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用救生圈抛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47536发布日期:2022-04-13 21:16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船舶用救生圈抛投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船舶救生圈领域,具体为一种船舶用救生圈抛投装置。


背景技术:

2.救生圈是指水上救生设备的一种,通常由软木、泡沫塑料或其他比重较小的轻型材料制成,外面包上帆布、塑料等。供游泳练习使用的救生圈也可以用橡胶制成,内充空气,也叫做橡皮圈。
3.在海上救援时,由于船不易控制太过靠近落水人员,需要将救生圈抛向落水人员,如果使用人抛投,抛投距离较近,落水人员不能及时够到救生圈从而发生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船舶用救生圈抛投装置,解决了人在抛投救生圈时由于抛投距离较近,造成落水人员不能及时够到救生圈的问题。
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船舶用救生圈抛投装置,包括底环和支撑架,所述底环的底面与支撑架的上端固定连接,支撑架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电动机,支撑架的上表面转动贯穿有外轴,外轴的下端与电动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外轴的上端滑动贯穿有滑动轴,滑动轴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底面与外轴的内底壁固定连接,外轴位于支撑架上方的一端固定套接有固定块,固定块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杆,两个固定杆的上方设置有离心板,离心板的底面滑动套接在两个固定杆的外表面,两个固定杆的右端面通过连接架固定连接,两个固定杆的外表面均滑动套接有离心弹簧,两个离心弹簧的左端均与离心板的底面固定连接,两个离心弹簧的右端均与连接架的左侧面固定连接,连接架的右端与底环的上表面滑动接触。
6.所述离心板的上方设置有伸缩活动板,伸缩活动板的左端与滑动轴的上端面固定连接,离心板的底面位于两个离心弹簧之间滑动贯穿有中心柱,中心柱的上端与伸缩活动板的底面固定连接,离心板的底面位于中心柱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板,两个竖板位于两个离心弹簧之间,两个竖板之间位于中心柱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定位条,两个定位条分别滑动插接在中心柱的左右侧面,两个定位条相互远离的一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伸缩杆a,四个伸缩杆a远离中心柱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竖板固定连接,中心柱的下方设置有半球a,两个竖板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伸缩杆b,伸缩杆b的下端均与半球a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两个定位条的正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推杆,四个推杆之间均设置有四个倾斜板,位于前的两个倾斜板之间与位于后方的两个倾斜板之间均呈八字形分布,中心柱位于四个倾斜板之间,四个倾斜板的底面均与半球a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半球a的右侧设置有半球b,半球b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调节伸缩杆,调节伸缩杆的右端与底环的底面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伸缩活动板的左端上方设置有液压缸,液压缸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架,固定架远离液压缸的一端与底环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固定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稳定杆,两个稳定杆的右端均滑动
贯穿离心板的左侧面,中心柱位于两个稳定杆之间。
9.优选的,所述离心板与伸缩活动板之间设置有推环,推环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三个伸缩杆c,伸缩杆c的上端与伸缩活动板的底面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伸缩活动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三个限位杆,限位杆位于离心板的上方,推环位于三个限位杆之间。
11.优选的,所述中心柱的左右侧面均开设有卡槽,两个定位条分别滑动插接在两个卡槽的内部。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1、该船舶用救生圈抛投装置,通过设置离心板、离心弹簧、半球a、半球b和中心柱,在需要对救生圈抛投时,对救生圈定位后,启动电动机通过外轴带动固定块转动,通过固定杆带动离心板转动,离心板在转动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压缩离心弹簧,随着离心板的速度变快时,离心板压缩离心弹簧的距离变大,同时通过中心柱带动伸缩活动板伸缩,中心柱带动半球a靠近半球b,当半球a与半球b接触转动时,半球b推动半球a向上移动,然后推动倾斜板向上移动,使两个定位条相互远离脱离卡槽,然后复位弹簧推动滑动轴向上移动,使伸缩活动板带动中心柱向上移动,使救生圈受定位,使救生圈在相切轨迹圆形的方向抛出,达到了通过装置将救生圈较远抛出的效果,解决了人在抛投救生圈时由于抛投距离较近,造成落水人员不能及时够到救生圈的问题。
14.2、该船舶用救生圈抛投装置,通过设置调节伸缩杆,使调节伸缩杆伸缩推动半球b移动,使半球b与半球a之间的初始距离变化,使救生圈在受到不同离心力时抛出,从而使救生圈可以飞出不同的距离。
15.3、该船舶用救生圈抛投装置,通过设置推环和伸缩杆c,在伸缩活动板向上移动时,伸缩杆c推动救生圈相对中心柱向下移动,使救生圈能够及时与中心柱脱离飞出。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发明半球b与调节伸缩杆连接示意图;
18.图3为本发明滑动轴与复位弹簧连接示意图;
19.图4为本发明定位条与卡槽连接示意图;
20.图5为本发明倾斜板与半球a连接示意图。
21.其中,1底环、2支撑架、3电动机、4外轴、5滑动轴、6复位弹簧、7固定块、8固定杆、9离心板、10连接架、11离心弹簧、12伸缩活动板、13中心柱、14竖板、15伸缩杆a、16伸缩杆b、17推杆、18倾斜板、19半球a、20半球b、21调节伸缩杆、22液压缸、23固定架、24稳定杆、25推环、26伸缩杆c、27限位杆、28卡槽、29定位条。
具体实施方式
22.如图1-5所示,一种船舶用救生圈抛投装置,包括底环1和支撑架2,底环1的底面与支撑架2的上端固定连接,支撑架2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电动机3,支撑架2的上表面转动贯穿有外轴4,外轴4的下端与电动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外轴4的上端滑动贯穿有滑动轴5,滑动轴5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6,复位弹簧6对滑动轴5起到支撑作用。
23.复位弹簧6的底面与外轴4的内底壁固定连接,外轴4位于支撑架2上方的一端固定套接有固定块7,固定块7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杆8,两个固定杆8的上方设置有离心板9,离心板9的底面滑动套接在两个固定杆8的外表面,两个固定杆8的右端面通过连接架10固定连接,两个固定杆8的外表面均滑动套接有离心弹簧11,两个离心弹簧11的左端均与离心板9的底面固定连接,两个离心弹簧11的右端均与连接架10的左侧面固定连接,连接架10的右端与底环1的上表面滑动接触,连接架10转动时在底环1的上表面滑动,对固定杆8支撑,固定块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稳定杆24,两个稳定杆24的右端均滑动贯穿离心板9的左侧面,中心柱13位于两个稳定杆24之间,稳定杆24提高离心板9在离心转动时的平稳性。
24.离心板9的上方设置有伸缩活动板12,伸缩活动板12的左端与滑动轴5的上端面固定连接,伸缩活动板12的左端上方设置有液压缸22,液压缸2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架23,固定架23远离液压缸22的一端与底环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液压缸22可以推动伸缩活动板12向下移动压缩复位弹簧6,防止人按压时效率太慢。
25.离心板9的底面位于两个离心弹簧11之间滑动贯穿有中心柱13,中心柱13的上端与伸缩活动板12的底面固定连接,离心板9与伸缩活动板12之间设置有推环25,推环2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三个伸缩杆c26,伸缩杆c26的上端与伸缩活动板12的底面固定连接,在伸缩活动板12带动中心柱13向上移动时,伸缩杆c推动推环25,然后通过推环25推动救生圈与中心柱13快速脱离。
26.伸缩活动板12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三个限位杆27,限位杆27位于离心板9的上方,推环25位于三个限位杆27之间,限位杆27保证救生圈与中心柱13同轴转动。
27.离心板9的底面位于中心柱13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板14,两个竖板14位于两个离心弹簧11之间,两个竖板14之间位于中心柱13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定位条29,两个定位条29分别滑动插接在中心柱13的左右侧面,中心柱13的左右侧面均开设有卡槽28,两个定位条29分别滑动插接在两个卡槽28的内部,定位条29的上表面为倾斜面,便于定位条29插入卡槽28内。
28.两个定位条29相互远离的一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伸缩杆a15,四个伸缩杆a15远离中心柱13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竖板14固定连接,中心柱13的下方设置有半球a19,两个竖板14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伸缩杆b16,伸缩杆b16的下端均与半球a1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两个定位条29的正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推杆17,四个推杆17之间均设置有四个倾斜板18,位于前的两个倾斜板18之间与位于后方的两个倾斜板18之间均呈八字形分布,中心柱13位于四个倾斜板18之间,四个倾斜板18的底面均与半球a1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半球a19的右侧设置有半球b20,半球b20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调节伸缩杆21,调节伸缩杆21的右端与底环1的底面固定连接,半球a19转动过程中与半球b20接触后,半球a19在半球b20的推动下向上移动。
29.在使用时,在需要对救生圈抛投时,通过液压缸22向下推动伸缩活动板12,带动中心柱13向下穿过救生圈和离心板9,使定位条29插入卡槽28内,对救生圈固定,启动电动机3通过外轴4带动固定块7转动,通过固定杆8带动离心板9转动,离心板9在转动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压缩离心弹簧11,随着离心板9的速度变快时,离心板9压缩离心弹簧11的距离变大,同时通过中心柱13带动伸缩活动板12伸缩,中心柱13带动半球a19靠近半球b20,当半球a19与半球b20接触转动时,半球b20推动半球a19向上移动,然后推动倾斜板18向上移动,使两
个定位条29相互远离脱离卡槽28,然后复位弹簧6推动滑动轴5向上移动,使伸缩活动板12带动中心柱13向上移动,使救生圈受定位,使救生圈在相切轨迹圆形的方向抛出,通过装置将救生圈较远抛出。
3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