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舰船自动力可控制加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04551发布日期:2022-07-19 22:43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舰船自动力可控制加速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舰船自动力可控制加速装置。


背景技术:

2.由于船舶在水中行驶会受到阻力的作用,所以船舶的速度很难得到大幅提高。船舶在低速航行的时候,摩擦阻力占主导地位;高速航行的时候,兴波阻力又快速增加,超过摩擦阻力而占主导地位。要提高船舶速度,一是要增加船舶的动力,二是可以减少水阻力。
3.当船舶的航速过快时,突发意外情况需要快速降低航速或停船时,船体只能依靠螺旋桨的反推,该过程需要时间过长,而不能达到快速降低航速或停船的目的。
4.而专利号cn 211543798 u公开的一种舰船自动力加速装置,该装置中采用升力板的下端通过多个活动铰接与壳体连接,而壳体与船体的水平面呈倾斜固定,使得升力板与水平面呈固定的30度倾斜结构,该结构在航速较低时的升力系数会不足于该水平夹角正切函数,而有产生阻力可能的不利因素。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其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舰船自动力可控制加速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而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舰船自动力可控制加速装置,包括侧翼装置和底部装置,所述侧翼装置安装在舰船体的两侧,所述侧翼装置包括侧翼壳体,侧翼壳体经2根多级液压伸缩支撑杆与侧翼升力板的板面的中心轴线对称位置联接,侧翼升力板侧面的中心位置经中心球接与侧翼壳体的中心联接,所述多级液压伸缩支撑杆的两端均经支撑杆球接分别与侧翼壳体和侧翼升力板联接;所述底部装置安装在舰船体底部,所述底部装置包括底部壳体,底部壳体经2根底前液压伸缩支撑杆和2根底多级液压伸缩支撑杆与底升力板连接,底多级液压伸缩支撑杆的两端均经底铰接分别与底升力板及底部壳体连接,所述底前液压伸缩支撑杆与底升力板板面通过底前铰接连接,底前液压伸缩支撑杆与底部壳体固联。
7.进一步,底前液压伸缩支撑杆与底升力板板面的一端连接,所述底多级液压伸缩支撑杆与底升力板板面的中心轴线位置连接。
8.进一步,所述底前液压伸缩支撑杆的侧部经支撑杆与底部壳体固定连接。
9.进一步,所述侧翼壳体经2根多级液压伸缩支撑杆与侧翼升力板板面的中心对称位置连接,通过控制2根多级液压伸缩支撑杆的伸缩,从而控制侧翼升力板绕中心球接前后转动,以及控制侧翼升力板与侧翼壳体之间的展开与合拢。
10.有益效果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2.1.本实用新型能够使得侧翼升力板和底升力板的纵向水平夹角随航速的改变而灵活调整为适当夹角度范围,从而满足升力板有效工作条件;
13.2.本实用新型将侧翼升力板的重心至于一平衡轴上,该平衡力系基点作用在垂直平衡轴的后方,以利于平衡力系可通过多级液压伸缩支撑杆的伸缩将侧翼升力板拉成趋向垂直于水流方向,在需要减速时起刹车作用而有利于控制舰船,将舰船处在安全状态。
附图说明
1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刹车状态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侧翼装置的结构正视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侧翼装置收起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侧翼装置加速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侧翼装置减速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底部装置加速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2.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底部装置减速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3.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底部装置收起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25.如图1-图9所示,一种舰船自动力可控制加速装置,包括侧翼装置11和底部装置22,所述侧翼装置11安装在舰船体4的两侧,所述侧翼装置11包括侧翼壳体3,侧翼壳体3经2根多级液压伸缩支撑杆2与侧翼升力板1的板面的中心轴线对称位置联接,侧翼升力板1侧面的中心位置经中心球接5与侧翼壳体3的中心联接,所述多级液压伸缩支撑杆2的两端均经支撑杆球接51分别与侧翼壳体3和侧翼升力板1联接;所述底部装置22安装在舰船体4底部,所述底部装置22包括底部壳体6,底部壳体6经2根底前液压伸缩支撑杆8和2根底多级液压伸缩支撑杆82与底升力板7连接,底多级液压伸缩支撑杆82的两端均分别经底铰接9与底升力板7及底部壳体6连接,所述底前液压伸缩支撑杆8与底升力板7板面通过底前铰接91连接,底前液压伸缩支撑杆8与底部壳体6固联。
26.底前液压伸缩支撑杆8与底升力板7板面的一端连接,所述底多级液压伸缩支撑杆82与底升力板7板面的中心轴线位置连接。
27.所述底前液压伸缩支撑杆8的侧部经支撑杆81与底部壳体6固定连接。
28.所述侧翼壳体3经2根多级液压伸缩支撑杆2与侧翼升力板1板面的中心对称位置连接,通过控制2根多级液压伸缩支撑杆2的伸缩,从而控制侧翼升力板1绕中心球接5前后转动,以及控制侧翼升力板1与侧翼壳体3之间的展开与合拢。
29.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首先在舰船体4的两侧固定或镶嵌多组侧翼壳体3,再在每组侧翼壳体3内均用2根多级液压伸缩支撑杆2连接一块侧翼升力板1,侧翼升力板1的内侧面中心位置经中心球接5连接至壳体3的中心,当2根多级液压伸缩支撑杆2同时分别收缩或伸展时,侧翼升力板1绕中心球接5左右转动,此时侧翼升力板1与侧翼壳体3之间的展开或合拢;当其中一根多级液压伸缩支撑杆2收缩,而另一根伸展时,侧翼升力板1绕中心球接5前后转动,使侧翼升力板1的迎水面与水平面呈0-80度角,在0-30度时,随着舰船的航
行,降低舰船阻力,而提高速度;在30-80度时,可逐渐将侧翼升力板拉成趋向垂直于水流方向,在需要减速时起刹车作用而有利于控制舰船,将舰船处在安全状态。
30.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中心轴线为升力板展开时,板面上垂直船体的中心线,在舰船体4的底部镶嵌多组底部壳体6,在每组底部壳体6内分别用2根底前液压伸缩支撑杆8和2根底多级液压伸缩支撑杆82连接底升力板7,将底升力板7前端的前液压伸缩支撑杆8侧部加设支撑杆81固于底部壳体6,从而调整底升力板7的前端过流口部空间而消除因底升力板7夹角带来真空吸力;并且通过2根底前液压伸缩支撑杆8和2根底多级液压伸缩支撑杆82的伸缩控制底升力板7纵向水平夹角调整为最大值夹角,底升力板7与侧翼升力板1的运行控制操作相同,从而极大的增强了航行安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舰船自动力可控制加速装置,包括侧翼装置(11)和底部装置(22),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翼装置(11)安装在舰船体(4)的两侧,所述侧翼装置(11)包括侧翼壳体(3),侧翼壳体(3)经2根多级液压伸缩支撑杆(2)与侧翼升力板(1)的板面的中心轴线对称位置联接,侧翼升力板(1)侧面的中心位置经中心球接(5)与侧翼壳体(3)的中心联接,所述多级液压伸缩支撑杆(2)的两端均经支撑杆球接(51)分别与侧翼壳体(3)和侧翼升力板(1)联接;所述底部装置(22)安装在舰船体(4)底部,所述底部装置(22)包括底部壳体(6),底部壳体(6)经2根底前液压伸缩支撑杆(8)和2根底多级液压伸缩支撑杆(82)与底升力板(7)连接,底多级液压伸缩支撑杆(82)的两端均经底铰接(9)分别与底升力板(7)及底部壳体(6)连接,所述底前液压伸缩支撑杆(8)与底升力板(7)板面通过底前铰接(91)连接,底前液压伸缩支撑杆(8)与底部壳体(6)固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舰船自动力可控制加速装置,其特征在于,底前液压伸缩支撑杆(8)与底升力板(7)板面的一端连接,所述底多级液压伸缩支撑杆(82)与底升力板(7)板面的中心轴线位置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舰船自动力可控制加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前液压伸缩支撑杆(8)的侧部经支撑杆(81)与底部壳体(6)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舰船自动力可控制加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翼壳体(3)经2根多级液压伸缩支撑杆(2)与侧翼升力板(1)板面的中心轴线对称位置连接,通过控制2根多级液压伸缩支撑杆(2)的伸缩,从而控制侧翼升力板(1)绕中心球接(5)前后转动,以及控制侧翼升力板(1)与侧翼壳体(3)之间的展开与合拢。

技术总结
一种舰船自动力可控制加速装置,包括侧翼装置和底部装置,所述侧翼装置安装在舰船体的两侧,所述侧翼装置包括侧翼壳体,侧翼壳体经2根多级液压伸缩支撑杆与侧翼升力板联接,侧翼升力板侧面的中心位置经中心球接与侧翼壳体联接,所述多级液压伸缩支撑杆的两端均经支撑杆球接分别与侧翼壳体和侧翼升力板联接;所述底部装置安装在舰船体底部,所述底部装置包括底部壳体,底部壳体经2根底前液压伸缩支撑杆和2根底多级液压伸缩支撑杆与底升力板连接,底前液压伸缩支撑杆和底多级液压伸缩支撑杆的两端均经底铰接分别与底升力板及底部壳体连接。该装置能够提高舰船的行驶速度,或者快速降低舰船的行驶速度,使舰船刹停,处在安全状态。状态。状态。


技术研发人员:李中应 李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中应
技术研发日:2021.06.11
技术公布日:2022/7/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