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展接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06750发布日期:2024-02-02 21:36阅读:22来源:国知局
延展接驳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路运输领域,尤其涉及一延展接驳装置。


背景技术:

1、滚装船是专为车辆和乘客设计并建造的小、中、大型专用船,用于运输人员和重载车辆。船上配有专用的滚装设备,用于滚装船所载车辆在滚装船-岸间的中转。滚装船配有的专用船-岸滚装设备包括艏跳板、侧跳板、艉直跳板和尾部斜跳板。

2、民用滚装船通常包括客滚船,车滚船和pctc。作为专业运输船舶,民用滚装船都是为特定航线,特定车型,特定码头定制设计和制造,通用性较差。当民用滚装船和中转船横向系泊停靠状态下,滚装船主要通过以下两种专业设备转移车辆。一种为尾部直跳板装卸车辆,滚装船因为大小不一,排水量各异,跳板的尺寸和适应码头高差差异巨大,专用滚装码头通常使用可调整高度的码头连接桥设备来对接。另外,pctc和部分大型滚装船配有尾部斜跳板装卸车辆,尾部斜跳板一般都超过20m长,不需要专用码头连接桥,但是对码头高差适应能力差,且重量重,通常跳板本身重量超过50吨,部分船型尾斜跳重量会超过100吨,方向一般向船斜后方向和船中线夹角35度左右,对中转设备承载能力要求极高。

3、现有技术的滚装船除了船长/宽不同,跳板形式各异,车辆甲板高度也是差异很大,这就导致需要不同尺寸,不同高度(距水线面高度)不同转驳方向的中转设备与其对接。以上原因导致目前无法满足不同滚装船的通用中转船和中转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一个主要优势在于提供一延展接驳装置,其中所述延展接驳装置是中转船为达成车辆中转目的而特殊研发设计的核心功能设备,是连接滚装船跳板和中转船的接驳接口。

2、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延展接驳装置,其中所述延展接驳装置能和不同类型滚装船跳板设备有效,可靠,安全接驳。

3、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延展接驳装置,其中所述延展接驳装置能适应设计海况下的本船运动和船间相对运动。

4、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延展接驳装置,其中所述延展接驳装置能适应设计海况下的联合载荷,包括:波浪载荷,搭接跳板载荷和过驳车辆载荷。

5、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延展接驳装置,其中所述延展接驳装置能实现快速收放功能,在工作状态是船船接驳接口,在收起状态能不影响航行和滚装船的靠泊。

6、本发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一延展接驳装置,其中所述延展接驳装置能满足设计车辆的快速、有效、安全通行。

7、依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能够实现前述目的和其他目的和优势的本发明的一延展接驳装置,包括:

8、中转平台,适于与一船体相连;和

9、至少一延展坡道,其中所述至少一延展坡道被设置于所述中转平台的侧边,所述延展坡道被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中转平台的端部,其可被驱动地在一展开位置和一收纳位置间切换;当所述延展坡道处于所述展开位置时,所述延展接驳装置处于接驳作业状态,其中所述延展坡道自所述中转平台的一侧向外延伸和凸出;当所述延展坡道处于所述收纳位置时,所述延展接驳装置处于平台收起状态,所述延展坡道被转动至所述中转平台的上方。

10、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至少一驱动组件,其中所述驱动组件被设置于所述中转平台,且与所述延展坡道相连,所述驱动组件可驱动所述延展坡道在所述展开位置和所述收纳位置间移动。

1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驱动组件进一步包括钢索机构和驱动所述钢索机构的液压绞车,其中所述钢索机构被设置在所述中转平台的上部外侧。

12、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钢索机构为钢丝绳滑轮组机构。

13、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至少一支撑机构,其中所述支撑机构被设置于所述中转平台,且与所述延展坡道相连,所述支撑机构用于支撑所述延展坡道处于特定位置,以保持特定姿态。

14、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钢索机构包括一远端钢索和一近端钢索,其中所述远端钢索和所述近端钢索分别与所述延展坡道相连接。所述远端钢索的一端与所述延展坡道的远端相连接,所述近端钢索与所述延展坡道的近端相连接。

15、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中转平台和所述延展坡道的表面设有防滑条,其中防滑条为钢铝混合材料,上表面是钢,提高防滑条硬度,下层为铝。

16、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括至少一浮体机构,其中所述浮体机构被设置在所述中转平台和所述延展坡道的下方。

17、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浮体机构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平台浮体和至少一坡道浮体,其中所述平台浮体被设置在所述中转平台的下方,且与所述中转平台相连接,用于支撑所述中转平台;所述坡道浮体被设置在所述延展坡道的下方,其用于支撑所述延展坡道。

18、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浮体机构的所述平台浮体和所述坡道浮体为可充气的柔性浮体装置。

19、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中转平台的所述平台主体进一步包括水平平台和自所述水平平台向外突出延伸的至少一斜坡,其中所述延展接驳装置的所述延展坡道被设置在所述中转平台的所述斜坡的外侧,且通过铰链等连接机构与所述中转平台相互连接。

20、通过对随后的描述和附图的理解,本发明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

21、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和附图得以充分体现。



技术特征:

1.延展接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延展接驳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一驱动组件,其中所述驱动组件被设置于所述中转平台,且与所述延展坡道相连,所述驱动组件可驱动所述延展坡道在所述展开位置和所述收纳位置间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延展接驳装置,其中所述驱动组件进一步包括钢索机构和驱动所述钢索机构的液压绞车,其中所述钢索机构被设置在所述中转平台的上部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延展接驳装置,其中所述钢索机构为钢丝绳滑轮组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延展接驳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一支撑机构,其中所述支撑机构被设置于所述中转平台,且与所述延展坡道相连,所述支撑机构用于支撑所述延展坡道处于特定位置,以保持特定姿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延展接驳装置,其中所述钢索机构包括一远端钢索和一近端钢索,其中所述远端钢索和所述近端钢索分别与所述延展坡道相连接。所述远端钢索的一端与所述延展坡道的远端相连接,所述近端钢索与所述延展坡道的近端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延展接驳装置,其中所述中转平台和所述延展坡道的表面设有防滑条,其中防滑条为钢铝混合材料,上表面是钢,提高防滑条硬度,下层为铝。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延展接驳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一浮体机构,其中所述浮体机构被设置在所述中转平台和所述延展坡道的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延展接驳装置,其中所述浮体机构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平台浮体和至少一坡道浮体,其中所述平台浮体被设置在所述中转平台的下方,且与所述中转平台相连接,用于支撑所述中转平台;所述坡道浮体被设置在所述延展坡道的下方,其用于支撑所述延展坡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延展接驳装置,其中所述浮体机构的所述平台浮体和所述坡道浮体为可充气的柔性浮体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延展接驳装置,其中所述中转平台的所述平台主体进一步包括水平平台和自所述水平平台向外突出延伸的至少一斜坡,其中所述延展接驳装置的所述延展坡道被设置在所述中转平台的所述斜坡的外侧,且通过铰链等连接机构与所述中转平台相互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延展接驳装置,其中所述延展接驳装置包括中转平台和至少一延展坡道,其中所述至少一延展坡道被设置于所述中转平台的侧边,所述延展坡道被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中转平台的端部,其可被驱动地在一展开位置和一收纳位置间切换;当所述延展坡道处于所述展开位置时,所述延展接驳装置处于接驳作业状态,其中所述延展坡道自所述中转平台的一侧向外延伸和凸出;当所述延展坡道处于所述收纳位置时,所述延展接驳装置处于平台收起状态,所述延展坡道被转动至所述中转平台的上方。

技术研发人员:徐澄,付红浩,韩献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科得威船舶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