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温效果好的舷外冷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86419发布日期:2023-01-17 22:48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降温效果好的舷外冷却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船舶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降温效果好的舷外冷却器。


背景技术:

2.舷外冷却器又称箱式冷却器,目前广泛用于内河和内海的拖船、驳船、渔船、运输船、挖泥船、供给船、渡轮、货船、油船、冷藏船、破冰船等船只。与其它冷却系统相比,如板式热交换器或传统的管壳式冷却器,箱式冷却器有下列优点:不采用船外二级冷却水管路,与其它方案相比,舷外冷却器不易腐蚀和附着海生物;节约能源;运行成本低;安装和维护简便。工作原理是:冷却水穿过u型管束,管束放置在有进出格删的海底门。通过海底门船外海水的自然循环或通过船行驶时的水循环来达到冷却效果。船外的水被加热并因密度小而上浮,这样就形成了向上的自然循环。
3.前述结构的舷外冷却器依靠的是水流的自然循环,都是自航船航行中冷却器箱内海水呈现流动状态,此冷却方式相比其它冷却器有节能环保的良好效果,冷却效果相对较好,但非自航船已很少采用这种冷却方式,原因是非自航船舶运动范围较小且慢,舷外冷却器内的海水犹如一潭死水,依靠舷内、外海水的温差和海水的潮汐来进行换热,尤其在夏季时换热效果极差。因此,需要根据非自航船舶的需求,对舷外冷却器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以提升冷却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具备主动换热降温功能的降温效果好的舷外冷却器。
5.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降温效果好的舷外冷却器包括正面带有冷却器面板的水箱,在冷却器面板的中上方设有窗口且在该窗口上安装有格栅组件,在水箱内安装有多个换热组件,在冷却器面板的底部设有排水管,在水箱内设有潜水泵且潜水泵的出口与排水管的内端对接连接;格栅组件包括中部带有窗口的格栅框架且在该窗口上安装有过滤格栅,在格栅框架的背部安装有顶部敞口、底壁上带有滤孔的过滤箱;换热组件包括换热盘管,换热盘管的两端从水箱的后侧壁穿出并形成盘管进口和盘管出口,在盘管进口上安装有进口接头,在盘管出口上安装有出口接头。
6.优选地:在换热盘管外露于水箱的管体上安装有流量阀。
7.优选地:在换热盘管的底部设有安装支架,安装支架安装固定在水箱的底壁上。
8.优选地:水箱的顶部敞口,并且在顶部敞口上可拆卸地安装有箱盖。
9.优选地:在水箱的内部安装有加强内框架,在加强内框架的中部设有托撑滑轨,格栅组件的过滤箱位于托撑滑轨上。
10.优选地:在水箱的底部安装有底部加强框架。
11.优选地:格栅组件的格栅框架采用螺栓与冷却器面板固定连接。
12.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降温效果好的舷外冷却器,与现有的舷外冷却器设备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舷外冷却器采用了主动降温的冷却方式,通过在水箱内设置潜水泵,将经由格栅组件进入水箱内的水体从排水管主动排出,形成从上方的格栅组件进入、从下方的排水管排出的冷却水管路通道,流入和流出水箱的水体通过换热组件与内部的介质换热以带走介质的热量,达到了冷却的效果,与现有舷外冷却器提供的自然冷却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舷外冷却器采用主动冷却的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冷却的效果。通过设置格栅组件由格栅框架、过滤格栅以及过滤箱构成,实现了对进入水箱内的水体进行过滤的技术效果,过滤格栅可以滤除水体中的大块杂物、过滤箱可以滤除水体中的小颗粒杂物,令进入水箱的水体相对洁净,减小水箱内部、换热组件以及潜水泵等受到异物的影响,延长维护周期。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图2中换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
18.1、底部加强框架;2、排水管;3、潜水泵;4、水箱;5、箱盖;6、冷却器面板;7、格栅组件;7-1、格栅框架;7-2、过滤格栅;7-3、过滤箱;8、换热组件;8-1、安装支架; 8-2、换热盘管;8-3、流量阀;8-4、进口接头;8-5、出口接头;9、托撑滑轨;10、加强内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实现要素:
、特点及功效,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
20.请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降温效果好的舷外冷却器包括正面带有冷却器面板 6的水箱4,在冷却器面板6的中上方设有窗口且在该窗口上安装有格栅组件7,在水箱4 内安装有多个换热组件8。
21.水箱4的顶部敞口,并且在顶部敞口上可拆卸地安装有箱盖5,在进行必要的维护作业时拆卸箱盖5。水箱4由后箱板、左右两个箱板、底部的箱板拼接构成,整体成长方体形状,冷却器面板6位于水箱4的前部,构成水箱4的左右两个箱板的前部边缘以及底部箱板的前部边缘均与冷却器面板6密封焊接固定。
22.如图中所示,冷却器面板6为长方形形状,其长度和宽度均大于水箱4的长度和宽度,安装时在船舶的侧舷设置安装窗口,本舷外冷却器置入窗口内,将冷却器面板6的边缘采用螺栓与船舶侧舷板材固定连接并且在冷却器面板6的边缘与船舶侧舷板材之间设置密封垫,避免周围水体从船舶侧舷的安装窗口进入船体内,当然可以想到的是也可以将冷却器面板6与船舶侧舷板材之间采用密封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安装后,本舷外冷却器整体位于水线以下,也就是格栅组件7位于水面以下,运转时,外部水体从格栅组件7进入水箱4的内部,格栅组件7用于对水体进行过滤,滤除水体中含有的大块杂物和小颗粒杂物,令进入水箱4的水体相对洁净。
23.在冷却器面板6的底部设有排水管2,在水箱4内设有潜水泵3且潜水泵3的出口与排水管2的内端对接连接。水箱4内的水体在潜水泵3的作用下,从排水管2排出本冷却器之
外,因此本实用新型中的舷外冷却器是一种具备水体主动流动功能且外部水体从上方的格栅组件7进入、从下方的排水管2主动排出的冷却器形式,与现有自然对流方式的舷外冷却器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舷外冷却器能够提供更好的冷却效果,更适用于非自航船舶的设备冷却使用。
24.本实施例中,为了提升冷却器的整体结构强度,在水箱4的内部安装有加强内框架 10,加强内框架10采用金属管型材焊接制成,其结构尺寸与水箱4的内部空间尺寸相适配,水箱4的后部箱板、左右两侧箱板以及底部箱板与加强内框架10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保证整体结构强度。
25.本实施例中,在水箱4的底部安装有底部加强框架1,底部加强框架1用于进一步提升本舷外冷却器的结构强度。结构上,底部加强框架1采用金属管型材焊接制成,水箱4 的底部箱板位于该底部加强框架1上并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26.请参见图2,可以看出:
27.格栅组件7包括中部带有窗口的格栅框架7-1且在该窗口上安装有过滤格栅7-2,在格栅框架7-1的背部安装有顶部敞口、底壁上带有滤孔的过滤箱7-3。从结构上来看,格栅组件7类似一个抽屉,向冷却器面板6上的窗口内插装安装。其中,过滤格栅7-2具备较大的格栅孔,外部水体进入内部时,含有的大块杂物被截留在外侧,过滤箱7-3底壁上的滤孔为小孔径滤孔,用于过滤截留水体中的小颗粒杂物,截留后的小颗粒杂物积存在过滤箱7-3内,在打开箱盖5进行维护作业时,同时对过滤箱7-3的内部进行清理。
28.本实施例中,在加强内框架10的中部设有托撑滑轨9,格栅组件7的过滤箱7-3位于托撑滑轨9上,当格栅组件7向窗口内插装安装时,托撑滑轨9对过滤箱7-3提供稳定的支撑作用。
29.本实施例中,格栅组件7的格栅框架7-1采用螺栓与冷却器面板6固定连接,当需要对格栅组件7进行整体拆卸时,取下连接螺栓,之后将格栅组件7整体从冷却器面板6上的窗口拉出。
30.请参见图3,可以看出:
31.换热组件8包括换热盘管8-2,换热盘管8-2的两端从水箱4的后侧壁穿出并形成盘管进口和盘管出口,在盘管进口上安装有进口接头8-4,在盘管出口上安装有出口接头8-5。船舶设备的换热管路通过进口接头8-4和出口接头8-5与本舷外冷却器连接,多个换热组件8是并列的结构形式,船舶设备的换热管路通过分支管路同时连接至各换热组件8,或者来自于船舶设备不同位置的多组换热管路分别连接至不同的换热组件8。
32.本实施例中,在换热盘管8-2外露于水箱4的管体上安装有流量阀8-3,流量阀8-3 选取为手动流量阀如手动球阀等,通过调节流量阀8-3的开度来调节各换热组件8的换热盘管8-2内的介质流量。
33.本实施例中,在换热盘管8-2的底部设有安装支架8-1,安装支架8-1安装固定在水箱4的底壁上对上方的换热盘管8-2进行稳定的支撑。
34.工作方式:
35.非自航船舶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停放在施工水域的制定位置,启动潜水泵3,潜水泵3 将水箱4内的水体经由排水管2排出冷却器之外,并且由于潜水泵3的强力泵送作用,由排水管2排出的水流具有射流的特点,能够喷射至一定距离之外,这能够加速换热后相对高温
水流与周围水体混合;水体被泵出后内部形成一定的负压环境,外部上层的水体从格栅组件7进入内部,经过滤后的水体进入水箱4内并通过换热组件8与内部的介质换热,达到冷却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