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用救援悬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42530阅读:6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直升机用救援悬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救援悬梯,特别是涉及一种直升机用救援悬梯。
背景技术
当灾难发生时,采用直升机救援具有灵活性高和速度快的优点,可以到达救援人员难以到达的严峻环境以及复杂地形。采用直升机救援大体上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是直升机直接降落救援;第二种是直升机悬停,投放吊 索与救护员进行救援;第三种是直升机悬停,投放绳梯进行救援。但是上述三种救援方式都无法救援被困在高楼中间层或悬崖中部的人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直升机用救援悬梯。该直升机用救援悬梯极大的提高了直升机的救援能力,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有效性强、生产成本低。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直升机用救援悬梯,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直升机平台上的电机一、电机二、支座一和支座二,所述电机一与支座一之间转动安装有升降卷轴,所述直升机平台下方设置有折叠管,所述折叠管的底部连接有折叠式硬梯,所述升降卷轴的一端与电机一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卷轴的另一端与支座一转动连接,所述升降卷轴上缠绕有用于提升折叠管和折叠式硬梯的升降钢索;所述电机二和支座二之间转动安装有导向卷轴,所述导向卷轴的一端与电机二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导向卷轴的另一端与支座二转动连接,所述导向卷轴位于升降卷轴的上方,所述导向卷轴上缠绕有用于控制折叠式硬梯竖直位置的导向钢索。上述的直升机用救援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管包括管体一和多个连接在管体一下方的管体二以及管体三和多个连接在管体三下方的管体四,多个所述管体二首尾顺次套接,多个所述管体四首尾顺次套接,多个所述管体二和多个所述管体四的内径由上向下均依次减小,所述管体二和管体四的上端均设置有凸台一,所述管体二和管体四下端内壁均设置有环形挡台一;所述折叠式硬梯包括边管一、连接在边管一底部的边管二、边管三和连接在边管三底部的边管四以及用于人站立的脚踏板,所述脚踏板的一端与边管二的底部连接,所述脚踏板的另一端与边管四的底部连接,所述脚踏板的上方设置有手扶管一和手扶管二,所述手扶管一的一端与边管一的底部连接,所述手扶管一的另一端与边管二的底部连接,所述手扶管二的一端与边管一的上端连接,所述手扶管二的另一端与边管三的上端连接,所述边管二和边管四的上端均设置有凸台二,所述边管一和边管三的下端内壁均设置有与所述凸台二相适配的环形挡台二 ;所述升降钢索的一端依次穿入管体一、管体二、边管一、边管二并固定在脚踏板上,所述升降钢索的另一端依次穿入管体三、管体四、边管三、边管四并固定在脚踏板上。上述的直升机用救援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管一与位于其上方且与其相邻的管体二相铰接,所述边管三与位于其上方且与其相邻的管体四相铰接,所述导向钢索的一端与边管一的底部连接,所述导向钢索的另一端与边管三的底部连接。上述的直升机用救援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一的外表面设置有环形凹槽一,所述环形凹槽一内嵌有多个能够转动的滚珠一。上述的直升机用救援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二的外表面设置有环形凹槽二,所述环形凹槽二内嵌有多个能够转动的滚珠二。上述的直升机用救援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一上均开设有供升降钢索穿过的穿绳孔一,所述凸台二上开设有供升降钢索穿过且与穿绳孔一同轴布设的穿绳孔二。上述的直升机用救援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卷轴和导向卷轴均与直升机平 台相平行。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I、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易于安装。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导向卷轴和导向钢索,能够方便调整折叠式硬梯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从而可以救援被困在恶劣地理位置的人员,比如,可以救援被困在高楼中间层或悬崖中部的人员,极大提高直升机的救援能力,使用起来比较方便。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折叠管,从而有效的减少了折叠式硬梯在直升机螺旋桨气流扰动下而产生的晃动。4、本实用新型的实现成本低,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工作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极大的提高了直升机的救援能力,且其使用方便、有效性强、生产成本低。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管体一和管体二 (管体三和管体四)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边管一和边管二 (边管三和边管四)的连接关系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直升机平台;2—电机一;3—支座二;
4一升降卷轴;5—导向卷轴;6—支座一;
7—电机二;8—升降钢索;9—管体三;
10—管体四;11—导向钢索;12—边管三;
13—边管四;14 一脚踏板;15—边管二;
16—手扶管一;17—边管一;18—手扶管 二;
19 一管体二;20—管体一;21—凸台一;
22—环形挡台一;23—环形凹槽一;24—滚珠一;
25—穿绳孔一;26—凸台二;27—环形凹槽二;
28 一滚珠二;29 —穿绳孔二;30—环形挡台二。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所示的一种直升机用救援悬梯,包括设置在直升机平台I上的电机一 2、电机二 7、支座一 6和支座二 3,所述电机一 2与支座一 6之间转动安装有升降卷轴4,所述直升机平台I下方设置有折叠管,所述折叠管的底部连接有折叠式硬梯,所述升降卷轴4的一端与电机一 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卷轴4的另一端与支座一 6转动连接,所述升降卷轴4上缠绕有用于提升折叠管和折叠式硬梯的升降钢索8 ;所述电机二 7和支座二 3之间转动安装有导向卷轴5,所述导向卷轴5的一端与电机二 7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导向卷轴5的另一端与支座二 3转动连接,所述导向卷轴5位于升降卷轴4的上方,所述导向卷轴5上缠绕有用于控制折叠式硬梯竖直位置的导向钢索11。所述升降卷轴4和导向卷轴5均与直升机平台I相平行。如图I、图2和图3所示,所述折叠管包括管体一 20和多个连接在管体一 20下方的管体二 19以及管体三9和多个连接在管体三9下方的管体四10,多个所述管体二 19首尾顺次套接,多个所述管体四10首尾顺次套接,多个所述管体二 19和多个所述管体四10的内径由上向下均依次减小,所述管体二 19和管体四10的上端均设置有凸台一 21,所述管体二 19和管体四10下端内壁均设置有环形挡台一 22 ;所述折叠式硬梯包括边管一 17、连接在边管一 17底部的边管二 15、边管三12和连接在边管三12底部的边管四13以及用于人站立的脚踏板14,所述脚踏板14的一端与边管二 15的底部连接,所述脚踏板14的另一端与边管四13的底部连接,所述脚踏板14的上方设置有手扶管一 16和手扶管二 18,所述手扶管一 16的一端与边管一 17的底部连接,所述手扶管一 16的另一端与边管二 15的底部连接,所述手扶管二 18的一端与边管一 17的上端连接,所述手扶管二 18的另一端与边管三12的上端连接,所述边管二 15和边管四13的上端均设置有凸台二 26,所述边管一17和边管三12的下端内壁均设置有与所述凸台二 26相适配的环形挡台二 30 ;所述升降钢索8的一端依次穿入管体一 20、管体二 19、边管一 17、边管二 15并固定在脚踏板14上,所述升降钢索8的另一端依次穿入管体三9、管体四10、边管三12、边管四13并固定在脚踏板14上。所述边管一 17与位于其上方且与其相邻的管体二 19相铰接,所述边管三12与位于其上方且与其相邻的管体四10相铰接,所述导向钢索11的一端与边管一 17的底部连接,所述导向钢索11的另一端与边管三12的底部连接。结合图I、图2和图3,使用时,将直升机悬停待救援人员所在地的上方,启动电机一 2,电机一 2反向转动,所述升降卷轴4开始转动从而将升降钢索8放下,在升降钢索8逐渐放下的过程中,所述边管二 15逐渐从边管一 17内向下运动,所述边管四13逐渐从边管
三12内向下运动,相互套接在一起的管体二 19逐渐展开,相互套接在一起的管体四10逐 渐展开,套在管体一 20内的管体二 19也逐渐向下运动从而展开,套在管体三9内的管体四10也逐渐向下运动从而展开,此时,被救援的人站在脚踏板14上,然后开启电机一 2,电机一 2正向转动,此时边管二 15进入边管一 17内,边管四13进入边管三12内,相互套接在一起的管体二 19逐渐收缩,相互套接在一起的管体四10逐渐收缩,所述管体二 19也逐渐向上运动进入管体一 20内,所述管体四10也逐渐向上运动进入管体三9内,将折叠管和折叠式硬梯收缩起来,从而将站在脚踏板14上的被救援人员逐渐抬升至直升机平台I。使用该升机用救援悬梯进行援救时,通过导向卷轴5和导向钢索11能够方便调整折叠式硬梯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使用时,通过收放导向钢索11,边管一 17绕位于其上方的管体二 19转动,边管三12绕位于其上方的管体四10转动,从而改变了折叠式硬梯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从而可以救援被困在恶劣地理位置的人员,比如,可以救援被困在高楼中间层或悬崖中部的人员,极大提高直升机的救援能力,通过设置折叠管,从而有效的减少了折叠式硬梯在直升机螺旋桨气流扰动下而产生的晃动。如图2所示,所述凸台一 21的外表面设置有环形凹槽一 23,所述环形凹槽一 23内嵌有多个能够转动的滚珠一 24。所述凸台一 21上均开设有供升降钢索8穿过的穿绳孔一25。通过设置滚珠一 24,使得各个管体在收缩或展开时更加方便。如图3所示,所述凸台二 26的外表面设置有环形凹槽二 27,所述环形凹槽二 27内嵌有多个能够转动的滚珠二 28。所述凸台二 26上开设有供升降钢索8穿过且与穿绳孔一25同轴布设的穿绳孔二 29。通过设置滚珠二 28,使得各个边管在收缩或展开时更加方便。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直升机用救援悬梯,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直升机平台(I)上的电机一(2)、电机二(7)、支座一(6)和支座二(3),所述电机一(2)与支座一(6)之间转动安装有升降卷轴(4),所述直升机平台(I)下方设置有折叠管,所述折叠管的底部连接有折叠式硬梯,所述升降卷轴(4)的一端与电机一(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卷轴(4)的另一端与支座一(6)转动连接,所述升降卷轴(4)上缠绕有用于提升折叠管和折叠式硬梯的升降钢索(8);所述电机二( 7 )和支座二( 3 )之间转动安装有导向卷轴(5 ),所述导向卷轴(5 )的一端与电机二( 7 )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导向卷轴(5 )的另一端与支座二( 3 )转动连接,所述导向卷轴(5)位于升降卷轴(4)的上方,所述导向卷轴(5)上缠绕有用于控制折叠式硬梯竖直位置的导向钢索(11)。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直升机用救援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管包括管体一(20 )和多个连接在管体一(20)下方的管体二( 19)以及管体三(9)和多个连接在管体三(9)下方的管体四(10),多个所述管体二( 19)首尾顺次套接,多个所述管体四(10)首尾顺次套接,多个所述管体二(19)和多个所述管体四(10)的内径由上向下均依次减小,所述管体二(19)和管体四(10)的上端均设置有凸台一(21),所述管体二(19)和管体四(10)下端内壁均设置有环形挡台一(22);所述折叠式硬梯包括边管一(17)、连接在边管一(17)底部的边管二(15)、边管三(12)和连接在边管三(12)底部的边管四(13)以及用于人站立的脚踏板(14),所述脚踏板(14)的一端与边管二( 15)的底部连接,所述脚踏板(14)的另一端与边管四(13)的底部连接,所述脚踏板(14)的上方设置有手扶管一(16)和手扶管二( 18),所述手扶管一(16)的一端与边管一(17)的底部连接,所述手扶管一(16)的另一端与边管二(15)的底部连接,所述手扶管二(18)的一端与边管一(17)的上端连接,所述手扶管二(18)的另一端与边管三(12)的上端连接,所述边管二(15)和边管四(13)的上端均设置有凸台二(26),所述边管一(17)和边管三(12)的下端内壁均设置有与所述凸台二(26)相适配的环形挡台二(30);所述升降钢索(8)的一端依次穿入管体一(20)、管体二(19)、边管一(17)、边管二(15)并固定在脚踏板(14)上,所述升降钢索(8)的另一端依次穿入管体三(9)、管体四(10)、边管三(12)、边管四(13)并固定在脚踏板(14)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升机用救援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管一(17)与位于其上方且与其相邻的管体二(19)相铰接,所述边管三(12)与位于其上方且与其相邻的管体四(10)相铰接,所述导向钢索(11)的一端与边管一(17)的底部连接,所述导向钢索(11)的另一端与边管三(12)的底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升机用救援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一(21)的外表面设置有环形凹槽一(23),所述环形凹槽一(23)内嵌有多个能够转动的滚珠一(24)。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升机用救援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二(26)的外表面设置有环形凹槽二(27),所述环形凹槽二(27)内嵌有多个能够转动的滚珠二(28)。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升机用救援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一(21)上均开设有供升降钢索(8)穿过的穿绳孔一(25),所述凸台二(26)上开设有供升降钢索(8)穿过且与穿绳孔一(25)同轴布设的穿绳孔二(29)。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直升机用救援悬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卷轴(4)和导向卷轴(5 )均与直升机平台(I)相平行。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直升机用救援悬梯,包括设置在直升机平台上的电机一、电机二、支座一和支座二,电机一与支座一之间转动安装升降卷轴,直升机平台下方设置折叠管,折叠管的底部连接折叠式硬梯,升降卷轴的一端与电机一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升降卷轴的另一端与支座一转动连接,升降卷轴上缠绕有用于提升折叠管和折叠式硬梯的升降钢索;电机二和支座二之间转动安装导向卷轴,导向卷轴的一端与电机二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导向卷轴的另一端与支座二转动连接,导向卷轴位于升降卷轴的上方,导向卷轴上缠绕有用于控制折叠式硬梯竖直位置的导向钢索。该直升机用救援悬梯极大的提高了直升机的救援能力,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有效性强、生产成本低。
文档编号B64C1/24GK202574613SQ20122024068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6日
发明者孙冬, 朱延波 申请人:朱延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