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舷侧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86363阅读:542来源:国知局
一种舷侧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船体结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舷侧结构。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随着世界贸易的发展,海上运输业日益发达,油船等各类船舶碰撞与搁浅事故时有发生,往往给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威胁。而军船而言,水面爆炸的冲击载荷可以引起舰船舷侧结构损伤,影响舰船的战斗力和生命力。如何更有效地提高船舶结构特别是船舶舷侧结构的抗冲击性能,是现代船舶设计制造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0003]现有规范对诸如油船等大型船舶规定了必须设置双壳来提高船舶的安全性等要求。而传统的双壳体船舶,是在内壳板和舷侧外板之间加设水平平台和舷侧纵骨,其中水平平台采用平板式舷侧平台,是由一块钢板制成的水平板,固定在内壳板和舷侧外板之间且与它们相互垂直。虽然与单侧舷板相比,该种舷侧结构的抗撞能力提高了很多,但是在船舶舷侧受到如碰撞,搁浅,水面爆炸冲击波等冲击载荷时,由于平板平台刚度较大,其吸收冲击能量效果不佳,对船舶舷侧所起缓冲作用较差,在平台与内壳板的相交处产生应力及剪切应力,从而导致平台击破内壳板进而引起原油泄漏、船舶进水、内部设备被破坏等事故,所以有必要在船舶舷侧结构形式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双壳船舶舷侧结构中的水平平台刚度较大,吸收冲击能量效果不佳,平台容易击破内壳板,从而提出一种吸能效果好、缓冲能力强的用于双壳船舶的舷侧结构。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种舷侧结构,包括舷侧外板、内壳板以及设置在舷侧外板和内壳板之间的多个舷侧纵骨,舷侧外板和内壳板之间还设有多个组合式舷侧平台,组合式舷侧平台包括第一缓冲组件、平台水平板和第二缓冲组件,第一缓冲组件的一侧与内壳板连接、另一侧与平台水平板的一端连接,第二缓冲组件的一侧与舷侧外板连接、另一侧与平台水平板的另一端连接。
[0007]优选地:
[0008]第一缓冲组件包括第一折边板和填充在第一折边板内的第一弹性填充构件,第一折边板的底面与平台水平板连接,第一折边板的两个侧边的边缘分别与内壳板连接;
[0009]第二缓冲组件包括第二折边板和填充在第二折边板内的第二弹性填充构件,第二折边板的底面与平台水平板连接,第二折边板的两个侧边的边缘分别与舷侧外板连接。
[0010]优选地,第一折边板的宽度wl、平台水平板的宽度W、第二折边板的宽度w2的尺寸比例为1:6:1。
[0011]优选地,第一折边板的高度hi不小于200mm,第二折边板的高度h2不小于200mm。
[0012]优选地,第一折边板的底面与两个侧边的两个倒角圆弧均不小于100°,第二折边板的底面与两个侧边的两个倒角圆弧均不小于100°。
[0013]优选地,第一折边板的底面和第二折边板的底面分别与平台水平板垂直设置。
[0014]优选地,第一折边板的底面与平台水平板的一端焊接、第二折边板的底面与平台水平板的另一端焊接,第一折边板的两个侧边的边缘分别与内壳板焊接,第二折边板的两个侧边的边缘分别与舷侧外板焊接。
[0015]优选地,舷侧纵骨为球扁钢型舷侧纵骨。
[001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舷侧结构,平台水平板的一端通过第一缓冲组件与内壳板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缓冲组件与舷侧外板连接,当舷侧遭遇冲击载荷时,与舷侧外板连接的第二缓冲组件发生变形而吸收了一部分冲击能量,当冲击力沿着第二缓冲组件和平台水平板传递到第一缓冲组件时,第一缓冲组件变形从而又吸收了一部分冲击能量。另外,与平台水平板直接与内壳板连接相比,第一缓冲组件与内壳板的接触面积大,从而进一步减小内壳板单位面积的被冲击强度。即,组合式舷侧平台通过吸收部分冲击能量和减小内壳板受力压强来防止内壳板被破坏,从而该舷侧结构具有良好承受碰撞、触礁和水面爆炸等冲击载荷的能力,能够保护船舶内部设备和货物的安全。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一种舷侧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舷侧外板、2-内壳板、3-舷侧纵骨、4-组合式舷侧平台、41-第一缓冲组件、411-第一折边板、412-第一弹性填充构件、42-平台水平板、43-第二缓冲组件、431-第二折边板、432-第二弹性填充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2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舷侧结构,包括舷侧外板1、内壳板2以及设置在舷侧外板I和内壳板2之间的多个舷侧纵骨3,舷侧外板I和内壳板2之间还设有多个组合式舷侧平台4,组合式舷侧平台4包括第一缓冲组件41、平台水平板42和第二缓冲组件43,第一缓冲组件41的一侧与内壳板2连接、另一侧与平台水平板42的一端连接,第二缓冲组件43的一侧与舷侧外板I连接、另一侧与平台水平板42的另一端连接。上述舷侧纵骨3具体为球扁钢型舷侧纵骨。多个舷侧纵骨3和多个组合式舷侧平台4均匀分布于舷侧外板I和内壳板2之间的空间内。
[0022]本实施例提供的舷侧结构,当舷侧遭遇冲击载荷时,与舷侧外板I连接的第二缓冲组件43发生变形而吸收了一部分冲击能量,当冲击力沿着第二缓冲组件43和平台水平板42传递到第一缓冲组件41时,第一缓冲组件41变形从而又吸收了一部分冲击能量。另夕卜,与平台水平板42直接与内壳板2连接相比,第一缓冲组件41与内壳板2的接触面积大,从而进一步减小内壳板2单位面积的被冲击强度。S卩,上述组合式舷侧平台4通过吸收部分冲击能量和减小内壳板2受力压强来防止内壳板2被破坏,从而保护船舶内部设备和货物的安全。
[0023]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缓冲组件41优选包括第一折边板411和填充在第一折边板411内的第一弹性填充构件412,第一折边板411的底面与平台水平板42连接,第一折边板411的两个侧边的边缘分别与内壳板2连接。上述第二缓冲组件43优选包括第二折边板431和填充在第二折边板431内的第二弹性填充构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