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悬浮摩托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72139发布日期:2021-10-16 10:10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碳纤维悬浮摩托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上运输通行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碳纤维悬浮摩托艇。


背景技术:

2.摩托艇常用于水上运动或用作水上运输,当速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摩托艇能够漂出水面,在水面上快速滑行。为便于滑行,摩托艇通常设置有水翼或水瓢,如申请号为00121825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水上飞船,其中设计了一种带仰角的板块式水漂,水漂通过浮力承托飞船,且仰角的存在使得水漂产生水的压力差,提升对飞船的承托浮升力。这样的设计减小行驶阻力,的确利于飞船水面滑行,但在经历风浪时,浪花直接冲击水漂,增加飞船晃动和侧翻的风险,降低了驾驶舒适性,因此亟需提高飞船行驶的平稳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4.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碳纤维悬浮摩托艇,其利用水翼支撑船体离开水面快速平稳行驶,水翼具有能够破开波浪的破浪部和提高升力的尾翼,两者结合能够提升船体高速稳定性,即使该船艇与大型船舶迎面驶过也丝毫不影响它的高速平稳行驶,驾驶的舒适性提高。
5.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碳纤维悬浮摩托艇,包括:
6.船体和设置在船体下方的水翼;
7.所述水翼包括:位于前进方向前端的破浪部和位于前进方向尾端的尾翼,破浪部与尾翼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破浪部为两侧下弯的弧形结构,且弧形结构前端形成尖部以更好插入水中破开浪花;所述尾翼两侧向上弯曲以更好的提供升力。
8.上述技术方案中,当达到一定速度时,水翼支撑船体离开水面而快速平稳行驶,进而有效减小船体水中行驶的阻力,使得摩托艇更加节能;且水翼包括破浪部和尾翼,破浪部插入浪中起到破浪和下压的效果,减小波浪冲击对船体稳定性的影响,保证驾驶的舒适性。还有破浪部是两侧向下弯曲的弧形,相比平面构造,弧形的构造与海浪的接触面积更小,因此更加容易破开浪花,当海浪上扑时,也能减小海浪对水翼向上的冲击力,防止船体跳头。
9.优选的是,所述的碳纤维悬浮摩托艇中,所述破浪部的前端边缘设置有向下的坡面以减小破浪阻力;
10.所述尾翼前端边缘也设置有向下的坡面以减少破浪阻力。
11.坡面的倾斜度根据需要来设置,一般设置为10~60
°
较佳,太陡峭会增加阻力,达不到破浪的效果,坡面太平会增加占用面积,影响水翼的结构强度。
12.为增加结构强度和提高破浪效果,还可以在坡面设置锋利的凸棱,凸棱顶部形成破浪刃,凸棱沿坡面从高到低向下伸延,构成与鱼鳍相似的结构,在水翼前进过程中,破浪
刃的切割方向与前进方向平行,以便轻易切开波浪,且凸棱能够有效增加水翼的结构强度,增强水翼对水流冲击的抵抗力,防止变形和折损。
13.现有技术中,水漂的前端一般设置成向上倾斜的仰面,以提高水漂的升力,但在行驶的过程中,波浪迎面扑来,直接作用在仰面上,给予船体很大的冲击力,严重时船体会跳头甚至冲翻,因此本案将破浪部和尾翼前端设置成一定的坡面,不但能够减小阻力,且波浪拍打坡面时能够下压破浪部和尾翼,减少船体经历波浪时出现的跳头现象,提高了摩托艇的稳定性。
14.优选的是,所述的碳纤维悬浮摩托艇中,所述破浪部和尾翼均关于连接件左右对称,以保持平衡稳定。
15.优选的是,连接件承担的主要是提供结构支撑的作用,但是为了提高摩托艇在运行中和暂停时的平衡性,可以将连接件设置成较为扁平的结构,以增加水平方向的面积,进而提高稳定性。
16.优选的是,所述的碳纤维悬浮摩托艇中,所述水翼设置在船体尾部正下方;且所述水翼的长度为船体长度的二分之五。
17.行驶过程中,水翼提供浮力支撑,船体脱离水面飞行且呈现一定程度的后仰,此时摩托艇的重心后移,因此将水翼设置在船体尾部能够保证摩托艇高速行驶的稳定性,而水翼与船体的比例可以保证水翼提供足够的浮力支撑。
18.优选的是,所述的碳纤维悬浮摩托艇中,还包括设置在船体尾部的发动机,发动机的推进部向下伸延至水翼的正上方,且推进部和水翼的垂直高度差为15~25厘米;且推进部位于破浪部和尾翼之间。
19.发动机一般选择市场常见的船艇发动机,发动机包括发动机主体和伸延至水下的推进部即螺旋桨,转动推进部可以改变推进的方向,进而控制摩托艇转向。
20.推进部和水翼的高度差能够保证水翼始终位于水中,提供必要的浮力支撑,保证船体稳定性;且推进部位于破浪部和尾翼之间,推进部提供的高速流体为尾翼带来升力,进而支撑船体离开水面。
21.优选的是,所述的碳纤维悬浮摩托艇中,还包括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包括设置方向把及右手油门把手和操纵软管,所述方向把及右手油门把手设置在船体头部,操纵软管连接在方向把及右手油门把手和发动机之间。
22.方向把及右手油门把手通过操纵软管与发动机连接,方向把操控发动机的推进部摆动,进而控制转向;且油门把手通过操纵软管与发动机的功率开关连接,以控制发动机的运行。
23.优选的是,所述的碳纤维悬浮摩托艇中,所述船体为碳纤维船体,所述水翼为碳纤维水翼。
24.碳纤维材料强度高,重量轻,能够增加船体和水翼的结构强度,减小重量。
25.优选的是,所述的碳纤维悬浮摩托艇中,所述船体内设置有向下凹陷的脚容纳部,以及向上凸起的坐垫部。
26.优选的是,所述的碳纤维悬浮摩托艇中,所述船体为平底结构,且船头一端具有向上的倾斜的仰面,仰面与平底构成的角度为5~8
°

27.在高速行驶时,船体离开水面,因此波浪对船体的影响较小,仰面的设计能够为船
体带来升力。
28.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29.本实用新型根据伯努利流体力学原理自行设计制造以及多次测试的结果相结合,采用包括破浪部和尾翼的水翼安装到船底尾部,转向方式采用方向把驾驶模式由操纵软管操控船外机的转动起到转向作用,实现船艇在发动机的动力推动下离开水面悬浮行驶减少船体和水的摩擦阻力,从而水翼支撑船体离开水面快速平稳行驶,即使摩托艇与大型船舶迎面驶过也丝毫不影响它的高速平稳行驶。
30.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31.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碳纤维悬浮摩托艇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水翼的结构示意图;
33.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转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35.图1示出了碳纤维悬浮摩托艇的一种实施方式,包括:
36.船体1和设置在船体1下方的水翼2;具体来说,水翼2通过支撑部205与船体底部连接,并为船体1提供浮力支撑,当达到一定速度时,船体1可以离开水面。支撑部的长度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申请人设置了65厘米的支撑部,这样的尺寸下,船体离开水面时,水翼刚好保持在水下,船体的行驶非常稳定。
37.所述水翼2包括:位于前进方向前端的破浪部201和位于前进方向尾端的尾翼202,破浪部201与尾翼202通过连接件203连接,所述破浪部201为两侧下弯的弧形结构,且弧形结构前端形成尖部以更好插入水中破开浪花,尖部的形状可以是圆弧形也可以是三角形(图示为圆弧形);所述尾翼202两侧向上弯曲以更好的提供升力。
38.当达到一定速度时,水翼2支撑船体1离开水面,有效减小船体水中行驶的阻力,使得摩托艇快速行驶,也使得摩托艇更加节能;且水翼2包括破浪部201和尾翼202,破浪部201插入浪中起到破浪和下压的效果,减小波浪冲击对船体1稳定性的影响,保证驾驶的舒适性。还有破浪部201是两侧向下弯曲的弧形构造,当海浪上扑时,相比平面构造的水漂,弧形的构造与海浪的接触面积更小,因此更加容易破开浪花,减小海浪对水翼向上的冲击力,防止船体跳头。
39.进一步,如图2所示,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本案还包括以下细节,所述破浪部201的前端边缘设置有向下的坡面204以减小破浪阻力;
40.所述尾翼202前端边缘也设置有向下的坡面204以减少破浪阻力。
41.现有技术中,水漂的前端一般设置成向上倾斜的仰面,以提高水漂的升力,但在行驶的过程中,波浪迎面扑来,直接作用在仰面上,给予船体很大的冲击力,严重时船体会跳头甚至冲翻,因此本案将破浪部和尾翼前端设置成一定的坡面,不但能够减小阻力,且波浪
拍打坡面时能够下压破浪部和尾翼,减少船体经历波浪时出现的跳头现象,提高了摩托艇的稳定性。
42.进一步,如图2所示,本案包括以下实施细节以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坡面204的倾斜度根据需要来设置,一般设置为10~60
°
较佳,太陡峭会增加阻力,达不到破浪的效果,坡面204太平会增加占用面积,影响水翼的结构强度。
43.进一步,如图2所示,为增加结构强度和提高破浪效果,还可以在坡面204设置锋利的凸棱,凸棱顶部形成破浪刃,凸棱沿坡面从高到低向下伸延,构成与鱼鳍相似的结构,在水翼前进过程中,破浪刃的切割方向与前进方向平行,以便轻易切开波浪,且凸棱能够有效增加水翼的结构强度,增强水翼对水流冲击的抵抗力,防止破浪部和尾翼变形和折损。
44.进一步,如图1所示,所述破浪部201和尾翼202均关于连接件203左右对称,以保持平衡稳定。
45.进一步,如图1所示,本案提供以下细节,连接件203承担的主要是提供结构支撑的作用,但是为了提高摩托艇平衡性和稳定性,可以将连接件203设置成较为扁平的结构,以增加水平方向的面积,进而提高稳定性和平衡能力。
46.进一步,本案提供以下细节,如图1所示,所述水翼2设置在船体1尾部正下方;且所述水翼2的长度为船体1长度的二分之五。
47.行驶过程中,水翼2提供浮力支撑,船体1脱离水面飞行且呈现一定程度的后仰,此时摩托艇的重心后移,因此将水翼2设置在船体1尾部能够保证摩托艇高速行驶的稳定性,而水翼与船体的比例可以保证水翼提供足够的浮力支撑。
48.进一步,本案提供以下细节,如图1所示,还包括设置在船体1尾部的发动机3,发动机3的推进部301向下伸延至水翼2的正上方,且推进部301和水翼2的垂直高度差为15~25厘米,具体来说,推进部301与连接件203的垂直高度差为15~25厘米;且推进部301位于破浪部201和尾翼202之间。
49.发动机一般选择市场常见的船艇发动机,发动机包括发动机主体和伸延至水下的推进部即螺旋桨,摆动推进部可以改变推进的方向,进而控制摩托艇转向。
50.推进部301和水翼2的高度差能够保证水翼2始终位于水中,提供必要的浮力支撑,保证船体1稳定性;且推进部301位于破浪部201和尾翼202之间,推进部301提供的高速流体为尾翼带来升力,进而支撑船体1离开水面。
51.进一步,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3所示,还包括转向机构4,所述转向机构4包括设置方向把及右手油门把手组件401和操纵软管402,所述方向把及右手油门把手组件401设置在船体1头部,操纵软管402连接在方向把及右手油门把手组件401和发动机3之间。
52.方向把及右手油门把手组件401通过操纵软管402与发动机3连接,方向把操控发动机的推进部摆动,进而控制转向;油门把手能够通过操纵软管与发动机的功率开关连接,以控制发动机的运行。
53.进一步,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所述船体1为碳纤维船体,所述水翼2为碳纤维水翼。
54.碳纤维材料强度高,重量轻,能够增加船体和水翼的结构强度,减小重量。
55.进一步,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所述船体1内设置有向下凹陷的脚容纳部104,以及向上凸起的坐垫部105。
56.进一步,本案提供以下实施细节,如图1所示,所述船体1为平底结构,即船底102的位置时平的,而船头101一端具有向上倾斜的仰面103,仰面103与平底构成的角度为5~8
°
。这是因为在高速行驶时,船体离开水面,因此波浪对船体的影响较小,仰面的设计能够为船体带来升力。
57.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现过程如下:
58.使用碳纤维分别制造一体成型的船体和水翼,然后将水翼组装在船体尾部下方,安装发动机和转向机构,下水后即可进行水上运动或运输。
59.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