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外摆角度的可伸缩式舷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71867发布日期:2023-03-08 02:35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外摆角度的可伸缩式舷梯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船舶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外摆角度的可伸缩式舷梯。


背景技术:

2.随着造船技术的不断发展,船舶愈来愈趋近于大型,为了能够获得更好的船舶性能,其艉部型线收缩较大,而大多数船舶的居住区都位于艉部区域。由于舷梯要求其布置尽量靠近居住区以方便船员上下船,由此舷梯大多布置在艉部型线收缩位置,目前大多数舷梯梯架为一体式,通常布置在船艉,舷梯储存时占空间较大,对于艉部区域狭窄的船舶,舷梯布置困难。与此同时,艉部型线收缩,导致常规舷梯无法满足实际登离船使用,往往需要在码头搭配码头梯或跳板使用,在潮水涨落差较大时,一般舷梯的使用受到明显的限制。因此,急需一种能够调节外摆角度的可伸缩式梯架,从而极大减少上述情况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3.根据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可调节外摆角度的可伸缩式舷梯。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4.一种可调节外摆角度的可伸缩式舷梯,包括上梯架、下梯架、电动绞车、上平台、伸缩吊臂、踏步、翻转绞车、传动管和立柱装置。所述上梯架和下梯架上均设有踏步,所述上平台为旋转式平台,其一端与上梯架相连,另一端与传动管相连,所述传动管的另一端与伸缩吊臂相连;所述下梯架通过传动装置安装在上梯架内,所述上平台上设置有所述电动绞车,其与传动装置相连,用于调节下梯架置于上梯架的位置,使得舷梯能够作为可伸缩式舷梯,所述翻转绞车使用钢丝绳经过立柱装置和伸缩吊臂后连接上梯架,用于舷梯的翻转和下放/回收;所述伸缩吊臂通过伸缩量的调节,完成将舷梯绕着旋转式平台向船外外摆一定的角度。
5.进一步地,还包括紧固装置,下梯架回收后,梯架与上平台整体立起,通过紧固装置绑扎固定,所述紧固装置与立柱装置的下方均安装在甲板上。
6.进一步地,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上梯架滑轮组、下梯架滑轮以及滚轮,所述下梯架通过两条轴向滑道套合在上梯架内,下梯架通过滚轮在上梯架的滑道进行移动,通过上梯架滑轮组、下梯架滑轮和滑轮组钢丝绳,连接下梯架和电动绞车,通过电动绞车的正/反转,带动下梯架伸缩/收回。
7.进一步地,所述电动绞车设置有止回装置。
8.进一步地,所述上梯架设置翻转踏步和翻转踏步限位,下梯架设置固定踏步,翻转踏步在下梯架下放过程中,由于重心与旋转中心位置不同,翻转踏步受重力能自然绕固定轴翻转,翻转踏步限位用于限制翻转踏步的翻转角度,在下梯架收回时,翻转踏步被下梯架推动翻转。
9.进一步地,电动绞车放置在上平台的旋转部分的突出平台,能够跟随上平台一同旋转。
10.进一步地,伸缩吊臂为液压结构,内部通过液压缸连接固定吊臂和活动吊臂,通过液压缸将活动吊臂推出。
11.本发明极大的减少了舷梯在甲板的存放占用面积,增大了船舶甲板的利用率,对于船舶甲板空间有限,通行空间狭窄,尤其是艉部型线收缩剧烈的船舶,有着良好适用性。当船舶停泊码头时,普通舷梯由于艉部型线收缩的关系,往往需要搭配码头梯或踏板来实现船员的登乘,但这可能需要用到码头吊机,费用高昂。尤其对于潮水涨落差较大的码头,船舶甲板与码头的距离变化明显,普通舷梯只有在一定水位时才能使用,有着一定的限制。本发明能够适应不同的码头条件,在舷梯能伸缩的同时能够将舷梯外摆一定的角度,能够极大的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减少使用码头吊机的费用。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3.图1为本发明舷梯放倒后有一定外摆角度的俯视图。
14.图2为本发明存储状态下的主视图。
15.图3为本发明上梯架、下梯架连接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图3踏步部分的放大图。
17.图中:1、上梯架,2、下梯架,3、传动装置,31、上梯架滑轮组,32、下梯架滑轮,33、滚轮,4、电动绞车,5、上平台,6、伸缩吊臂,61、固定吊臂,62、活动吊臂,7、踏步,71、固定踏步,72、翻转踏步,73、踏步旋转轴,8、翻转踏步限位,9、翻转绞车,10、传动管,11、紧固装置,12、立柱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9.如图1~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外摆角度的可伸缩式舷梯,包括上梯架1、下梯架2、电动绞车4、上平台5、伸缩吊臂6、踏步7、翻转绞车9、传动管10和立柱装置12,所述上梯架1和下梯架2上均设有踏步7,所述上平台5为旋转式平台,其一端与上梯架1相连,另一端与传动管10相连,所述传动管10的另一端与伸缩吊臂6相连,所述下梯架2通过传动装置3安装在上梯架1内,所述上平台5上设置有所述电动绞车4,其通过传动装置3与下梯架相连,用于调节下梯架2置于上梯架1的位置,使得舷梯能够作为可伸缩式舷梯,舷梯可伸缩,收纳长度减小,减小了舷梯存放空间,极大的减少了占用的甲板空间,便于在船舶上布置;所述翻转绞车9使用钢丝绳经过立柱装置12以及伸缩吊臂6后与上梯架1相连,用于舷梯的翻转和下放/回收,具体可经过立柱装置12和伸缩吊臂6设置的滑轮(或其他导向装置);所述伸缩吊臂6通过伸缩量的调节,完成将舷梯绕着旋转式平台轴向船外外摆一定的
角度。舷梯外摆角度及长度可调节,无需搭配码头梯或踏板,更能适应不同的码头情况。
20.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紧固装置11,下梯架2回收后(即图1中下梯架由船外向船舶甲板侧运动的过程),梯架与上平台5整体立起,然后使用绑扎件(通常舷梯采用绑扎钩或钢丝绳)将整个梯架绑扎在紧固装置11上,所述紧固装置11与立柱装置12的下方均安装在甲板上。
21.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传动装置3包括上梯架滑轮组31、下梯架滑轮32以及滚轮33,所述电动绞车4与滑轮组钢丝绳相连,下梯架2通过两条轴向滑道套合在上梯架1内,下梯架2通过滚轮33在电动绞车4带动下在上梯架1的滑道内进行移动。上梯架1设有两道滑道,下梯架2套合在上梯架1的滑道内,滑道内设有滚轮33,便于滑动。下梯架2上部两侧分别设置两个下梯架滑轮32,与下梯架2整体形成动滑轮效应;在上梯架1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滑轮形成上梯架滑轮组31,对滑轮组钢丝绳进行导向作用。钢丝绳通过上梯架滑轮组31,连接电动绞车4卷筒与下梯架2,电动绞车4的正/反转完成下梯架2的伸缩/收回。所述电动绞车4设置有止回装置。
22.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上梯架1设置翻转踏步72和翻转踏步限位8,下梯架2设置固定踏步71,二者配合下有效的降低了梯架套合的整体高度,进一步减少甲板空间的占用。翻转踏步72在下梯架下放过程中,由于重心与旋转中心位置不同,翻转踏步72受重力能自然绕轴翻转,翻转踏步72限位用于限制翻转踏步的翻转角度;在下梯架收回时,翻转踏步被下梯架推动翻转,此种设置方式能便于梯架伸缩收纳。具体如图4所示,翻转踏步72位于上梯架1,翻转踏步72两边有两个伸出的踏步旋转轴73,踏步旋转轴73穿过上梯架1的两侧,当下梯架2下放时,由于重心与踏步旋转轴不同,引起踏步翻转。当梯架水平放置时,翻转踏步的旋转中心要低于重心,这样在下梯架下放过程中,翻转踏步72受重力能够自然翻转,翻转踏步限位8与上梯架1宽度相同,与上梯架1两侧结构焊接,在限定翻转踏步72翻转角度的同时起到加强上梯架的作用。在下梯架2收回时,翻转踏步72被下梯架2推动翻转,便于下梯架2收回。
23.电动绞车4放置在上平台5的旋转部分的突出平台,能够跟随上平台5一同旋转。
24.伸缩吊臂6为液压结构,内部通过液压缸连接固定吊臂61和活动吊臂62,通过液压缸将活动吊臂62推出。
25.本实施例具体应用过程如下:
26.本实施例具体使用过程中,包括翻转/外摆/下放/伸缩四个执行动作。
27.翻转动作由翻转绞车9控制,使用时传动管连接的伸缩吊臂6和上平台5受重力翻转;
28.外摆动作,伸缩吊臂6通过伸缩量的调节,改变舷梯的外摆角度;
29.下放动作,翻转绞车9放钢丝绳,梯架沿着与上平台连接处转动向海面倾斜,直到预设角度;
30.下梯架伸缩动作:电动绞车4通过所述滑轮组钢丝绳将下梯架下放,完成舷梯伸缩量的调整。
31.具体地,绑扎状态下,伸缩吊臂6与梯架和上平台5竖直设置,使用时,先在重力作用下与舷梯一起放倒,然后可以通过调节伸缩吊臂6伸缩距离,来改变舷梯的外摆角度,下放舷梯一定角度后通过电动绞车4来控制下梯架伸缩量,以达到要求的使用长度。
32.具体地,当需要下放舷梯时,松开梯架与紧固装置11的绑扎固定,通过翻转绞车9释放钢丝绳,在重力作用下,传动管10两侧连接的伸缩吊臂6和上平台5带动整个舷梯向船外倒下并呈水平状态伸出船外。操作伸缩吊臂6的液压机构将活动吊臂62缓缓推出,达到需要的外摆角度。再次操作翻转舷梯9释放钢丝绳使舷梯下放到需要角度,通过电动绞车4释放钢丝绳,在重力作用下,下梯架2移出上梯架1直至达到需要的长度;
33.当需要回收舷梯时,通过电动绞车4回收钢丝绳将下梯架2收回上梯架1内,通过伸缩吊臂6的液压机构将活动吊臂62收回,然后翻转绞车9收紧钢丝绳回收梯架,上梯架靠近下梯架的一端碰触到伸缩吊臂6后,继续收紧,带动伸缩吊臂6一同沿传动管10转动,待伸缩吊臂6碰触到立柱装置12的限位器后,停止运动,随后使用紧固装置11进行绑扎。
3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