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船舶靠泊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74414发布日期:2023-01-25 11:19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辅助船舶靠泊工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辅助船舶靠泊工装。


背景技术:

2.船舶停靠码头时,由于靠泊一侧船舶部分构件突出舷侧,随着涨落潮影响,船舶随潮水上下移动,进而可能造成舷侧构件与码头相撞。为保护船舶构件和码头,避免两者刚性碰撞,在船舶靠泊时,一种措施是采用气囊进行缓冲,但是这种方式极易造成气囊由于受力不均匀或者使用年限长造成气囊漏气,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另一种措施是采用多个驳船相互配合辅助停靠,操作难度大,而且驳船垫驳时需要拖轮进行辅助,费用较高。
3.公开号为cn21031081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提供的一种船用靠把,包括一卷筒和若干并排套设在卷筒外部的轮胎。该船用靠把采用废弃的橡胶轮胎,制作成本低、耐用、结构强度大、防撞效果好。
4.但是上述船用靠把仍存在一些缺陷,上述船用靠把的轮胎并排套设在卷筒外侧,当位于中部的轮胎发生损坏时,需要将损坏轮胎一侧的良好的轮胎全部拆下后,将损坏的轮胎拆除安装上新的轮胎,然后再把拆下的良好的轮胎安装上,操作繁琐,维修时间长。
5.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辅助船舶靠泊工装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辅助船舶靠泊工装,轮胎更换操作简便,缩短维修时间。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辅助船舶靠泊工装,其创新点在于:包括圆筒和若干个并列套装在圆筒外侧的轮胎组,所述轮胎组包括若干均匀围设在圆筒四周的轮胎,所述轮胎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地安装在圆筒上;
8.所述连接件包括链条,所述圆筒上轮胎外两侧的相对位置处各自连接有第一耳环,所述圆筒上轮胎内侧中部连接有第二耳环,所述链条的两侧各自通过第一卸扣与同侧的第一耳环可拆卸连接,所述链条的中部通过第二卸扣与第二耳环可拆卸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圆筒内侧同轴连接有若干环形隔板,所述环形隔板沿圆筒周向方向均匀分布,相邻两个环形隔板之间通过若干加强板连接,所述加强板与圆筒内壁以及两侧的环形隔板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圆筒的两端具有封口结构。
11.进一步地,所述封口结构包括内封板、外封板和倾斜板,所述内封板连接在圆筒端部,所述倾斜板连接在内封板远离圆筒的一侧,所述外封板连接在倾斜板远离内封板的一侧,所述内封板、外封板和倾斜板配合形成圆台状结构,所述倾斜板自与内封板的连接处起向靠近圆筒中轴线方向倾斜。
12.进一步地,所述倾斜板的外侧壁上均匀围设有若干侧向吊耳,所述外封板上远离倾斜板的一侧连接有端部吊耳。
13.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4.(1)本实用新型采用连接件将轮胎可拆卸地安装在圆筒上,在轮胎损坏时,只需拆下相应的连接件,将损坏的轮胎拆除更换新的轮胎,并利用连接件对新的轮胎进行规定,轮胎更换操作简便,维修时间短。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环形隔板和加强板,有效加强了圆筒的结构强度。
16.(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圆筒的两端设置封口结构,提升了靠泊工装的浮力。
17.(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内封板和外封板,提升了圆筒内部结构的密封性。
18.(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侧向吊耳和端部吊耳,方便了靠泊工装吊装以及与码头之间连接。
附图说明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辅助船舶靠泊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c处放大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a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b-b方向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5.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如图1-4所示的一种辅助船舶靠泊工装,包括圆筒3和若干个并列套装在圆筒3外侧的轮胎组,轮胎组包括四个均匀围设在圆筒3四周的轮胎4,各个轮胎4均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地安装在圆筒3上,连接件包括链条10,圆筒3外侧壁上轮胎4外两侧的相对位置处各自焊接有第一耳环,圆筒3外侧壁上轮胎4内侧中部焊接有第二耳环7,链条10的两侧各自通过第一卸扣与同侧的第一耳环可拆卸连接,链条10的中部通过第二卸扣11与第二耳环7可拆卸连接,在安装轮胎4时,通过改变第一卸扣和第二卸扣11在链条10上的连接位置,调整轮胎捆扎的牢固强度。
27.在本实施例中,为加强圆筒3的结构强度,圆筒3内侧同轴焊接有若干环形隔板6,环形隔板6沿圆筒周向方向均匀分布,相邻两个环形隔板6之间通过四个加强板5连接,四个加强板5绕圆筒3周向方向均匀分布,加强板5与圆筒3内壁以及两侧的环形隔板6焊接。
28.在本实施例中,为提升靠泊工装的浮力,圆筒3的两端具有封口结构,封口结构包括内封板2、外封板1和倾斜板8,内封板2焊接在圆筒3端部,倾斜板8焊接在内封板2远离圆筒3的一侧,外封板1焊接在倾斜板8远离内封板2的一侧,内封板2、外封板1和倾斜板8配合
形成圆台状结构,倾斜板8自与内封板2的连接处起向靠近圆筒3中轴线方向倾斜,内封板和外封板的设置,有效提升了圆筒的密封性。倾斜板8的外侧壁上均匀围设焊接有四个侧向吊耳,外封板1上远离倾斜板8的一侧连焊接有端部吊耳9,侧向吊耳和端部吊耳的设置,方便了靠泊工装吊装以及码头连接。
29.工作原理:船舶停靠前,需要根据船舶在码头的停靠位置预先放置辅助船舶靠泊工装,在放置辅助船舶靠泊工装时,预先采用第一组钢丝绳将工装两侧的吊耳相连,再使用第二组钢丝绳预挂在吊耳上,采用起重机通过第一组钢丝绳将工装吊起并放置在指定位置,并将第二组钢丝绳挂置在码头的缆桩上,调整第二组钢丝绳的松紧度后松钩,使第二组钢丝绳受力,将工装连接在码头上,船舶停靠时,利用工装上轮胎对船舶进行缓冲,辅助船舶安全停泊。
3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辅助船舶靠泊工装,采用连接件将轮胎可拆卸地安装在圆筒上,在轮胎损坏时,只需拆下相应的连接件,将损坏的轮胎拆除更换新的轮胎,并利用连接件对新的轮胎进行规定,轮胎更换操作简便,维修时间短。
31.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辅助船舶靠泊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筒和若干个并列套装在圆筒外侧的轮胎组,所述轮胎组包括若干均匀围设在圆筒四周的轮胎,所述轮胎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地安装在圆筒上;所述连接件包括链条,所述圆筒上轮胎外两侧的相对位置处各自连接有第一耳环,所述圆筒上轮胎内侧中部连接有第二耳环,所述链条的两侧各自通过第一卸扣与同侧的第一耳环可拆卸连接,所述链条的中部通过第二卸扣与第二耳环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船舶靠泊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内侧同轴连接有若干环形隔板,所述环形隔板沿圆筒周向方向均匀分布,相邻两个环形隔板之间通过若干加强板连接,所述加强板与圆筒内壁以及两侧的环形隔板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船舶靠泊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的两端具有封口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辅助船舶靠泊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口结构包括内封板、外封板和倾斜板,所述内封板连接在圆筒端部,所述倾斜板连接在内封板远离圆筒的一侧,所述外封板连接在倾斜板远离内封板的一侧,所述内封板、外封板和倾斜板配合形成圆台状结构,所述倾斜板自与内封板的连接处起向靠近圆筒中轴线方向倾斜。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辅助船舶靠泊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板的外侧壁上均匀围设有若干侧向吊耳,所述外封板上远离倾斜板的一侧连接有端部吊耳。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辅助船舶靠泊工装,包括圆筒和若干个并列套装在圆筒外侧的轮胎组,轮胎组包括若干均匀围设在圆筒四周的轮胎,轮胎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地安装在圆筒上,连接件包括链条,圆筒上轮胎外两侧的相对位置处各自连接有第一耳环,圆筒上轮胎内侧中部连接有第二耳环,链条的两侧各自通过第一卸扣与同侧的第一耳环可拆卸连接,链条的中部通过第二卸扣与第二耳环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连接件将轮胎可拆卸地安装在圆筒上,在轮胎损坏时,只需拆下相应的连接件,将损坏的轮胎拆除更换新的轮胎,并利用连接件对新的轮胎进行规定,轮胎更换操作简便,维修时间短。维修时间短。维修时间短。


技术研发人员:刘胜峰 陈龙 路阳阳 钟大勇 周诚 徐慧 谢小川 沈涛岳 孙建明 林佳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振华重工启东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11
技术公布日:2023/1/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