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艏防上浪分水导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40322发布日期:2022-06-28 17:10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船艏防上浪分水导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双体船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船艏防上浪分水导流装置。


背景技术:

2.双体船是指在两个分离的水下船体上部用加强构架连接成一个整体的船舶,连接两个船体的强力构架称为连接桥,上设较多舱室;双体船具有稳定性好、安全舒适和操纵灵活等优点,常用作中、小型客船和渡船。
3.但双体船也具有摇摆周期短,中间体结构较弱的缺点,由于小型海上双体船普遍存在型深不够大且加之是小水线面船舶的缘故,造成船舶吃水相对较深,两船体与连接桥之间形成的高度较低,因而易受到涌浪朝连接桥上设置的船身处抨击,造成船身上下颠簸、运行不稳定,严重时甚至对船身造成一定损害,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减小涌浪抨击双体船船身造成的伤害,本技术提供一种船艏防上浪分水导流装置。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船艏防上浪分水导流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船艏防上浪分水导流装置,包括双体船,双体船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双体船两船体的连接桥,所述连接桥朝向海平面方向固定设置有分浪板,所述分浪板的经浪两侧与所述连接桥的底面之间通过弧形钢板呈曲面设置。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于两船体之间设置连接桥,连接桥朝向海面侧设置有分浪板,当涌浪从船艏方向涌入时,涌浪拥有向上的作用力,涌浪先通过分流板实现多股分流,将涌浪分为多个模块,涌浪在上升时,沿着分流板的侧壁上升,由于分浪板与连接桥的底面之间呈弧形设置,对涌浪于上方向的冲击起到导向作用,使其沿弧形的轨迹改变上涌方向,以减弱对船体的颠簸效果。
8.可选的,所述连接桥底面还固定设置有若干倾斜块,各所述倾斜块分别分布于所述分浪板经浪两侧,且所述倾斜块、所述连接桥和所述分浪板之间形成呈拱形的分流通道。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倾斜块、连接桥和分浪板三者之间形成呈拱形截面的分流通道,当涌浪沿着拱形通道的一侧上攀时,涌浪会受到拱形通道的导向改变其上方向的涌向,以减少连接桥受到的涌浪朝上抨击的作用效果。
10.可选的,所述连接桥朝向船艏方向的一侧设置为用于导流涌浪朝所述分浪板方向移动的第一倾斜面。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连接桥朝向船艏的一侧设置为第一倾斜面,当涌浪朝船艏涌入时,在第一倾斜面的作用下,涌浪中向上部分的作用力分为两股作用力,其中一股朝上,另一股朝向水平方向,以进一步减少船艏处受到向上的颠簸作用力。
12.可选的,所述连接桥上还设置有用于将朝向船艏涌入的涌浪导流至各所述分流通道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朝向船艏方向呈尖端设置,其固定设置于所述分浪板朝向船艏的
侧面上,所述导流板的尖端侧至与所述分浪板之间通过弧形钢板设置为曲面衔接面。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呈尖端设置的导流板在涌浪朝向船艏涌入时,通过尖端将涌浪预先分割,并通过曲面设置将分流后的涌浪导入各分流通道,以减少船体和分流板于涌浪分流过程中受到的阻力。
14.可选的,所述连接桥从船艏至船体中部通道的横截面积递减设置。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桥从船艏至船体中部通道的横截面积递减设置,间接改变了流向船体涌浪的流通横截面积,使得通过中部通道时涌浪的流速增加,使涌浪快速通过船体,间接减少涌浪对船身的抨击次数。
16.可选的,所述连接桥背离船艏的侧面设置为用于将从船艉处涌入的涌浪导流至所述连接桥下方的第二倾斜面。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第二倾斜面能够将从船艉处涌入的涌浪朝上部分的作用力分为一股朝上、另一股朝向水平方向的作用力,以进一步减少船艏处受到向上的颠簸作用力。
18.可选的,所述分浪板背离船艏的侧面设置为用于减小从船艉处涌入的涌浪导流至所述连接桥下方时产生的冲击力的第三倾斜面。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第三倾斜面能够减弱从船艉处涌入的涌浪中水平部分的作用力,对分流板起到保护作用。
20.可选的,所述连接桥、所述分浪板、所述倾斜块和所述导流板皆通过钢板焊接为一体。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桥、分浪板、倾斜块和导流板皆通过钢板焊接为一体,通过整体式的紧凑设置,提高了整体结构的抗抨击能力。
22.综上所述,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于连接桥上设置分流板和导流板,并利用三者之间的曲面构成分流和导向结构,使得从船艏处的涌浪先通过导流板初步分流后,进入分流板的两侧的分流通道,并通过拱形通道减小了涌浪朝上的抨击效果,减少了船体的颠簸;
24.2、通过在连接桥于船艏、船艉方向皆呈倾斜面设置,使得无论面对船艏还是船艉方向的涌浪时,都能起到减小涌浪抨击船身的作用效果。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整体结构的底视图;
2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整体结构的四十五度仰视图。
27.附图标记说明:
28.1、连接桥;2、分浪板;3、倾斜块;4、第一倾斜面;5、导流板;6、第二倾斜面;7、第三倾斜面;8、分流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船艏防上浪分水导流装置。参照图1和图2,一种船艏防上浪分水导流装置包括双体船,双体船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双体船两船体的连接桥1,连接桥1
水平设置,连接桥1下表面固定设置有呈三菱柱状的分浪板2,分浪板2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船身长度方向设置,分浪板2朝向船艉的端面设置为第三倾斜面7,第三倾斜面7朝向海面一侧设置,以用于将从船艉出涌入的涌浪进行分力,减少涌浪流至船艏时对船艏造成的颠簸程度,同时也对分浪板2起到保护作用,分浪板2朝向两船体的两侧与连接桥1的底面之间通过弧形钢焊接形成弧形面。
31.连接桥1上还焊接有两倾斜块3,两倾斜块3分布于分浪板2的两侧方向,并分别与两船体侧壁相焊接,倾斜块3、连接桥1和分浪板2三者相互围成了两条成拱形的分流通道8。
32.连接桥1朝向船艏与船艉方向的两斜面皆呈倾斜设置,并分别设为第一倾斜面4和第二倾斜面6,两斜面皆朝向海平面设置,其中第二倾斜面6与第三倾斜面7平行设置。
33.于第一倾斜面4上焊接有导流板5,导流板5朝向船艏部分呈尖端设置,用于船身前行时减少分流涌浪是受到的阻力,导流板5背离船艏一侧与分浪板2未设置第三倾斜面7的端面完全对接并覆盖,其尖端至该对接面之间的其他侧面皆与连接桥1底部通过弧形钢曲面设置。
34.连接桥1从船艏至船体中部之间的通道的横截面积递减设置,且i连接桥1、分浪板2、倾斜块3和导流板5皆通过钢板焊接构成整体,该整体的横剖面形状呈倒“山”字形。
35.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船艏防上浪分水导流装置的实施原理为:涌浪从船艏方向朝船身流动时,涌浪先通过连接桥1的第一倾斜面4,初步对涌浪进行上作用力的进行分力,后通过导流板5使得涌浪分为多股流入分流通道8内,涌浪在使其上涌的作用力下,沿分流通道8的拱形侧壁上涌,受分流通道8侧壁的导向作用对涌浪向上的作用力进行二次分力,直至涌浪通过分流通道8。
36.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