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水循环利用的电缆线冷却干燥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28050阅读:61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水循环利用的电缆线冷却干燥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水循环利用的电缆线冷却干燥装置,包括冷却室;所述冷却室分为冷却腔和干燥腔;所述冷却腔中设置有电缆线固定装置;冷却室左右两侧面设置有电缆线穿插槽;所述电缆线穿插槽中设置有第一滚轮和第四滚轮;冷却室顶部设置有喷淋水管;所述喷淋水管底面设置有水管喷嘴,顶面通过分支水管与总水管连接;所述干燥腔通过电缆线穿插槽与冷却腔连通;干燥腔顶部设置有旋转喷气装置,底部设置有通气网;本实用新型通过伸缩装置的设置调整第二滚轮和第三滚轮之间的距离,便于冷却不同规格的电缆线;水泵的设置用于将冷却水从冷却室底部泵入喷淋水管中,并通过水管喷嘴喷出,达到循环使用冷却水的目的,节约了水资源。
【专利说明】
一种便于水循环利用的电缆线冷却干燥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线处理设备,具体是一种便于水循环利用的电缆线冷却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电缆线一般由一根或多根相互绝缘的导体外包绝缘和保护层制成,其作用是将电力或信息从一处传输到另一处,电缆线是现代社会电子电力领域中必不可少的设备;电缆生产中,需要将生产后的电缆进行收线,但刚生产完成的电缆一般温度较高,手工收线需等待电缆冷却,耗费大量时间;通常使用冷却水进行冷却,但冷却水往往不进行循环使用,浪费了水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水循环利用的电缆线冷却干燥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种便于水循环利用的电缆线冷却干燥装置,包括冷却室;所述冷却室分为冷却腔和干燥腔;所述冷却腔中设置有电缆线固定装置;所述电缆线固定装置设置有两组,每组由第二滚轮和第三滚轮组成;所述第二滚轮与伸缩装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滚轮与支撑杆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底部与冷却腔底面固定连接;所述伸缩装置通过冷却室顶部设置的支架进行固定;伸缩装置由套筒、伸缩杆和紧固螺钉组成;所述伸缩杆顶部设置在套筒中,底部与第二滚轮连接;伸缩杆和套筒通过紧固螺钉进行固定;冷却室左右两侧面设置有电缆线穿插槽;所述电缆线穿插槽中设置有第一滚轮和第四滚轮;所述第一滚轮和第四滚轮的设置高度高于电缆线固定装置的设置高度;冷却室顶部设置有喷淋水管;所述喷淋水管底面设置有水管喷嘴,顶面通过分支水管与总水管连接;所述总水管与冷却室底部固定连接,且总水管中部设置有水栗;所述干燥腔通过电缆线穿插槽与冷却腔连通;干燥腔侧壁上设置有第五滚轮;所述第五滚轮的设置高度与第四滚轮的设置高度相同;干燥腔顶部设置有旋转喷气装置,底部设置有通气网;所述旋转喷气装置由传动装置、旋转电机、旋转喷气装置和进气管组成;所述传动装置中设置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旋转电机的主轴固定连接;所述旋转电机设置在传动装置上表面;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相互啮合,且顶部与进气管活动连接,底部与连接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进气管与传动装置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旋转喷气装置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喷气装置设置成圆盘型,底面设置有气体喷嘴。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冷却室底部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设置有排水阀。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齿轮、连接管和旋转喷气装置中设置有气体流道。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通气网设置在干燥腔底部。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0]本实用新型通过伸缩装置的设置调整第二滚轮和第三滚轮之间的距离,便于冷却不同规格的电缆线;水栗的设置用于将冷却水从冷却室底部栗入喷淋水管中,并通过水管喷嘴喷出,达到循环使用冷却水的目的,节约了水资源;旋转喷气装置的设置,用于将冷却后电缆线上残留的水分吹干,便于进行收纳。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便于水循环利用的电缆线冷却干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便于水循环利用的电缆线冷却干燥装置中伸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便于水循环利用的电缆线冷却干燥装置中旋转喷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旋转喷气装置,2-支架,3-第二滚轮,4-分支水管,5-喷淋水管,6_伸缩装置,7-水管喷嘴,8-总水管,9-电缆线穿插槽,10-第一滚轮,11-水栗,12-冷却腔,13-支撑杆,14-冷却室,15-第三滚轮,16-第四滚轮,17-排水管,18-排水阀,19-通气网,20-第五滚轮,21-干燥腔,22-套筒,23-紧固螺钉,24-伸缩杆,25-旋转电机,26-传动装置,27-第一齿轮,28-旋转喷气装置,29-气体流道,30-气体喷嘴,31-连接管,32-第二齿轮,33-进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16]请参阅图1-3,一种便于水循环利用的电缆线冷却干燥装置,包括冷却室14;所述冷却室14分为冷却腔12和干燥腔21;所述冷却腔12中设置有电缆线固定装置;所述电缆线固定装置设置有两组,每组由第二滚轮3和第三滚轮15组成;所述第二滚轮3与伸缩装置6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滚轮15与支撑杆13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13底部与冷却腔12底面固定连接;所述伸缩装置6通过冷却室14顶部设置的支架2进行固定;伸缩装置6由套筒22、伸缩杆24和紧固螺钉23组成;所述伸缩杆24顶部设置在套筒22中,底部与第二滚轮3连接;伸缩杆24和套筒22通过紧固螺钉23进行固定;伸缩装置6的设置用于调整第二滚轮3和第三滚轮15之间的距离,便于冷却不同规格的电缆线;冷却室14左右两侧面设置有电缆线穿插槽9;所述电缆线穿插槽9中设置有第一滚轮10和第四滚轮16;所述第一滚轮10和第四滚轮16的设置高度高于电缆线固定装置的设置高度;冷却室14顶部设置有喷淋水管5;所述喷淋水管5底面设置有水管喷嘴7,顶面通过分支水管4与总水管8连接;所述总水管8与冷却室14底部固定连接,且总水管8中部设置有水栗11;水栗11的设置用于将冷却水从冷却室14底部栗入喷淋水管5中,并通过水管喷嘴7喷出,达到循环使用冷却水的目的,节约了水资源;冷却室14底部设置有排水管17;所述排水管17上设置有排水阀18;所述干燥腔21通过电缆线穿插槽9与冷却腔12连通;干燥腔21侧壁上设置有第五滚轮20;所述第五滚轮20的设置高度与第四滚轮16的设置高度相同;干燥腔21顶部设置有旋转喷气装置I,底部设置有通气网19;所述旋转喷气装置I由传动装置26、旋转电机25、旋转喷气装置28和进气管33组成;所述传动装置26中设置有第一齿轮27和第二齿轮32;所述第一齿轮27与旋转电机25的主轴固定连接;所述旋转电机25设置在传动装置26上表面,用于提供旋转动力;所述第二齿轮32与第一齿轮27相互啮合,且顶部与进气管33活动连接,底部与连接管3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进气管33与传动装置26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31的另一端与旋转喷气装置28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喷气装置28设置成圆盘型,底面设置有气体喷嘴30;第二齿轮32、连接管31和旋转喷气装置28中设置有气体流道29;旋转喷气装置I的设置,用于将冷却后电缆线上残留的水分吹干,便于进行收纳;所述通气网19设置在干燥腔21底部,便于气体流通,加速吹干。
[0017]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主权项】
1.一种便于水循环利用的电缆线冷却干燥装置,包括冷却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室分为冷却腔和干燥腔;所述冷却腔中设置有电缆线固定装置;所述电缆线固定装置设置有两组,每组由第二滚轮和第三滚轮组成;所述第二滚轮与伸缩装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滚轮与支撑杆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底部与冷却腔底面固定连接;所述伸缩装置通过冷却室顶部设置的支架进行固定;伸缩装置由套筒、伸缩杆和紧固螺钉组成;所述伸缩杆顶部设置在套筒中,底部与第二滚轮连接;伸缩杆和套筒通过紧固螺钉进行固定;冷却室左右两侧面设置有电缆线穿插槽;所述电缆线穿插槽中设置有第一滚轮和第四滚轮;所述第一滚轮和第四滚轮的设置高度高于电缆线固定装置的设置高度;冷却室顶部设置有喷淋水管;所述喷淋水管底面设置有水管喷嘴,顶面通过分支水管与总水管连接;所述总水管与冷却室底部固定连接,且总水管中部设置有水栗;所述干燥腔通过电缆线穿插槽与冷却腔连通;干燥腔侧壁上设置有第五滚轮;所述第五滚轮的设置高度与第四滚轮的设置高度相同;干燥腔顶部设置有旋转喷气装置,底部设置有通气网;所述旋转喷气装置由传动装置、旋转电机、旋转喷气装置和进气管组成;所述传动装置中设置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旋转电机的主轴固定连接;所述旋转电机设置在传动装置上表面;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相互啮合,且顶部与进气管活动连接,底部与连接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进气管与传动装置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旋转喷气装置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喷气装置设置成圆盘型,底面设置有气体喷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水循环利用的电缆线冷却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室底部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设置有排水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水循环利用的电缆线冷却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轮、连接管和旋转喷气装置中设置有气体流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水循环利用的电缆线冷却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网设置在干燥腔底部。
【文档编号】F26B21/00GK205616336SQ201620448004
【公开日】2016年10月5日
【申请日】2016年5月17日
【发明人】林佩琼
【申请人】林佩琼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