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材料单人艇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98047发布日期:2023-03-17 21:28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材料单人艇壳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单人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复合材料单人艇壳。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交通也越来越发达,人们开始乘坐游艇出海游玩,乘坐单人艇出海钓鱼,且现有的单人艇可使用外部的动力,能够节省人力,使得其能够自行的进行运动,便于人们进行操作,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3.现有的单人艇一般都是由钢板或者木板等材料制成的,其质量较大,不易对其进行移动,且其质量的原因也导致浮力不大,容易在水上发生事故,造成人员的伤亡,木板材料的单人艇由于长期的泡在水中,会导致木板被水侵蚀,造成船体的损坏,在单人艇发生撞击时,也不能减轻人员的损伤,不能保护驾驶者。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单人艇壳,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材料单人艇壳,包括后盖,所述后盖的一侧活动连接有艇壳,所述艇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尾舱盖,所述艇壳内部的中间活动连接有驱动控制装置,所述驱动控制装置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艇壳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多个空管,所述艇壳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装置,两个所述固定装置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移动装置,所述艇壳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靠板,艇壳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靠板,驾驶员可靠在靠板上,减轻驾驶员长时间驾驶单人艇带来的疲劳。
6.进一步的,后盖包括后盖主体,所述后盖主体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后盖转动柱,所述后盖转动柱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后盖转动桶,所述后盖主体底部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柱,两个所述固定柱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球,后盖转动桶固定在艇壳上,且后盖转动柱可在后盖转动桶的内部进行转动,进而使得后盖能够被打开,便于使用者对空管进行更换和检查,且固定球的材质为橡胶材质,能够通过挤压使得其进入到固定槽内,进而使得后盖被固定在艇壳上。
7.进一步的,空管包括空管主体,所述空管主体的内部设有空槽,所述空管主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塞,空管内的空槽可使得单人艇的浮力增大,进而减小单人艇在移动时的阻力,使得其能够快速的进行移动,并且多个固定塞的设置,可使得空管在发生损坏时,水不会完全的进入到空管内,进而保证单人艇正常的行驶。
8.进一步的,艇壳包括艇壳主体,所述艇壳主体内部的一侧设有尾舱,所述艇壳主体内部的另一侧设有驾驶舱,所述艇壳主体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尾鳍,所述艇壳主体底部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首鳍,所述艇壳主体内部的中间设有转动轴槽,所述艇壳主体的内部设有多个空管槽,所述艇壳主体的一侧设有两个固定槽,尾舱可放置物品,驾驶舱用于驾驶员进入,转动轴槽用于驱动控制装置的通过,空管槽用于固定空管,固定槽用于固定球的进
入。
9.进一步的,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螺栓,固定装置用于连接移动装置,使得移动装置能够被固定在艇壳的底部,通过固定螺栓的固定可使得其被固定住。
10.进一步的,移动装置包括两个移动连接板,两个所述移动连接板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移动轴,所述移动轴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移动轮,移动轴可在移动连接板的内部进行转动,进而使得移动轮进行转动,使得其能够进行移动,进而方便使用者对其进行运输。
11.进一步的,驱动装置包括驱动装置主体,所述驱动装置主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扇叶连接块,所述扇叶连接块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多个扇叶,驱动装置主体能够带动驱动轴进行转动,进而使得扇叶连接块进行转动,进而使得扇叶进行转动,进而推动水,使得其发生移动。
12.进一步的,驱动控制装置包括驱动把手,所述驱动把手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驱动控制器,所述驱动控制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外侧活动连接有限位块,驱动控制器可控制驱动装置的运行,限位块固定在艇壳上,能够限制转动轴不能上下进行移动,转动轴能够在限位块的内部进行转动,进而使得驱动装置的方向能够进行改变,进而改变行驶的方向。
13.进一步的,尾舱盖包括尾舱盖主体,所述尾舱盖主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尾舱把手,所述尾舱盖主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尾舱转动柱,所述尾舱转动柱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尾舱转动桶,尾舱转动桶固定在艇壳上,且尾舱转动柱可在尾舱转动桶的内部进行转动,进而使得尾舱盖能够被打开。
14.进一步的,艇壳从外到内依次设置有防水层、缓冲层和主体层,能够防止水进入到艇壳内,缓冲层为橡胶层,能够减轻撞击带来的伤害,主体层为泡沫层,能够加强船体的浮力,使得其能够更好的进行移动,减轻移动时产生的阻力。
1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6.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空管,有利于加大船体的浮力,使得船体能够更快的进行运动,减少运动产生的阻力。
17.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艇壳,有利于防水,并且能够减轻撞击带来的伤害,进而保护驾驶员,使得其受到伤害变低。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单人艇壳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盖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空管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艇壳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控制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
26.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尾舱盖整体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为:1、后盖;101、后盖主体;102、后盖转动桶;103、后盖转动柱;104、固定柱;105、固定球;2、空管;201、空管主体;202、空槽;203、固定塞;3、艇壳;301、艇壳主体;302、尾舱;303、驾驶舱;304、首鳍;305、转动轴槽;306、尾鳍;307、空管槽;308、固定槽;4、固定装置;401、固定块;402、固定螺栓;5、移动装置;501、移动连接板;502、移动轮;503、移动轴;6、驱动装置;601、驱动装置主体;602、驱动轴;603、扇叶连接块;604、扇叶;7、驱动控制装置;701、驱动把手;702、驱动控制器;703、转动轴;704、限位块;8、靠板;9、尾舱盖;901、尾舱盖主体;902、尾舱把手;903、尾舱转动柱;904、尾舱转动桶。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的形态只不过是例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复合材料单人艇壳并不限定于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参照图1-9,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单人艇壳,包括后盖1,后盖1的一侧活动连接有艇壳3,艇壳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尾舱盖9,艇壳3内部的中间活动连接有驱动控制装置7,驱动控制装置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驱动装置6,艇壳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多个空管2,艇壳3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装置4,两个固定装置4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移动装置5,艇壳3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靠板8,驾驶员可靠在靠板8上,减轻驾驶员长时间驾驶单人艇带来的疲劳。
30.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后盖1包括后盖主体101,后盖主体101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后盖转动柱103,后盖转动柱103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后盖转动桶102,后盖主体101底部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柱104,两个固定柱104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球105,后盖转动桶102固定在艇壳3上,且后盖转动柱103可在后盖转动桶102的内部进行转动,进而使得后盖1能够被打开,便于使用者对空管2进行更换和检查,且固定球105的材质为橡胶材质,能够通过挤压使得其进入到固定槽308内,进而使得后盖1被固定在艇壳3上。
31.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空管2包括空管主体201,空管主体201的内部设有空槽202,空管主体20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塞203,空管2内的空槽202可使得单人艇的浮力增大,进而减小单人艇在移动时的阻力,使得其能够快速的进行移动,并且多个固定塞203的设置,可使得空管2在发生损坏时,水不会完全的进入到空管2内,进而保证单人艇正常的行驶。
32.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艇壳3包括艇壳主体301,艇壳主体301内部的一侧设有尾舱302,艇壳主体301内部的另一侧设有驾驶舱303,艇壳主体301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尾鳍306,艇壳主体301底部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首鳍304,艇壳主体301内部的中间设有转动轴槽305,艇壳主体301的内部设有多个空管槽307,艇壳主体301的一侧设有两个固定槽308,尾舱302可放置物品,驾驶舱303用于驾驶员进入,转动轴槽305用于驱动控制装置7的通过,空管槽307用于固定空管2,固定槽308用于固定球105的进入。
33.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固定装置4包括固定块401,固定块40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螺栓402,固定装置4用于连接移动装置5,使得移动装置5能够被固定在艇壳3的
底部,通过固定螺栓402的固定可使得其被固定住。
34.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移动装置5包括两个移动连接板501,两个移动连接板50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移动轴503,移动轴503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移动轮502,移动轴503可在移动连接板501的内部进行转动,进而使得移动轮502进行转动,使得其能够进行移动,进而方便使用者对其进行运输。
35.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驱动装置6包括驱动装置主体601,驱动装置主体6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驱动轴602,驱动轴60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扇叶连接块603,扇叶连接块60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多个扇叶604,驱动装置主体601能够带动驱动轴602进行转动,进而使得扇叶连接块603进行转动,进而使得扇叶604进行转动,进而推动水,使得其发生移动。
36.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驱动控制装置7包括驱动把手701,驱动把手7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驱动控制器702,驱动控制器70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动轴703,转动轴703的外侧活动连接有限位块704,驱动控制器702可控制驱动装置6的运行,限位块704固定在艇壳3上,能够限制转动轴703不能上下进行移动,转动轴703能够在限位块704的内部进行转动,进而使得驱动装置6的方向能够进行改变,进而改变行驶的方向。
37.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尾舱盖9包括尾舱盖主体901,尾舱盖主体90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尾舱把手902,尾舱盖主体9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尾舱转动柱903,尾舱转动柱903的两侧均活动连接有尾舱转动桶904,尾舱转动桶904固定在艇壳3上,且尾舱转动柱903可在尾舱转动桶904的内部进行转动,进而使得尾舱盖9能够被打开。
38.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艇壳3从外到内依次设置有防水层、缓冲层和主体层,防水层为防水树脂层,能够防止水进入到艇壳3内,缓冲层为橡胶层,能够减轻撞击带来的伤害,主体层为泡沫层,能够加强船体的浮力,使得其能够更好的进行移动,减轻移动时产生的阻力。
3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40.在使用该单人艇壳时,先对其进行安装,然后将其移动到合适的位置上,推动艇壳3,使得移动轴503在移动连接板501的内部进行转动,进而使得移动轮502进行转动,使得其能够进行移动,进而方便使用者对其进行运输,并且通过拧下固定螺栓402,可使得移动装置5被拆卸下来,拆卸简单,安装起来也很方便,便于使用者进行操作,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后就可对其进行操作,通过驱动控制装置7可控制驱动装置6的运行,通过驱动装置主体601的运行,能够带动驱动轴602进行转动,进而使得扇叶连接块603进行转动,进而使得扇叶604进行转动,进而推动水,使得其发生移动,并且转动轴703可在限位块704的外侧进行转动,进而使得移动的方向能够改变,艇壳3从外到内依次设置有防水层、缓冲层和主体层,防水层为防水树脂层,能够防止水进入到艇壳3内,缓冲层为橡胶层,能够减轻撞击带来的伤害,主体层为泡沫层,能够加强船体的浮力,使得其能够更好的进行移动,减轻移动时产生的阻力,且艇壳3的内部固定有多个空管2,空管2内的空槽202可使得单人艇的浮力增大,进而减小单人艇在移动时的阻力,使得其能够快速的进行移动,并且多个固定塞203的设置,可使得空管2在发生损坏时,水不会完全的进入到空管2内,进而保证单人艇正常的行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