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人伞前置座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37435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双人伞前置座袋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双人伞前置座袋包括:座袋主体,其包括背垫和座垫;肩带,其设置在座袋主体上;背部交叉带,其设置在座袋主体上;胸带,其设置在座袋主体上,其包括胸带固定端和胸带调节端,该胸带调节端与座袋主体上设置的第一拉紧扣可扣合地连接,胸带调节端上还设置有调节装置,该调节装置包括第二拉紧扣和穿过该第二拉紧扣的第一带子,该胸带上还设置有快卸锁;腿带,其设置在座袋主体上;和连接带,其一端连接在腿带上,另一端上设置有十字连接板,该十字连接板与所述快卸锁可卡合连接。该双人伞前置座袋,能够充分保证乘客使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专利说明】双人伞前置座袋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滑翔伞运动领域,具体而言,是涉及一种双人伞前置座袋。

【背景技术】
[0002] 双人伞座袋是一种专门为带飞乘客而设计的座袋,目前这种座袋在滑翔伞市场上 的种类不多,其结构都比较简单,跟一般动力伞座袋类似,主要由背带系统(包括肩带、胸 带、腿带)、背垫、座垫以及一些金属连接件组成。这种普通的双人伞座袋基本上能够满足乘 客的使用需求,但是存在以下缺点:
[0003] 1)乘客的腰椎在飞行过程中会受到如下几个力:上身躯干重量压力、下位躯干支 撑力、腹肌合力以及后面飞行员施加的压力(见附图2)。其中对乘客影响最大的就是后面 飞行员施加的压力,飞行员的膝盖会直接抵住前方乘客的腰部,对乘客的舒适度和飞行员 的操作都造成了一定影响;
[0004] 2)乘客在着陆时由于惯性,双脚着地后身体还要向前滑行一小段距离,而地面通 常是坚硬且不平整的,座垫又比较薄,在这段与地面摩擦的过程中可能会扭伤和擦伤到乘 客的臀部和腿部,对乘客的安全造成了影响;
[0005] 3)由于胸带的调节范围有限,当遇到体型较瘦的乘客时,即使将胸带的调节端调 到了最大值,乘客依然感觉很晃荡,对乘客的安全造成了影响;
[0006] 4)由于胸带和腿带之间没有任何连接,乘客的身体容易上下移动,尤其是体型较 瘦的乘客就更易上下移动,对乘客的安全造成了影响。
[0007] 鉴于如上原因,有必要研究一种双人伞前置座袋,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8] 考虑到至少一个上述问题而完成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 双人伞前置座袋,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9] 座袋主体,其包括背垫和座垫;
[0010] 肩带,其设置在座袋主体上;
[0011] 背部交叉带,其设置在座袋主体上;
[0012] 胸带,其设置在座袋主体上,其包括胸带固定端和胸带调节端,该胸带调节端与座 袋主体上设置的第一拉紧扣可扣合地连接,胸带调节端上还设置有调节装置,该调节装置 包括第二拉紧扣和穿过该第二拉紧扣的第一带子,该胸带上还设置有快卸锁;
[0013] 腿带,其设置在座袋主体上;和
[0014] 连接带,其一端连接在腿带上,另一端上设置有十字连接板,该十字连接板与所述 快卸锁可卡合连接。
[0015]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还包括腿部缓冲装置和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腰部 缓冲装置。
[0016]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腿部缓冲装置和腰部缓冲装置分别缝制在 所述背垫和座垫上。
[0017]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二拉紧扣通过第二带子连接在胸带的第 一位置上,所述第一带子的一端连接在胸带的第二位置上,另一端可拆卸地固定在第二拉 紧扣上。
[0018]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二位置远离所述第一位置。
[0019]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连接带设置在临近大腿内侧。
[002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一是腰部的缓冲装置可以减小乘客腰 椎一半的压力,有如用手托着腰部,有效地保护了乘客的腰椎,增加了乘客的舒适度;二是 腿部缓冲装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缓冲空间,大大增加了乘客着陆的安全系数;三是胸带上 的调节装置增加了胸带本身的可调节量,对乘客来说,自我调节松紧度更加方便快捷且可 调节量大;四是胸带和腿带之间增加的连接带很好地固定了乘客,避免乘客在飞行过程中 身体上下移动影响安全。也就是说,采用上述结构的双人伞前置座袋,能够充分保证乘客使 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 图1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双人伞前置座袋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双人伞前置座袋增加腰部缓冲装置前乘客腰椎 的受力示意图。
[0023] 图3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双人伞前置座袋增加腰部缓冲装置后的乘客坐 姿示意图(此处只为表明腰部缓冲装置和座袋的相对位置,故座袋的侧面结构简化为"L" 形)以及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 1、背部交叉带,2、座袋主体,3、肩带,4、胸带固定端,5、快卸锁,6、十字连接板,7、 胸带调节端,8(10)、调节装置带子,9、调节装置拉紧扣,11、腿带,12、胸带和腿带连接带, 13、腿部缓冲装置,14、腰部缓冲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优选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这里的具体实施 方式在于详细地说明本发明,而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 质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形和修改,这些都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6] 现在将参考图1-3来详细描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双人伞前置座袋。该双人伞前 置座袋,其特征在于包括:座袋主体2,其包括背垫和座垫;肩带3,其设置在座袋主体2上; 背部交叉带1,其设置在座袋主体2上;胸带,其设置在座袋主体2上,其包括胸带固定端4 和胸带调节端7,该胸带调节端7与座袋主体2上设置的第一拉紧扣(参见图1的标号7附 近)可扣合地连接,胸带调节端7上还设置有调节装置,该调节装置包括第二拉紧扣9和穿 过该第二拉紧扣9的第一带子8,该胸带上还设置有快卸锁5 ;腿带11,其设置在座袋主体2 上;和连接带12,其一端连接在腿带11上,另一端上设置有十字连接板6,该十字连接板6 与所述快卸锁5可卡合连接。
[0027] 可以理解的是,肩带3可用于固定用户的肩部,腿带11可用于固定用户的腿部。
[0028] 优选地,还包括腿部缓冲装置13和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腰部缓冲装置14。
[0029] 优选地,所述腿部缓冲装置13和腰部缓冲装置14分别缝制在所述背垫和座垫上。
[0030] 优选地,所述第二拉紧扣9通过第二带子10连接在胸带的第一位置上,所述第一 带子8的一端连接在胸带的第二位置上,另一端可拆卸地固定在第二拉紧扣9上。
[0031 ] 优选地,所述第二位置远离所述第一位置。
[0032] 优选地,所述连接带12设置在临近大腿内侧。
[0033] 优选地,腰部和腿部的缓冲装置均可直接缝制在背垫和座垫上。座袋的胸带是固 定乘客的主要带子之一,其可由两部分组成:胸带固定端4和胸带调节端7 (见图1)。一般 座袋的胸带调节端可调节范围不大,对于体型较瘦的乘客来说,即使将调节端带子7调到 了最大值,仍然感觉很晃荡,而调节装置可进一步增大调节范围,该装置可由拉紧扣9和穿 过拉紧扣的带子8(10)组成,乘客通过按动拉紧扣9调节带子8(10)的松紧,进一步调节胸 带的松紧,对体型较瘦的乘客来说就能固定住身体不会觉得很晃荡而且可调节量大,使用 起来也方便。
[0034] 可以理解的是,在胸带4、7和一侧腿带11之间增加一根连接带12,连接带12的一 端穿过十字连接板6,另一端固定到腿带11上,十字连接板6与胸带两端的快卸锁5连接方 便,只需轻轻一卡,如此便实现了胸带4、7和腿带11的连接,乘客穿上座袋后,连接带12卡 在大腿内侧,这样乘客就被固定得很紧了,安全系数大大增加。
[0035] 优选地,在腰部和腿部分别设置缓冲装置,主要成分例如是一种高密度高回弹材 料,分别固定在背垫和座垫上,详见附图1和3。此种设计结构简单,符合人体生理学。
[0036] 优选地,可在胸带的调节端上固定一个调节装置,该装置可由拉紧扣和穿过拉紧 扣的带子组成,乘客通过按动拉紧扣调节带子的松紧,进一步调节胸带的松紧。可在胸带和 一侧腿带之间增加一根连接带,连接带的一端穿过十字连接板实现与胸带两端的连接,另 一端与腿带连接,这样一来就避免了乘客身体上下移动。
[0037]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一是腰部的缓冲装置可以减小乘客腰椎一半 的压力,有如用手托着腰部,有效地保护了乘客的腰椎,增加了乘客的舒适度;二是腿部缓 冲装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缓冲空间,大大增加了乘客着陆的安全系数;三是胸带上的调节 装置增加了胸带本身的可调节量,对乘客来说,自我调节松紧度更加方便快捷且可调节量 大;四是胸带和腿带之间增加的连接带很好地固定了乘客,避免乘客在飞行过程中身体上 下移动影响安全。采用上述结构的双人伞前置座袋,能够充分保证乘客使用的安全性和舒 适性。
[0038]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范 围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形和修改,这些都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双人伞前置座袋,其特征在于包括: 座袋主体,其包括背垫和座垫; 肩带,其设置在座袋主体上; 背部交叉带,其设置在座袋主体上; 胸带,其设置在座袋主体上,其包括胸带固定端和胸带调节端,该胸带调节端与座袋主 体上设置的第一拉紧扣可扣合地连接,胸带调节端上还设置有调节装置,该调节装置包括 第二拉紧扣和穿过该第二拉紧扣的第一带子,该胸带上还设置有快卸锁; 腿带,其设置在座袋主体上;和 连接带,其一端连接在腿带上,另一端上设置有十字连接板,该十字连接板与所述快卸 锁可卡合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人伞前置座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腿部缓冲装置和符合人 体工程学的腰部缓冲装置。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人伞前置座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腿部缓冲装置和腰部缓冲 装置分别缝制在所述背垫和座垫上。
4.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双人伞前置座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拉紧扣通过 第二带子连接在胸带的第一位置上,所述第一带子的一端连接在胸带的第二位置上,另一 端可拆卸地固定在第二拉紧扣上。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人伞前置座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位置远离所述第一位 置。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人伞前置座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带设置在临近大腿内 侧。
【文档编号】B64C31/02GK104058094SQ201410317850
【公开日】2014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3日
【发明者】熊美君, 龚松洁, 毛威, 彭俊生, 薛富利, 盛光喜 申请人:襄阳宏伟航空器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