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充气式水上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380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充气式水上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进的水上救生装置,特别是一种新型充气式水上救生装置。
现有的充气式救生衣、救生圈和救生筏等水上救生装置中的气源装置,通常是由CO2高压气瓶和比较复杂的控制充气操作的机构组成。当水上作业人员或乘员无意落水时,该气源装置便完成对救生装置中浮体的充气过程,将人员托出水面。该救生装置对比非充气式水上救生装置,其优点是使用方便和救生效果较好等,但由于采用CO2高压气瓶作为气源,因而存在以下缺点(一)充气速度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在低温下不仅充气速度下降,而且由于高压气体的膨胀吸热故在排气口产生“结冰”现象,堵塞排气口,达不到救生的目的;(二)遇到高温和激烈的撞击有爆炸的危险性;(三)气瓶对浮体充气的形式是利用“击针”刺穿气瓶封口实现的,其气源装置的结构比较复杂,技术要求和成本也较高。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改进的充气式水上救生装置。它以固体式气体发生器和落水信号开关取代现有的气源装置,因而能够有效地克服现有充气式水上救上装置的缺点。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新型充气式水上救生装置,包括与浮体连接的带有电点火具的气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气源装置具有一个连接该浮体的固体式气体发生器和控制充气操作的落水信号开关。当水上作业人员或乘员无意落水时,落水信号开关遇水便迅速(小于0.1秒)产生电信号,启动电点火具。在电点火具的热量激发下,由固体式气体发生器中的固体成气剂迅速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纯净且无毒的氮气,便将浮体充胀,将人员托出水面(小于4秒)。落水信号开关,是根据空气与水导电电阻之差异的特性,利用可控硅作为导电开关,以达到救生装置落水后能够自动完成充气过程,浮于水面。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特点是采用固体式气体发生器作为气源,受环境温度影响小,充气速度快且稳定,即使在低温条件下成气,仍然能满足快速充气的要求;气体发生器成气时内部压力低(小于6kg/cm2),使用安全可靠;气体纯净、无毒、无腐蚀性;落水信号开关滞后小,可靠性大;整个装置结构简单,造价低。本发明广泛适用于各种气候环境条件下在江、河、湖、海上救生之用。
发明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附图是根据本发明提出的新型充气式水上救生装置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该救生装置包括一个浮体(6),浮体(6)与固体式气体发生器和控制充气操作的落水信号开关三者串连在一起。
附图中固体式气体发生器是由电点火具(1)、固体成气剂(2)、过滤冷却器(3)和壳体(4)所组成。当电点火具(3)的桥丝接通电源时,电点火具(1)便产生足够的热量激发固体成气剂(2),固体成气剂(2)是由氧化剂、还原剂、助剂1和助剂2所组成,当氧化剂为Fe2O3或KNO3、还原剂为NaN3或NH4NO2、助剂1为MnO2和助剂2为SiO2时,成气效果最佳。固体成气剂(2)所生成的氮气通过过滤冷却器(3)的过滤和冷却,最后通过与浮体连接的排气口(5)充胀浮体,使救生装置浮于水面。
落水信号开关为电子式开关。该开关的两根探头A和B侵入水中时,由于水的导电性大于空气,即产生一个电信号经放大器(7)放大后触发可控硅(8),使可控硅(8)导通,从而使电源(9)、电点火具(1)桥丝、呼救信号灯(10)和可控硅(7)组成的回路构成为通路,使电点火具(1)点火。点火后桥丝烧断,电源只给呼救信号灯(10)供电。这样,便实现了对浮体自动充气过程。附图中电子式开关上并接了一个手动开关(11)。当电子式开关发生故障时,可利用手动开关(11)启动电点火具(1),同样实现对浮体的充气过程,大大提高了救生可靠性。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充气式水上救生装置,包括与浮体(6)连接的带有电点火具(1)的气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气源装置具有一个连接该浮体(6)的固体式气体发生器和控制充气操作的落水信号开关。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固体式气体发生器是由固体成气剂(2)、过滤冷却器(3)和壳体(4)所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固体成气剂(2)是由氧化剂、还原剂、助剂1和助剂2所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固体成气剂中氧化剂为Fe2O3或KNO3、还原剂为NaN3或NH4NO2、助剂1为MnO2和助剂2为SiO2。
5.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落水信号开关为电子式开关。
6.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电子式开关上并接了一个手动开关(11)。
专利摘要
一种新型充气式水上救生装置。它包括与浮体连接的带有电点火具的气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气源装置具有一个连接该浮体的固体式气体发生器和控制充气操作的落水信号开关。当水上作业人员或乘员无意落水后,该救生装置能够迅速(小于4秒)自动完成充气过程,将人员托出水面。本发明结构简单,造价低;运输、使用安全可靠;不论在高温或低温环境条件下,充气速度快且稳定;广泛适用于各种气候条件下在江、河、湖、海上救生之用。
文档编号B63C9/18GK86103322SQ86103322
公开日1987年11月18日 申请日期1986年5月9日
发明者吉法祥, 李长林, 刘庆荣, 徐复铭 申请人:华东工学院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