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底数据中心平台及海底数据中心平台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77298发布日期:2022-06-21 21:57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底数据中心平台及海底数据中心平台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下结构物和数据中心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底数据中心平台及海底数据中心平台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世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已经快步踏入了云时代,对数据存储和计算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数据中心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其能耗也以惊人的速度快速增加,而it设备所消耗的电能除少部分以电磁辐射形式消散外,绝大多数的电能最终转化为热能,巨大的散热需求使得数据中心冷却设备耗电占总功耗的40%以上。
3.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种小型数据平台,采用自然冷源来冷却数据中心以此降低功耗,其包括平台及海底idc模块,平台的甲板上设置海底数据中心的辅助模块,海底idc模块固定在平台的下方,海底idc模块与平台上导管架可拆卸连接,辅助模块包括服务舱,服务舱内配置变压器、配电盘、柴油发电机、监控系统等设备,辅助模块还包括生活辅助模块,海底 idc模块由耐压舱阵列及支撑框架组成框架式耐压舱阵列,内设冷却系统、设备舱及压载水舱。
4.但是,上述的小型数据平台,检修时需采用吊装装置将海底idc模块吊装到平台上进检修,检修难度大,且检修周期较长。


技术实现要素:

5.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由于检修时需将海底idc模块吊装到平台上检修,导致检修周期长、检修难度大的缺陷。
6.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海底数据中心平台,包括:
7.平台本体,具有若干平台舱室,所述平台本体适于漂浮在海面上;
8.海底idc组件,适于设置在海面以下,所述海底idc组件具有若干海底舱室,所述海底舱室适于容纳设备服务器;
9.连通组件,所述连通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连通通道,所述连通通道设置在所述平台本体和所述海底idc组件之间,且与所述平台舱室和所述海底舱室连通。
10.可选地,上述的海底数据中心平台,所述连通组件还包括升降传输件,所述升降传输件设置在所述连通通道内,所述升降传输件往复运动于所述平台本体和所述海底idc组件之间。
11.可选地,上述的海底数据中心平台,所述连通组件还包括仓储室,所述仓储室设置在所述连通通道内。
12.可选地,上述的海底数据中心平台,所述海底idc组件还包括第一外围舱体,所述第一外围仓体设置在所述海底舱室外侧,所述第一外围仓体与所述海底舱室之间形成海底压载舱腔,所述海底压载舱腔适于存放或排出海水。
13.可选地,上述的海底数据中心平台,所述海底idc组件还包括行走通道,所述行走
通道的两端与两个所述海底舱室相连接。
14.可选地,上述的海底数据中心平台,所述海底idc组件还包括冷却舱室,所述冷却舱室设置在所述海底压载舱腔内,所述冷却舱室与所述海底舱室相邻接,所述冷却舱室适于对所述海底舱室降温。
15.可选地,上述的海底数据中心平台,所述冷却舱室内设有泵体以及换热器,所述泵体与所述换热器和外界海水连通。
16.一种海底数据中心平台系统,包括上述的海底数据中心平台。
17.可选地,上述的海底数据中心平台系统,还包括能源装置,
18.所述能源装置包括:风力发电机构(61)、光伏发电机构(62)以及波浪发电机构(62);所述风力发电机构设置在所述平台本体上,所述光伏发电设置在所述平台本体上,所述风浪发电机构设置在所述海底idc组件上。
19.可选地,上述的海底数据中心平台系统,还包括攀爬救生装置(71),其包括:桁架机构和救生艇,所述桁架机构设置在所述平台本体上,救生艇适于悬挂于所述桁架机构上。
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2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海底数据中心平台,包括平台本体、海底idc组件以及连通组件,所述平台本体具有若干平台舱室,所述平台本体适于漂浮在海面上;所述海底idc组件适于设置在海面以下,所述海底idc组件具有若干海底舱室,所述海底舱室适于容纳设备服务器;所述连通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连通通道,所述连通通道设置在所述平台本体和所述海底idc 组件之间,且与所述平台舱室和所述海底舱室连通。
22.此结构的海底数据中心平台,连通通道设置在平台本体和海底idc组件之间,且与平台舱室和海底舱室连通,方便检修人员从平台舱室下到海底舱室内对服务器进行检修,从而避免了检修时需将服务器从海底上浮的操作,有效提高了检修的周期,也相应降低了检修的难度。
23.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海底数据中心平台系统,包括上述的海底数据中心。
24.此结构的海底数据中心平台系统,海底idc组件排出海水后,该设施可在拖轮的帮助下自由地在海面上航行,且平台本体上可安置科研人员,可将该设施部署在不同的海域,方便科研人员针对不同海域的研究。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海底数据中心平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海底数据中心平台系统中的海底idc 组件示意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海底数据中心平台系统中的平台舱室的分布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
30.1-平台本体;11-配电设备舱;12-中控室;13-空调设备室;14-消防设备室;15-应急柴油发电机舱;16-第二外围舱体;
31.2-海底idc组件;21-海底舱室;22-第一外围舱体;23-行走通道;24
‑ꢀ
冷却舱;
32.31-连通通道;32-升降传输件;33-仓储室;
33.41-风力发电机构;42-光伏发电机构;43-波浪能发电机构;
34.51-桁架机构;52-救生艇。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8.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39.实施例1
40.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海底数据中心平台,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平台本体1、海底idc组件2以及连通组件,平台本体1漂浮在海面上,平台本体1具有若干平台舱室,平台本体1上的平台舱室包括配电设备舱11、中控室12、空调设备室13、消防设备室14以及应急柴油发电机舱15等,配电设备舱11用来给海底idc组件2提供电能,中控室12负责调控海底 idc组件2,空调设备室13用来调节海底idc组件2的温度,消防设备室 14用来防备火灾的发生,应急柴油发电机舱15内设置柴油发电机,用来防备因停电导致服务器出现断电的情况。海面以上设置配电、中控等辅助设施,不占用海底昂贵、有限的空间,将海底的空间价值利用率达到最大;海底idc组件2适于设置在海面以下,海底idc组件2具有若干海底舱室 21,海底舱室21适于容纳设备服务器;连通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连通通道31,连通通道31设置在平台本体1和海底idc组件2之间,且与平台舱室和海底舱室21连通。
41.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海底数据中心平台,连通组件还包括升降传输件32以及仓储室33,升降传输件32设置在连通通道31内,升降传输件32往复运动于平台本体1和海底idc组件2之间,升降传输件 32为电梯;海底数据中心包括不能入舱室或者能入舱两种维护方式,但是这两种维护方式人员安全风险高或者成本高,然而本设施的运维人
员可以很方便的从平台舱室下到海底舱室内对服务器进行维护,解决了海底数据中心不便维护的痛点,仓储室33设置在连通通道31内,储存室内设置有柴油储存舱,充分有效的利用空间,并极大地提高了本设施的自持时间。
42.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海底数据中心平台,海底idc组件2还包括第一外围舱体22,第一外围舱体22设置在海底舱室21外侧,第一外围仓体与海底舱室21之间形成海底压载舱腔,海底压载舱腔适于存放或排出海水。
43.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海底数据中心平台,海底idc组件2还包括行走通道23以及冷却舱24室,行走通道23的两端与两个海底舱室21相连接。冷却舱24室设置在海底压载舱腔内,冷却舱24室与海底舱室21相邻接,冷却舱24室适于对海底舱室21降温。冷却舱24室内设有泵体以及换热器,泵体与换热器和外界海水连通;海底的服务器利用海水冷能散热,有极低的pue,也有效的降低了利用空调制冷所消耗的能源。
44.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海底数据中心平台,还包括第二外围舱体16,第二外围舱体16设置在平台本体1外侧,第二外围舱体16与海底舱室21之间形成平台压载舱腔,平台压载舱腔可存放或者排出海水。平台本体1和海底舱室21采用双层舱壁结构,增加了本设施应对海上极端天气的能力,双层舱壁很好的保护了内部昂贵的服务器设备,降低了舱体意外破裂的风险,因此本设施能更好的保障数据中心用户服务器设备和数字资产的安全;第一外围舱体22和第二外围舱体16也采用双层舱壁结构,通过调节平台压载舱腔和海底压载舱腔内的海水量,可使本设施自主上浮和下沉,当本设施安装布放或者大修回收时,不需要使用大型浮吊工程船,节约了昂贵的海上施工费用;通过调节每个压载舱腔的海水量,还可以调整本设施的重心,当平台被拖拽至预定布放的海域时,通过增加压载舱腔内的海水量,使得海底idc组件2做底到海底,实现平稳布放,且为海底服务器的稳定运行提供了环境。
45.本实施例提供的海底数据中心平台,连通通道31设置在平台本体1和海底idc组件2之间,且与平台舱室和海底舱室21连通,方便检修人员下到海底舱室21内对服务器进行检修,从而避免了检修时需将服务器从海底上浮的操作,有效提高了检修的周期,也相应降低了检修的难度。
46.实施例2
4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海底数据中心平台系统,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实施例1中的海底数据中心平台。
48.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海底数据中心平台系统,还包括能源装置,能源装置包括风力发电机构41、光伏发电机构42以及波浪能发电机构 43;风力发电机构41设置在平台本体1上,光伏发电机构42设置在平台本体1上,波浪能发电机构43设置在海底idc组件2上,本设施充分利用自身结构,将风、光、波浪能有机融合在一起为数据中心提供清洁绿色能源,降低了对市电的消耗。
49.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海底数据中心平台系统,还包括攀爬救生装置,其包括:桁架机构51和救生艇52,桁架机构51设置在平台本体 1上,救生艇52适于悬挂于桁架机构51上。
50.当需要检修海底的服务器时,检修人员从平台本体1的舱室内找到连通通道31,然后乘坐电梯下到海底舱室21内,对服务器进行检修,检修人员全程无需接触海水,也不需要
佩戴潜水设备,降低了检修难度,降低了检修周期。
51.本实施例提供的海底数据中心平台系统,海底idc组件2排出海水后,本设施可在拖轮的帮助下自由地在海面上航行,平台本体1上可安置科研人员,可将该设施部署在不同的海域,方便科研人员针对不同海域的研究。
52.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