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载小艇收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98068发布日期:2023-03-17 21:28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船载小艇收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载收放装置领域,具体是一种船载小艇收放装置。


背景技术:

2.依照海事行船安全条例规定,行船上必须托载小艇,船载小艇是必备的救生和出行配置,现有的船载小艇收放装置主要有起吊式和艉滑道式。
3.许多吨位较小的尤其是一些内河航行的船舶,比如观光旅游船、渔政海监执行公务船以及小型施工作业船,这些船舶的甲板较窄小,船舷较低矮,在采用起吊式和艉滑道式来托载小艇时会遇到较多不便,比如:采用起吊式进行收放作业操作麻烦,速度慢,而且安全性不够,而且小艇常用于救援工作,小艇中常会出现伤员,采用艉滑道式收放作业时小艇时通过轨道开上船体,此时小艇必然晃动剧烈,这样也会影响伤员的伤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船载小艇收放不稳定安全性低的问题,提供一种船载小艇收放装置。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船载小艇收放装置,包括船体、收放板、隔板,所述隔板固定连接于所述船体内侧,所述船体一侧的下端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板、放水孔、第一固定块、艇槽、第二固定块;
6.所述升降板设置于所述隔板的一端,所述第一固定块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块固定连接于所述升降板的两侧,所述第二固定块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块固定于船体的内壁两侧且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的正上方;
7.所述收放板转动连接于所述船体的一端;
8.所述隔板的上端设置有收纳机构,所述收纳机构包括第一收纳轮和第二收纳轮、传动轮,所述第一收纳轮和第二收纳轮转动连接于所述隔板的上端,所述传动轮设置于所述隔板一侧固定板的上表面,所述传动轮的下方设置有电机,且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传动轮的底端的转动轴相连,所述隔板的一侧设置有绳索机构,所述绳索机构包括固定杆、第一绳索、第二绳索、第三绳索、绳索块;
9.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于所述隔板的一端,所述绳索块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杆的一端,所述第三绳索贯穿于所述绳索块并向两侧延伸贯穿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块与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块相连接,所述第三绳索的两端分别通过挂钩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块的内部,所述第二绳索固定连接于所述收放板的一端并向一侧延伸贯穿所述绳索块与所述第二收纳轮相连接,所述第一绳索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收纳轮并向外延伸至所述绳索块的内部与所述第三绳索固定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放水孔,所述放水孔开设于所述升降板的两侧。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艇槽,所述艇槽设置于所
述升降板的上表面。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绳索块的左右方向开设一个绳孔,前后方向开设有两个绳孔,左右开孔与其中一个前后开孔相贯通,且前后方向的绳孔较大,可以至少穿过四根绳子的直径。
13.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收纳轮和第二收纳轮分别与所述传动轮通过传动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绳索和第二绳索在所述第一收纳轮和第二收纳轮的缠绕方向相反,且所述第一收纳轮与第二收纳轮上面已经缠绕有多余的绳索。
14.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船体远离隔板一侧的内壁设置有扶梯。
15.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船体一端内壁位于收放板的上方设置有限位块。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通过设置升降机构和绳索机构,使收放板在放下关闭时升降板上升,将小艇收起,收放板开放时将升降板下降到水面下供放下小艇或者将在外面的小艇收回船体内,通过以上零件配合使小艇在收起和放下时小艇时自然上升下降,没有斜坡的冲力使在小艇中的工作人员或者伤员更加平稳到达船体。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机构和绳索机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收放板关闭状态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收放板关闭状态剖视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船体剖视图。
23.图中:1、船体;2、收放板;3、升降机构;301、升降板;302、放水孔;303、第一固定块;304、艇槽;305、第二固定块;4、收纳机构;401、第一收纳轮;402、第二收纳轮;403、传动轮;5、绳索机构;501、固定杆;502、第一绳索;503、第二绳索;504、第三绳索;505、绳索块;6、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船载小艇收放装置,包括船体1、收放板2、隔板6,隔板6固定连接于船体1内侧,其特征在于,船体1一侧的下端设置有升降机构3,升降机构3包括升降板301、放水孔302、第一固定块303、艇槽304、第二固定块305;
26.升降板301设置于隔板6的一端,第一固定块303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固定块303固定连接于升降板301的两侧,第二固定块305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固定块305固定于船体1的内壁两侧且位于第一固定块303的正上方;
27.收放板2转动连接于船体1的一端;
28.隔板6的上端设置有收纳机构4,收纳机构4包括第一收纳轮401和第二收纳轮402、传动轮403,第一收纳轮401和第二收纳轮402转动连接于隔板6的上端,传动轮403设置于隔板6一侧固定板的上表面,传动轮403的下方设置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端与传动轮403的底端的转动轴相连,隔板6的一侧设置有绳索机构5,绳索机构5包括固定杆501、第一绳索502、第二绳索503、第三绳索504、绳索块505;
29.固定杆501固定连接于隔板6的一端,绳索块505固定连接于固定杆501的一端,第三绳索504贯穿于绳索块505并向两侧延伸贯穿两个第二固定块305与两个第一固定块303相连接,第三绳索504的两端分别通过挂钩固定连接于两个第一固定块303的内部,第二绳索503固定连接于收放板2的一端并向一侧延伸贯穿绳索块505与第二收纳轮402相连接,第一绳索502与第三绳索504固定连接,第一绳索50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收纳轮401并向外延伸至绳索块505的内部与第三绳索504固定连接。
30.在本实施例中:当需要将船体1内的小艇放出时,开动电机带动传动轮403转动,同时第二收纳轮402转动,第二绳索503开始收紧,并带动收放板2的底部向上翻转,同时经过传动带的传动,第一收纳轮401转动,第一绳索502开始松开,同时第三绳索504向下运动,升降板301向下位移,当收放板2转到一定角度升降板301已经到达水面,同时收放板2完全打开,此时将小艇放出,当需要收纳小艇时,先通上操作打开收放板2,放下升降板301,让小艇开进船体1内部,让电机反向转动松开第一伸缩503,收纳板2由于杠杆原理自动向外翻转,直接将收放板2将船体1的一端关闭,此时因为第一收纳轮401经过传轮403的传动反向转动,第一绳索502带动第三绳索504向上升,从而带动升降板301上升,通过以上零件配合使小艇的收放直接通过电机的转动使绳索升降,同时控制升降板301和收放板2从而给小艇进行收纳,此机构相较传统吊式和滑轨式更加方便安全。
31.请着重参阅图2,升降机构3还包括放水孔302,放水孔302开设于升降板301的两侧。
32.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放水孔302使升降板301可以下降到水面以下,使小艇可以直接开到升降板301上,更方便小艇的收纳。
33.请着重参阅图2,升降机构3还包括艇槽304,艇槽304设置于升降板301的上表面。
34.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艇槽304使小艇开到升降板301上时可以被固定住,更平稳的收纳小艇。
35.请着重参阅图2,绳索块505的左右方向开设一个绳孔,前后方向开设有两个绳孔,左右开孔与其中一个前后开孔相贯通,且前后方向的绳孔较大,可以至少穿过四根绳子的直径。
36.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以上设置,第三绳索504与第一绳索502通过一个贯穿的绳孔相连接,收纳第三绳索504时贯穿绳孔能将绳索放进,不会卡在绳孔内,第二绳索503通过一个前后方向绳孔与第二收纳轮402相连接。
37.请着重参阅图2,第一收纳轮401和第二收纳轮402分别与传动轮403通过传动带传动连接,第一绳索502和第二绳索503在第一收纳轮401和第二收纳轮402的缠绕方向相反,且第一收纳轮401与第二收纳轮402上面已经缠绕有多余的绳索。
38.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电机带动第二收纳轮402的转动,同时带动传动轮403转动,此时第一绳索502与第二绳索503分别呈相反的转动方向,从而使收放板2底部向上翻转而升
降板301下降。
39.请着重参阅图4,船体1远离隔板6一侧的内壁设置有扶梯。
40.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扶梯供人员从船体1到小艇上。
41.请着重参阅图4,船体1一端内壁的上方设置有限位块,且收放板2的内侧的设置有与船体1一端内壁锁住的锁扣。
42.在本实施例中:收放板2的转动角度不会超过90
°
使收放板2过度翻转,且当收放板2闭合后人工通过锁扣锁紧。
43.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