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水上建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84522发布日期:2023-07-25 15:03阅读:27来源:国知局
装配式水上建筑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水上建筑,尤其涉及装配式水上建筑。


背景技术:

1、目前,在湖泊、江河、近海等含有水域的休闲旅游文化活动日益受到民众青睐,对此类文旅活动,为便于人们休息住宿,景区通常提供房船、船屋、游船、和游艇等,其中,船屋价格相对低,适合普通大众消费,但因其空间较窄且功能单一,舒适度较低;而游艇虽然设施齐全,舒适度高,但因其造价高,需要游客支付的费用也高,远超普通大众的消费能力,仅适于更加富有的人群消费使用。

2、因此,为提高普通游客的旅游体验,满足人们对旅游品质日益提高的要求,亟需研究开发出新型水上度假建筑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装配式水上建筑,降低水上休息场所的建造成本,且相对现有同成本造价船屋或者游船等大幅扩展活动空间并提高休息的舒适度和安全性,也利于景区提高文旅经济收益。

2、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装配式水上建筑,包括甲板、及通过所述甲板连接的主船体和上层建筑,所述主船体位于所述甲板下方,所述上层建筑位于所述甲板上方,所述甲板、所述主船体和所述上层建筑均为可拆卸结构,所述上层建筑为可拆卸的多面体结构,所述上层建筑设有两个以上凸起结构部,其中,所述上层建筑的顶部设有第一凸起结构部,所述上层建筑朝向所述甲板的一侧设有第二凸起结构部。

3、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配式水上建筑中,所述甲板的横向宽度大于所述上层建筑的横向宽度,所述上层建筑的两侧突出于所述主船体,所述上层建筑朝向所述甲板的一侧为悬挑结构。

4、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配式水上建筑中,在所述主船体的各侧壁中,呈纵向分布的侧壁与所述甲板相连接,且连接处的夹角为30~60度;所述甲板背离所述主船体的一面呈180度。

5、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配式水上建筑中,在所述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外壁上设有光伏板;在所述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外壁上设有智能玻璃。

6、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配式水上建筑中,所述主船体可拆卸为多个主船体结构部,所述主船体结构部包括第一主船体结构部和/或第二主船体结构部,所述第一主船体结构部设有呈三角形的相对且平行设置的两个侧面,所述第二主船体结构部设有呈四边形的相对且平行设置的两个侧面;所述甲板可拆卸为多个甲板结构部,所述甲板结构部包括第一甲板结构部和/或第二甲板结构部,所述第二甲板结构部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甲板结构部的两侧,所述第一甲板结构部设有呈八边形的相对且平行设置的两个侧面,所述第二甲板结构部设有呈四边形的相对且平行设置的两个侧面;所述上层建筑可拆卸为多个上层建筑结构部,所述上层建筑结构部包括第一上层建筑结构部、和/或第二上层建筑结构部、和/或第三上层建筑结构部,所述第一上层建筑结构部设有呈三角形的相对且平行设置的两个侧面,所述第二上层建筑结构部设有呈四边形的相对且平行设置的两个侧面,所述第三上层建筑结构部设有呈梯形的相对且平行设置的两个侧面。

7、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配式水上建筑中,在所述上层建筑的顶部,所述第一凸起结构部由5个以上所述第一上层建筑结构部构成;在所述上层建筑靠近所述甲板前端的一侧,所述第二凸起结构部由2个以上所述第一上层建筑结构部及2个以上所述第二上层建筑结构部构成。

8、较佳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配式水上建筑中,所述第一主船体结构部的数量为18个以上,所述第二主船体结构部的数量为8个以上;所述第一甲板结构部的数量为1个以上,所述第二甲板结构部的数量为2个以上;所述第一上层建筑结构部的数量为16个以上,所述第二上层建筑结构部的数量为2个以上,所述第三上层建筑结构部的数量为1个以上。

9、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配式水上建筑中,在所述主船体内设有相连接的驱动装置和净水装置,其中,所述净水装置包括依次相连接的污水入口、生化处理结构、过滤结构、杀菌消毒处理结构及净水排放口,所述生化处理结构与所述驱动装置相连接。

10、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配式水上建筑中,在所述生化处理结构的中部设有生物填料层,在所述生化处理结构的底部设有曝气结构,所述曝气结构与所述驱动装置相连接;在所述杀菌消毒处理结构中设有紫外线发射管,在所述净水排放口设有活性炭吸附层。

11、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装配式水上建筑中,在所述主船体中还设有供电设备,所述供电设备包括太阳能供电装置、蓄电池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太阳能供电装置和蓄电池,所述供电设备与所述驱动装置相连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创新地解决了现有水上休息场所存在的问题,大幅降低水上休息场所的建造成本,且相对现有同成本造价船屋或者游船等大幅扩展活动空间并使游客休息的舒适度和安全性得到提高,满足人们对旅行生活的品质要求,也利于景区管理及经营效益提高;尤其是可拆卸的结构设计,使得在船体运输方面,无需进行传统的整船运输,只需将各可拆卸结构拆卸分解运至目的地后再组装即可,由此,首次实现小型船体非整船运输,大幅节约运输成本,也利于实现更宽敞舒适的使用目的;本实用新型兼具在水上行驶和作为酒店住宿的功能,且极具美观度,利于提高游客旅行体验,也可根据需要用作水上餐厅、会议室、咖啡厅等,适于在湖泊、水库、湿地等水资源丰富的景区推广应用。



技术特征:

1.装配式水上建筑,包括甲板、及通过所述甲板连接的主船体和上层建筑,所述主船体位于所述甲板下方,所述上层建筑位于所述甲板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甲板、所述主船体和所述上层建筑均为可拆卸结构,所述上层建筑为可拆卸的多面体结构,所述上层建筑设有两个以上凸起结构部,其中,所述上层建筑的顶部设有第一凸起结构部,所述上层建筑朝向所述甲板的一侧设有第二凸起结构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水上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甲板的横向宽度大于所述上层建筑的横向宽度,所述上层建筑的两侧突出于所述主船体,所述上层建筑朝向所述甲板的一侧为悬挑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水上建筑,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船体的各侧壁中,呈纵向分布的侧壁与所述甲板相连接,且连接处的夹角为30~60度;所述甲板背离所述主船体的一面呈18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水上建筑,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外壁上设有光伏板;在所述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外壁上设有智能玻璃。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配式水上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船体可拆卸为多个主船体结构部,所述主船体结构部包括第一主船体结构部和/或第二主船体结构部,所述第一主船体结构部设有呈三角形的相对且平行设置的两个侧面,所述第二主船体结构部设有呈四边形的相对且平行设置的两个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式水上建筑,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层建筑的顶部,所述第一凸起结构部由5个以上所述第一上层建筑结构部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式水上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船体结构部的数量为18个以上,所述第二主船体结构部的数量为8个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配式水上建筑,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船体内设有相连接的驱动装置和净水装置,其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配式水上建筑,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生化处理结构的中部设有生物填料层,在所述生化处理结构的底部设有曝气结构,所述曝气结构与所述驱动装置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配式水上建筑,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船体中还设有供电设备,所述供电设备包括太阳能供电装置、蓄电池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太阳能供电装置和蓄电池,所述供电设备与所述驱动装置相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装配式水上建筑,包括甲板、及通过甲板连接的主船体和上层建筑,主船体位于甲板下方,上层建筑位于所述甲板上方,甲板、主船体和上层建筑均为可拆卸结构,上层建筑为可拆卸的多面体结构,上层建筑设有两个以上凸起结构部,其中,上层建筑的顶部设有第一凸起结构部,上层建筑朝向所述甲板的一侧设有第二凸起结构部。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水上休息场所存在的问题,大幅降低建造成本,且相对现有同成本造价船屋或游船大幅扩展活动空间并使游客休息的舒适度和安全性得到提高,也利于景区管理及经营效益提高;本技术兼具在水上行驶和酒店住宿等功能,且极具美观度,利于提高游客旅行体验,适于在水资源丰富的景区推广应用。

技术研发人员:王祥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祥龙
技术研发日:20221121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