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承载平台、光伏发电系统及光伏发电系统的组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8027160发布日期:2024-05-17 13:03阅读:19来源:国知局
光伏承载平台、光伏发电系统及光伏发电系统的组装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可再生能源,特别涉及一种光伏承载平台、光伏发电系统及光伏发电系统的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1、目前陆地上光伏用地开始逐步紧缩,各地区开始推广海上光伏的应用,国内海上光伏发展缓慢且多在沿海滩涂地区,传统的湖面、水库光伏、插桩式光伏不适用于在深远海进行铺设,漂浮式光伏应运而生。

2、对于处于开敞海域的漂浮式光伏开发来说,海上环境比较恶劣,对于结构强度有较大的要求,通常的海上结构物多由钢结构构成,但是对于浮式光伏来说,钢结构浮体结构带来了过大的重量及过高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量较低且强度足够、成本较低的光伏承载平台,采用该光伏承载平台的光伏发电系统及光伏发电系统的组装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光伏承载平台,以用于支撑光伏发电装置,包括:

3、上部支撑结构,其用于支撑光伏板;

4、下部浮体结构,其设置于所述上部支撑结构的底部而支撑所述上部支撑结构,所述下部浮体结构能够浮于海面上;所述下部浮体结构包括顶框、底框以及连接所述顶框和底框的多个立柱,所述顶框包括多个顶梁以及连接相邻两所述顶梁的上连接件,所述底框包括多个底梁以及连接相邻两所述底梁的下连接件,所述上连接件还与对应的立柱的顶部连接,所述下连接件还与对应的立柱的底部连接;

5、其中,所述立柱、所述顶梁以及所述底梁的材质为竹基复合材料,所述上连接件和所述下连接件的材质为钢。

6、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上连接件包括三个上连接部,三个所述上连接部分别套设于一所述立柱以及两所述顶梁外周,并通过粘接实现连接;

7、所述下连接件包括三个下连接部,三个所述下连接部分别套设于一所述立柱以及两所述底梁外周,并通过粘接实现连接。

8、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上连接件和所述下连接件均包括一基柱以及分列于所述基柱三个方向的连接筒,所述连接筒背离所述基柱的方向开口,任意两所述连接筒均垂直,所述上连接件的连接筒构成上连接部,所述下连接件的连接筒构成下连接部。

9、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下部浮体结构还包括多个斜撑,相邻两所述立柱之间均设有两所述斜撑,且各所述斜撑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上连接件和所述下连接件。

10、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上连接件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上耳板,所述上耳板与所述斜撑的端部通过紧固件实现连接,所述下连接件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下耳板,所述下耳板与所述斜撑的端部通过紧固件实现连接。

11、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上部支撑结构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多个檩条以及分列于各所述檩条两端的抱箍,所述抱箍套设于所述顶梁外周;

12、所述上部支撑结构的材质为钢。

13、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抱箍包括第一抱箍和第二抱箍,所述第一抱箍与所述檩条连接,所述第二抱箍与所述第一抱箍通过螺栓螺母连接。

14、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顶梁的外周设有多个限位槽,多个所述限位槽沿所述顶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各所述限位槽用于容置一所述抱箍,以限制所述抱箍沿所述顶梁长度方向的移动。

15、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光伏承载平台包括系泊结构,所述系泊结构包括沿所述底框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系泊组件,各所述系泊组件均包括锚链、重力锚、浮球以及钢丝绳,所述锚链的一端连接所述重力锚,另一端连接所述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的一端连接所述下连接件,另一端连接所述锚链,所述浮球连接于所述钢丝绳与所述锚链的连接处。

16、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光伏发电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光伏承载平台和布置于所述光伏承载平台的光伏发电装置。

17、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光伏发电系统的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8、提供材质为竹基复合材料的多个立柱、多个顶梁以及多个底梁,提供材质为钢的多个上连接件和多个下连接件,提供多个光伏板;

19、将多个所述下连接件与多个所述底梁粘接而形成底框,将多个所述连接件与多个所述顶梁粘接而形成顶框;

20、提供上部支撑结构,并将所述上部支撑结构安装于所述顶框上;

21、将多个所述光伏板安装于所述上部支撑结构上;

22、将多个所述立柱与所述底框上的下连接件粘接;

23、将所述顶框、所述上部支撑结构以及所述光伏板吊起,并将所述上连接件与竖立于所述底框上的立柱的上部粘接。

24、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下连接件与所述底梁的粘接步骤中:将所述下连接件以及所述底梁上涂满结构胶,并在20分钟内粘接两者;和/或,

25、所述上连接件与所述顶梁的粘接步骤中:将所述上连接件以及所述顶梁上涂满结构胶,并在20分钟内粘接两者;和/或,

26、多个所述立柱与所述底框上的下连接件粘接步骤中:将所述下连接件以及所述立柱的下部涂满结构胶,并在20分钟内粘接两者;和/或,

27、将所述上连接件与竖立于所述底框上的立柱的上部粘接步骤中:将所述上连接件以及所述立柱的上部涂满结构胶,并在20分钟内粘接两者。

28、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将所述上部支撑结构安装于所述顶框上的步骤中:将所述上部支撑结构的第一抱箍放置于所述顶梁的限位槽内,并将第二抱箍通过紧固件与所述第一抱箍连接,实现檩条与所述顶梁的连接,并依次安装多个所述檩条。

29、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30、本发明中的光伏承载平台的立柱、顶梁以及底梁的材质为竹基复合材料,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的材质为钢,实现竹基复合材料与钢结构的搭配,而使该光伏承载平台不仅重量较轻,且强度足够,同时成本较低。



技术特征:

1.一种光伏承载平台,以用于支撑光伏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承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件包括三个上连接部,三个所述上连接部分别套设于一所述立柱以及两所述顶梁外周,并通过粘接实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承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件和所述下连接件均包括一基柱以及分列于所述基柱三个方向的连接筒,所述连接筒背离所述基柱的方向开口,任意两所述连接筒均垂直,所述上连接件的连接筒构成上连接部,所述下连接件的连接筒构成下连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承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浮体结构还包括多个斜撑,相邻两所述立柱之间均设有两所述斜撑,且各所述斜撑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上连接件和所述下连接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承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件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上耳板,所述上耳板与所述斜撑的端部通过紧固件实现连接,所述下连接件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下耳板,所述下耳板与所述斜撑的端部通过紧固件实现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承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支撑结构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多个檩条以及分列于各所述檩条两端的抱箍,所述抱箍套设于所述顶梁外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承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箍包括第一抱箍和第二抱箍,所述第一抱箍与所述檩条连接,所述第二抱箍与所述第一抱箍通过螺栓螺母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承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梁的外周设有多个限位槽,多个所述限位槽沿所述顶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各所述限位槽用于容置一所述抱箍,以限制所述抱箍沿所述顶梁长度方向的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承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承载平台包括系泊结构,所述系泊结构包括沿所述底框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系泊组件,各所述系泊组件均包括锚链、重力锚、浮球以及钢丝绳,所述锚链的一端连接所述重力锚,另一端连接所述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的一端连接所述下连接件,另一端连接所述锚链,所述浮球连接于所述钢丝绳与所述锚链的连接处。

10.一种光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光伏承载平台和布置于所述光伏承载平台的光伏发电装置。

11.一种光伏发电系统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伏发电系统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件与所述底梁的粘接步骤中:将所述下连接件以及所述底梁上涂满结构胶,并在20分钟内粘接两者;和/或,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伏发电系统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上部支撑结构安装于所述顶框上的步骤中:将所述上部支撑结构的第一抱箍放置于所述顶梁的限位槽内,并将第二抱箍通过紧固件与所述第一抱箍连接,实现檩条与所述顶梁的连接,并依次安装多个所述檩条。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伏承载平台、光伏发电系统及光伏发电系统的组装方法。光伏承载平台包括:上部支撑结构,其用于支撑光伏板;下部浮体结构,其设置于上部支撑结构的底部而支撑上部支撑结构,下部浮体结构能够浮于海面上;下部浮体结构包括顶框、底框以及连接顶框和底框的多个立柱,顶框包括多个顶梁以及连接相邻两顶梁的上连接件,底框包括多个底梁以及连接相邻两底梁的下连接件,上连接件还与对应的立柱的顶部连接,下连接件还与对应的立柱的底部连接;其中,立柱、顶梁以及底梁的材质为竹基复合材料,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的材质为钢。

技术研发人员:傅强,李德江,王传文,王文平,郑龙,陈奎英,张海春,孙亚平,王海,由和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5/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