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式机动泥驳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44107阅读:1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开式机动泥驳船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开式机动泥驳船,属于船舶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泥驳船在卸泥时淤泥无法自动滑出等技术问题。本开式机动泥驳船包括船体、左半体和右半体,船体的两侧设有主梁,左半体和右半体分别铰接在船体的两根主梁上,左半体的内壁和右半体的内壁上均铺设有喷水管,喷水管和左半体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喷水管和右半体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喷水管的侧壁上开有若干出水孔,船体上设有水泵和与水泵连通的两根进水软管,两根进水软管分别与左半体上的喷水管和右半体上的喷水管连通。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在卸泥时使得淤泥自动滑出泥驳船的优点。
【专利说明】
一种开式机动泥驳船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式机动泥驳船,属于船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疏浚是指采用人工、水力和机械的手段将泥沙土石等水下土方挖掘起来,并输移到其他地方去的过程。随着航运业的发展和港口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水力和机械疏浚在航道和港口建设中扮演主要角色,进而促进了各类挖泥船的迅速发展。
[0003]开式机动泥驳船为疏浚施工的专用驳船,在疏浚生产中扮演重要角色,它能够配合挖泥船装驳,输送各种挖掘的材料和其它散装材料;开式机动泥驳船包括船体、左半体和右半体,船体的中部为中空的,左半体和右半体铰接在船体的中部,在左半体和右半体合并时开式机动泥驳船的船底为关闭状态,在左半体和右半体打开时开式机动泥驳船的船底为打开状态,通过将左半体和右半体打开能实现快速卸泥;目前在卸泥时主要通过重力的作用使得淤泥滑下去,但是在淤泥较干燥时其粘度较大,很难自由滑出,仍然需要手动将淤泥挑落下去,在卸泥后仍然会有很多淤泥粘在左半体和右半体上,很难完全清除。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开式机动泥驳船。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能在卸泥时使得淤泥自动滑出泥驳船。
[0006]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种开式机动泥驳船,包括船体、左半体和右半体,所述船体的两侧设有主梁,左半体和右半体分别铰接在船体的两根主梁上,左半体的内壁和右半体的内壁上均铺设有喷水管,喷水管和左半体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喷水管和右半体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喷水管的侧壁上开有若干出水孔,船体上设有水栗和与水栗连通的两根进水软管,两根进水软管分别与左半体上的喷水管和右半体上的喷水管连通。
[0008]在卸泥时,通过水栗将水栗入喷水管,从喷水管的出水孔喷出的水会使得与左半体的内壁和右半体的内壁接触的淤泥更湿滑,使得淤泥与左半体的内壁和右半体的内壁之间的粘附力减小,从而使得淤泥更容易整体从左半体和右半体自动滑出,避免了需要通过人力将游泥从左半体和右半体内清除的麻烦,从而提尚卸泥的效率。
[0009]所述喷水管上的出水孔朝向左半体的内壁或者右半体的内壁。从出水孔喷出的水使得与左半体的内壁和右半体的内壁粘接的淤泥更湿化,使得淤泥在重力的作用下相对左半体的内壁和右半体的内壁滑动,从而使得淤泥整体从左半体和右半体滑出,同时喷在左半体的内壁和右半体的内壁上的水能清洗左半体和右半体,将左半体和右半体冲洗干净。
[0010]所述左半体的内壁和右半体的内壁上均固定有加强条,加强条沿着左半体和右半体的纵向均匀分布,喷水管为沿着左半体和右半体的横向分布。喷水管与加强条垂直,该结构的加强条既能分别增加左半体和右半体的强度,同时在卸泥不会妨碍淤泥滑出左半体和右半体。
[0011 ]所述左半体和右半体的侧壁上固定有卡扣,喷水管通过卡扣分别固定在左半体和右半体上。通过卡扣将喷水管定位并保证喷水管与左半体和右半体之间具有间隙。
[0012]所述主梁上开有凹槽,位于凹槽两端的槽壁上开有铰接孔,左半体上部的两端和右半体上部的两端均具有铰接轴,左半体上的铰接轴与对应主梁上的铰接孔铰接,右半体上的铰接轴与对应主梁上的铰接孔铰接,铰接轴上固定有拨杆,铰接孔的孔壁内开有定位凹口,定位凹口呈圆弧形,定位凹口内固定有能控制水栗开启或者关闭的开关,拨杆插入定位凹口内,在左半体和右半体打开时拨杆能作用在开关上开启水栗,在左半体和右半体关闭时拨杆与开关分离。该结构能在左半体和右半体打开时使得喷水管的出水孔出水,在左半体和右半体关闭时喷水管的出水孔不出水。
[0013]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开式机动泥驳船具有使得淤泥更容易整体从左半体和右半体自动滑出。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开式机动泥驳船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左半体和右半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铰接轴和主梁连接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船体11、主梁2、左半体21、右半体22、加强条23、铰接轴231、拨杆3、喷水管31、出水孔32、卡扣4、水栗41、进水软管5、凹槽51、铰接孔52、定位凹口 53、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19]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开式机动泥驳船包括船体1、左半体2和右半体21,船体I的两侧设有主梁11,左半体2和右半体21分别铰接在船体I的两根主梁11上,左半体2的内壁和右半体21的内壁上均铺设有喷水管3,喷水管3和左半体2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喷水管3和右半体21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喷水管3的侧壁上开有若干出水孔31,船体I上设有水栗4和与水栗4连通的两根进水软管41,两根进水软管41分别与左半体2上的喷水管3和右半体21上的喷水管3连通。喷水管3上的出水孔31朝向左半体2的内壁或者右半体21的内壁。左半体2的内壁和右半体21的内壁上均固定有加强条22,加强条22沿着左半体2和右半体21的纵向均匀分布,喷水管3为沿着左半体2和右半体21的横向分布。左半体2和右半体21的侧壁上固定有卡扣32,喷水管3通过卡扣32分别固定在左半体2和右半体21上。
[0020]主梁11上开有凹槽5,位于凹槽5两端的槽壁上开有铰接孔51,左半体2上部的两端和右半体21上部的两端均具有铰接轴23,左半体2上的铰接轴23与对应主梁11上的铰接孔51铰接,右半体21上的铰接轴23与对应主梁11上的铰接孔51铰接,铰接轴23上固定有拨杆231,铰接孔51的孔壁内开有定位凹口 52,定位凹口 52呈圆弧形,定位凹口 52内固定有能控制水栗4开启或者关闭的开关53,拨杆231插入定位凹口52内,在左半体2和右半体21打开时拨杆231能作用在开关53上开启水栗4,在左半体2和右半体21关闭时拨杆231与开关53分离。
[0021]在卸泥时,通过水栗4将水栗入喷水管3,从喷水管3的出水孔31喷出的水会使得与左半体2的内壁和右半体21的内壁接触的淤泥更湿滑,使得淤泥与左半体2的内壁和右半体21的内壁之间的粘附力减小,从而使得淤泥更容易整体从左半体2和右半体21自动滑出,避免了需要通过人力将淤泥从左半体2和右半体21内清除的麻烦,从而提高卸泥的效率。
[0022]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开式机动泥驳船,包括船体(I)、左半体(2)和右半体(21),所述船体(I)的两侧设有主梁(11),左半体(2)和右半体(21)分别铰接在船体(I)的两根主梁(1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半体(2)的内壁和右半体(21)的内壁上均铺设有喷水管(3),喷水管(3)和左半体(2 )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喷水管(3 )和右半体(21)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喷水管(3)的侧壁上开有若干出水孔(31),船体(I)上设有水栗(4)和与水栗(4)连通的两根进水软管(41),两根所述进水软管(41)分别与左半体(2)上的喷水管(3)和右半体(21)上的喷水管(3)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式机动泥驳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管(3)上的出水孔(31)朝向左半体(2)的内壁或者右半体(21)的内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开式机动泥驳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半体(2)的内壁和右半体(21)的内壁上均固定有加强条(22),加强条(22)沿着左半体(2)和右半体(21)的纵向均匀分布,喷水管(3)沿着左半体(2)和右半体(21)的横向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开式机动泥驳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半体(2)和右半体(21)的侧壁上固定有卡扣(32),喷水管(3)通过卡扣(32)分别固定在左半体(2)和右半体(21)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式机动泥驳船,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11)上开有凹槽(5),位于凹槽(5)两端的槽壁上开有铰接孔(51),左半体(2)上部的两端和右半体(21)上部的两端均具有铰接轴(23),左半体(2)上的铰接轴(23)与对应主梁(11)上的铰接孔(51)铰接,右半体(21)上的铰接轴(23)与对应主梁(11)上的铰接孔(51)铰接,铰接轴(23)上固定有拨杆(231),铰接孔(51)的孔壁内开有定位凹口(52),定位凹口(52)呈圆弧形,定位凹口(52)内固定有能控制水栗(4)开启或者关闭的开关(53),拨杆(231)插入定位凹口(52)内,在所述左半体(2)和右半体(21)打开时所述拨杆(231)能作用在开关(53)上开启水栗(4),在左半体(2)和右半体(21)关闭时所述拨杆(231)与开关(53)分离。
【文档编号】B63B35/28GK205632942SQ201620502811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5月30日
【发明人】李家兴
【申请人】浙江欣海船舶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