供气阀6和通海阀7,开启透气阀8;断开母船上的供气管,使用拖船将模拟潜艇1缓缓拖至母船系泊,拖拽过程中,使用电缆绞车同步回收电缆;对模拟潜艇1进行回收;
55.回收完毕后,将模拟潜艇1与母船缆绳绑拖好后,母船及气源支持船起锚回航。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56.本技术中的一种救援演练艇,通过在所述模拟潜艇上设置压载系统,模拟潜水舰艇进行水上潜援救生训练,使用成本低,训练效果好。
57.本技术中的一种救援演练艇,通过设置压载系统,其上浮下潜应当简单方便,易于潜水员操作与撤离。
58.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
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59.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