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上滑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39479发布日期:2022-08-31 09:44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上滑行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水上滑行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上滑行器,使用者能够踩踏在该水上滑行器上在水中行驶。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发展,不少水上滑行器加装上了动力源。现有的这种装有动力源的水上滑行器,设有板状本体供使用者站立,板状本体内置有为各元器件供电的电源且本体底部安装有控制模组、电机模组以及驱动模组。在水上滑行器使用的过程中,驱动模组与水体直接接触。控制模组从电源取电后控制电机模组启动并带动驱动模组启动,从而为水上滑行器提供动力。由于水上滑行器灵活小巧,比船只和汽艇更加便捷,适应性广泛,加之安装动力源后水上滑行器能在没有风浪的情况下行驶,因此逐渐被应用在救援、搜索、巡逻等场合,甚至在某些侦查、抢滩登陆等军事场合也会使用到这种水上滑行器。现有的水上滑行器其板状本体通常为注塑件,各模组通过安装件直接安装在板状本体上,对此,若现有的这种注塑加工制成的板状本体做得过软,则在水上滑行器行驶过程中,该板状本体容易弯曲变形过度从而导致各模组松脱掉落。而若是把板状本体做得过硬,则其在水上滑行器高速行驶的过程中容易断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上滑行器,该水上滑行器的板状本体可以制造得较软,不容易断裂,且设在板状本体上的各模组不容易松脱掉落。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水上滑行器,包括软质本体,本体上设有控制模组、电机模组、驱动模组,控制模组电连接电机模组而电机模组连接驱动模组,本体内设有硬质框架,框架上设有多个安装位,上述控制模组、电机模组和驱动模组分别安装在框架的多个安装位上。
5.进一步地,包括对接盖板,对接盖板把所述控制模组和所述电机模组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对接盖板上开有过线贯穿孔,控制模组与电机模组这两者的内部空间通过该过线贯穿孔相互连通。
6.进一步地,所述框架中部设有安装条,安装条底面朝下伸出有第三安装柱,安装条、第三安装柱共同形成了第三安装位,所述控制模组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三安装柱底面从而可拆卸地安装在该第三安装位上。
7.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组设有第一底板,第一底板上安装有第一面壳,第一面壳与第一底板共同围成容置空间,其内容置有控制电路板;控制模组具体通过该第一底板连接所述第三安装柱底面以实现所述安装。
8.进一步地,水上滑行器本体顶面局部凹陷形成供电源容置的电池仓,所述第一面壳设有插接端口,插接端口一端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另一端伸至电池仓内连接仓内电源,控制电路板借此接通电源并能进行取电。
9.进一步地,所述框架后部设有第一安装件,第一安装件底面开有第四螺纹盲孔,第一安装件、第四螺纹盲孔共同形成了第四安装位,所述电机模组可拆卸地螺纹连接该第四螺纹盲孔从而可拆卸地安装在该第四安装位上。
10.进一步地,所述框架后部设有第二安装件,第二安装件底面开有第五螺纹盲孔,第二安装件、第五螺纹盲孔共同形成了第五安装位,所述驱动模组可拆卸地螺纹连接改第五螺纹盲孔从而可拆卸地安装到该第五安装位上。
11.进一步地,所述框架中部宽度大于前部和后部。
12.有益效果:水上滑行器具有软质本体,软质本体能承受较大的变形量,因此在水上滑行器高速行驶的过程中,即使软质本体受到水流正面冲击,也不容易断裂。而框架虽然是硬质的,但由于框架内藏在软质本体内,所受冲击较小,故不容易断裂,而框架因所受冲击较小从而形变较小,故安装在框架上的各模组不容易松脱掉落。
附图说明
13.图1是水上滑行器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水上滑行器隐去电池仓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是水上滑行器隐去本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16.图4是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5是水上滑行器底面的结构示意图。
18.图6是图5水上滑行器隐去控制模组、电机模组和驱动模组后的结构示意图。
19.图7是图5水上滑行器隐去本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20.图8是框架底面的结构示意图。
21.图9是控制模组、电机模组和驱动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10是图9隐去控制模组后的局部爆炸图。
23.图11是沿图9中a-a方向的剖视图。
24.图12是控制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13是电机模组的局部爆炸图。
26.符号说明:
27.1-水上滑行器;11-本体;12-手柄插接座;121-第一安装通孔;13-握把;131-第二安装通孔;14-电池仓;141-容置通道;15-电池仓盖;16-安装腔;2-控制模组;21-第一底板;211-第三安装通孔;22-控制电路板;23-第一面壳;231-插接端口;24-容置空间;3-电机模组;31-第二底板;311-第四安装通孔;32-第二面壳;323-第二沉头通孔;33-后端盖板;331-贯穿孔;332-轴承;333-第三螺纹孔;34-电机安装板;341-凹坑;342-第一螺纹孔;343-第二螺纹孔;344-过线通孔;35-对接盖板;351-凸环;352-第一沉头通孔;353-容置腔;354-过线贯穿孔;355-对接通孔;36-电机;361-电机转轴;4-驱动模组;41-第三底板;411-第五安装通孔;42-第三面壳;421-进水口;422-第三沉头通孔;43-泵喷装置;431-旋转轴;432-螺旋结构;44-联轴器;5-框架;51-框架主体;511-第一横杆;512-第二横杆;513-第三横杆;514-第四横杆;52-安装板;531-第一连杆;532-第二连杆;533-第一左连杆;534-第一右连杆;535-后部左纵杆;536-后部右纵杆;54-u形连接板;55-第一安装件;56-安装条;57-第二安装件;61-第一安装位;611-第一安装柱;62-第二安装位;621-第二安装柱;63-第三安装位;
631-第三安装柱;64-第四安装位;641-第四螺纹盲孔;65-第五安装位;651-第五螺纹盲孔;7-加强支撑板;81-左加强板;82-右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创造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9.见图1,水上滑行器1具有板状本体11,该本体11采用聚氨酯或人造树脂等软质材料注塑加工制成,本体11前部向上倾斜翘起而中部、后部则前后水平设置。本体11顶面的前部安装有手柄插接座12,本体11前部两侧安装有握把13,左右两侧的握把13对称设置。本体11中部的顶面局部凹陷形成电池仓14(见图2),其内安装有蓄电池(图中未示出)。电池仓14仓口朝上,仓口处设有盖住仓口的电池仓盖15。见图5和图6,本体11底面从中部往后部局部凹陷形成安装腔16,安装腔16中从前往后依次安装有控制模组2、电机模组3和驱动模组4,控制模组2分别电连接手柄插接座12和电机模组3,而电机模组3则连接驱动模组4,电池仓14供电连接上述各模组,蓄电池借此为各模组供电。板状本体11配有操作手柄(图中未示出),使用者把操作手柄插接到手柄插接座12后,通过操作手柄发送指令到控制模组2,控制模组2接收指令后控制电机模组3启动并带动驱动模组4启动,水上滑行器1就能够向前行驶了。
30.为提高水上滑行器1本体11的强度,见图3和图4,本体11内部设有硬质框架5,框架5上设有多个安装位分别供上述手柄插接座12、握把13、控制模组2、电机模组3和驱动模组4连接安装。框架主体51左右对称,包括拼接在一起的多段钢材。框架主体51中部宽度大于前部和后部,且框架主体51中部的和后部的多段钢材都为水平横置,而框架主体51前部的多段钢材则倾斜向上,如此,拼接后的框架主体51呈前部向上倾斜而中部、后部前后横置的形状,与水上滑行器1本体11形状一致。在框架主体51前部设有水平横置的第一横杆511,第一横杆511采用开口朝下的凵型刚制成。第一横杆511前侧面朝前伸出有一块倾斜向上的安装板52,安装板52前部设有一左一右两条第一安装柱611,两个第一安装柱611都朝上伸出直至自身顶面平齐于水上滑行器1本体11顶面,且各个第一安装柱611的顶面都开有第一螺纹盲孔(图中未示出),安装板52、两条第一安装柱611共同形成了供手柄插接座12安装的第一安装位61。手柄插接座12本体11上开有两个第一安装通孔121(见图3),如此,使用者令手柄插接座12本体11从上方移动靠近第一安装位61直至手柄插接座12本体11的两个安装通孔分别对准第一安装位61的两个第一螺纹盲孔,再用两个螺栓(图中未示出)分别穿过两个第一安装通孔121并拧入到相应的第一螺纹盲孔中,手柄插接座12就安装到框架主体51的第一安装位61上。
31.见图3和图4,在第一横杆511的斜后方设有一条左右设置的第二横杆512,其采用方型钢制成,第二横杆512与第一横杆511之间通过从左至右间隔排布的三条第一连杆531连接在一起,三条第一连杆531都为前后设置,且第一连杆531前部倾斜向上。第一横杆511上侧面朝上伸出有一左一右两条第二安装柱621,两条第二安装柱621分别设在第一横杆511左右两侧。第二横杆512上侧面也朝上伸出有一左一右两条第二安装柱621,这两条第二安装柱621分别设在第二横杆512左右两侧。四条第二安装柱621各自的顶面都平齐于水上滑行器1本体11顶面,且四条第二安装柱621顶面都开有第二螺纹盲孔(图中未示出)。第一横杆511、第二横杆512、四条第二安装柱621共同形成了供两个握把13安装的第二安装位
62,第二安装位62倾斜向上。左右两个握把13的前部和后部都开有一个第二安装通孔131(见图3),如此,使用者令左右两个握把13从上方分别移动靠近第二安装位62直至左右两个握把13的四个第二安装通孔131分别对准第二安装位62的四个第二螺纹盲孔,再用四个螺栓(图中未示出)分别穿过四个第二安装通孔131并拧入到相应的第二螺纹盲孔中,左右两个握把13就安装到框架主体51的第二安装位62上。
32.见图3和图4,框架主体51中部设有左右设置的第三横杆513,第三横杆513前侧面通过左右间隔排布的两条前后设置的第二连杆532连接第二横杆512的后侧面。在第三横杆513的左端面设有一条朝后伸出的第一左连杆533而在第三横杆513的右端面则设有一条朝后伸出的第一右连杆534,第一左连杆533与第一右连杆534左右对称设置。框架主体51后部设有一左一右设置的后部左纵杆535和后部右纵杆536,其中,后部左纵杆535前部左侧壁处设有朝左伸出的第四横杆514,后部左纵杆535通过该第四横杆514连接第一左连杆533后部。后部右纵杆536与后部左纵杆535为左右对称设置,后部右纵杆536同样在自身前部设有一条第四横杆514,通过该第四横杆514连接第一右连杆534后部,此处不赘述。
33.在第一左连杆533和第一右连杆534之间设有一块开口朝上的u形连接板54,u形连接板54左右横置,左右两侧分别连接第一左连杆533和第一右连杆534。在后部左纵杆535和后部右纵杆536之间设有一左一右两块l形第一安装件55,两块第一安装件55分别设在后部左纵杆535的和后部右纵杆536的内侧壁上,且两块第一安装件55彼此相对,左右对称设置。两块第一安装件55各自配有一条安装条56,每条安装条56都从相应的第一安装件55底部朝前伸出直至贴住并连接u形连接板54的后端面。见图4和图8,每条安装条56底面都朝下伸出有两个第三安装柱631,同一条安装条56的两个第三安装柱631一前一后间隔设置。四条第三安装柱631各自的底面都平齐于水上滑行器1本体11底部的安装腔16的顶面,且各个第三安装柱631底面都开有第三螺纹盲孔(图中未示出)。两条安装条56、四个第三安装柱631共同形成供控制模组2安装的第三安装位63,第三安装位63水平朝下,位于水上滑行器1本体11的电池仓14(见图2)下方。
34.见图6和图8,左右两侧的l形第一安装件55底面都平齐于水上滑行器1本体11底部的安装腔16的顶面,且每个l形第一安装件55底面都开有一前一后的两个第四螺纹盲孔641。两块l形第一安装件55、四个第四螺纹盲孔641共同形成供电机模组3安装的第四安装位64,第四安装位64水平朝下。
35.见图4,在左右两侧的l形第一安装件55后方分别设有两块l形第二安装件57,两块l形第二安装件57分别设在后部左纵杆535的和后部右纵杆536的内侧壁上,位于后部左纵杆535和后部右纵杆536之间,两块第二安装件57彼此相对且左右对称设置。见图6和图8,左右两侧的l形第二安装件57底面都平齐于水上滑行器1本体11底部的安装腔16的顶面,且每个l形第二安装件57底面都开有从前往后间隔设置三个第五螺纹盲孔651。两块l形第二安装件57、六个第五螺纹盲孔651共同形成供驱动模组4安装的第五安装位65,第五安装位65水平朝下。
36.见图9和图12,控制模组2设有第一底板21,第一底板21上安装有预设了程序的控制电路板22,控制电路板22电连接上述手柄插接座12。第一底板21上方配有第一面壳23,第一面壳23底面的朝上凹陷并朝后通至第一面壳23的后端面,如此,第一面壳23通过多个螺栓(图中未示出)可拆卸地安装到第一底板21上,控制模组2就完成组装。此时第一面壳23与
第一底板21共同围成用作控制模组2外壳的盒状结构,盒状结构内部留空形成开口朝后的容置空间24,控制电路板22容置在该容置空间24中。
37.见图10和图13,电机模组3设有第二底板31,第二底板31上方安装有第二面壳32,第二面壳32为横置的筒状,筒的前端朝向控制模组2。第二面壳32后端口处设有后端盖板33,后端盖板33通过螺栓(图中未示出)可拆卸地螺纹连接第二面壳32后端面上以盖住第二面壳32后端口。第二面壳32前端口处设有电机安装板34和对接盖板35,电机安装板34外径与第二面壳32内径相配,而对接盖板35外径则大于第二面壳32外径。电机安装板34前端面中心处局部凹陷形成圆环状凹坑341,对接盖板35后端面中心处则局部朝后伸出有圆柱状凸环351,凸环351中部留空处为容置腔353,凸环351嵌入到凹坑341中,对接盖板35就与电机安装板34轴线重合并贴合在一起,容置腔353被凸环351和凹坑341共同围住。对接盖板35上开有环周间隔排列的六个第一沉头通孔352,电机安装板34上相应开有六个第一螺纹孔342。使用者在对接盖板35与电机安装板34贴合在一起的状态下旋转电机安装板34,直至对接盖板35的六个第一沉头通孔352一一对准电机安装板34的六个第一螺纹孔342,之后,使用者用六个螺栓分别穿过六个第一沉头通孔352并拧紧到六个第一螺纹孔342中,就把对接盖板35和电机安装板34可拆卸地安装在一起了。
38.电机安装板34后端面上安装有前后横置的电机36,电机36的转轴朝后。电机36连接有编码器(图中未示出),其容置在被凸环351和凹坑341共同围住的容置腔353中,能够调控电机36转动方向、转速等参数。见图13,电机安装板34侧壁环周间隔排列有多个径向第二螺纹孔343,第二面壳32前端口处的侧壁环周间隔排列有多个径向第二沉头通孔323,这些第二沉头通孔323与多个第二螺纹孔343一一对应。电机安装板34从第二面壳32前方朝后对准后嵌入,直至电机安装板34的多个第二螺纹孔343一一对准第二面壳32的多个第二沉头通孔323后,使用者用多个螺钉(图中未示出)分别穿过多个第二沉头通孔323后拧入多个第二螺纹孔343中,电机安装板34连同对接盖板35、电机36、编码器就可拆卸地安装到第二面壳32内,对接盖板35在第二面壳32前侧盖住第二面壳32前端口,至此,电机模组3就组装完成了。见图11和图13,后端盖板33中部开有轴向贯穿孔331,贯穿孔331中安装有轴承332。在电机安装板34朝后嵌入第二面壳32的过程中,安装在电机安装板34后端面上的电机36,其转轴朝后穿入到第二面壳32后,依次穿过后端盖板33的轴承332、贯穿孔331后,伸出到第二面壳32后方。
39.组装完成的电机模组3需要与控制模组2安装到一起,见图13,对接盖板35周缘处开有环周间隔排列的多个轴向对接通孔355,每个对接通孔355中都配有一个螺钉(图中未示出),对接盖板35通过这些螺钉可拆卸地安装到控制模组2第一面壳23后端面上,电机模组3就与控制模组2可拆卸地安装到一起了,此时对接盖板35盖住控制模组2容置空间24的朝后的开口。对接盖板35上间隔开有三个过线贯穿孔354,电机安装板34上相应地开有分别对准这三个过线贯穿孔354的三个过线通孔344,如此,安装在一起的电机模组3和控制模组2这两者,其内部空间被这些过线贯穿孔354、过线通孔344连通,控制模组2内部的控制电路板22的电连接线(图中未示出)经由过线贯穿孔354、过线通孔344伸入到电机模组3内电连接电机36,控制电路板22控制电机转轴361正向旋转,并能通过编码器调控电机36的工作参数。
40.见图10和图11,驱动模组4设有第三底板41,第三底板41上安装有筒状第三面壳
42,第三面壳42前后两端开口且第三面壳42下侧壁局部留空形成通至第三面壳42内的进水口421。第三面壳42内部安装有泵喷装置43,泵喷装置43具有朝前伸出至第三面壳42前端口处的旋转轴431,旋转轴431后部具有螺旋结构432,螺旋结构432位于进水口421后方。第三面壳42内径与电机模组3后端盖板33外径相配,在后端盖板33侧壁上环周间隔开有多个径向第三螺纹孔333,在第三面壳42前端口处的侧壁上环周间隔开有多个径向第三沉头通孔422,这些第三沉头通孔422都配有螺栓(图中未示出),如此,第三面壳42前端口朝前套住后端盖板33直至多个第三沉头通孔422一一对准多个第三螺纹孔333后拧紧螺栓,第三面壳42就以此种方式可拆卸地安装到电机模组3后方,第三面壳42内的泵喷装置43亦随之安装到电机模组3后方。泵喷装置43旋转轴431前端配有联轴器44,联轴器44一端连接旋转轴431前端,另一端在第三面壳42安装到电机模组3后连接电机转轴361的伸出到电机模组3后方的转轴后端,如此,电机转轴361正向旋转则通过联轴器44带动旋转轴431正向旋转。至此,控制模组2、电机模组3和驱动模组4就可拆卸地安装在一起了。
41.见图7、图8和图9,在控制模组2的第一底板21四角各开有一个第三安装通孔211,第三安装通孔211与第三安装位63的第三螺纹盲孔相配。在电机模组3的第二底板31四角各开有一个第四安装通孔311,第四安装通孔311与第四安装位64的第四螺纹盲孔641相配。在第三底板41左右两侧各开有三个第五安装通孔411,同侧的三个第五安装通孔411前后间隔排布,第五安装通孔411与第五安装位65的第五螺纹盲孔651相配。如此,使用者把安装在一起的控制模组2、电机模组3和驱动模组4从水上滑行器1本体11下方朝上放入到水上滑行器1本体11的安装腔16中,令第三安装通孔211、第四安装通孔311和第五安装通孔411分别对准相应的第三螺纹盲孔、第四螺纹盲孔641和第五螺纹盲孔651,然后使用者用多个螺栓(图中未示出)分别穿过多个安装通孔后拧紧到相应的螺纹盲孔中,安装在一起的控制模组2、电机模组3和驱动模组4就可拆卸地安装到水上滑行器1本体11的安装腔16了。为使安装到水上滑行器1本体11的控制模组2能从电池仓14中取电,见图2,电池仓14底壁开有通至第三安装位63的容置通道141,控制模组2的第一面壳23顶面开有插接端口231,插接端口231下端电连接控制电路板22而上端朝上伸出,在控制模组2安装到第三安装位63上的过程中,插接端口231上端插入到容置通道141中并伸至电池仓14内,与容置在电池仓14内的蓄电池对接,控制电路板22借此电连接蓄电池以进行取电。
42.使用水上滑行器1时,使用者先把水上滑行器1置于水中,在水上滑行器1自身重量作用下,一部分水体经驱动模组4的第三面壳42的进水口421进入到第三面壳42内部。然后,使用者踩踏站立在水上滑行器1本体11顶面并手持操作手柄,通过操作手柄向控制模组2的控制电路板22发出指令。控制电路板22从蓄电池处取电并为用电元件供电,在接收到操作手柄发出的指令后,控制电路板22控制电机模组3中的电机转轴361正向旋转,转轴旋转并带动驱动模组4的泵喷装置43的旋转轴431正向旋转,旋转轴431上的螺旋结构432随之旋转并带动进入到驱动模组4第三面壳42内部的水体向后喷出,水上滑行器1借此实现向前行驶。在水上滑行器1行驶的过程中,使用者可根据自身需要,通过操作手柄向控制模组2的控制电路板22发出指令,使控制电路板22控制编码器调控电机36工作参数,从而使水上滑行器1能以高速、中速、低速等方式行驶。
43.为避免在使用水上滑行器1的过程中,水珠渗入到控制模组2内部、电机模组3内部从而损坏元器件,在第一面壳23与第一底板21的贴合处设有密封条,在第一面壳23与对接
盖板35的贴合处、在后端盖板33与对接盖板35的贴合处、在第二面壳32与对接盖板35的贴合处、在后端盖板33与第二面壳32的贴合处,都分别设有密封圈进行密封,此处不赘述。
44.此外,见图1,水上滑行器1本体11后部面积大于前部,使用者踩踏到水上滑行器1本体11顶面上站立时,更容易站立在水上滑行器1本体11后部。因此,见图4,框架主体51后部上方设有一前一后两条加强支撑板7,加强支撑板7左右两端分别连接后部左纵杆535和后部右纵杆536。框架主体51后部分别朝左右两侧伸出有左加强板81和右加强板82,左加强板81和右加强板82分别设在后部左纵杆535底面和后部右纵杆536底面。如此,水上滑行器1本体11后部被框架5的两条加强支撑板7和两块加强板撑住,提高了水上滑行器1本体11后部的强度,水上滑行器1本体11后部不容易被踩断。
45.如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创造的实施方式,不以此限定专利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创造的基础上作出非实质性的变化或替换,仍落入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