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性架控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60098发布日期:2023-11-17 21:18阅读:32来源:国知局
抗震性架控台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架控台,具体涉及抗震性架控台。


背景技术:

1、船舶架控台位于桥楼内,其主要作用是将船舶的控制设备、航行信息显示设备、安全报警设备等一些控制设备集中安装在控制台上,便于船舶驾驶者对船舶运行状态的监控以及根据相关信息进行操纵船舶。

2、由于架控台上安装有控制设备、航行信息显示设备、安全报警设备等,而船舶在海上航行时,由于风浪的问题,船舶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晃动,这就使得架控台跟随船舶晃动,架控台晃动时易对设备造成损伤,为了起到对架控台上的设备减震防护的作用,一般会在架控台与船体之间设置减震机构,现有的架控台一般采用落地式安装,只有架控台的底部与船体设置有减震机构,虽然能起到减震抗震的作用,但是,当船体发生晃动时,架控台顶端的晃动幅度大于底端的晃动幅度,还是容易对位于架控台上部区域的设备造成损伤,因此,本申请提出一种抗震性架控台。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为解决现有架控台一般采用落地式安装,只有架控台的底部与船体设置有减震机构,虽然能起到减震抗震的作用,但是,当船体发生晃动时,架控台顶端的晃动幅度大于底端的晃动幅度,还是容易对位于架控台上部区域的设备造成损伤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抗震性架控台。

2、本申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抗震性架控台,包括:

4、底座和架控台本体,所述架控台本体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板,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阵列设置有若干个底部减震机构,所述底部减震机构包括导杆,所述导杆的两端均构造有限位板,所述导杆的两端均滑动套设有第一活动板,所述第一活动板的相背侧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铰接有第一支杆,两个所述第一活动板的相背侧分别与两个所述限位板之间安装有套设在所述导杆上的第一弹簧;

5、背部减震机构,设置在所述架控台本体的背侧,所述背部减震机构包括u形板,所述u形板的内壁相对侧连接有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上滑动套设有两个第二活动板,两个所述第二活动板分别与所述u形板的内壁相对侧之间安装有套设在所述第一滑杆上的第二弹簧,两个所述第二活动板上均铰接有第二支杆,两个所述第二支杆的自由端铰接有支板,所述支板与所述架控台本体之间铰接有连接杆。

6、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第一活动板的相对侧均通过安装杆设置有套环,两个所述套环均滑动套设在所述导杆上,两个所述导杆之间连接有套设在所述导杆上的拉簧。

7、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顶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相对侧连接有若干个第二滑杆,若干个所述第二滑杆上滑动套设有两个第一锥形块,两个所述第一锥形块之间安装有套设在所述第二滑杆上的第三弹簧,所述第二连接板搭接在两个所述第一锥形块上,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锥形块,所述第二锥形块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锥形块的相对端搭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底部两端均设置有抵触杆,两个所述抵触杆的端部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锥形块相背端搭接。

8、进一步地,所述凹槽内设置有环板,两个所述抵触杆均活动贯穿所述环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环板之间安装有套设在所述抵触杆上的第四弹簧。

9、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抵触杆的相对侧均开设有限位槽,两个所述限位板的相背侧均构造有限位杆,两个所述限位杆分别滑动插设在两个所述限位槽内。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锥形块的底部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阵列设置有若干个滚轮,若干个所述滚轮与所述凹槽的内壁滚动搭接。

11、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采用弹簧伸缩杆。

12、进一步地,所述u形板的内壁相对侧均开设有插槽,所述支板的两端分别滑动插设在两个所述插槽内。

13、进一步地,所述支板与所述插槽的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五弹簧。

14、进一步地,所述架控台本体包括上台体和下台体,所述上台体和所述下台体通过螺钉和螺孔的配合安装固定。

15、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如下:

16、1、在本申请中,当船舶在航行时因风浪发生晃动时,在重力的作用下,第一连接板向下移动,从而通过位于上侧的两个第一支杆分别拉扯或抵触两个第一活动板,从而使得两个第一活动板分别挤压或拉扯两个第一弹簧,利用第一弹簧的弹力抵触,再配合第一阻尼件对震动力进行缓冲,当其上端晃动时,晃动力通过连接杆传导给支板,从而带动支板晃动,当支板晃动时,其通过两个第二支杆拉扯或抵触两个第二弹簧,利用第二弹簧的弹力抵触,从而进行缓冲减震,通过设置的底部减震机构和背部减震机构,二者不会相互干涉,同时对晃动力进行缓冲减震,从而提高了对架控台本体的缓冲减震效果,提高了架控台本体的抗震性能。

17、2、在本申请中,底部减震机构为主缓冲减震,通过在底座上设置的第二滑杆,在第二滑杆上设置第一锥形块,第二连接板上设置第二锥形块,第二连接板下移时,通过抵触杆的抵触,从而推动两个第二锥形块挤压第三弹簧,并通过第二锥形块推动第二连接板上移,通过多级缓冲减震,以提高底部减震机构的缓冲减震效果,从而减少带给上端的晃动幅度,再配合背部减震机构,使得对架控台本体的缓冲减震效果更好。



技术特征:

1.抗震性架控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性架控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减震机构(5)包括导杆(501),所述导杆(501)的两端均构造有限位板(502),所述导杆(501)的两端均滑动套设有第一活动板(503),所述第一活动板(503)的相背侧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3)和所述第二连接板(4)铰接有第一支杆(504),两个所述第一活动板(503)的相背侧分别与两个所述限位板(502)之间安装有套设在所述导杆(501)上的第一弹簧(50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震性架控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开设有凹槽(10),所述凹槽(10)的内壁相对侧连接有若干个第二滑杆(11),若干个所述第二滑杆(11)上滑动套设有两个第一锥形块(12),两个所述第一锥形块(12)之间安装有套设在所述第二滑杆(11)上的第三弹簧(22),所述第二连接板(4)搭接在两个所述第一锥形块(12)上,所述第二连接板(4)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锥形块(13),所述第二锥形块(1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锥形块(12)的相对端搭接,所述第一连接板(3)的底部两端均设置有抵触杆(14),两个所述抵触杆(14)的端部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锥形块(12)相背端搭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震性架控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0)内设置有环板(15),两个所述抵触杆(14)均活动贯穿所述环板(15),所述第一连接板(3)与所述环板(15)之间安装有套设在所述抵触杆(14)上的第四弹簧(1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震性架控台,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抵触杆(14)的相对侧均开设有限位槽(17),两个所述限位板(502)的相背侧均构造有限位杆(18),两个所述限位杆(18)分别滑动插设在两个所述限位槽(17)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震性架控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锥形块(12)的底部开设有容纳槽(23),所述容纳槽(23)内阵列设置有若干个滚轮(19),若干个所述滚轮(19)与所述凹槽(10)的内壁滚动搭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震性架控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602)采用弹簧伸缩杆。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震性架控台,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板(601)的内壁相对侧均开设有插槽(20),所述支板(606)的两端分别滑动插设在两个所述插槽(20)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抗震性架控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板(606)与所述插槽(20)的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五弹簧(21)。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震性架控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架控台本体(2)包括上台体(201)和下台体(202),所述上台体(201)和所述下台体(202)通过螺钉和螺孔的配合安装固定。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抗震性架控台,涉及架控台技术领域;本申请包括底座和架控台本体,所述架控台本体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板,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板;本申请当船舶在航行时因风浪发生晃动时,在重力的作用下,第一连接板向下移动,从而使得两个第一活动板分别挤压或拉扯两个第一弹簧,利用第一弹簧的弹力抵触,再配合第一阻尼件对震动力进行缓冲,当其上端晃动时,晃动力通过连接杆传导给支板,其通过两个第二支杆拉扯或抵触两个第二弹簧,利用第二弹簧的弹力抵触,配合第二阻尼件,从而进行缓冲减震,底部减震机构和背部减震机构,二者不会相互干涉,同时对晃动力进行缓冲减震,提高了对架控台本体的缓冲减震效果,提高了架控台本体的抗震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钱喜华,程旻哲,蔡和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海创自动化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