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船外机内循环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75441发布日期:2023-09-08 15:21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船外机内循环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船外机冷却,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船外机内循环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1、现有技术中,船外机冷却时抽取外部的水,流经电机,变频器使其冷却;然后冷却水排到外部,由于海水水质有杂质,这些杂质易堵塞水泵电机变频器内部的水流通道,需定期清洗船外机;冬天存放船外机时,船外机水流通道会有残留水分,这些水分会受冻膨胀,会彻底堵塞水流通道,甚至会损坏水泵、电机和变频器等部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电动船外机内循环冷却系统。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电动船外机内循环冷却系统,包括主体、变频器、电机、水泵、储存箱和齿轮箱;所述主体置于所述储存箱上部,所述齿轮箱置于所述储存箱下部;所述储存箱一端与所述主体连接,所述储存箱另一端与所述齿轮箱连接;所述变频器、所述电机和所述水泵均置于所述主体内;所述储存箱内储存有冷却液;所述齿轮箱内设置有铜管。

4、优选的,所述变频器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水泵分别与所述变频器和所述电机连接。

5、优选的,所述水泵通过第一软管与所述储存箱连接;所述第一软管一端与所述水泵连接,所述第一软管另一端穿过所述储存箱并置于所述冷却液内。

6、优选的,所述铜管一端与所述水泵连接,所述铜管另一端与所述储存箱连接。

7、优选的,所述铜管通过第二软管与所述水泵连接。

8、优选的,所述储存箱内还设置有冷却液加满传感器和冷却液不足传感器;所述冷却液加满传感器置于所述冷却液不足传感器上方。

9、优选的,所述冷却液为防冻冷却液。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1、本发明设计一种电动船外机内循环冷却系统,水泵抽取储存箱中的冷却液,流经水泵、电机和变频器,使其冷却;然后冷却液流到齿轮箱中浸泡在水中的铜管,使冷却液冷却;最后冷却液回流到储存箱中,反复循环;使得水泵、电机、变频器、电池四个部件都得到冷却;冷却系统工作时抽取内部储存箱中的冷却液进行降温,冷却液循环使用,不会造成冷却系统堵塞,不会有水流堵塞现象,无需定期清洗船外机,不会受冻膨胀损坏水泵、电机和变频器。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动船外机内循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变频器、电机、水泵、储存箱和齿轮箱;所述主体置于所述储存箱上部,所述齿轮箱置于所述储存箱下部;所述储存箱一端与所述主体连接,所述储存箱另一端与所述齿轮箱连接;所述变频器、所述电机和所述水泵均置于所述主体内;所述储存箱内储存有冷却液;所述齿轮箱内设置有铜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动船外机内循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器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水泵分别与所述变频器和所述电机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电动船外机内循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通过第一软管与所述储存箱连接;所述第一软管一端与所述水泵连接,所述第一软管另一端穿过所述储存箱并置于所述冷却液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电动船外机内循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管一端与所述水泵连接,所述铜管另一端与所述储存箱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电动船外机内循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管通过第二软管与所述水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电动船外机内循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箱内还设置有冷却液加满传感器和冷却液不足传感器;所述冷却液加满传感器置于所述冷却液不足传感器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动船外机内循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为防冻冷却液。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船外机内循环冷却系统,包括主体、变频器、电机、水泵、储存箱和齿轮箱;主体置于储存箱上部,齿轮箱置于储存箱下部;储存箱一端与主体连接,储存箱另一端与齿轮箱连接;变频器、电机和水泵均置于主体内;储存箱内储存有冷却液;齿轮箱内设置有铜管;水泵抽取储存箱中的冷却液,流经水泵、电机和变频器,使其冷却;然后冷却液流到齿轮箱中浸泡在水中的铜管,使冷却液冷却;最后冷却液回流到储存箱中,反复循环;使得水泵、电机和变频器得到冷却;冷却系统工作时抽取储存箱中的冷却液进行降温,冷却液循环使用,不会造成冷却系统堵塞,不会有水流堵塞现象,无需定期清洗船外机,不会受冻膨胀损坏水泵、电机和变频器。

技术研发人员:刘佑晨,马建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好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