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机增升缩距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83911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一种飞机增升缩距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飞机的起降性能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飞机增升缩距装置。



背景技术:

飞机机翼是提供飞机飞行所必须的升力来源,而机翼上的襟翼是起飞时提供升力而降落提供阻力减少滑行距离。目前飞机的襟翼只是简单的放下或者是收上实现其升力或者阻力的功能,随着技术水平不断发展,飞机性能不断提升,其各项飞行指标要求也不断增多,目前的襟翼结构已经难以满足飞机增升缩距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飞机增升缩距装置,该装置在实现飞机起飞和着陆下滑阶段增升的同时,可实现在着陆滑跑阶段的破升和增阻,从而缩短起飞和着陆滑跑距离。

一种飞机增升缩距装置,包括导流板、后襟、后襟导轨、作动杆、联杆、机翼、驱动装置和传动装置,机翼整体与飞机机身连接,后襟通过后襟导轨与机翼连接,驱动装置设置在机翼内部,联杆一端与驱动装置连接另一端与导流板连接,传动装置设置在机翼内部,作动杆一端与传动装置连接另一端与后襟连接。

进一步,上述飞机增升缩距装置的驱动装置为电机或液压马达。

通过上述技术手段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技术效果为:本发明能同时实现飞机在起飞阶段和着陆下滑阶段增升,和在着陆滑跑阶段时破升和增阻,从而缩短飞机的起飞和着陆滑跑距离。而且效果好, 成本低,实施方便,适用范围广,距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 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 2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在图中:1、导流板;2、后襟;3、后襟导轨;4、推杆;5、联杆;6、机翼。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一种飞机增升缩距装置,包括导流板1、后襟2、后襟导轨3、作动杆4、联杆5、机翼6、驱动装置和传动装置,机翼6整体与飞机机身连接,后襟2通过后襟导轨3与机翼6连接,驱动装置设置在机翼6内部,联杆5一端与驱动装置连接另一端与导流板1连接,传动装置设置在机翼6内部,作动杆4一端与传动装置连接另一端与后襟2连接。

为使该飞机增升缩距装置动力多元化,提高其灵活性,驱动装置为电机或液压马达。

导流板1可通过联杆与固定在机翼上的传动装置和驱动装置连接,或直接通过导流板转轴位置上的传动装置与驱动装置连接,实现绕导流板转轴的上下偏转。后襟2在作动杆的推或拉作用下沿后襟导轨移动,实现后襟2的偏转和移动。作动杆4通过固定在机翼上的传动装置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驱动装置指电机或液压马达。所述传动装置指齿轮、传力杆、转向机构。

在空中飞行时,导流板1、后襟2收上与机翼贴合,形成基本翼型,获得最佳升阻性能。

在起飞阶段和着陆下滑阶段,后襟2后退向下偏转,导流板1向下偏转,与后襟2间有间隙,利用机翼下翼面气流从缝隙向后襟2上表面气流的引射作用及对机翼上表面气流的导流作用,提高后襟2的增升效果。

在着陆滑跑阶段,导流板1由着陆下滑阶段的下偏位置向上偏转到机翼上方,使导流板1与后襟2间形成较大的空隙而泄压,使升力大幅度降低并导致地面摩擦阻力增加,另外导流板向上偏转也使飞行器总气动阻力增加,从而缩短滑跑距离。

富勒襟翼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后缘增升装置,它由在偏转的同时又后退的后襟和固定在机翼上的后襟舱组成,具有结构简单和增升效果好的特点。本发明通过将固定的后襟舱改为活动的导流板,起飞和着陆下滑阶段,导流板下偏,可以进一步增强增升效果,在着陆滑跑阶段,导流板上偏,导流板与后襟间形成大的间隙使机翼下表面泄压减升,增加机轮附着力,从而增加摩擦阻力,导流板向上偏转也使飞机总气动阻力增加,起到减速装置的作用。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发明的原理,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